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鍾字的姓氏唯美圖片
一見鍾情,忠心,還有白話的鍾意就是喜歡的意思,鍾的意思好,吉祥,
Ⅱ 姓鍾的鍾字的篆書寫法。謝謝了
鍾字的篆書寫法:
大篆
Ⅲ 有關「我姓鍾」的唯美詩句有哪些
我姓鍾,吾只鍾情於卿。
我姓鍾,卻不在你心中。
我姓鍾,你說一見鍾情相托此心,後來良人隱林斷了琴音。
我姓鍾,卻不能把愛你的時光調慢 。
此乃鍾姓的圖騰。
Ⅳ 姓鍾的鍾字繁體怎麼寫,多少畫
一、鍾字繁體字是鍾,鍾筆畫是20畫,寫法如下:
造字本義:名詞,古人貴族或官宦人家由小盲奴侍擊的金屬報時器,以杵撞擊時發出有穿透力的宏亮的「咚咚」聲。
文言版《說文解字》:鍾,樂鍾也。秋分之音,物穜成。從金,童聲。古者垂作鍾。銿,鍾或從甬。
白話版《說文解字》:鍾,樂鍾。代表秋分時節的音律,秋分時物種成熟。字形採用「金」作邊旁,採用「童」作聲旁。古昔時代一個叫垂的智者創造了鍾。「銿」,有的「鍾」採用「甬」作邊旁。
二、片語釋義:
1、鍾樓[zhōng lóu]
舊時城市中設置大鍾的樓,樓內按時敲鍾報告時辰。
2、酒鍾[jiǔ zhōng]
同「酒盅」。
3、警鍾[jǐng zhōng]
報告發生意外或遇到危險的鍾,多用於比喻:這次火災給那些麻痹大意的人敲了~。
4、擺鍾[bǎi zhōng]
時鍾的一種,用鍾擺控制其他機件,使鍾走得快慢均勻,一般能報時。
5、塔鍾[tǎ zhōng]
裝在高大建築物頂上的大型時鍾。
Ⅵ 求姓氏圖片我姓鍾
鍾(Zhō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春秋時宋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入楚,食采於鍾離(故城在今安徽省鳳陽東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後人以居地為氏,單稱鍾姓。
2、出自嬴姓。周代伯益(亦稱大費,古人嬴姓民族的祖先)的後人封於鍾離國(今安徽省臨淮關一帶),春秋時被楚吞並,國人稱鍾離氏,其有一部改鍾離為鍾。唐人林寶《元和姓纂》雲:「鍾,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子孫或姓鍾氏。楚有鍾儀、鍾建,又鍾子期與伯樂為友。項羽將鍾離昧,昧中子樓(應為接)亦單姓鍾氏。」這里所說的「宋微子」是殷紂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宋桓公是宋國第19位國君,他有曾孫叫伯宗,在晉國任大夫,被稱為「晉之賢者」但因忠直敢諫,得罪了執政的卻氏,結果被殺。伯宗的兒子州犁逃到楚國,後任太宰,食采於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其子孫以邑為氏,分為兩姓,一支為復姓鍾離。春秋時楚國有鄖公鍾儀,大夫鍾鍵,還有善於聽琴、與善鼓琴的伯樂結為知音的鍾子期。秦末有伊盧(在今江蘇連雲港市海州鎮西南)人鍾離昧,為項羽將,其第二子接,開始居於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為避仇,省「離」單姓鍾氏。
3、以官為氏。據《左傳》記載: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鄭人「囚鄖公鍾儀,獻諸晉」;魯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晉三卻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伯州犁奔楚」。這說明在州奔楚之前楚國早已有鍾氏。因此;宋人鄧名世《古今氏書辨證》說:「鍾建乃儀之後,而子期又建之孫,皆非出自州犁」,「今宜曰:鍾儀之先仕楚,以所食邑為氏」。但是,鍾儀的先人「食邑」在何地?鄧名世沒說,古籍也沒有記載,所以,清人張澍《姓氏尋源》認為鍾氏「當是以官為氏」。據《周禮·春官》記載,古代有官名鍾師,掌擊鍾奏樂。如按張澍所說,則鍾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為氏,是周期樂宮官鍾師後代。
