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洗衣吸色紙有效嗎
有用
吸色紙」其實是一種新型的洗滌產品,不同於傳統的洗衣粉和洗衣液,它採用超細纖維技術,能迅速吸收在洗衣機洗衣過程中,游離於水中的彩色粒子與塵垢,防止衣物混洗時所遇到的串色問題。
告別分開洗衣服的麻煩,不僅更方便還更省水。如此洗衣神器,一生推呀
2. 小學一年級用的語文課本是哪個社的呀封面是什麼圖案謝謝
第一課 看我們的畫2008-09-19 09:59看!我們的畫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中外優秀兒童繪畫作品,開闊眼界,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習慣;
2、 選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大膽地畫出自己最想畫的畫面,倡導學習把圖畫畫大;
3、 感受作品的美感,體驗欣賞的樂趣和作畫的樂趣。
學習內容
教學重點:培養學習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創設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欣賞,進而激發創作慾望
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准備
教師: 圖片
學生: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
導入
1、 老師以親切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與同學互相認識
2、 猜猜今天的美術課我們學什麼?
3、 還是讓老師來告訴你們吧「今天的美術課就是來看看我們小朋友們的圖畫。」
同學們猜今天的學習內容舉手回答
發展階段
1、出示圖片,全班欣賞,討論最喜歡哪張作品
2、欣賞過程中先請小學生介紹喜愛這幅畫的理由。「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你是不是感到這幅畫太有趣,太好玩了?」 「什麼是最吸引你的地方?」「你喜歡它的色彩嗎?」對於學生的每個回答,教師要與學生共同驚訝、喜悅,這樣能刺激兒童的好奇心,進而培養兒童敏銳的觀察力。
3、請全班同學補充說明:「你為什麼也喜歡這張畫?」「有沒有不喜歡這張畫的同學,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來畫,你會怎樣畫?」「看了圖畫,你的心情怎樣?」
4、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詢問其姓名、愛好(藉此可認識班內的同學)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小朋友們畫的圖畫,你們想不想看?」「看的時候,比比誰看得仔細,看看圖畫里都畫了什麼?」仔細看教師出示的圖片
發展階段
這張圖畫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美嗎?美在哪裡?
這張畫讓你什麼地方記得最牢?
你知道它為什麼這樣畫?
(引導學生要大膽地用顏色畫畫,這可以作為對小學新生發出的一個號召,事實上在沒有進行色彩知識的具體教學之前,色彩感覺的訓練已有計劃地拉開了序幕。)
「接下來這張畫就更有趣了。它跟前面幾長有什麼不同?」「有些東西是貼上去的。」
「噢,原來除了畫還可以利用其他的材料剪貼到畫面中去。」
請同學們帶著跟他們同樣快樂的心情夜來畫一張我們自己的畫吧。(注意速度快、構圖飽滿。在黑板上做更形象地示範,告訴他們什麼是構圖飽滿。)
作業評價
讓一些覺得自己畫得不錯的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隨筆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可以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繪畫中去,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給予太多的指導。還有,在指導中發現有些孩子構圖不飽滿,填色也是,所以,還需在以後的教學中反復強調這一點。
第二課 走進大自然2008-09-19 10:01走進大自然
課時:2課時
教學重點:欣賞、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麗,增強環保意識,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難點:如個啟發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語言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及愛護方法。
教學目的:1、顯性目的:通過欣賞使學生能夠發現大自然的美,並結合自己的認識和聯想,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隱性目的: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與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過程中感受發現美的愉悅,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教學思路:1、通過啟發回憶,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學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內容。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感知和發現自然界中各種景物的美,經過小組的討論和交流表達自己喜歡大自然的情感。最後延伸到如何從我做起保護好大自然。
2、教師設問:同學們,爸爸媽媽經常帶你們到大自然或公園玩嗎?那裡的風景美不美呢?給你印象最深感覺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請學生大膽地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要調動氣氛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大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小結:你們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們都非常的喜歡大自然,這節課老師就將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教師板書課題。
4、講授新課:
⑴教師展示圖片或者播放圖象,引導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說出課本上的圖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⑵教師重點介紹一到兩幅圖片,重點從圖片中的造型、顏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來介紹,為學生分組評訴作品時提供一個範例。
⑶學生分小組進行欣賞和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景物以及喜歡它的原因。
⑷小組進行學習後的匯報工作。要多鼓勵表揚發言的同學。
⑸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身邊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在生活中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傳遞美的信息。你們感受到了嗎?樹木正在發芽,葉子正在由淡綠變成深綠,露珠兒在小草尖上晶瑩的閃動著,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你們能感受到嗎?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們能為保護她而做點什麼呢?請同學們來自由談談。
⑹學生發言,教師總結
第三課 七彩生活2008-09-19 10:03七彩生活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標: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並列、覆蓋後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作,在觀察中去發現蘊藏於生活中的美,培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學習內容:
在前一課《走進大自然》的基礎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後延續至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中找出這些豐富的色彩,並大膽地表現色彩,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要求:
用水粉色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互相混合,並列或覆蓋之後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塗抹,觀察它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觀察色彩變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准備:
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富、可愛的色彩。
准備顏料、畫筆、調色盒、洗筆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備油畫棒或彩色鉛筆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備海棉、夾子、冷暖色彩紙、舊衣服。
教學思路:
一、導入
找一找
欣賞各種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尋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
二、新授
試一試
1、 分發冷、暖色紙兩張。在一張紙上用筆中含水多的顏料試試,再用筆中含水少的顏料圖色試試,有什麼變化?
