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王堆的這個竹簡上寫的是什麼字
右方土珠金錢
馬牛羊鳥
廿牒|右方土
牛馬?(最後一字不敢確認)
解釋: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的遣策都記載有兩類用泥土製成的明器,一類是土珠、
金、錢,與墓中隨葬實物對照,有泥珠璣、泥郢稱、泥半兩等;另一類是土牛、土馬、土豬、土羊、土雞、土野鴨、土天鵝、土雁、土鶴等13種,每種數以十計,只見記載不見實物。
——摘自湖南省博物館鄭曙斌論文《略論馬王堆漢墓遣策記載的土質明器》
『貳』 竹簡的戰國竹簡
上海博物館數年前自香港古玩肆搶救回的一千二百枚流散楚簡,經考證研究,近日將首次解密公布百枚竹簡,其中三十一枚有關《詩經》的內容,與傳統文學史記載相悖,填補了先秦文獻空白,並破譯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千古之謎」。
據此間媒體今日報道,上海博物館近年來對這批舉世矚目的珍貴竹簡進行了脫水去色保護。同時組織專家用數碼放大儀對竹簡文字逐個進行審視、考證。從初步審視內容來看,其內容龐雜,涉及哲學、文學、歷史、政論、音樂等多方面的內容。自一九九七年起,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等對其中一篇共三十一枚有關《詩經》記載的竹簡進行了詳盡研究、考證,並發現許多地方與傳統文學史記載大不相同。
例如,關於孔子如何向其弟子授詩,以往文獻全無記載。而此三十一枚竹簡共九百八十餘字,全是孔子弟子對孔子講詩的追記文字。孔子在此提出「詩毋離志」、「樂毋離情」、「文毋離言」的三條具有準則性的說法,在文學史上還是初見。
此外,竹簡中論詩次序以頌、大雅、小雅、國風為順序,與今本《詩經》排列正好相反。竹簡詩論序中的論次也與今本《詩經》中的大序相反。許多詩句用字也與今本不同。竹簡孔子詩論也沒有今本《詩經》小序中有關「美」、「刺」的內容。
又例如,通常說《詩經》數量為三百篇,或三百零五篇,而竹簡中出現的六十個篇名中又發現了軼詩六篇。另外,在七枚記載詩曲音調的竹簡中,也有為今本所未見的軼詩。由此可推斷《詩經》的篇數遠遠超過三百,而從竹簡詩的篇名記載還可證明孔子當年並沒有如傳統說法那樣刪過詩。
再例如,對於中國古代音樂,過去一直有「五音」、「七音」之說,而竹簡中所載古代唱詩伴奏已有四聲和九個音調,顯得相當規范化。音樂界專家日前對竹簡音調進行鑒定後驚喜地發現,古代的音調表示法同現代的音調竟如此相似,確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
據悉,上海博物館有關專家將在近期於北京舉行的「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首次向中外學者公布這一批竹簡解密的重要內容。
『叄』 古代的竹筒做的書是什麼樣子的(求圖片)
古代使用竹筒製作而成的書如圖:
(3)竹簡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竹簡的製作過程:
1、裁竹片:就是將筒狀的竹段進一步裁成竹片。竹片的長度和寬度以選出的底稿作品為准。用准備好的砍刀,順著竹子的生長紋理,將竹筒裁成片狀。注意起刀要穩,落刀要准,速度要快。否則裁出的竹片邊緣會起刺,不光滑。有時劈出的竹片,甚至會出現片片相連的情形。
2、刮青:就是用工具颳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這層青皮十分光滑,會妨礙後期的雕刻和上色,而且也不美觀。刮青用的工具是刮刀,刀頭扁而薄,在刮青過程中,一定要順著竹子生長紋理輕刮。刮青講究的是力度,一定要均勻,否則就會在竹片表面產生凹凸不平的現象。刮青後的竹片表面均勻,顯得更加明亮、通透。
3、竹簡是將竹片,片片串連,編製成冊的一種工藝品。要穿連就必須為竹片打眼兒。
4、打眼兒,選擇小號鑽頭的電鑽,先選出一個竹片,在距離竹片一端一厘米左右的位置鑽透。這個鑽好洞眼的竹片可以作為其他竹片打眼的模具。所有的竹片都要以此為准,在竹片的兩端,分別打眼兒。這樣洞眼兒的位置、大小就可以保持一致。
