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時區幾個小時
一個時區一小時,一天24小時,共24個時區,分東西區,各12個時區。其中零時區和十二區,東西區各一半。
⑵ 地理上的時區題怎麼做
肯定要考慮日期變更線的問題
一般來說,從變更線東往西加一天,從西向東減一天
至於時區,東加西減
作題時,你可以先算時區再看變更線
最麻煩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題放入地圖中做
當然,前提是要對世界地圖熟悉
這樣,你可以聯繫到我們生活實際來作題,把握性會比較大
做這種題,不在乎到底做過多少題,而在於到底弄懂了多少
⑶ 求世界地圖,藍底綠面,不要文字時區什麼亂七八糟的,越高清越好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A%C0%BD%E7%B5%D8%CD%BC%B8%DF%C7%E5%B0%E6%B4%F3%CD%BC
⑷ 關於時區.
文中說了是make a five-day trip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所以肯定有個方向性,可以是從大西洋西岸到東岸,也可以是從東岸到西岸.
最後一句話就表明了做的是從西岸到東岸的旅行.因為你的一天可能是航行在同一時區中渡過了24小時,也可能向東跨過一個時區,比如說在西二區剛過完了一天的23個小時後進入了西一區,而此時在西一區,意味著你已經過完了一天.
⑸ 我們中國和美國的時差是多少
中國和美國時差為12個小時(夏時制)或13個小時(非夏時制)。
中美時差一般是指北京時間和美國東部時間或西部時間的時差,當美國實行夏時制時,北京時間比美國東部(簡稱為E.T.)時間正好早到12個小時,非夏時制時,北京時間比美國東部時間早到13個小時。
時差的計算方法: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如果是美國實行夏令時的時期,相差12小時。
美國採用夏冬雙時制,一個是夏令時,一個是冬令時(即標准時),夏令時比標准時早一個小時。
⑹ 時差是怎樣產生的
最佳答案 通常人們在星級賓館的服務台,國際機場大廳或涉外服務等場所,都能看到掛在牆面的多個時鍾,顯示了各個國家同時刻不同的時間.這就是時差,時差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發現時差現象的是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探險隊.當時,船隊返航至維德角群島時,發現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卻是7月9日星期四,他們回國向皇帝和教皇匯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和探討,逐漸揭開了時差之謎.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不停地從西向東自轉一周.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地球各地出現,形成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現象,位於東邊的人總比位於西邊的人先看到太陽.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來確定時間,把當地所看到的當天太陽位置最高時定做"中午",以此為標準的時間叫"地方時間". 這樣一來,全球各地出現了無數個"地方時間",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區,一個縣都有自己的時間標准.比如,北京的早晨8點同上海,武漢,新疆的早晨8點之間的關系如何換算呢 中國的早晨8點和英國的,美國的,澳大利亞的早晨8點之間的關系又如何換算呢 復雜而繁瑣.時間的標准化問題就此突現出來,當有了全世界通用的0°經線後,大多數國家共同商定了採用以時區為單位的國際標准時間. 時區的劃分是以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本初子午線(即0°經線)為標准,從西經7°30'至東經7°30'劃為中時區.在這個時區內,以0°經線的"地方時"為標准時間,這就是格林尼治時間,又稱世界時.從中時區的邊界分別向東,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十二個時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重合,全球共劃分成二十四個時區,每個時區間均相差1個小時.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共同的標准時間.所以在同一時區內,鍾表所指示的時間都一樣,每越過一個時區的界限,時間便相差一個小時,但分和秒都一樣.根據東早,西晚的道理,時區線從西向東時間以小時為單位遞增,從東向西時間以小時為單位遞減. 