⑴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
鋼筆下的楷書,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楷書之美呢?那麼怎麼去寫好一副漂亮的鋼筆楷書呢?多准備一些楷書字帖會不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欣賞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圖片4
鋼筆字的間架結構
第一節、重心平穩,蔬密勻稱
要練好間架結構,主要有兩點:重心平穩,蔬密勻稱
一、重心平穩:就是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穩。不管是什麼樣的字,只要把重心安在中心線上,字便平穩。
如:“中”字,豎畫必須占據中心線。
二、疏密勻稱:即每個字不管筆畫多少、結構繁簡,容納在同一方塊中後,看上去沒有過疏過密的感覺。這是因為在書寫時注意到了筆畫肥瘦、長短的變化、部位之間的呼應、照顧、各占適當的位置、認真講究搭配的緣故。
如:“個”和“緣”字,盡管筆畫的多少不同,但注意到了筆畫的粗細長短、部位的呼應,看起來就順眼。
第二節獨體字
獨體字一般筆畫較少,書寫時除了注重重心平穩外,更要注意字的長、寬、窄、大、小
一、長:長者,勿寬。如:“月、直”等字。
二、短:短者,勿長。如:“白、工”等字。
三、大:大者,勿出。如:“大、馬”等字。
四、小:小者,略小於其他字。如:“小、口、日”等字。
第三節合體字
一、左右結構
1、左右相等:如:比、那
2、左窄右寬:如:把、投
3、左寬右窄:如:能、期
二、左中右結構
1、左中右相等:如:鍛、撤
2、左窄中右寬:如:微、激
3、左中窄右寬:如:傾、慨
4、左右寬,中間窄:辯、翻
三、上下結構
1、上下相等:如:益、楚
2、上長下短:如:烈、思
3、上短下長:如:節、貢
4、上窄下寬,上短下長:如:花、呆
5、上窄下寬,上長下短:如:忠、集
6、上寬下窄:如:曹、育
四、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的字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部位縱向組合而成,較為復雜,各部分所佔比例隨字而定。如:等、崇、察等。
五、包圍結構
1、 左上包圍:如:厚、慶、屈
2、 左下包圍:如:道、通、建
3、 上三麵包圍::如:同、問、用
4、 全包圍:如:國、因、田
第四節向背法、呼應法
一、向背法
筆畫之間有相互抱持意義的稱為"向",也叫"相向"。
筆畫之間有相互背弛意義的稱為"背",也叫"向背"。
所謂的向背法,即指相向與向背的方法。相向和向背,不僅使筆畫產生了變化,更主要的是在字的結構中起到了楫讓顧盼的作用,使字型在平穩中能求得變化,又在變化中能獲得協調。
二、呼應法
呼應法,是指前筆畫的收尾與後筆畫的起筆之間連帶的方法。前者為呼,後者為應。它是以外在連貫形式和內在連貫意義兩種姿態存在的。所謂外在連貫形式,是筆畫間有形的連帶;而內在連貫意義,則是筆畫間無形的連帶。外在連貫是通過筆畫的直接連帶獲得的,內在連貫是通過筆畫的空間運筆而得到。楷書的呼應取決於內在連貫,行書的呼應多來自外在連貫。
⑵ 四字好看的毛筆楷書字體作品
楷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與魅力,對我國書法的影響甚大。現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四字的楷書作品,有獨特的魅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四字好看的毛筆楷書字體作品。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章法是書法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點畫是線條美,間架結構是局部的構圖美,章法是整體構圖美。趙體楷書的章法,可以從兩個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規律。
其一,整齊一律。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這種形式最適合嚴格意義的楷書。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便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其二,多樣統一。趙體楷書的最大特點是帶有行書的成分,筆法多變,因字賦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樣性、變化性中有著十分和諧統一的關系。給人的感受是靜中有動,字中融情。一件書法藝術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體效果,而整體是由無數個局部構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時,不應該忽略每個字的細節,諸如字的造型、長短、欹正的變化,輕重的節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慮,嚴密地設計,並且要堅持不懈地經過較長時期磨練,始能自由地進行章法處理,表現出一種似乎沒有設計的設計美,達到書法藝術的較高境界。
⑶ 經典的硬筆楷體書法作品圖片
