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忙時和閑時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1、閑暇當然是一種幸福,因為,我們為了獲得閑暇而工作,為了和平而戰爭。
2、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
3、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聰明人有時也很匆忙,但是決不倉促從事。
4、得魚不自飽,辛苦為誰忙。
現代社會里,為了應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實現自我價值,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快節奏的生活,忙碌成了一種常態。有人是真忙,而有人的「忙」意義不大,忙忙碌碌卻沒有結果,被稱為「瞎忙族」。
三大特徵
1、安排不好時間。網上聊天、瀏覽新聞、刷微博這些瑣事,讓很多時間白白溜走了。一會兒忙這個一會兒忙那個,時間碎片化,效率很低,導致事情越堆越多。
2、不分主次。很多人做事前沒有合理的計劃,做事不分主次,導致自己像一個「消防員」隨時要去「救火」,成了急事瑣事的奴隸,最重要的事反而未能及時完成,做事效率低。
3、閑下來就焦慮。不怕忙,就怕無事可做,這也許是現代人最普遍的一種心態。就像一個瘋狂的陀螺,習慣了高速旋轉,一旦停下來,反而會焦慮、恐懼、空虛,有的人甚至有了假期反而不會休閑了。
產生原因
1、不懂得取捨,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身兼數職,被各種事務纏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但是,他們又很難將這些關系平衡,最終導致什麼事都做不專、做不精,工作生活一團糟。
2、是虛榮心作怪,這是現在盛行的文化觀念,認為忙才是有所作為,閑著就是沒本事,甚至有人虛榮地「裝忙」尋求心理安慰,或努力在領導面前表現出忙碌狀態,認為這樣會給領導留下勤奮的好印象。
3、是追求完美 ,這也是導致做事效率低、習慣拖延的重要原因。有些人事無巨細要求做到完美,不停地挑選、反復地修改,最終偏離了最重要的目標。
㈡ 之所以窮,是因為一直在瞎忙!
忙碌是一種有上進心的表現,忙碌也能讓人充實。但忙是忙,卻一直很窮。這是因為有一種忙,不但消耗體力,更浪費人生,那就是瞎忙。
01
有這樣一些人,什麼都知道一點,但是又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是雜學家,可以與任何人談天說地,但卻沒有一項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技能。所以說學習切忌放錯重點,什麼都學,什麼都做,卻做什麼都半斤八兩,沒有一件事情能做精。
東晉時期有位名叫殷浩,他從小就飽讀詩書,口才過人。早年間殷浩就出了名,他飽讀詩書,能言善辯。當時東晉有位名將,名叫庚翼。他同樣博學多才,除了讀書,庚翼更注重實戰。曾帶兵西征,戰績連連。庚翼在當時已經功成名逐,很有聲望。
曾經有人向庚翼推舉殷浩,認為他能言善辯,精通玄學,名聲在外,很適合做官。庚翼聽了卻不這么認為,殷浩在庚翼心中不過就是個只會高談闊論的人。他很看不慣殷浩這種崇尚虛無只談道理,卻不懂實戰的人。
事實證明,殷浩果然在之後的實戰中屢次敗北。
庚翼曾說:「像殷浩這種人,空有一身才學,卻無法應用到實戰,百無一用。他最適合被捆在高樓中珍藏,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再讓他出來做事。」
我們總是忙著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盡自己最大所能去讓自己更優秀。但做一個有用的人,未必要樣樣都懂,而是要做一個行業翹楚,擁有專業且過硬的專業技能。
02
一定要大聲說出來:「我!很!忙!」。
在職場中,要做一個懂得邀功的人,要適時的讓別人看到自己為公司所做的貢獻。鞠躬盡瘁卻不懂得匯報的人,很難讓人看到你的努力。時間久了,本身忙得暈頭轉向,別人還以為你什麼的沒有做,簡直委屈。
古往今來,許多古人總是將淡泊名利視為君子之舉。諸葛亮曾教導兒子「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但混跡職場不同於做人,自己的努力不該被自己的沉默所掩蓋。
適時的展示自己的功績,有利於別人看到自己對工作的態度。評價一個人是否有用武之地,主要看他做了什麼,而一家公司對於員工的評價來自於員工為公司做了什麼。雖然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如果你不會自體發光,還不會邀功建功,那早晚被別人替代。
03
忙碌可能比碌碌無為看起來好一些,但最好的忙碌是忙中有序,而不是瞎忙。
當人們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處理手頭上的事情時,就會有意的逃避和拖延,後果就是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最後一大堆問題無法解決,搞得自己越來越忙,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忙中有序?