2、多選一些顏色塗在同色紙上,看看它們在有底瑟的紙上有
3、同一顏色在冷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在暖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偶爾學生也會有使老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現,要充分鼓勵。
4、把自己實驗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
改一改
1、 學生准備舊衣服,攤放在鋪在地上的報紙上,組內成員合作添畫。
2、用小杯子裝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調的美麗的顏料,注意顏料稍濃厚一點,不要太稀。
3、 潑灑到衣服上,顏料在布料上自然滲染,互相覆蓋或並列後產生不同的效果,把舊衣服變成「藝術品」。
4、 老師幫忙用吹風機吹乾,干後還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結
觀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並列和覆蓋後的不同效果,互相評價。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掃干凈,把整潔還給課堂。
四、課後拓展
可以把家裡的廢舊物品拿來裝飾,塗上漂亮的顏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課時
課前准備:
准備顏料、畫筆(兩三支大小不同的筆)、調色盒、洗筆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學思路:
導入新授
1、引導觀察:
欣賞、感受各種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嘗試調色:
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做做「原色變出間色」的小游戲。
3、 特殊製作:
把顏料滴在紙上,吹開,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聯想創作:
在「吹畫」上展開聯想、添加,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情感。
5、 觀察體會:
當你打開了一個角度,就發現了一種美。
小結
作業展評:用學生作品來布置教室。
互相評價: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討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課 新花布,新衣服
教材思路:
本課屬於「設計
應用」領域的美術課。
本課學生樂於來展示,孩子都喜歡穿新衣服,都喜歡漂亮的花布。給自己或家人設計一件衣服是高興的事兒。設計製作時能否做到有變化、有創意,敢於想像是重點。學生可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本課通過師生交流啟發,使學生造型設計有創意。
課 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生活中的花布及服裝,了解服裝設計的一些簡單奧秘。
*引導學生運用身邊能找到的工具材料進行創作,設計花布和衣服。
*培養對生活美的情感體驗,開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重、難點:
設計服裝外形,並塗上美麗花紋。
花布及服裝款式的設計,服裝的搭配。
教學准備:
教師:布娃娃1-2個(穿漂亮服裝),服裝設計師的作品2-3幅,相關資料,范圖,花布及服裝實物等
學生:水彩筆、油畫棒、彩色紙、剪刀,膠棒等
教學過程:
——欣賞及交流:
1、觀賞一些漂亮花布實物,問學生可以做什麼?
2、服裝設計師用花布設計漂亮衣服,觀看圖片和小朋友們自己的衣服,看一些搭配的實物。
3、認識花布上的顏色及圖案及許多有趣的裝飾方法,。如有具象圖案的,有抽象圖案的,有點狀,有線狀,有各色拼貼的等。
4、介紹名家名作(圖片),如迪奧、聖洛琅、夏奈爾、范思哲,三宅一生等服裝大師的作品。
——介紹及演示
1、介紹運用不同材料製作的作品(圖片)
用彩色水筆可以塗抹出漂亮的花布;用紙亦可拼貼出美麗的花布,用花布可以設計服裝,用廢舊材料也可進行作業。
2、觀看同齡學生設計的作品(實物)
3、設計花布的方法介紹
(1)有用水粉色設計的花布,有用油畫棒設計的花布。
板演1-2種花布的構圖。
(2)找出自己設計花布所需的漂亮顏色,一一擺放好。
(3)是花草類、動物類還是點線構成類、格子類。
——練習與體會: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適當介紹一些利用不同材料進行製作的方法,以及在製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學生用手中材料畫線、塗色、打點完成一塊花布,亦可用彩紙剪貼的方法來完成。(注意點線面的搭配)再用花布設計一件衣服
2、設計可以是立體作品(利用各種現成的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圍在布娃娃身上。
3、也可先設計好服裝,再在上面裝飾。
4、可結合換裝游戲設計一服裝展示小冊子。將紙三折,分別畫上服裝,可結合不同季節畫。向左一折,換了一套衣服;向右一折又換了一套衣服,比一比,那身衣服更好看呢?