楷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風格,它有獨特的藝術特色。楷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它對我們的書法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經典的硬筆楷體書法作品圖片。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 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 、"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 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1、點畫齊備。楷書的點畫有點、橫、豎、撇、捺、提(挑)、折、鉤八種。一般具體在書寫時,橫畫、豎畫、撇畫的起筆以及橫畫的收筆多作頓筆;撇畫收筆處逐漸提筆出鋒;捺畫收筆時先逐漸鋪毫重頓,再漸漸提筆出鋒;筆畫轉折之處往往為頓筆,鉤畫為一種特殊的轉折,在停駐之後挑筆出鋒,這一點也是楷書的獨特點畫表現,即與隸書相比,楷書省改了波磔,增加了鉤。歷史上也屢有對楷書點畫的探討。楷書筆畫工整、規矩有法度。對楷書八種基本點畫的具體寫法及要求有“八法”之說。如初唐歐陽詢有《八訣》,概括了楷書八種點畫的基本形態。此後唐代張懷在《玉堂禁經》中說,“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並有圖示“永”字的八種點畫。楷書的點畫要求嚴格,各種筆畫皆有自己的規范、標准,不能任意進行改變。如“到”字的立刀旁後一筆,必須作鉤,而絕不能寫作“懸針”。又如“亡”字最後一筆是豎彎,就絕不能寫成豎橫或豎折。又要求“筆筆不苟”,每個筆畫的起、落、轉、折、收等皆要有所據。此前的篆、隸書作為“正體”,都有點畫問題,但點畫形態不及楷書齊備,也沒有楷書對點畫要求之嚴格。
2、結字方整。一般認為,中國文字是“方塊字”。在篆、隸、楷、行、草諸體中,應該說楷書是最具方塊字形的。楷書中,雖然嚴格意義上的方形字極少,但都以方塊為其基本字型。在各種字體中,楷書的結構既不同於篆隸的橫平豎直、均勻布白,也不似行草的自由散落布白。楷書要求在結字的“平正、勻稱、飛動、參差”中字形方整。
一是要依字取勢,因字立形,比例協調。從結構上分析漢字,大致有單獨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及綜合結構。在具體的字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使之協調。一般來說,左右結構的字偏寬,上下結構的字偏長,包圍結構的字偏方,單獨結構的字偏緊且略小,綜合結構的字略大。
二是橫斜豎彎,整字平正。一般人讀起楷書,總認為是“橫平豎直”,而我們真正寫起楷書來,卻是橫不平、豎亦不直,橫畫多是向右上傾斜,豎也是略含曲勢的。也正因如此,才說楷書的結字“平正”是指整個字的平正,而非指具體筆畫的平正。整個字的平正就要求重心穩定,各部分均衡協調、左右相應。
三是“計白當黑”、靜中寓動。楷書的結字基本上是勻稱的、協調的。結字時,“計白當黑”非常重要。點畫對空間的分割要勻稱,不可粗細、長短、疏密過於懸殊,但同時又要追求勻稱中的生動之美。孫過庭《書譜》雲:“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就是講優秀的楷書字跡是結構平中見奇、靜中寓動,是平正而不呆板。
⑷ 這個是什麼字體
圖片中所描寫的字體是楷體。但這種楷體。是制式的楷體。是一種電腦合成的字體,在電腦輸入法編輯當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制式化格式化的字體。
這種字體雖然也是楷體標准,但和真正意義書法上的楷體又有著許多的不同,或者說從根本上來講,完全不是書法上的楷體,只不過是楷體的一種規范標志性的字體。
圖片中的字體是通過電腦編輯列印出來的一種電腦字體,雖然冠以楷體名稱,但並不是書法上的楷體,而是一種電腦知識上的字體名稱和真正書法上的楷體並不是一件事物。
⑸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如下:
1、《琴賦》
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
⑹ 行字楷書書法
楷書中的行字有很多種寫法,你最喜歡那一種寫法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行字楷書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行字楷書書法欣賞
行字楷書書法圖片4
當代楷書的書法地位
從近百年來大量出土的北魏墓誌來看,正因為它剛從隸書蛻化而來,處於一種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的初創時期,故其面目多變,饒有古質之趣。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餘種之多,是研究楷法的重要資料。楷書大約產生於漢末魏初(3世紀初),從馬王堆出土的2號、3號文獻資料來看,當時帛書上所書“雛形的楷書”已初具規模。早期的楷書具有很濃重的隸意,都知道,號稱楷書鼻祖的著名書魏之鍾繇,其小楷體勢微扁,點畫厚重而古質,十分富有異趣,其代表作有《宣示表》《薦(薦)季直表》《力命表》《賀捷表》和《墓田丙舍貼》。至晉代時沿襲漢魏余風,書家輩出,楷法漸趨完美,東晉的王羲之與王獻之兩人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裁成今體,為後人創立了典範和法則,《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碑》等,小王亦有《洛神賦十三行貼》傳世。著名的北碑有《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高貞碑》《高湛碑》《崔敬邕墓誌》《鄭文公碑》《刁遵墓誌》《敬使君碑》《司馬景和妻墓誌》《寇演墓誌》等,及至隋朝,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楷書經過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演變漸趨成熟起來,出現了南北綜合的趨勢,可謂“熔南北於一爐,開唐書之先聲”。