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思來節儉小故事20字
周思來節儉小故事
1、房子裝修
60年代初,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乘總理出國訪問的機會,為了保護與加固建築物,他們搶時間只搞了點簡單的內裝修,更換了窗簾、洗臉池與浴缸。周恩來回國見了十分生氣,將他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事後,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人員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影響一大片。所以,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你們花那麼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麼好,群眾怎麼看?一旦大家都學著修起房子來,在群眾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周恩來的這一番話發人深省。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提及裝修房屋之事了。
2、節約糧食
周恩來總理的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
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後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後才把菜葉吃掉。
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
一次,炊事員對他說:「你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3、同吃食堂
1961年12月4日周總理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1)節約一把米故事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1、周恩來人物生平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2、周恩來的主要貢獻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
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同志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為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全面組織和實施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統戰、科技、文化、教育、新聞、衛生、體育等各領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恩來
❷ 「節約糧食」的手抄報內容有哪些
關於節約糧食的建議:
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不偏食,不挑食。
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盡量帶回家。
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相關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范仲淹《江上漁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❸ 如果每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是不是能養活一個小國家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
今年糧食日的主題是
「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
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
「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
這個糧食日,意義不一般。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挑戰,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課」。
居安思危 杜絕浪費。
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
保障糧食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
對於我們每個人,不剩飯、不浪費就是在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今天,跟隨一則漫畫,來看一粒米的故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請從每一餐開始,節約每一粒米
將「光碟行動」進行到底
公益 海報
來源:農民日報、央視新聞
編輯:雪飛
審核:彩雲間
❹ 誰有節約糧食的小故事,短一點,越短越好
小時候在外婆家,外婆給我講了許多神話童話故事。而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有關糧食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故事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大財主家的兒媳婦,看到自家家財萬貫,金銀珠寶等應有盡有,怎麼用也用不完,而每日每餐飯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泔水缸里,久而久之,被灶神爺告到了玉皇大帝那裡。玉帝一聽非常吃驚,就下令天兵天將在第二天的午時三刻,下凡到這財主家做實地調查,如果情況屬實,一定嚴懲不貸。仁慈的觀音菩薩聽到這個消息,想給這家人一個改過的機會,當晚就托夢給這財主家的兒媳婦,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飯菜撈起來吃干凈,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滅頂之災。這兒媳婦睡到半夜一下子驚醒了,醒來清楚記得觀音菩薩說話時的表情和所說的話。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飯菜撈得一粒米都不剩,把這些飯菜用清水一次一次淘洗干凈,然後在鍋里烘乾,用油炒了讓全家人連夜吃掉。
次日午時三刻,剛才還是晴朗的天氣忽然變得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忽然,三聲振聾發聵的雷鳴電閃在這家的屋頂炸響,天兵天將來到她家廚房,在泔水缸里連續撈了三次,也沒有撈著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復命。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從此這家人勤儉持家,不敢再浪費一粒糧食。這是在兒時,糟塌糧食給我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還是在兒時,每天吃飯時,母親總要求我把碗里的飯菜吃完,粒米都不能剩。母親說,如果吃飯時碗里剩下米粒,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臉上就會長出麻子,變成了醜八怪。雖然那時候朦朦朧朧,對母親的話也似懂非懂,也不知道臉上長麻子是什麼模樣,醜八怪是什麼模樣,但看母親說話時那嚴肅的表情,就知道不愛惜糧食,後果是多麼的可怕。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外婆及母親為了讓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品行而編出來的故事。
