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埃及的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後來被歐洲人稱作Hiérpglyphe——這是希臘語「神聖」與「銘刻」組成的復合詞,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認為他們的文字是月神、計算與學問之神圖特(Thoth)造的,和中國人「倉頡造字」的傳說很相似。古埃及語屬於閃-含語系埃及-科普特語族。這個語族最早的語言是古埃及語,就是我們見到的象形文字所記載的語言,到大約4世紀,它演變為科普特語。現在,科普特語還用在宗教儀式上。
⑵ 埃及文字怎麼寫啊
本文由埃及學者李曉東教授授權轉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了解更多請查看 http://www.egyptchina.com/bbs/古埃及象形文字淺說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到過埃及或對古埃及文明感興趣的人都能一眼認出這種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其栩栩如生的圖畫構成的書寫規矩的文字讓人一見便印象深刻,深深喜愛。然而,「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一稱呼其實並不準確。人類的文字都是從象形開始的,但大多走向了拼音化。唯有很少的文字如漢字走了另外一條與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道路。回顧一下文字的歷史,我們很容易發現真正純而又純的象形文字是不存在的。因為象形字對於記錄語言來說有著先天的不足,人可以同圖畫表示,獸可以用個圖畫表示,甚至山川大河都可以用圖畫表示,但已經做過的事和正在做的事用圖畫如何區分?因此,即使是以象形為主的文字體系也一定參雜有許多表音的成分才能使文字與語言統一。而文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記述語言,不然就只能是繪畫而非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其實並不是純象形的,只是所有的音符都用圖畫書寫而已。一個字的完整結構是音符+意符(埃及學術語是音符+定符),盡管音符定符都由圖畫式的符號充任。
給圖畫賦予音值是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革命。在這個過程中,私有觀念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記住,現有語言,後又文字。文字誕生的歷史也就五千多年,可人類誕生不久便會使用了語言。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通過語言給周圍的食物起名,以便能夠用語言描繪不在身邊的食物。這時還沒有文字。人不僅為周圍的事物起了名字,也為自己起了名字。既然有了張三李四的名字,張三李四這些名字就和這些人密切聯系在了一起。大家一起過原始共產主義生活的時候似乎還沒有文字出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必然發展處私有觀念。這時候,屬於自己的東西便會用特定的符號來標識,以表明此物是我的。如果這個符號是一條水波紋,而這個人叫尼,每當人們看到這個符號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尼」。時間一久人們就將水波紋與「尼」這個音聯系在了一起。這樣的符號一多,聰明人就會立即想到能不能用這些符號拼寫簡單的語言。拼音文字由此誕生。古埃及早期的壁畫和浮雕上仍然能看到以圖畫為主記述事件,其上用很簡單的符號標記輔助圖畫記錄事件的情形。如那爾邁調色板上那爾邁的名字。
古埃及文字的情形也是這樣,主要是拼音的,盡管表音的符號都是圖畫。古埃及文字中真正象形的都是些書寫不完整的文字,有的省略了音符,只剩下表意的定符,使文字和讀音脫離。但完整的文字還是既有音符又有意符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國的稱呼,希臘人稱之為聖書文字,因為希臘人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大多是在聖廟里,同時有些肅然起敬的感覺。因為最早到埃及的中國學者不懂古埃及看上去想圖畫一樣的文字,且中國文字創造之法中有象形一說,所以就稱這些文字為象形文字。後來約定俗稱就這樣叫下來了。
⑶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不是屬於圖案文字
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即埃及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爾的鎧甲關節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記起(公元前3,100年),到現在用在教堂內的古埃及文字。後來被歐洲人稱作Hiérpglyphe——這是希臘語「神聖」與「銘刻」組成的復合詞,即「神的文字」。古埃及人認為他們的文字是月神、計算與學問之神圖特(Thoth)造的,和中國人「倉頡造字」的傳說很相似。古埃及語屬於閃-含語系埃及-科普特語族。這個語族最早的語言是古埃及語,就是我們見到的象形文字所記載的語言,到大約4世紀,它演變為科普特語。現在,科普特語還用在宗教儀式上。
埃及象形文字有25個單音字(但是只有24個音,主要是s對應兩個符號,一般將兩個符號分別對應s和z,但是,這兩者發音類似,故這里將其歸為一個音),137個雙音字(其實真正的雙音節字數目是比137略多的,但是,考慮到之間的差別很小,故將其歸為一類符號,這里僅將js音中的三個符號拆開來單獨計數,其次,這137個符號僅對應101個雙音,也就是說,一個雙音是可以對應幾個雙音字的),和72個三音字(這里的72個三音字是按照三音的個數來計數的,三音中,同一音對應的象形文字元號基本類似)[2] ,也有直接能夠同時表示意義和聲音的圖形字元,像這類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數是借數個表形文字的讀音來表示其它的概念。類似於漢語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則類似於漢語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結合,其意符和聲符都來源於象形的圖形。與漢語所不同的則是它們依然保持單獨的圖形字元。有趣的是,這種文字可以橫寫也可以豎寫,可以向右寫也可以向左寫,到底是什麼方向則看動物字元頭部的指向來判斷;至於在單詞單元上則怎麼勻稱美觀怎麼寫,只要不影響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這可以說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書法特徵之一。我們講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聖書體,主要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多見於神廟,紀念碑和金字塔的銘文的雕刻。僧侶體則多用於書寫於紙草上,相當於漢字的行書或草書。而世俗體則是對僧侶體的簡化。
⑷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不是屬於圖案文字
象形文字
(Hieroglyphic Writing of Ancient Egypt )