英國倫敦格林尼治自治縣位於倫敦東南,是大倫敦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包括格林尼治公園,皇家海軍學院舊址,老城區在內的區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保護區.更因有個格林尼治標准時間——"世界時"而聞名遐邇.皇家天文台原址就位於格林尼治公園的小山頂上,現在是個航海博物館.因為有了那個曾顯赫不止"一時"的供全球校時的最準的鍾,倫敦被設定為零時區,比北京時間晚了整整8個小時.按照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倫敦人個個都是晝伏夜出了. 除此之外,令遊人留連忘返的就是本初子午線,又叫東西經0°子午線了.朝向航海博物館的山坡地面上鑲嵌著兩道數厘米寬的銅條,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線的東面屬於東半球,而西面就是西半球了.遊人們個個分腿叉腰,橫跨兩個半球來留影,那份自豪和得意都寫在臉上,定格在膠片上了.每到夜間人們就會看到一道翠綠色的激光劃破夜空,它標志的就是0°子午線的走向.很多居住在倫敦東南部的中國學生要到市中心的校園上課,天天在兩個半球間往返,對頭頂上那條看得到,卻摸不著的美麗的激光線已經熟視無睹了. 實際上,時區的界線不完全按照經線,而往往是參照各國的行政區界或自然界線來劃分.因此世界地圖上所表示的時區線往往是不規則的曲線和折線. 也有一些國家不採用以時區內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標准時間,而是以該國的某特殊地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該國的統一時間,這就是"地方時區",例如中國領土遼闊,從西向東橫跨了五個時區,為了便於不同地區的聯系和協調,全國統一採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即120°經線的地方時,為全國統一的時間標准,稱為"北京時間". 時間標准可以人為確定,自然現象卻不是人隨意可以操縱的.拿太陽落山來說,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地域差別可大了,秋天裡,武漢晚6點就進入了黃昏,而新疆西部晚10點,天還亮著.如果沒有標准時間來控制,還真麻煩呢. 全世界確定了一個統一的時間標准,也就相應地產生了全世界統一的日期標准,這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 與"世界時"0°經線相對應的地球另一面的東,西經180°經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界定線.這條縱貫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顯示在世界地圖上,它並不與180°經線嚴格重疊,而是有幾處折線,這是為了避開一些島嶼和地區,使它們不至於在一個時區范圍而被分成兩個日期. 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上,向東越過日期變更線減一天時間,向西越過日期變更線則加一天時間. 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時區線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國際通用的日期標准,單位以年,月,日計;後者是國際通用的時間標准,單位以時,分,秒計.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只變日期,不變時間,而越過時區線,則只變時間,不變日期,但也有同時越過時區線與日期變更線的情況,這時日期和時間均要變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中間只隔著一條白令海峽.從楚科奇半島到阿拉斯加,距離雖不算遠,卻跨越了3個時區和1條國際日期變更線,楚科奇半島屬東11區,阿拉斯加屬西9區,兩地時間相差4小時,日期相差1天.當楚科奇半島是2005年1月1日上午11點時,此刻的阿拉斯加除時間上要加4小時外,日期也要減1天,是2004年12月31日下午3點.住在楚科奇半島的居民是全世界最早迎接新年的人,而隔海相望的阿拉斯加的居民要等一晝夜才能迎接新年. 世界時區的概念用文字敘述出來並不復雜難懂,若採用地圖來表示這一內容,則更加簡明實用. "西半球版世界地圖",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國際日期變更線分布在圖幅兩邊,分別與左邊經線和右邊經線相重合,世界的西時區與東時區按中央經線對稱排列,在該圖上所獲得的時間感非常直觀,比較適合表示世界時區專題.
⑺ 區時是怎麼算的詳細點~時區差
難得在深夜,沒人回答,我來第一個好了。。。
我覺得怎樣計算時差還是問自己周圍的人好理解些。。。。最好記住一些比較重要地方的時區。
--如果北京的時間是8日上午8時,在計算華盛頓的時間.