❺ 有關節約糧食的故事和名言還有圖片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蠶人
❻ 誰有節約糧食的小故事,短一點,越短越好
【貝貝兔吃飯】
兔媽媽端著一碗飯來到貝貝兔身邊,說:「貝貝,吃飯啦!」
貝貝兔嗅了嗅鼻子,說:「哇!真香呀!」
它圍起飯兜兜,拿起小勺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過了一會兒,貝貝兔卻將好些粒米飯扔到了地上,兔媽媽見了,既驚訝又生氣,它嚴厲的批評貝貝兔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怎麼能這樣糟蹋糧食呢?」
貝貝兔聽了,委屈的說:「媽媽,不是這樣的,你瞧,地上的小螞蟻也很餓,我想送些給它們吃。」
兔媽媽這我才明白,它對貝貝兔說:「媽媽要向你說對不起,是媽媽錯怪你了。」
貝貝兔笑起來:「沒關系!媽媽知錯能改,真棒!」
【浪費糧食的小豬】
小豬每次吃完飯的時候桌上都是一片狼藉,不僅碗里要掛著一些米粒,就連桌上也會粘著星星零零的米粒。
豬媽媽每次都對小豬說:「孩子,你要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哦!不可以這樣浪費糧食。」
小豬滿不在意的說:「這點糧食算什麼啊,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每次豬媽媽都無奈的離開。
一天,豬媽媽又對糟蹋糧食的小豬抱怨,希望它可以懂得節約。
這時,一個小精靈突然出現在它們面前,小精靈對小豬說:「小豬,由於你經常浪費糧食,現在我要把你變到偏遠山區去,讓你好好體驗一下飢餓的生活。」說著,小精靈的魔法棒一揮,小豬就從豬媽媽的面前消失了。
嗖的一下,還沒等小豬反應過來,它身邊的環境就變成了一個窮苦的農村。
小豬看著身邊的一切,它郁悶極了。心想:不就是少吃了幾粒米嗎?還至於把我扔到這么偏遠的地方。
就在小豬生悶氣的時候,它的肚子不爭氣的咕咕的響了起來。「得找個地方吃點飯啦!」小豬自言自語道。
它走到村口的第一戶人家,敲門進去說:「你們好,我的肚子餓了,可不可以給我些吃的。」剛說完,小豬抬頭看到了一個骨瘦如柴的老奶奶倚靠在床上,小豬恨不得收回自己剛才的話。
只見老奶奶顫抖著雙手,將床頭的半塊饅頭掰下了一半,遞給了小豬。老奶奶說道:「給你,孩子。家裡就剩下這半塊饅頭了,你先吃點吧!」
小豬看著老奶奶那虛弱的模樣,搖了搖頭,又將饅頭送了回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謝謝你!我不餓了,這饅頭還是你留著吃吧!」
小豬又走進第二戶人家,它想:這回應該能找到些吃的了吧!
剛走進這戶人家的家門,就聽到小孩子的哭聲,小豬探頭進去一看,兩個小女孩兒在屋內嗚嗚的哭,其中一個小女孩兒一邊哭一邊說:「要是能有半碗米飯吃,那該多好啊!」
看到這些的小豬突然也想哭,它沖著天空大聲的喊著:「我錯了!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快讓我回去吧!我要把家裡的糧食分給這些飢餓的朋友們!」
這時,小精靈又出現在了小豬的面前,小精靈對小豬說:「小豬,你這回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了吧?」
小豬認真的點著頭,說道:「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小精靈滿意的點點頭,手中的魔法棒一揮,小豬又回到了家中。
從那以後,小豬吃飯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它每年還會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偏遠農村,為那裡的小朋友送去糧食和書本。
❼ 節約糧食手抄報內容
節約糧食手抄報句子:
1、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
2、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3、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
4、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
5、自覺遵守就餐紀律,養成飲食衛生習慣。
6、用餐後應自覺,清理剩菜殘羹。
7、科學用糧,節約用糧,共建節約型社會。
8、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9、世界是我們的,糧食是世界的。
10、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
11、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12、粒粒糧食,滴滴汗珠,愛惜糧食,造福人類。
13、浪費去無蹤,糧食更出眾。
14、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
1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6、盤中粒粒皆辛苦。
17、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
❽ 古人節約糧食的簡短小故事有哪些
如下:
雍正為剩飯兩下聖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是大國,如不能居安思危,難免有後顧之憂。古人寫詩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惟有豐年不忘飢饉,珍惜每一粒糧食,才能做到有備無患。又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詩句,都是古人重視糧食安全的警句。為了處理剩飯剩菜的問題,雍正專門下過兩道聖旨。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給御膳房下旨:「凡粥飯及餚饌等食,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
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其大意是剩飯剩菜不許丟棄,可以給服役下人吃;如果人不吃,就用去喂貓;如果貓不吃,就曬干後拿去喂鳥,總之不能浪費。雍正還特別警告說,「我會派人不時檢查,誰要是違反,必定治罪。」
或許因為執行的情況並不好,雍正三年後再次就浪費糧食的事發出上諭:「朕從前不時教訓,上天降生五穀,養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一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拋棄溝中,不知愛惜。朕屢屢傳過,非止一次。
恐日久懈怠,爾總管等再行嚴傳各處首領、太監,見有米粟飯粒,即當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穀者,無論首領、太監,重責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
關於古人節約糧食的故事還有以下:
蘇軾「房梁掛錢」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北宋時期的文學家、美食家蘇軾,曾自稱「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實他在飲食上十分節儉。
在《節飲食說》中,蘇軾給自己定下規矩,「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
其中大意是,蘇軾平時吃飯,不過一葷一酒;自己請客或別人請吃飯,也不能超過三個肉菜,否則就不赴宴。蘇軾如此,絕非造作,其用意是:「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這等節儉,自是修養功夫。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他不但自己親自耕種,還實行計劃開支,這就是後來曾國藩都為之效仿的「房梁掛錢」。
據說,蘇軾將錢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分好的錢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取下一小份,作為當日的生活開支,如有結余,就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