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用油畫棒、彩色水筆等設計花布和衣服,力求造型精巧、圖案新穎、色彩明朗,設計一塊漂亮花布及一套漂亮服裝,當一位小小設計師。
展開想像,大膽繪畫,設計新穎獨特的花布、服裝,與眾不同。
(服裝設計師大賽開始,四組進行創造競賽。)
——小結與評價
1、來,試試我設計的新衣,別小看我,我也是小小時裝設計師。可舉辦一服裝秀,讓學生當模特兒展示。
2、課堂小結,作業評比觀摩。
自由欣賞全班的作品,選出你最喜歡的。
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評一評本組成員的作品,說一說好在哪裡?
用花布設計成服裝,可用撕或剪的方法。
——課後拓展:
1、准備材料,可以小組現場裝扮1-2位同學,出謀化策,設計出一定的風格。
2、可以打扮自己的洋娃娃,用包裹、拼貼等方法。
3、服裝設計師是創造生活美的魔術師,還可創造哪些美妙作品,拿出自己的行動,回去再嘗試。
(設計的環節較多,可根據課時需要選擇性運用)
圓圓的世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表現力
二. 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各種有趣的圓形物,並從中領略圓形物的美
三. 啟發學生畫出各自心目中圓圓的世界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用線條或顏色表現出圓形物有趣的細節特徵
教學具:
多媒體、泡泡水若干瓶、水彩筆、彩色鉛筆、蠟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游戲:
師:今天,老師想邀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個游戲,什麼游戲呢?大家看:(師示範吹泡泡)
生興奮地喊到:呀,吹泡泡!
師:喜歡吹泡泡嗎?
生高聲齊答:喜歡!
師:請大家把藏在桌子里的小瓶找出來,讓我們一起來盡情地吹泡泡吧!
2.揭題:
師:大家看,我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生:圓形。
師:瞧,這么多的泡泡都在我們教室里跳舞,咱們的教室可真成了一個圓圓的世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5課:圓圓的世界。
二. 新授:
1.嘗試:
師鼓勵小朋友把看到的最大的泡泡畫下來,請四名學生板畫,其餘學生在紙上練習,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2.演示:
師在學生畫圓的基礎上添畫幾筆,使之成為教室里的一種圓形物(臉盆、電風扇、小圓凳、紙簍)
3.觀察:
引導學生尋找教室里的圓形物,讓其感受到我們身邊處處都有圓形物——小女孩的花結、花夾子、小朋友的眼珠子、鈕扣、橡皮、膠帶、鎖孔、插座、磁鐵、螺帽……
4.添畫:
師鼓勵學生在畫泡泡的基礎上大膽添畫幾筆,讓他們變成教室中一個個有趣的圓形物。
5.兒歌欣賞:
師:剛才,小朋友把我們教室中的圓形物都畫了出來,畫得十分有趣。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兒歌:
《圓圓與圈圈》
有個圓圓 一會兒變搖鼓
愛畫圈圈 逗著圓圓玩
大圈象太陽 一會兒變氣球
小圈象雨點 圍著圓圓轉
晚上,圓圓睡了 圓圓睡醒了
圈圈很想圓圓 圈圈眨眨眼
悄悄地、慢慢地 變成大蘋果
滾進圓圓夢裡面 躺在枕頭邊
6主體想像:
師:如果你就是圓圓,當你睡著的時候,圈圈也會悄悄地、慢慢地滾進你的夢裡面。那麼,在你的夢中,圈圈又會變成什麼呢?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進入夢鄉。
(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慢慢地閉上雙眼伏於桌面)
7學生交流:
(音樂停學生醒)
師:小朋友,在你的夢中,圈圈都變成什麼了呢?
生:圈圈變成一個小鬧鍾,叮呤叮呤催我快醒來。
生:圈圈變成一個大西瓜,那西瓜可真甜!
生:圈圈變成一個小足球,我們一起在草坪上玩耍。
8欣賞:
師:老師把小朋友夢中的這些圓形物都請到了教室,大家看。(課件展示)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些圓形物怎麼樣?
