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池氏的來源
姓氏:池
祖宗:公子池
分類:以住地為氏
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為姓。《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 。」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有世居於護城河畔的人,便以池為姓。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就是用護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魚因此遭殃。
郡望:
1、西平郡:後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將漢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縣一帶。東晉末年,為禿發烏孤所佔,稱西平王,以此為都。
2、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代 置陳留郡。在今河南省開封地區。
堂號: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進士聞名遂安縣,推斷明決,後升任太常寺少卿。
遷徙分布
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
2. 池氏-姓池的名人-池姓起名字-池姓的起源與家譜
發源於中原地區的池氏,經過長時期的輾轉播遷,到了明、清之際,大量出現於最南方的福建、廣東、以及雲南等地。,
「池」源出
1.出自嬴姓,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為姓。《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有世居於護城河畔的人,便以池為姓。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就是用護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魚因此遭殃。
堂號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進士聞名遂安縣,推斷明決,後升任太常寺少卿。
遷徙分布
據《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所載,池姓望出西平。今為福州大姓。又據《姓氏考略》所載:陳留有池氏。主要分布有二:⒈西平郡: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將漢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青海省西寧市一帶。東晉末年,為禿發烏孤所佔,稱西平王,以此為都。⒉陳留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河南省開封地區。
池裕得:號明洲。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間進士,作為遂昌縣令,他為官清廉,辦事公正,通達事理,能夠以理服人。他所到一處,調查民情,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辟徑解除民間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累遷太常寺少卿。
池生春:字劍之。清朝楚雄人。道光年間進士,官至國子監司業。他為人慷慨大方,言行舉止悉合禮儀,以不欺人為本。善於書法。著有《入秦日記》、《直廬記》、《詩文剩稿》等。
池峰城:原名鳳臣。河北景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國9年(1920年)在西北軍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軍職。民國1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旅第三營營長。中原大站後任第二十六軍路軍第三十一師師長。民國25年1月,受陸軍少將銜;10月受陸軍中將銜。民國27年參加徐州會戰。民國28年3月,任第三十軍軍長,後任豫鄂邊區的游擊總指揮,長江上游江防軍副總司令,第十三軍長兼宜巴要塞區守備司令。民國34年11月起,先後任保定警備司令、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中將參議等。民國38年參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終年53歲。
3. 三點水的姓氏有哪些字
1、湯姓
汲姓的來源有二支,其中一支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宣公的後代,衛宣公的太子居於汲這個地方,他的後代就以地名為姓,稱為汲氏。
4. 中國百家姓池排在什麼位置
池姓在我國宋代百家姓中位列第281位,在現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211位。
一、姓氏源流
池(Ch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王族後代,以祖字為氏。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出自以居住地為姓。《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古代稱護城河為池,而居住在護城河邊的人便以「池」為姓,世代沿襲,稱為池氏。
3、在蒙古、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以池為姓的。
池姓始祖:公子池。遲姓是以地為姓的姓氏。據考證,池姓大致出現在距今2000年前的秦漢之際河南陳留一帶。源出贏姓,秦國公族大司馬公子池,原居咸陽京都,為了拯救秦國不被列強國家所殲滅而赴湯蹈火,為保衛秦國其他國土,立下汗馬功勞。公子池的後代子孫以公子池的字「池」為氏,淵源始此。又據《姓氏考略》上說,陳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華就是出自公子池家族。發祥於陳留之地的池氏,後世繁衍分布於我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故池氏後人奉公子池為池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池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池姓起源於距今2000年前的秦漢之際河南陳留一帶。戰國時期,秦國有個公子名叫池,人稱公子池,在朝廷裡面任大司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他名字為姓,世代相傳,形成一支池姓。另一支起源於以居住地為姓。古代護城河稱為池。有一句成語說,「城門著火,殃及池魚」就是指用護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魚兒遭殃。古時農田在城外而務農的百姓往往在城池邊,一來生活用水方便,二來前往耕作近,而他們的稱呼也往往帶個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望族出於西平郡,即現在的甘肅省的西寧縣。據《姓氏考略》載,陳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華就是出自家族。發祥於陳留之地的池氏,後世繁衍分布於我國的南方福建、廣東以及雲南、江蘇等地。望族居於西河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離石縣。當今池姓是一個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極為廣泛的族姓。在我國的閩、粵、贛、皖、晉、冀、京、豫、陝、湘、滇、台等省,以及在美國、朝鮮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漢族人口居多。在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在現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
三、歷史名人
池子華:戰國時贏秦公族大司馬公子池之後裔。公元前318年張儀離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華為相。
池聖夫:浙江平陽縣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進士。寶慶紹定年間歷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吳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間知建昌軍,淳佑間除淮西、江東總領,提領建康府戶部。
池浴德:號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舉為進士而當「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為官廉明,通達事理,事情都辦得出色。
