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生孩子
為了促進人口增長,我國已經全面開放了二胎政策,可人口出生率並不理想,甚至已經破警戒線了。
正是因為種種的害怕,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抗拒生育,尤其是一線城市,丁克的夫妻越來越多。
總而言之,無論女人選擇生與不生,都是她的自主選擇,他人無權干涉!在此也祝願每位女性,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❷ 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為什麼不願生娃
因為生活成本太高了,所以養不起孩子,年輕家庭自然不想要生孩子。這段時間三胎政策引發了熱議,國家放開三胎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人口增長,但對於年輕家庭來說,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起來了,再多養一個孩子肯定是難以承受的。而且對於女性來說,適齡生育的年齡也是其事業的上升期,孕育一個孩子至少要10個月,對於一位職場女性來說,離開公司十個月已經很難再回來了。包括生產完之後,還要面臨帶孩子的問題。
所以要想真正鼓勵生育,最重要還是對適齡生育婦女和家庭提供更多的補助,這樣讓家庭的負擔更加輕一些。包括大城市高昂的房價,對生育意願也造成了影響,多個孩子肯定要多個房間,大城市數萬一平的房價,對於年輕家庭來說肯定是負擔不起的,未來大城市的保障房也應該對二胎,或者三胎家庭傾斜更多的資源。
❸ 據媒體報道歐美多國新生兒銳減,為啥越來越多人不想生娃
據媒體報道歐美多國新生兒銳減,是因為生娃帶娃額度壓力太大了,年輕人高房貸房車貸高生活成本的壓力本來就已經很大了,沒有帶娃的精力,也沒有帶娃的時間,更沒有帶娃的金錢,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生娃。畢竟決定養一個娃娃是一輩子的事情,對於樂於享受的年輕人來說,太難了,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娃。
其實如果我足夠有錢的話,我還是很願意養娃的,畢竟有個孩子老了才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是現在的養娃成本太高了,各種補習班,各種特長班,接接送送,還有奶粉錢,保險費,等等吧,雖然義務教育是免費的,但是義務教育之外的各種付出,卻是不可缺少的,在養活自己都成問題的情況下,我還是不要選擇養個娃娃了。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❹ 「不想生、生不動」成為育齡人群的「新常態」,如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出現一個持續走低的狀態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中國社會現在也不可避免的進入了老齡化的社會,並且還出現著程度繼續加深的情況。越來越多的育齡人群會表示自己的生育慾望非常低,除了自己不想生之外,還有著生不動的因素影響,這也成為了現在育齡人群的新常態。那麼該如何促進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呢?小編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
最後,應當從教育、醫療等方面為各個家庭來減輕養孩子的壓力。如果現在的育齡人群能夠看到養孩子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就會激發自己的生育慾望。不少年輕夫婦在選擇生孩子之後,會由於工作的問題而沒有時間看管孩子,如果能夠完善相關的託管機構,也就能夠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放心的生孩子。
❺ 一個女人,不想生孩子是自私的行為嗎,你們覺得呢
一個女人,不想生孩子是自私的行為嗎?你們覺得呢?
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為生孩子而真真切切的努力過的過來人,我的觀點,如果一個女人不想生孩子,大概也有自己的理由吧!無外乎就幾個原因。
1.婚姻不幸福
已經結婚,但是和對方感情不好、心裡有離婚的念頭,擔心自己不幸的婚姻,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擔心萬一離婚了孩子撫養權難決定!夫妻之間如果感情已經到了不願意生孩子的地步,多半也是很需要時間和付出去維系了,如果雙方都不想再維系,也不想生孩子,那麼,不生也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懷孕到生產,再到哺乳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而且身體上的難受沒有人能幫到,只能自己忍受著,如果懷孕期間,還要為生計發愁,吃了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或是居無定所,男方又不願意勤勞努力工作,家務也不會幫忙分擔,女人對他信心,更加不會再想要生孩子了,生孩子這件事情上,不能一味的指責女人自私,如果是合法夫妻,或是有做合法夫妻的決定,雙方應該好好溝通,男方需要做出一些承諾!
