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年的傳說故事
傳說一:
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比現在的大象還大幾倍,比老虎還凶幾十倍。專門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幾十個人,被它吃的人數也數不過來。
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來了,有個年輕人恨極了,說:「與其讓它吃掉,還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沖了上去,好多年輕也跟著沖了上去。可他們不是「年」的對手,年輕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後,「年」變得更凶惡了,老百姓個個怨氣沖天,恨聲震地。
沖天的怨氣驚動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聲驚動了地下的地王菩薩。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薩一商量,就派神農老祖到大地收「年」。
神農手執打獸鞭,對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兇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動了。神農奔上幾步,一隻腳踏在「年」頭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無數,作孽極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
說罷,從腰間拿下兩片瓜缽,對准「年」就一合。比象還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缽里了。神農把裝「年」的缽埋在地底下,臨走時他再三叮囑說:「這缽埋在地下,將來會長出瓜來,這瓜不能破,一定要說它不破。」
後來,那個埋缽的地方真的長出瓜來,百姓就按照神農「不」的話音,把它叫成「北瓜」。神農除「年」的那天正巧是農歷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這一天叫做「過年」,即避過「年」和除去「年」的意思。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壓邪,並敲鑼打鼓,鳴竹張燈,以紀念神農老祖的功德。
傳說二: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於是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
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鞭炮,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這個關於年的傳說可說條理清晰、有章可循。
傳說三: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著收拾東西准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 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1)年的故事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1、過年習俗:
過年的習俗幾千年來一直在演變,放爆竹、貼春聯、沿襲為當今過年最普遍的活動,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深遠地影響世界各地。
關於它的起源和意義我們需要慎重地考據、認真地思考、真確地判斷。過年本源在於「喜悅」、「慶賀」,放爆竹、貼春聯本源於「事天地」、「敬鬼神」。
過年時節中國人既歡呼雀躍,又敬天畏人(鬼),此為應有之意。也許我們可以杜撰出什麼「年獸",但我們絕不應該將情節設定為」吃人「」僥幸「(而且從邏輯上來說貼個對子恐嚇走怪獸也說不通),因為這事關乎到中華文化的根源。
如果硬將」年獸「設定成害獸,可以說成大家勇於外出打個大獵物回家好過年,那獸的皮是紅的,家家戶戶貼在門前以示收獲頗豐,這可以體現咱們中華民族歷來有勇敢的傳承嘛。
「年獸」,最好是個益獸。」 吃人的年獸「,」恐怖的氛圍」、「愚蠢的做法」、「劫後餘生的僥幸」,這種以訛傳訛不利於弘揚正能量。
2、春節起源: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❷ 關於年的傳說30字左右!
年獸頭大身小,長十數尺,;叫時發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怕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人們在年獸將要來時聚到一起,掛紅燈籠,放鞭炮,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
(2)年的故事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年獸:
是一種古代傳說的怪獸:夕。
每年臘月底出現在人類群落周圍,吃人、毀壞村莊。被天神年所克制。年在臘月最後一天子時正中除掉了夕,所以臘月最後一日叫除夕。因為被年拯救,新的日子就叫新年。
過年的習俗幾千年來一直在演變,放爆竹、貼春聯、沿襲為當今過年最普遍的活動,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深遠地影響世界各地。關於它的起源和意義我們需要慎重地考據、認真地思考、真確地判斷。
❸ 年的故事50字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❹ 關於春節的故事20字
年的故事:
從前,有一種怪獸的名字叫「年」。它的頭上長著角,非常厲害。快過春節了,年獸就會從海底下爬出來,吃牛羊雞豬還有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獸要來了,都帶著牲口進山裡躲避,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鬍子老爺爺。白鬍子爺爺說,我住在這里,不會怕年獸的,只會是年獸怕我。
晚上,年獸闖進村子,第一個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家的門口貼著紅紙,身體抖了起來。年獸氣得怪叫一聲,朝院子里沖進去。正在這時候,院子里響起了「砰砰啪啪」的聲音,還有火光。年獸抖得厲害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響聲和火光。
年獸剛進院子,屋子的門打開了。白鬍子爺爺穿著紅衣服從屋子裡出來,朝著年獸哈哈大笑。年獸一看,嚇得轉身就逃。白鬍子爺爺去追年獸,一直追到大海邊。年獸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來了。從那以後,大家知道了趕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快到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紅對聯,紅福字,在窗子上貼上紅窗花,還會放起「砰砰啪啪」響的爆竹,煙花。
壓歲錢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❺ 關於年的傳說50字左右
年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火光還有聲音嚇得抱頭鼠竄。
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
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事實上,古代典籍里並無名為「年獸」的怪物。「年」字甲骨文「上禾下人」,取禾穀成熟、人負禾之義,就是說的五穀成熟。
如《穀梁傳·桓公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至今「年成」等詞語還保留著這個含義。由它進一步衍生出穀物成熟的周期,也就是地球公轉一周的那個「年」。
《爾雅·釋天》里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都是用具體的事件來指代抽象概念——歲本來指木星(歲星),祀指的是祭祀周期,而年就是溫帶地區穀物一熟。
反觀年獸,則毫無文獻支持。更加詭異的是,它和另外一個同樣沒有記載的怪獸——除夕的「夕獸」——在特徵和故事上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