北京是在東八區啊,然後東加西減,華盛頓在西五區,看看隔了幾個時區,就用給的時間相減就行,實在怕錯的話一個一個數也行,但要注意日期是否要改變。
我的答案是隔了13個時區,華盛頓應為7日19時
我說一些可以從圖或文字上能一眼看出來的時間吧,這樣對計算也有些幫助。
1)當180度經線是0:00時,全球都是同一天。比如都是10月4日。
2)當0度經線是0:00時,全球今天和昨天各一半。比如一半是10月3日,一半是10月4日。
所以順地球自傳方向,過0度經線日期加一天,過180度經線則減一天。
3)晝半球最中央的那條經線地方時為12點;夜半球反之為24點。
4)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的那一條經線地方時都為6點;昏線反之為18點。
5)晨昏圈與和它相切的緯線的切點為0點或12點。
⑻ 世界時區劃分圖
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它們是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例如,我國東8區的時間總比泰國東7區的時間早1小時,而比日本東9區的時間晚1小時。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相一致。凡向西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慢1小時;凡向東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快1小時。
⑼ 地理高手來
我覺得你要培養興趣,我喜歡地理就是因為我喜歡旅遊。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考生,我是江蘇的。你平常沒有事可以多看地圖冊,特別是那種書上比較重點講的內容。由於我高考過去已經一年所以說的漏洞估計比較大比較凌亂。就舉幾個例子哈。現在你的關鍵是應試,適當的背誦和記憶是一定的,但我覺得死記事絕沒有效果的你要先理解,應試是有很多套路的。哪個區域分析什麼的不管國內國外撐死了就從那幾個角度去分析。人文地理部分相對而言很簡單,重在積累,自己不能有厭煩恐懼自卑等心理。自然地理應該是你的薄弱項吧,這個需要自己靜下心來從基礎開始理解,記住一定是理解能弄懂的就要弄懂,從比較基礎的大眾的題目開始做,難題先放一邊我們先不求高分,多做經典的題型做多了你自然會發現它的考斯重點在哪裡然後再根據你歸納出的重點鞏固基礎繼續做題,熟能生巧。有一種方法就是整理自己以前的試卷講自己錯的題目歸類了解自己的薄弱點,有針對性的復習。自然地理更多時候是要清晰的思路不能鑽牛角尖。恩,展示能夠和你說的只能這樣。人文部分答題是關鍵你要有很全面的思考有一招是把自己想到的相關的都寫上去,當然視情況而定。答題的全面性很重要。不懂的多去問老師吧,才高二地理補上來是很有可能的,最後大家的差距是絕不會出現在地理上的,地理的高分永遠只屬於個別人,加油!一聲本人愚見
⑽ 微信顯示的時間不對,怎麼調整
其實微信時間與手機系統時間是一樣的,可以通過設定系統時間進行調整。
而且如果手機有WIFI的情況下也可以開啟「自動設置」,系統就會自動更新時間。
方法如下:
1、打開手機的「設置」選項;
以上的設置方法對每款手機都是大同小異的,希望能夠幫到您!
拓展資料
微信的基本功能
聊天:支持發送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是一種聊天軟體,支持多人群聊(最高40人,100人和200人的群聊正在內測)。
添加好友:微信支持查找微信號(具體步驟:點擊微信界面下方的朋友們—>添加朋友—>搜號碼,然後輸入想搜索的微信號碼,然後點擊查找即可)、查看QQ好友添加好友、查看手機通訊錄和分享微信號添加好友、搖一搖添加好友、二維碼查找添加好友和漂流瓶接受好友等7種方式。
實時對講機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語音對講,但與在群里發語音不同的是,這個聊天室的消息幾乎是實時的,並且不會留下任何記錄,在手機屏幕關閉的情況下也仍可進行實時聊天。
微信小程序:2017年4月17日,小程序開放「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小程序」的能力。經過騰訊科技測試,該功能在iOS以及Android均可使用,如果你無法正常打開,請將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
在2017年年3月底,小程序還新增了「第三方平台」和「附近的小程序」兩項新能力。
2017年9月14日晚間,微信悄然進行了版本更新,在最新的安卓與iOS微信上,用戶打開微信後會看到一條必讀消息《微信隱私保護指引》,需點擊同意後才能使用該應用。
2017年11月2日,微信悄然上線保險銷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