❻ 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願意生孩子
我們這一代,對孩子的養育、教育的要求,比以前可高了不是一點兩點,我們這一代人要為下一代的人生負責,也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追求的是優生、優育,而不是養活就行了。
在不能為下一代保障最低基礎的生活、教育、成長發展所需要的條件的時候,不生是明智的選擇,不然只會禍害了自己的孩子也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影響自己的人生發展。
在該不該生育孩子、什麼時候生孩子、生幾個孩子這件事情上,不應該被道德約束綁架和規定條文限制裹挾,並不是該由非自己和配偶之外的人來決定的,應當是當事人自己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可以做的自由選擇。
要考慮身體情況、當事人意願、經濟條件、家庭意願,其中自己的意願最重要。並不應該是「別人都在生所以我也要生」和「別人認為我該生所以我也要生」,而是「因為我想生,我也能生,我還能生好,還能教育好,所以我才要生」。
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盲目選擇生孩子,不管少生還是多生,一定要優生,這是對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家庭負責。
現在的住房、教育、醫療、食品蔬菜等價格等高居不下,孩子撫養成本高昂,教育成本更高,年輕人收入又不高,普遍都沒錢,養活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更別說生孩子了,一生孩子就意味著嚴重拉低生活質量。
孩子生下來住哪裡、怎麼養育、教育怎麼辦、醫療怎麼辦?都是非常讓人頭疼的問題。
還有年輕人工作壓力也比較大,每天都早出晚歸,忙於工作、忙於生計,身心疲憊,連自己休息睡覺的時間都不多,更不要說用來生孩子、帶孩子、教育陪伴孩子的時間。
另外,因為多年前的獨生子女措施,導致現在的年輕人不僅要養孩子、要養自己,還面臨著兩個年輕人人要贍養4-8個老人的的局面,壓力就更大了。
一個家庭中一個孩子的養育尚且非常艱難,跟何況是兩個、三個、甚至多個呢呢。
年輕人不敢生,生不起、養不起、更教育不起。
❼ 為什麼90後不想生孩子了
慎生孩子,是對生命的敬畏。
from十點君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賞新晴朗讀音頻
文周沖
來源:周沖的影像聲色(
去異地出差。打車,車行中途,師傅打開電台聽廣播。
我跟著聽了半耳朵。
然後聽到一則報道,關於日本生育率的。
說2017年,日本新生兒數量為94.1萬人。比上年減少3.6萬人。創下了日本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圖解:日本兒童出生率數據(藍色線條表示兒童出生數量,紅色線條表示每1000人口中的兒童出生率,時間跨度:1950年至2016年)
這是連續2年來,日本新生兒數量不足100萬人。
而2017年,日本死亡人數則直線增加,達到二戰後最多的人數――134.4萬人。
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裡,日本人口自然減少了40.3萬人。
這組數據是非常恐怖的。
因為,按照這個速度,2053年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降至8808萬,並且屆時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試想,滿街都白發蒼蒼的老人,孩子少之又少。年輕人壓力山大,工作強度直線飈升,贍養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
生活品質低,於是更不想生育。
如此一來,整個國家經濟更加低迷,創造力低,社會喪失活力,陷入暮氣沉沉之中,走向衰退。
這多麼令人堪憂。
日本的這個現象,其實不是孤例,而是全球的一種規律。
新加坡的《2017年人口簡報》公布,過去一年來,新加坡人口僅僅增加0.1%,創14年來新低!
無論新加坡政府如何鼓吹,如何利誘,新加坡人就是不想生小孩!
韓國和日本一樣,也陷入勞動力人口銳減的困境中。
繁華的美國呢?