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碑》《蘇孝慈墓誌》《張通妻陶貴墓誌》等,這些楷書筆意精到細膩,體勢端莊勻稱,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書。唐代可以說是中國楷書發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以後的歷代書家雖有善楷法者但未能跳出晉唐人的藩籬。唐代楷書大致可分三個時期,初唐楷書基本上沿襲了二王的書風,崇尚瘦硬之美,著名的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興時期,當以顏真卿為代表。中唐時期的書家崇尚創新,以肥勁為美,時代風氣使然,包括當時佛像的雕刻和人體的審美,都以豐腴為標准,顏真卿可以說是唐代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書家。第三時期是唐代宗至文宗的中唐時期,當以柳公為代表,其楷書融顏、歐之長,自創新意,遒媚清勁,而以骨力見勝。
總的來說唐人楷書其用筆或圓或方,或肥或瘦,風貌各不相同,但就結構而言,大致可分為“斜畫緊結”和“平畫寬結”兩種,就風格而言,無不有端莊、勻稱、協調、和諧之美,從而表現出唐代楷書的完美或成熟。
⑺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起源於漢而成形於晉,漢末魏初的大書家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對楷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楷書毛筆字書法作品欣賞圖片5
楷書的發展及其筆法
楷書的發展是從篆、隸而來,因此,在用筆和筆法上與篆、隸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且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無往不收,無垂不縮,力求筋力內含,以中鋒運筆為主,提按、頓挫注重腕力,劃點勢盡力收之。成熟的楷書與篆、隸相距較遠,用筆也復雜起來,歷來論書首舉“永字八法”,即以“永”字8個筆畫概括楷書用筆,以一賅萬。古人舉出筆畫少,筆法多的永字很是難得,但細為推敲,永字八法也只五法。
楷書筆畫有點、橫、豎、撇、捺、勾、折、挑,而這些筆畫又有各種變化,楷書之用筆又有方筆、圓筆、方圓兼備三種。其難度較篆、隸筆法要多些。
分別列舉魏碑中的《張猛龍》碑、唐碑中的《勤禮》、《神策軍》碑和北齊《泰山金剛經》為例。《張猛龍》以方筆為主,《勤禮》、《神策軍》方、圓兼之,《泰山金剛經》以圓筆為主,雜糅隸、篆,是隸變楷之代表作。
點的寫法有藏鋒逆入和露鋒落筆而入,收筆回鋒、露鋒挑筆之分。在楷書中點的變化最多,書寫時尤其注重變化和呼應,如輕重、大小、相向、相背、方圓等。
楷書創作的要素
橫斜豎直:主要是要營造字的平穩。盡管有局部的筆畫是斜的,例如有斜橫、斜豎,但整個字總的態勢是重心平穩的。即是“歪”也要“歪而不倒”。這就是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如“正、豐”。
疏密勻稱: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般來說,筆畫少的字,線條可粗些,筆畫多的字,線條可細些。這樣就可以使字安然勻稱些。如“目、田”。
主次分明:在合體字中,一般偏旁部首總處於次要的位置,它要隨主體而賦形,要做到謙讓,不可喧賓奪主。如“拋、輝”。
點畫呼應:點畫、結構要注意彼此之間的承接、迎送、映帶和照應,使之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做到筆斷意不斷,使之具有生動活潑的生命力。如“大、首、八”。
變化參差:是指某一個字中有相同的筆畫和相同的部分,要盡量有所變化、避免筆畫、結構的重復和雷同。如“林、炎”。
向背對稱:是指點畫要依附於一定的筆勢。即筆勢的開合、包攏、伸展要呈現不同的姿態。要注意字體的協調與統一。如“北、印”。
⑻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
在鋼筆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樣的楷書之美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鋼筆楷書特點
楷書是漢字的主要書體。楷,是楷模,就是標准字體。
鋼筆楷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講究用筆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
二、筆畫分明
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范,干凈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到: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暢自然。
三、結構方整
鋼筆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范。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雖然也有形態上的參差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