古埃及直接描摹物體形象的文字元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自公元前3500年起逐漸形成,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紀。所記語種屬古代埃及語,主要使用者為僧侶。這種文字通常被刻在廟牆和宗教紀念物上,因而在古希臘文中,稱為「神聖的雕刻」或「聖書」。譯成中文時,則借用了「象形文字」這一習慣用語。1822年,法國學者J.-F.商博良成功地譯讀了象形文字。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進展,對其語法、詞彙等有了系統的總結,成為埃及學的重要內容。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由原始的圖畫符號演變而來。按符號在文字體系中的作用可分為表意文字(意符)和表音文字(音符)兩類。表意文字表現所描摹的實物或與之有關的某些事物的概念;表音文字則是用來拼音的符號,它原為表意文字,但又具有了標音的意義。據統計,當時經常使用的文字元號共計700個左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書寫方式有直式和橫式兩種。直式是從上往下寫;橫式是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寫。區別左右書寫的方向是根據象形文字所表現的物體形象面向何方。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常刻在廟牆、陵墓、石棺、調色板、雕像、洞穴峭壁等石質材料上,有時也寫在陶片、木料和紙草上。前一類銘文刀法古拙,形狀規整,其中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有金字塔銘文(見金字塔)、卡納克遺址神廟銘文以及在薩卡拉墓地和阿拜多斯遺址等處發現的墓壁銘文。後者則主要是紙草文書(見紙草學)。
中王國時代開始以蘆葦筆為書寫工具,因而從象形文字中演變出一種簡化的速寫形式。這種新的文字通常是由僧侶寫在紙草上,所以稱為僧侶體或僧侶文字。前7世紀左右,僧侶體又演變出一種書寫速度更快的草書體文字,通常用於日常公文的書寫,因而稱為世俗體。世俗體文字和僧侶體文字一樣,一般是由右向左寫。象形文字、僧侶體和世俗體 3種文字形式一直使用到希臘、羅馬統治埃及的時期。羅馬帝國統治後期,大約從前3世紀起,古埃及文字逐漸被科普特文字代替。
⑸ 誰有埃及的象形文字的簡介和圖片
埃及
埃及(Egypt)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面積100.2萬平方千米。人口6587萬(2000),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科普特人約佔11.8%,信奉基督教;此外還有貝都因人和努比亞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
地理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全境96%為沙漠。最高峰為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羅河縱貫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約3~16千米的狹長河谷;入海處形成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僅為國土面積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千米)。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
歷史 埃及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的美尼斯統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這時埃及文化已趨於成熟,開始使用象形文字,開創法老專制政治。歷代王朝陸續建造了一批稱為世界奇跡的金字塔以及獅身人面像和大量雕像。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埃及先後淪為倭馬亞和阿拔斯王朝的一個省。後阿拉伯人雖多次更朝換代,但埃及的被統治地位依舊,且接受了伊斯蘭教。1517年土耳其人入侵,又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年法國拿破崙一世入侵,統治了3年。1882年英軍佔領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但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宣布埃及為英的「保護國」。由於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國於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政權。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M.納吉布出任第一任總統兼總理。1954年11月納賽爾取代納吉布任總統。1956年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挫敗英、法、以聯合軍事干預。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並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阿聯解體。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遇刺身死,穆巴拉克當選總統。穆巴拉克對原來的政策逐步調整,強調國內安定,適當開放民主,與反對黨對話,同時加強社會治安,鎮壓製造恐怖活動的極端主義分子;重視發展民族經濟,實行開放性政策,積極吸引外資,堅持國營和私營企業並舉,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重點改善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1990年10月12日,議長馬哈古卜遇刺身亡,穆巴拉克當日宣布解散議會,並於11月舉行議會選舉,民族民主黨獲勝,繼續執政。1991年政府提出「把國內穩定放在首位」,有限度開放民主,緩和與反對黨的關系,堅決打擊製造恐怖活動、暴力事件、暗殺等罪行;經濟改革採取穩妥措施,注意照顧社會承受力。
政治 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的永久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上「國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種形式並存;總統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總統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並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款。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議長、副議長每年選舉1次。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訂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對政府進行監督。
埃及自1952年革命後,曾宣布解散一切政黨。1976年薩達特宣布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6個:①埃及民族民主黨,執政黨。1978年7月成立。②埃及新華夫脫黨,主要反對黨。1978年2月成立。③埃及社會主義工黨。1978年12月成立。④埃及自由社會主義者工黨。197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自由社會主義者論壇。⑤埃及民族進步統一集團黨。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民族進步論壇,1976年11月改用現名。⑥烏瑪黨。1983年7月成立。
經濟
1952年納賽爾推翻法魯克王朝後,對原有較大的工商業、銀行、保險業、運輸業和進出口貿易實行國有化。1974年薩達特總統宣布實行「經濟開放」政策,積極爭取外援,大力引進外資,開發自由區和經濟特區,發展私營企業,促進國營企業。1974~1982年,經濟年增長率達8%。穆巴拉克執政後,繼續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財政、經濟和管理改革,實行「生產性開放政策」。在發展國營企業的同時,繼續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強調增產節約、提高效率、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經濟困難,經濟有所發展。1991年,由於埃及在海灣戰爭中持反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場,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贊賞,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向埃及提供貸款和緊急援助。另外,美國免去埃及所欠軍債,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卡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債務。同年5月,巴黎俱樂部債權國免除埃及約110億美元的債務。埃及經濟困難得到了緩解。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832億美元。1998年匯率:3.39埃鎊兌1美元。