更是不想生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報道,美國生育率下降到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值。
巴西也一樣。
巴西國家地理研究所公布數據,巴西城鎮人口正在逐年減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存壓力的增大,每個國家的個體都陷入或大或小的焦慮之中。
這種焦慮投射在婚育上,就是不想結婚,不想生娃。
「我都活得慘,還生個孩子來受苦做什麼?」
「我沒有信心做好一個父親/母親,所以,不生了吧。」
這是他國的現象與聲音,那麼,我們生活的中國呢?
現象同樣存在。
國家統計局公布過數據,從1965年開始,中國的生育率一直處於下滑趨勢。
你可能要說,這是因為我們的政策原因。
是的。
但是,我想告訴你另一個數據。
這個數據會告訴你,哪怕政策鼓勵,生育率的提升,也嚴重低於預期。甚至哪怕全面放開,生育率也會逐年下降。
「單獨二胎」在全國正式實施時,國家衛計委曾估計,每年將會新增超過200萬個新生兒。
然而事實呢?
並沒有。
甚至遠遠沒有。
試點一年後,衛計委統計,全國各省市二胎申報的數據總量,僅為128萬份。
剔除虛報的可能性數據,以及只申請、卻未生育等因素的影響,新生兒預計實際新增不足100萬。
預估200萬,實際不到100萬。
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你可能又要問,如果全面放開呢?
不止是放開二胎,而是放開三胎、四胎、無數胎呢?
這會讓中國人瘋狂生孩子嗎?
我們先不說結果。
先來看看一個曾和本國一樣,有過強制節育,控制生育率,後來全面放開生育甚至鼓勵生育的國家――新加坡。
70年代時,新加坡也是擔心人口增長過多,號召每家只生兩個孩子,超出的,取消家庭福利。
於是生育率開始急劇下滑。
到70年代中期,生育率首次低於更替水平;
到80年代中期,生育率已經降到1.6左右。
這下子,政府開始慌了,從1984年開始,鼓勵接受高等教育的夫婦生育3個以上的孩子。
然而並沒有起到效果。1986年生育率下降到了1.4。
後來,新加坡全面取消計劃生育,1988年,生育率提升到了接近2。
然而次年,生育率就再次進入了下滑通道。
此後生育率一直不可逆轉地直線下跌。
2013年生育率已經跌到了1.2以下。
2017年,人口增加僅為0.1。
我不知道,照這個趨勢下去,新加坡會不會和日本一樣,也陷入負增長的困境。
但是,有一點是確認的。
無論政策如何,不想生孩子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
而且,尤以年輕人居多。
前不久,與一個剛剛生二胎的朋友聊天,問他生二胎的感受。
他只說了一個字:「累!」
老婆生產累,老公賺錢累。妻子休假在家,職業停頓,沒有收入,經濟壓力都在他身上。
一個孩子,已經令他覺得難以支撐。
如今又添一個,更覺生活艱難。
我問他:「如果重新選擇,你還會生二胎嗎?」
他沒直接回應這個問題。
而是說:「現在生二胎的,多是從前一直很想生,但又被政策限制的人。年輕人就不一定了。你去街頭問一個90後,問他想不想生二胎,多數都是否定的。」
也就是說,放開二胎,鼓勵的也只是極小一部分人。
新長成的一代,即使你允許他生3個、4個、5個??10086個孩子,他們或許一個都不想多生。
人受的教育越多,教養越好,文明程度越高,就越能懂得:養孩子,不是養一隻寵物。
它附帶的東西太多了。
多到太多人無法承受。
於是,今天的90後們,一個接一個在前往生兒育女的路上,摁下了暫停鍵。
為什麼年輕人會這樣?
具體分析起來,大家開始猶豫於生孩子,原因無非這五條:
生存壓力太大
知乎上有道題,問大家為什麼不想生娃?