池顯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啟年間舉人,池浴德的兒子,工詩文,以詩詞、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參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黃岩人,由世襲雲騎尉薦升副將,署溫州總兵。咸豐三年溫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間民多飢死。建議設局施粥,倡捐百金,諭所將校勉力相助。於是守令,士紳無不樂施。歷兩月余,全活甚眾,土民立碑歌頌。後署福建提督,卒於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躍)庭,號劍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國子監司業。他文章和書法都好,舉為進士,以不欺人為本,慷慨大方,言行舉止悉合禮儀。著有《入秦日記》、《直廬記》、《詩文剩稿》等流傳於世。
池峰城:原名鳳臣。河北景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國9年(1920年)在西北軍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軍職。民國1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旅第三營營長。中原大站後任第二十六軍路軍第三十一師師長。民國25年1月,受陸軍少將銜;10月受陸軍中將銜。民國27年參加徐州會戰。民國28年3月,任第三十軍軍長,後任豫鄂邊區的游擊總指揮,長江上游江防軍副總司令,第十三軍長兼宜巴要塞區守備司令。民國34年11月起,先後任保定警備司令、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中將參議等。民國38年參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終年53歲。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所載,池姓望出西平。今為福州大姓。又據《姓氏考略》所載:陳留有池氏。
西平郡:後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將漢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縣一帶。東晉末年,為禿發烏孤所佔,稱西平王,以此為都。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河南省開封地區。
西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縣境)。
2、堂號
同安堂:源自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進士聞名遂安縣,推斷明決,後升任太常寺少卿。
5. 池姓的來源
1、出自嬴姓
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以居住地為姓
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有世居於護城河畔的人,便以池為姓。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就是用護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魚因此遭殃。
3、源於氐族
出自東漢末期西北地區古仇池國,屬於以國名為氏。仇池國,指由魏、晉之際由氐族楊茂搜創立的前仇池政權和楊定建立的後仇池政權的統稱。
4、源於朝鮮族
屬於以漢化改姓為氏。福建長樂東湖西平池氏族譜,(明)吳航、王子正撰修,明永樂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2000年重修。現收藏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舊池村纂修池氏族譜常務理事會。
5、源於滿族
滿族持佳氏,亦稱持嘉氏、遲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盞氏,在金國時期稱女真赤盞氏,以姓為氏,滿語為C』ygiya Hala,世居哈達,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滿族、蒙持佳氏多冠漢姓為池氏、遲氏、張氏等。
6. 池姓的由來
出自嬴姓,始成於戰國時候的秦國王族後代,以祖字為氏。戰國時,秦國有個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國的大司馬。他的家族繁盛,其後代就以他的名字為姓,遂成池姓。 2、出自以居住地為姓。《風俗通》載:「氏於地者,城、郭、園、池是也。」古代城牆稱作城或垣,城外護城河稱之為池。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古代稱護城河為池,而居住在護城河邊的人便以「池」為姓,世代沿襲,稱為池氏。 3、在蒙古、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以池為姓的。 池姓始祖:公子池。不知道回答的好不好?
7. 關於我姓池的唯美句子
我姓池,卻遲遲等不到你...
我姓池,卻把持不住你的未來...
我姓池,一生都在痴痴的等待...
(小編自己想的,希望可以用到。
你姓池,一定不會來的最遲,加油!)
8. 姓池的名人有那些
1,池子
池子,1995年出生於河南,成長於北京,中國內地脫口秀演員。2016年,池子參加脫口秀節目《今晚80後脫口秀》,2017年成為喜劇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的吐槽團成員。2017年成為喜劇脫口秀節目《脫口秀大會》的對不隊隊長。
2,池華瓊
池華瓊,1975年1月1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女演員。1990年因主演青春偶像劇《十六歲花季》中的陳菲兒,被觀眾所熟識。9月,池華瓊參加了上海兒藝培訓班,與陸毅同一個班級。
3,池約翰
池約翰(CJ)1989年7月20日出生於浙江溫州,歌手、詞曲創作人,內地唱跳組合MIC男團成員。2006年被太合麥田公司選中,作為訓練生進行為期四年的培訓。
4,池程
池程,內地影視演員,出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代表作: 《英雄時代》《武松》《銅雀台》《大魔術師》《一代跤王》《精忠岳飛》等。
5,池源
池源,1984年5月10日出生於東北沈陽,內地演員。在《永不磨滅的番號》中成功的出演了熱鬧這一角色,得到導演和資深製片人等一些業內人士的認可,後來又主演了《我和我的傳奇奶奶》、《槍火》、《獨狼》等電視劇。
9. 百家姓有姓池的嗎
百家姓中有姓池的。
池氏得姓來源有三種:
一、池姓出自嬴秦司馬公子池,其裔孫以祖父池字為姓,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范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屬火,池氏屬徵音,堂號有安樂堂、西平堂等;
二、出自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范圍),遂以地為姓,其後轉居西河,繁衍昌盛;
三、改為池姓。
1、如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2、如明洪武十一年閩省尤溪陳代澄因避亂,隨母改池姓;
3、如晉公以婿池質於鄭,而池之為姓:周程休父之後,改程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賜姓。
(9)姓池的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池姓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漢語中,城是指城牆,而池是護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個城邑的防衛系統,後來就用來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護城河邊的人,有的以「池」作為姓氏,稱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
池姓的起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戰國時期,秦國有個公子名叫池,人稱公子池,在朝廷裡面任大司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後代中有的以他名字為姓,世代相傳,形成另一支池姓。
現在中華最常見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個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極廣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閩、浙、粵、贛、皖、魯、冀、滇、陝、豫,及湖北、台灣等省以及朝鮮、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