5、之後還要經過編碼,貼稿,雕刻,和一系列的後續處理,才能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竹簡。
『肆』 漢代的竹簡上一般寫些什麼內容
漢簡,系漢代木簡和竹簡的總稱。
竹木易朽,簡在歷史上發現甚少。據舒學《我國古代竹木簡發現出土情況》統計:解放前發現,並見於報道的有七次。解放後發掘出土並見於報道的,截至1975年,只有二十二次。近二十多年來,在我國西北地區,又相繼發現了部分簡牘。其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尤以漢簡為最。全國先後總計出土簡犢約四萬余枚,而居延漢簡就達三萬余枚。
居延漢簡紀年簡最早者是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最晚者是漢靈市建寧二年(公元169年)。額濟納旗文物所現尚存一枚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太康四年七月」紀年簡。
居延漢簡書寫時間跨度達二百七十多年,內容極其豐富,對研究漢代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法律、民族、宗教以及社會生活狀況等,發揮著補史、證史和史書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居延漢簡,堪稱「國寶」。它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結晶,更是人類文明的精神的文化財富。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第一批居延漢簡出土以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敦煌學」之後,又一門新興的學科「簡犢學」誕生了。世界性的「漢簡熱」正在迅速升溫,並波及各國學術界。
居延漢簡1944年的考證中以性質和用途分簡牘為五大類:(一)文書書檄、封檢、符券、刑訟;(二)簿冊烽燧、戍役、疾病死亡、錢谷、名籍、資績、器物、車馬、酒食、計簿、雜簿;(三)信札(四)經籍歷譜、小學、六經諸子、律令、醫方、術數;(五)雜類無年號者、有年號者。在1960年的修訂本中,勞干又重分簡牘為七大類66項,其中新增的條目如下:(一)簡牘之制封檢形式、檢署、露布、版書、符券、契據、編簡之制;(二)公文形式與一般制度詔書、璽印、小官印、剛卯、算貲、殿最、別火官、養老、撫恤、捕亡、刺史、都吏、司馬、大司空屬、地方屬佐、文吏與武吏、期會、都亭部、傳舍、車馬、行程;(三)有關史事文件舉例漢武詔書、五銖錢、王路堂、王莽詔書用月令文、西域、羌人;(四)有關四郡問題四郡建置、祿福縣、武威縣、居延城、居延地望;(五)邊塞制度邊郡制度、烽燧、亭障、塢堡、邸閣、兵器、屯田、將屯、農都尉、罪人徙邊、內郡人與戍卒、邊塞吏卒之家屬、僱傭與「客「;(六)邊郡生活糧食、谷類、牛犁、服御器、酒與酒價、塞上衣著、縑帛、蟾褕、社、古代記時之法、五夜;(七)書牘與文字書牘、「七「字的繁寫、《倉頡篇》與《急就篇》,共包括釋文簡10156枚,圖版605幅。
『伍』 為什麼寫有字的竹簡埋在地下幾千年卻沒有完全腐爛甚至連字都能保存呢
為什麼寫有字的竹簡埋在地下幾千年卻沒有完全腐爛甚至連字都能保存呢?
竹簡在製作的時候,盡量去除水分,保持乾燥是一部分原因,但並不能保證其長期保存。因為竹簡因為氧化而腐爛,所以即使泡在水裡,只要沒有氧氣也不會腐爛。這就是竹簡能保存千年的原因。如你所見,只要有竹簡出土,就放在古墓或其他類似空氣幾乎絕對靜止的地方。
『陸』 竹的象形文字
竹的象形文字:
相關組詞:
1、竹孫[zhú sūn]
竹節上生的新枝。
2、竹光[zhú guāng]
竹林中的光影。
3、竹風[zhú fēng]
竹間之風。
4、竹槍[zhú qiāng]
亦作「竹槍」。一種竹製的刺擊兵器。
5、木竹[mù zhú]
竹的一種。
『柒』 竹簡是怎樣寫字的
一般是用毛筆在竹簡寫字。
延伸: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