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人姓桑,怎麼在電話中表達桑這個字
你就說: 我姓桑,桑樹的桑,桑葉的桑,肯定都知道了.再不成就說是滄海桑田的桑就行!
❷ 桑姓氏從何而來
一、姓氏源流
桑(Sā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祖字為氏。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字子桑。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2、出自窮桑氏(金天氏),是少昊的後代,以地名(號)為氏。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3、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得姓始祖:少昊。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黎陽郡(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桑氏後人尊少昊為桑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桑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桑姓出自嬴姓。春秋時候,秦國有個貴族叫作公孫枝,字子桑。他的後代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世代相傳,形成里今天的桑姓。關於桑姓的起源還有一個說法。遠古時候有個地名叫作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北),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領,他就建都於窮桑,並以地名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少昊的後代將姓氏簡化為一個桑字,成了桑氏。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省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省境內)。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家譜中講該桑姓人明初遷徙於山西洪洞縣。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在古代,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余略)
三、歷史名人
桑 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之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桑 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桑弘羊:西漢大臣,政治家,洛陽人。他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堅持將冶鐵、煮鹽和鑄鐵收歸管營,充實國家實力;還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平抑物介,使商賈不得從中獲取大利;他還反對屈辱的「和親」 政策,主張積極抵抗匈奴貴族的進攻,並曾組織 60萬人屯墾,以防匈奴襲擊。
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桑調元:字伊佐(1695-1771),一字砎甫,自號獨往生、五嶽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雍正四年舉順天鄉試,十一年召試,欽賜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後引疾歸田,歷主九江濂溪、嘉興鴛湖、灤源書院講席。著有《五嶽詩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礰甫詩集》十四卷、續集二十卷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2、堂號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
============================================================
【桑姓宗祠通用對聯】
〖桑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法行平準;
賦著扶桑。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桑弘羊,洛陽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時,官治粟都尉,領大司農,制定、推行鹽鐵酒類的官營專賣,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從富商大賈手中奪回鹽鐵和貿易的控制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積極主張抵抗匈奴貴族的攻擾,反對和親政策,曾組織六十萬人屯墾,以防禦匈奴襲擊。昭帝幼年即位,他與霍光、金日殫共同輔政,任御史大夫。始元年間,召開鹽鐵會議,堅持鹽鐵官營政策。下聯說五代時洛陽人桑維翰,字國僑,因相貌醜陋,又姓桑(古與「喪」同音),考進士時幾次被主考官刷下,有人勸他改業,他鑄了個鐵硯,對人說:「這個硯磨穿了,我就改業!」並寫《日出扶桑賦》以表示心志。後唐同光年間終於中了進士,任石敬瑭的掌書記,又幫他稱帝。後晉時,官集賢殿大學士、樞密院使等職。
旌常載績;
文陣稱雄。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桑世傑,與俞通海等結水寨於巢湖,為宋太祖所撫,後攻江陰石牌寨,沒於陣(見上是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下聯典指明·桑悅,成化年間舉人,敢為大言以凌人。
-----------------------------------------------------------------
〖桑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矢志磨穿鐵硯;
同居雍穆閨門。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晉·桑維翰屢試不第,鑄鐵硯示人曰:「硯穿則改業。」下聯典指晉·桑虞五世同居,閨門雍穆,時人重之。
============================================================