要知道手中的事情輕重緩急,將工作任務逐條排序,按順序完成,避免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
不能只追求速度而放棄做事的質量。都說工作中細節決定成敗,如果為了趕工而一味的追求速度,重要的細節有可能會被忽視。
工作中養成良好習慣,做事不拖延。
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良好的心態。做到遇事不慌,做到擺正心態,消極應對只會讓事情變的更糟。
04
忙碌的本質是為了生活,不能因為忙碌而放棄生活。
有人忙碌為錢,有人忙碌為權,但殊途同歸,大家最終追求都是更好的生活。人忙到一種極致,會忘記自己為什麼那麼忙,這時就已經失去了忙碌的意義。
忙碌被視為充實,但瞎忙並不是充實,反而是在浪費生命。每一種忙碌都應該有所回報,當忙碌一天,躺在床上時發現沒有收獲,人就會感到挫折。而挫折時間久了,會產生對生活的消極情緒。
其實很多時候瞎忙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認為只要讓自己忙碌起來,就會有成就感,就能找到生活的安全感。但是上進不等同於瞎忙,而瞎忙只會讓自己更累更沒有方向而已。
對於這些觀點,你怎麼看?
留言說說~
喜歡我就關注我喲!
㈢ 三分忙,七分瞎忙,總算把生活湊滿了十分。
類似相關句子:
1、三分忙,七分瞎忙,總算把這生活湊滿了分。
㈣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瞎忙
我認為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沒有目的的話,那麼做這件事情就是沒有意義的。
尤其在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看起來學習特別用功,但是就是不出成績。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這樣,每天上學的時候第一個到,放學的時候最後一個走,可是那又怎樣了,他的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排在後面。
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向別人多學習,不要只是自己埋頭苦幹,在工作中有很多人也是非常辛苦,但是他的業績總是不如別人,只能說明他走錯了路。
所以在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要避免瞎忙,不要每天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不出成績,這種人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中都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人。
㈤ 工作中,為什麼絕大多數人群會出現「瞎忙」的現象
1)缺乏深度思考
雷軍有句名言: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在知識爆發的時代,大家都在為理想而努力,但有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觀察我們身邊不少看似勤奮的HR,實際卻混得不行,他們缺乏的也許並不是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是深度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做人力資源決策時懶得考慮,輕易採信未經證實的信息,並忽略有矛盾的邏輯關系,最終導致結論錯誤。
又例如做績效,考核結果僅與員工薪酬掛鉤,缺乏在組織與發展等層面的多元化應用。
有人說學渣與學霸的差別在於深度思考,那麼我覺得普通HR與卓越HR之間的差別也在於深度思考。
2.)沒有統籌安排時間
HR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的一種情況是,手頭這份工作還沒處理完,另一份任務又來了,往往是這邊接住電話,那頭手機又響了,每每這個時候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
於是,有人會放下原先的工作,去處理新的任務,結果是各種事情交織在一起,這樣勢必會影響工作效率,時間也在這交錯的堆織中白白流走,最終什麼都沒做好。。
因此,科學地規劃時間,加強時間管理,對於一名HR顯得相當重要。
3)只顧埋頭幹事
有些HR之所以忙碌卻不出業績,在很大程度上是只顧著埋頭苦幹,而缺少了與領導或同事的溝通交流。
例如我以前有位HR同事小張,每次領導安排任務給她,她二話不說直接拿去做,但做完交給領導後,經常會被退回來,還挨批評,她特別郁悶,不知道錯在哪裡。
其實她工作能力還可以,只是總顧著埋頭幹事,缺乏和領導必要的溝通,方向跑偏了,再努力也是無效。
所以說,HR工作中其實本來是不應該這樣忙的,而是應該有規劃的去忙,但是現在大環境下,很多公司的HR無法做到有效率的去協調,導致被大量的瑣事雜事纏身,不得不瞎忙起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