4、出自其他民族。如北魏高祖時有羌人鍾豈內附,又滿洲鍾吉氏、裕固族鍾鄂勒氏改單姓鍾,又當今台灣土著、猶太後裔、拉祜、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微子。微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稱微子,原為太子,理當繼帝位。周武王克商滅紂後,封微子於宋國,這樣微子就成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宋第十九位君主桓公有曾孫名伯宗,在晉國任大夫,被稱為「晉之賢者」,但因直言敢諫,得罪執政的權貴郤氏,結果被殺。伯宗的兒子州犁逃奔到楚,後來貴為太宰,食采於鍾離,其後世子孫以居地為氏,是為鍾姓(同時分出一支復姓鍾離),他們尊微子為鍾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鍾姓發源於安徽省境,大致在漢晉之際,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遷入潁川長社鍾姓從一開始就著稱於世,以鍾烈為開基祖,後成為我國各地鍾姓主要來源。先秦時期的鍾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潁川長社一直是鍾姓的發展繁衍中心,西晉時,潁川著名隱士鍾皓之七世孫鍾雅隨晉室渡江,居於建康(今江蘇省南京),鍾姓入閩始於晉代,亦有遷居浙江者。東晉亡於劉宋,有鍾聖移居上元(今屬江蘇省南京市),鍾善遷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鍾賢遷居虔州(今江西省贛州),賢子鍾朝,因督兵入閩,立籍福建寧化石壁村,此期,還有鍾姓一脈南遷竟陵(今湖北省天門縣),以後散居湘、鄂各地。鍾雅的七世孫鍾嶼為避侯景之難,徙居南康贛縣(今江西省贛州)。南朝末年,有陳國伏波將軍鍾士雄,史稱其為「嶺南酋帥」。嶺南,指五嶺以南,即今兩廣與越南北部一帶,這說明鍾姓亦在此期植根於此間少數民族中。唐初,有將佐鍾德興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並落籍福建。唐代,鍾姓還分布於今山西、四川、廣東之廣州,安徽之合肥等地。五代以至宋元,北方兵連禍結,鍾姓族人,除部分散居全國各地外,大部聚居於福建泉州、漳州和廣東梅州、潮州、興寧等地。明初洪武年間,鍾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安徽、河南、河北、江蘇、山西、陝西等地。清乾隆三年(1738年)梅州鍾沐芳,偕妻子兒女渡海赴台,立業台灣。清嘉慶年間以後,閩粵兩地的鍾姓人又渡過台灣海峽和南海,到台灣和東南亞等地謀求生存,遂使鍾姓人的勢力達到了大陸以外。如今,鍾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廣東、江西、四川、廣西、湖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六省區鍾姓約佔全國漢族鍾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鍾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八。 鍾馗
鍾離昧
鍾姓名人,有三國書法家鍾繇,封定陵侯,著名書法家;南朝文學家批評家鍾嶸,唐朝時傳說中的兩位鍾姓奇人:鍾離權,即八仙之一漢鍾離,善捉鬼的鍾馗;元代戲曲學家鍾嗣成;明代文學家鍾惺;現代軍事家鍾赤兵等。
鍾離昧(?一前200年),漢朐縣伊蘆鄉(今灌雲縣伊蘆鄉)人。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楚王項羽大將,素與韓信交情不錯。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漢軍圍困於滎陽東,項羽往救,漢軍退走。項羽乘勝追擊,切斷了漢軍糧道,漢軍被困求和,項王不許,陳平向漢王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亞父、鍾離昧、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系,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漢王遂用此計。項王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紛紛離去,只有鍾離昧還追隨項王。項王敗死後,鍾離昧投奔韓信。漢王忌恨鍾離味,就詔令韓信把鍾離昧逮捕,韓信不從。漢王又用陳平計策,假稱到雲夢去狩獵,要求諸侯到陳地集合。韓信有顧慮。有人勸他說:你把鍾離昧殺了,帶他的頭顱去見漢王,保你無事。韓信與鍾離昧商量此事,鍾離昧說:漢王已經知道你要謀反,不敢來攻你,就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殺了,去見漢王,你也回不來了。韓信不聽他的勸告,鍾離昧大罵韓信說:「公非長者。」並說:「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隨即自刎。韓信便帶著他的頭顱去拜見漢王,結果被漢王綁了起來,帶回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