附錄:【桑姓典故、趣事——乾隆桑家留對聯】
清代乾降年間,社會經濟逐漸恢復與發展,采礦業、紡織業發展較為迅速。清政府在江寧、南京、蘇州、杭州等各地設織造衙門,派內務府親信前往管理。這些派出大臣,依仗朝中有人撐腰,大肆吸吮民脂民膏,貪得無厭,個個斂財巨萬。乾隆皇帝並不聲張,為了解民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貪官污吏們的丑惡嘴臉,先後三次下江南微服出訪。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訪,經洛陽至徐州,到泗洪,過明光去南京,一路無人認得,一路留下無數神奇的傳說,在過明光時就有乾隆留對聯的傳說。
相傳,這日乾隆爺原安排在泗浦古道,又名「江淮中道」去浦口,不知怎的糊里糊塗踏上了古招信至濠州的驛道。沿女山湖南岸,一路感嘆大自然賦予這片神奇土地瑰麗風光,路經桑大郢(明光市大郢鄉)覺得有些口渴,便到村裡討水喝。剛進村就見路旁一桑姓人家門前人聲鼎沸,門庭若市。乾隆爺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就朝人堆處走去。原來這桑家建房正上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紛紛趕來慶賀,前來慶賀之人大都攜帶禮物。門前桑家主人身著馬褂長衫,笑容可掬迎接前來賀喜的親友。桑家主人見乾隆爺面生,互相禮罷,乾隆爺主動向主人說明來意,桑家主人生來愛交天下朋友,便客氣地請至家中用茶。乾隆爺也客氣地說:「主家不必客氣,我喝碗白水便走。」桑家主人道:「哪裡話,進了桑家門,就是桑家客,我這備有好茶,客官請品嘗。」說著招呼家人為客人沏茶。客堂里還有兩位先生,是桑家特意請來寫上樑對聯的,一副對聯,兩個先生,他們互相謙讓,誰也沒好意思動筆。推讓了一會,一位姓汪的先生說是內急先方便一下,那位李先生見汪先生出門,也不好意思留下,找了個借口便離開了。桑家主人跟著出去送兩位先生,客堂里就剩下了乾隆爺一人。乾隆爺見文房四寶放在桌上,手有點癢癢。心想:這鄉村的先生就是酸勁大,這有什麼可謙讓的。乾隆爺喝了大半壺茶,見還沒有人來,起身欲走,轉念一想,這家主人大方、熱情、好客,有文房四寶在此,何不留下一副對聯以謝主家的半壺茶,於是提起筆飽墨揮毫寫下一聯:
上樑正逢黃道日;
豎柱巧遇紫微星。
接著為中梁寫下:「乾元亨利貞」五個大字,寫完後乾隆爺用茶壺壓在聯上角。乾隆爺怕露了身份,便起身出門。門口桑家主人招呼著前來祝賀的親友,見過路之人茶飽要走,趕忙跑過來說:「因事多,在下沒有陪客官,失禮了,請客不如遇客,既遇上了也是有緣,不如留下吃了飯再走。」乾隆爺拱拱手道:「先生客氣了,我還趕路,謝了!後會有期。」桑家主人確實事多,認為一個過路人走就走吧,於是也拱拱手道:「客官慢走,後會有期。」桑家主人和乾隆爺哪裡還有什麼「後會有期」唷!皇帝爺哪有那麼好見的唷!
汪先生方便後又回到客堂,一看對聯已寫好,那字雄渾潑辣,剛健清新,那意思更是精妙無比。心想這李先生的水平怎麼提高的這么快。正在這時李先生回來了,一看汪先生手中的對聯,從字到意,越看越驚訝,不由自主地說:「汪先生這般水平剛才還謙讓,我要真的寫了,還不羞煞我也!」汪先生聽李先生這么一說,再細看對聯,方才猛然大悟,慌忙出門要追那過路人,過路人早已走遠。二位先生把此事告之桑家主人,桑家主人一拍腦門後悔道:「我真無用,真是有眼無珠,見他那貌相決非凡人。」
乾隆爺走了,但在桑家留下了墨寶,消息傳開後,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觀看。桑家主人把此對聯留作傳家之寶,多少年過去了,現在乾隆書寫的真跡早不知下落了,但此聯至今還在明光市城鄉流傳。
❸ 桑氏-姓桑的名人-桑姓起名字-桑姓的起源與家譜
源於神農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神農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後有桑姓。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桑氏-姓桑的名人-桑姓起名字-桑姓的起源與家譜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布地區
1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歷史來源
「桑」源出
桑氏的來源有三:1、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2、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出自秦國。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3、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於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山東煙台棲霞有一個村子叫桑家莊(原名上庄),全村皆為桑姓。
堂號
1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2鐵硯堂
家族名人
❹ 誰能幫我找一個「桑」字的頭像
您好!首先祝你身體健康!大吉大利!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0&z=0&word=%C9%A3%D7%D6&s=0這個網址會找到你的答案!!!★2010新年來臨,我獻上一份祝福。期盼:每一天,幸福之神都陪伴著您;每一刻,快樂之神都保佑著您。帶給您滿年的豐碩與芬芳!★
❺ 桑姓的來源
源於神農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源於己姓,出自窮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後代,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公族公孫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源於姒姓,出自戰國時期古桑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神農氏,出自炎帝之妻桑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於己姓,出自窮桑氏(金天氏)少昊的後代,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公族公孫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於姒姓,出自戰國時期古桑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❻ qq女生最猖狂的頭像帶字我姓桑為什麼沒傷心過
你可以去一個網站,叫Q友樂園,裡面有頭像、昵稱、個性簽名的。應有盡有
❼ (桑)藝術簽名怎麼寫
