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

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28 19:23:17

A.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當世名臣,有哪些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做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所做出來的事情一定不僅僅只是一般的勝仗或者改革,而是能夠為王朝延續命運的戰爭和變革。

如果真正這樣算的話,能夠稱得上是這樣大人物的,只有可能是以下幾位,下面我們來簡單說一說。

③ 戰國田單,就是用火牛陣的那位。 齊國被樂毅所率領的諸國聯軍連下72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兩城。

田單在孤城,亡國之際,以火牛陣連破諸國聯軍,將齊國失地迅速收回,最終讓齊國重新穩住國家。

B. 鄧小平故居這幅楹聯「扶大廈之將傾……」是什麼意思

這是四川作家馬識途於1983年撰寫的。鄧小平舊居四川廣安協興鎮牌坊村,是一處坐東朝西的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東房門前就掛著這副楹聯。 楹聯的大概意思是贊揚鄧小平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主持政局,撥亂反正,推動改開放,使國家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C.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早的出處在哪裡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早出處是:《文天祥千秋祭》,作者是卞毓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是比喻挽救事物於極危險的境地。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D. 歷史上「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的例子

1、田單復國。

中國戰國後期﹐齊將田單憑借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借口替燕國平亂,派兵攻佔薊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噲。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為了報仇雪恥,於是招賢養士,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攻伐齊國。

由於齊愍王驕傲殘暴,失去人心,樂毅在短短的六個月內,竟然攻佔了齊國七十幾座城池。齊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將所殺,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地方。

眼看齊國就要滅亡了,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出現了一位反攻復國的英雄,他以這兩座城池為根據地,善用各種謀略與戰術,一舉打敗燕兵,光復了故土。

2、謝安淝水之戰。

前秦符堅虎踞江北,連滅燕,涼,代三國,正是意氣風發,八十萬大軍投鞭斷流何其壯哉。正當此時,謝安一介文人,臨危而不懼,隻身節制北府,選賢用能,終於在淝水一戰而破符堅八十萬大軍。打的一代雄主符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3、郭子儀率軍勤王。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

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

公元765年,唐朝官員仆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

大唐中興之人,一手平定亂世,幾度挽救危唐,更難得的是君臣之間相宜相德。正所謂功高蓋主而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4、岳飛北伐。

兩宋之間,國家暗弱。面對金人強大的軍力,岳王爺橫空出世力保大宋半壁江山,四次北伐,可惜奸臣當道,昏君誤國。只可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5、於謙保衛北京。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軍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慘敗,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變使明王朝遇到嚴重的危機。危急之時時任兵部尚書的於謙加強戰備。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後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京城大官富戶紛紛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張南遷。於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

也先挾明英宗要挾明廷之計不逞,遂於十月率大軍進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北京城下,列陣西直門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空房內。

十三日,於謙、石亨率軍與瓦剌軍戰於德勝門外,瓦剌軍大敗。隨後又轉戰至西直門進攻明軍,也被明軍擊退。

剌軍不甘失敗,又在彰義門組織進攻,明軍佯裝失利,瓦剌軍追到土城,被潛伏在民居內的明軍火槍手阻擊,死傷無數,不得推進。

加上天寒地凍,京師外圍守軍的奮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軍退出塞外,京師解嚴。

於謙和主戰派官員領導和組織的京師保衛戰,取得了勝利,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為安。

E. "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是什麼意識

是反帝救國的意識。原句的意思是國之將亡,趕快行動起來,把百姓從水生火熱的苦難中拯救出來。原句出自於孫中山的《興中會章程》。

原文:

嗚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庶我子子孫孫,或免奴隸於他族。用特集志士以興中,協賢豪而共濟,仰諸同志,盍自勉旃。

白話譯文:

危險啊!有心救國愛國志士不禁大聲疾呼,希望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民眾,挽救即將滅亡的國家,使到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不會被異族當成奴隸來奴役。所以現在才召集有志的士人來振興中華,號召賢能豪傑一起努力,希望諸們同志的人士,各自勉勵,一起努力吧!

(5)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94年(光緒二十年)夏,孫中山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被拒絕後,於秋間出國,前往他早年曾求學的檀香山。這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已三月余,中國的海陸軍連遭敗績,日軍已侵入中國東北。

懷抱「改良祖國」大志卻痛感報國無門的孫中山愈益憂憤,遂在華僑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殘暴,倡議集結團體,共謀救國大計。11月24日,二十多個贊同孫中山主張的進步華僑,在檀香山聚議成立興中會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也獲通過。

F. <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出自何處

出處是:《文天祥千秋祭》,作者是卞毓芳。

全文精選: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歲。七個多世紀,一個不朽的生命,從南宋跨元、明、清、民國昂昂而來,並將踏著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他生於公元1236年。當他生時,「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臨安朝廷,已經危在旦夕,人們指望他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

(6)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擴展閱讀: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G. 扶大廈之將傾

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傑,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
挽狂瀾於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

這是四川作家馬識途於1983年撰寫的。
鄧小平舊居四川廣安協興鎮牌坊村,是一處坐東朝西的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東房門前就掛著這副楹聯。
楹聯的大概意思是贊揚鄧小平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主持政局,撥亂反正,推動改開放,使國家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解危濟困、興工扶農是指改革開放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而決定實行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12月召開的,所以說不早於1978年

H. 力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於將傾的意思是什麼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意思能夠在巨大而洶涌的波浪快要傾瀉時挽住,在大廈即將傾倒時扶住。比喻挽救事物於極危險的境地。

這句話的出處: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出自於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

在文章中,卞毓芳這樣寫道:他生於公元1236年。當他生時,「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臨安朝廷,已經危在旦夕。

《文天祥千秋祭》鑒賞:

《文天祥千秋祭》這篇文章,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堅強的意志,錚錚鐵骨的男兒本色,語言優美流暢,錚錚鐵骨,只能被掰斷,不能被掰彎。

歷史題材的散文要寫得生動,除了翔實的史料之外,還離不開豐富的想像。作者在充分參考史料的基礎上,展開了大膽的想像。如第二部分寫文天祥與幾位勸降者的對話,既使行文生動,又表現出文天祥的忠貞。

他註定是要懷抱著對宋國滿腔的赤誠,文天祥在祖國滅亡,國家淪喪時,堅持不投降敵國,運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打敗了所有的勸降者,在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中走向永生,真正履行了熱愛祖國,廉潔忠誠的誓言,文天祥的死是偉大的。

I. 力挽狂瀾於既倒 扶之大廈於將傾的意思是什麼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意思能夠在巨大而洶涌的波浪快要傾瀉時挽住,在大廈即將傾倒時扶住。比喻挽救事物於極危險的境地。

這句話的出處: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出自於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

在文章中,卞毓芳這樣寫道:他生於公元1236年。當他生時,「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臨安朝廷,已經危在旦夕。



(9)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策論,由於其文章一氣寫成沒有草稿,宋理宗親自提拔他為第一名。開慶初年,元朝軍隊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對理宗說要遷都,無人敢議論此事錯誤,唯有文天祥當時入朝上書,請求斬董宋臣以統人心。

閱讀全文

與帶挽大廈之將傾文字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3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6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1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2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7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0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5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8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7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4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5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8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20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4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1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2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5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4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