埃及資源豐富,初步探明儲量:石油60億桶,天然氣3284億立方米,磷酸鹽約12億噸,鐵礦1.82億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滑石等。埃及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石油、銅、鐵、電力、化肥、水泥、機械等重工業有較大發展,石油工業發展尤為迅速。
農業在埃及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52%。1998年全國可耕地佔全國面積的3.5%。政府極為重視農業發展和擴大耕地面積。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亞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文化燦爛、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宏偉豐富,具有發展旅遊業的極為優越的條件。主要旅遊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愛資哈爾清真寺、古城堡、希臘羅馬博物館、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宮、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王陵之谷、阿斯旺水壩等。旅遊收入是埃及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鐵路全長7000千米。開羅第一條地鐵全長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於1987年9月竣工通車。公路全長4.8萬千米。有海港7個,年吞吐量3050萬噸,主港口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有國際機場5個,開羅機場是連結亞、非、歐的重要國際航空港。財政來源除稅收外,主要靠石油、僑匯、運河和旅遊四大項收入。
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往來,它的主要貿易對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國。埃及還較多地接受外國援助。美國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國。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貸款的國家和組織還有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0年海灣戰爭後,西方和海灣國家減免了埃及的債務共255億美元。此外,埃及還從海灣國家、美國、西歐各國、日本、加拿大以及韓國獲得了10億多美元贈款或緊急援助。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制度。另外還對大米、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實行物價補貼。
文化教育 埃及實行普及義務小學教育制度。全國有綜合性大學13所,包括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舍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有大學教師3萬名;中學25000所,教師75萬名。
埃及現有日報7家,期刊70多種,主要為阿拉伯文,有少數為法文和英文。報紙有《金字塔報》、《共和國報》、《晚報》、《消息報》,均為阿拉伯文;較有影響的法文報有《埃及前進報》、《埃及日報》。期刊均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經濟學家》、《最後一點鍾》周刊、《圖畫》周刊、《魯茲•尤素福》周刊。
中東通訊社為國家所辦的惟一通訊社,1956年成立,在倫敦、巴黎、華盛頓、紐約、波恩等地駐有10多名記者。國家廣播電台用30多種語言向國內外廣播,每天播出約170小時,另有中東廣播電台和亞歷山大廣播電台。埃及電視台為國營,建於1960年。
對外關系 穆巴拉克執政後,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主動改善並加強了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1989年5月恢復了阿拉伯聯盟成員國資格。
埃及還強調自身的非洲屬性,要努力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友誼和合作,努力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但不結盟。蘇聯解體後,承認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並與其建立外交關系。不斷發展同西歐和日本的關系。埃及已同165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埃及是第一個承認中國並同中國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國家,建交日期為1956年5月30日。
埃及同美國的關系有過曲折。1967年六•五戰爭後,埃及宣布同美國斷交。1974年兩國復交。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簽訂和約,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經援、軍援。在中東和平問題上,埃及重視美國的作用。
埃及同蘇聯的關系也頗為曲折。穆巴拉克執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蘇聯解體後,埃及與俄羅斯簽訂了貿易協定。
埃及同西歐的關系,自1956年挫敗英法聯軍干預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事件後,一直較冷淡。自1973年10月中東戰爭後,埃及同西歐國家的關系有較大發展。
埃及與敘利亞有特殊關系,1958年2月,兩國曾合並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因敘國內發生政變而解體,兩國間維持一般外交關系。海灣危機時,兩國立場一致。雙方過往甚密,在中東問題上協調行動。
埃及與利比亞曾因邊界等問題斷交。後雙方都表示了改善兩國關系的願望,並採取了一些行動。1991年雙方又致力於兩國一體化進程,雙邊關系在各個領域里全面迅速發展。
埃及同以色列在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後4次爆發戰爭。1978年薩達特總統同以色列總理貝京、美國總統卡特在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26日,薩達特和貝京在華盛頓簽署了和平條約,宣布結束兩國間的戰爭狀態。1980年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離塔巴,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內的西奈半島全部以佔領土。
⑹ 埃及文字圖案是不是象形文字圖案
是
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
btw:象形文字記載在紙莎草上,注意發音:3 suo1 cao3
⑺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百家姓 最好是圖片 快!!