藝術簽名設計是建立在行草書的基礎之上的藝術。要想達到簽名的藝術化,必須在行草書中尋找姓名的契合點,然後通過書法的藝術線條來連接。現提供[桑]字的行、草鋼筆書法作為示例,以供參考。
❽ 桑姓男孩名字大全桑姓男孩起名帶寓意
導語:每個人的名字都凝聚了父母的殷切期盼以及美好願景,它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父母送的第一份禮物,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給男孩子起名,如果想體現名字的獨特內涵,可以起一個帶有寓意的。像桑姓男孩如果想起一個帶寓意的名字要怎麼起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桑姓男孩名字大全,感興趣的不妨看看。❾ 百家姓中的姓《桑》的解說知道的給我說說把`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來源有三: 1 、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出自秦國。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3 、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二 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於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 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山東煙台棲霞有一個村子叫桑家莊(原名上庄),全村皆為桑姓。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1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2 鐵硯堂
四 歷史名人
傳說中有桑魁星點狀元封百官一說。
1 桑弘羊:西漢洛陽人。出身於商人家庭。武帝的時候擔任治栗都尉,領大司農。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武帝臨終的時候,授給他御史大夫的職位,與大將軍霍光一起受遺昭,共同輔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許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鹽鐵酒類專賣的制度,桑弘羊堅決不允許。後來桑弘羊因為朝廷上有人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2 桑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水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3桑馥三國時魏音樂家。
4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8桑調元清朝工部主事
❿ 中國百家姓氏大全
百家姓分別為: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干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邰 從 鄂 索 咸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舄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庄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毆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游 竺 權 逯 蓋 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鍾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拓跋 夾谷
宰父 穀梁 晉 楚 閆 法 汝 鄢 塗 欽 段干 百里 東郭 南門
呼延 歸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帥 緱 亢 況 後 有 琴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商 牟 佘 佴 伯 賞 南宮 墨 哈 譙 笪 年 愛 陽 佟
第五 言 福
拓展資料: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對後世影響:
啟蒙教育:
《百家姓》是一部記錄姓氏的文集,全文568個字,通篇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中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關於《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的區別,明代理學家呂坤曾說過:「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
姓氏文獻:
姓氏的延續,可以使人們從基 因學、遺傳學的角度認同同為炎黃子孫的血脈相連。中國有著尋根問祖的傳統,認為這樣是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護,同時也是傳承祖德、光宗耀祖,認為每個人與祖先都是血脈相連的,祖先曾經的苦難與輝煌,一定會通過血脈,流傳到自己身上。因為有著這種傳統,通過《百家姓》這篇啟蒙文學對姓氏傳承、使人們對姓氏的認識。作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記載了中國姓氏的發展,它與姓氏家譜、方誌、正史構成完整的中國歷史,是中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百家姓》作品的出現,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姓氏,還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等的強烈認同感。《百家姓》在歷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宗脈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它是中國人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獻基礎藍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最早的姓氏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