每一個答案里,都有著硬梆梆的現實。
飈漲的房價,沉重的房貸,車,戶口,職位晉升,微薄的工資,瘋漲的物價,五花八門的稅收,逃無可逃的競爭,階層固化,生存壓力??哪一個詞拎出來,都令人透不過氣。
可是,這就是當代年輕人的生活。
在這種生活中,吳永寧死去,金鍾鉉自殺身亡。
他們一個出身於底層,努力無望,只好拿命掙錢;
一個身處娛樂圈頂端,但即使掙了錢,有了名望,有了尊嚴,還是無法熱愛這個世界。
無論如何,都是苦苦苦。
苦,就是時代關鍵詞,也是當代的精神困境。
在這種困境中,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累不堪言,生存步步維艱。
你讓他再去生個孩子?
太難了。
擔心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日本專家在分析低生育率時,曾說過最大症結,除了經濟條件不穩定,工作時間過長,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
還有一個最大的因素是,育兒負擔太大,子女教育支出大。
做過父母的人都明白,孩子的教育,是極其耗錢的。
有人曾統計過,在北京把一個孩子撫養到上大學最低成本是80萬;
最高成本是800萬;
中等的支出是280萬。這里不包括出國留學的費用。
這些數字,對於許多普通中國家庭來說,都是無法承受之重。
鄉村因為不考慮優生優育,孩子倒是生得多。
可惜,因為教育受限,資源不足,即使生了一窩,多數也困在父母的階層里動彈不得。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父母都會考慮讓孩子生活在城市。
但在城市,孩子的養育成本就下不來了。
從奶粉,到尿片,到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的各種花銷,到各種培訓班,到課外活動,到五花八門的游學,還有旅行、度假??哪裡不花錢?
這還不包括人力的投入。
承受得起么?
承受不起的人,就猶疑了。
心理不成熟
90後的年輕人,多數都有這種感嘆:「我自己還是個孩子呢,怎麼要孩子?」
心理不成熟,經濟更不成熟。
心理不成熟,意味著你可能無法善待孩子,會傷害孩子。帶給他的影響,不是正面的,而是負面的。
經濟不成熟,意味著你必須用大部分精力,去增加收入。而非照顧他,陪伴他。
如此一來,就會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一個隱患。
海子說:「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
可是這塵世很苦。
當我無法給你幸福,我寧願你從未到來。
擔心自己的人生終止
這種擔心,主要來自年輕女孩。
懷孕太辛苦。育兒太麻煩。喪偶式育兒太心酸。因為育兒而耽誤事業不劃算。沒有收入就失去生活主動權更是痛苦。
許多女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重新進入職場,謀求職位。
但普遍都會遇見職場歧視和不信任。
甚至許多獵頭或HR,在求職郵箱中,看見有多年職業經歷空白的簡歷,直接看都不看就PASS。
這對於部分家庭經濟壓力不大、自我實現需求較低的女人來說,並無大礙。
但是,對於許多有明確的夢想、目標和計劃的女生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難以彌補的BUG,不得不慎重考慮取捨。
並不推崇「養兒防老」的觀念
最傳統的養兒觀念,就是為了防老。
可是,在今天的時代,這個觀念已經遭受了重重沖擊。
年輕人開始懂得,養兒防老的實質,是把子女當成了經濟工具。
人不能為自己負責,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況且,久病床前無孝子。
靠孩子,也許並不會獲得我們理想中的照料。
養老的責任,在當代社會,更多人覺得還是要交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總之,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年輕一代對生孩子一事,越來越不熱衷。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年輕的丁克家族越來越多。
大家會努力拚博,享受生命,而非迫不及待地成為父親或母親。
也許很多老派人士會說,這是沒有愛心或責任心。
但正在打拚的90後卻覺得,不,這不是不愛,也不是不負責。恰恰相反,這正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選擇的理性,對孩子的審慎,和對自己的負責。
十點君說
「堅 持讀 書,其實 很容 易」
吳曉波畢飛宇梁文道陪你讀好書
視頻解讀高效省時快速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