http://www.hbschool.com/activity/cartouche/cartouche.html
自己去看吧
⑻ 有沒有關於埃及文明成果的圖片或者文字介紹
古老的埃及文明
1799年,拿破崙的法國遠征軍在埃及沙漠中發現神秘的斯芬克斯巨像。一個青年軍官又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發現了一塊刻有3種文字的黑色石碑,其中一種為希臘文,還有一種像小圖畫一樣的古埃及聖書體象形文字。通過這些文字,人們翻開了古埃及這部塵封已久的史書,羅塞塔石碑是希臘人入主埃及與法老政權交替時期的產物,埃及歷史藉助希臘文整合並連貫起來。
埃及學逐漸成為世界性學科。美國人在開羅辦起了美國學院,法國人在開羅辦起了法國學院,義大利人在羅馬辦起了開羅學院,都從事埃及學的研究,科研證實了埃及文物的價值,客觀帶動了更大規模的開掘和非正當渠道的獲取。
文物流失嚴重
在阿拉伯人入主埃及的十多個世紀中,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對古埃及這份珍貴的文明遺產似乎不感興趣,而且漠視這份遺產遭到破壞和大量流失。
從18世紀開始,西方各國大量竊掠古埃及的珍貴文物,遍陳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之中,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極品。如今,幾十萬件文物閃亮在英、美、法、德、意的博物館中,僅法國盧浮宮就有4.5萬件,而義大利都靈博物館的埃及文物典藏僅次於開羅博物館的10萬件。具有諷刺意義的還有,獅身人面像上的石刻胡須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歐洲最大的一座方尖碑,是從盧克索神廟塔門前搬到盧浮宮旁的協和廣場中央的,碑座上還鐫刻著將這250噸重的整塊石碑搬遷過程的畫面。
古埃及人是世界石造建築的鼻祖,是歐洲人的先師,從許多藝術形式的演變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文化成就通過希臘人、羅馬人和西亞人傳到歐洲,為歐洲人所繼承,古埃及文明應該是歐洲文明的先導。在西方各歷史藝術博物館見到的陳列,開篇即是古埃及,這不難理解。而許多博物館都專設埃及館和埃及廳,則更是文物流失和掠奪的佐證。
無奈的文物保護
現代埃及人逐漸認識到文物遺產的價值。埃及政府自1859年就設置了「文物服務局」,即現在的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政府將文物保護的司法權賦予委員會下屬的相關部門,還專設旅遊警察駐守在各古跡景點,形成了文物保護的廣泛陣線。最高文物委員會一直致力於文物的回收和追討工作,已經使不少文物回歸故土。
然而,歷史和人為因素給追討工作設障重重。埃及博物館100年大慶時,向大英博物館借展羅塞塔石碑,卻被婉言拒絕;埃及歷史上最美的皇後雕像現仍在德國。
受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局限,埃及考古科研存在自身能力有限、過分依賴外援的弱點。而外國科研機構壟斷研究資料,讓埃及自身考古科研能力的提高更加舉步維艱。時至今日,埃及考古業依然維持著一種被迫的兼容並蓄。波蘭在尼羅河上游的哈吉舍普蘇特女王神廟進行石質建築和壁畫維護,時間長達25年之久;卡納克神廟建築群同時有德、意、法、英等十幾支考古隊長年留守;義大利人在哈夫拉金字塔神廟前、在卡納克神廟內,以實景演繹威爾第的經典歌劇《阿依達》。古埃及的愛情故事雖然還原了地點場景,卻改變不了用異國語言傳唱的不爭事實。
⑼ 求 古埃及辟邪文字 紋身圖
沒有古埃及辟邪文字,你說一句話,我們幫你翻譯出來古埃及象形文字,我們是專業翻譯古埃及象形文字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