生:很可愛、很活潑、很神氣、很有趣……
師:是呀,這些活潑可愛的圓形物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大到太陽、地球,小到雨點、鈕扣都是圓的,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圓圓的世界中。
三. 作業:
鼓勵學生用線條或顏色畫出各自心目中圓圓的世界。別忘了畫上有趣的細節。
四. 作業展評:
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展開自評、他評、師評。
五. 小結:
感興趣的學生課後繼續吹泡泡,並仔細觀察泡泡中美麗的世界。
第6課 方方的物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七幅欣賞圖片和說明文字。在版面中有五幅圖片來自於生活:書 架、餐桌椅、方形的門窗、長城上的烽火台等。其中一幅還用文字啟發學生換個角度觀察,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到:從不同的角度看,方形會改變形狀。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生活里尋找方形,體會方形的特點。另外兩幅是學生的作品:是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表現的方形物,啟發學生能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表現方形,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找找圓形》的基礎上,鞏固觀察的方法,進一步學習各種表現的手法。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方方的物體,觀察它們的特徵,並區別方與圓的不同,深刻地感受方形穩定,對稱的美感,並有選擇地利用一種手法表現方形物。本課要著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方形物刻畫得更細致、更有趣、更生動,進—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方形,尋找、觀察生活中的方形物。
2、引導學生運用畫畫、剪剪、貼貼、撕撕玩玩等多種手法來表現方形物,同時能表現出方形物中有趣的細節。
3、體驗方形給人的感受,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和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生尋找、觀察和表現方形物,培養他們觀察和表現事物的能力。
在方形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運用不同表現手法大膽想像,添加有趣的細節讓畫面更生動、更完整。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若干小皮球、若干小箱子、方形物的欣賞圖片、學生作品。
學生准備:彩筆、彩紙、剪刀、糨糊。
教學過程
A.導入
a.學生參與游戲:請兩組學生分別幫皮球和箱子搬家,看哪組學生快。通過游戲,學生們發現小皮球難放穩,而箱子一下就放穩。由此知道:方形具有穩定、對稱的美感。
b.揭示課題:方方的物。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來尋找、觀察、表現方形物。
B.新授
a.啟發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方形物,拓寬創作的思路:
(1)你能回憶出生活中有什麼物體是方方的呢?(請學生小組討論並交流。)
(2)老師出示教材中的圖片:請學生們欣賞生活中的方形物。方形物是我們的好朋友,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
(3)分組進行比賽:在相同的時間中哪一組學生繪畫的方形物最多,以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最後評出哪組數量最多;哪組刻畫最細致?哪組紀律最好(得勝組獎勵小星星或小旗等)。
b.指導學生表現方形物,並刻畫出細節。
(1)出示兩幅相同的方形物的作品,請學生們選擇哪幅完整?(繪畫細致的完整)
(2)出示多幅學生作品,著重讓學生們觀察方形物的細節表現。(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添加內容,讓畫面更充實,更豐富。)
c.小組討論交流:
(1)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現方形物(畫畫、剪剪、撕撕、貼貼等)
(2)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表現什麼方形物呢?
d.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C.小結
a.作業展評:大家欣賞作品。
b.互相評論:有哪些獨特的方形物?有哪些獨特的表現手法?誰的畫面最完整?對優秀作品給以獎勵:小星星、小旗等。
c.課後拓展:搜集各種方形物的圖片供大家交流,學習。
找找三角形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較多表現的是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運用,如:船帆、三角形的地磚圖案、北京故宮角樓、滑梯和埃及的金字塔等。通過學生觀察和尋找周圍的三角形,讓他們發現生活中三角形的眾多存在和作用,讓學生能發現三角形的異同,比較不同形態的三角形給人不同的感受:尖頭向上的三角形顯得穩定、堅硬;倒立的三角形給人危險和銳利的感覺。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物體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表現,並嘗試用一種方法來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啟發學生說說、猜猜、看看和畫畫,讓學生找到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並巳。畫畫三角形的物體。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尋找、發現和觀察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並發現它們的異同,體會不同三角形給人的不同感覺。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用畫、剪、撕、帖、折等多種手法來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和積極創造生活美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尋找、發現和觀察三角形的物體,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感受能力。
採用不同的手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並添加細節組成有趣的畫面進一步來美化生活。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准備:教師准備:圖片。
學生准備:准備彩筆、油畫棒等。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三角形是什麼樣的嗎?
2、出示三角形的紙片,教師補充三角形的特徵。(穩定性)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並且把它們表現出來。
二、發展階段
啟發學生了解、尋找、觀察三角形:
1、在學校中、教室中尋找有趣的三角形:紅領巾、三角尺…
2、在生活中找一找三角形的物
3、欣賞課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體:建築、玩具、設施等。讓學生們更進一步地發現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作用,從而產生表現三角形物體的慾望。
猜猜看:滑梯為什麼要做成三角形呢?
4、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物體,嘗試用多種手法來表現有趣的三角形物體。
教師示範:在黑板上畫三角形。討論:你們還有什麼手法來表現三角形的物體使他更有趣呢?激發學生表現的興趣。(色彩畫、剪貼畫、線條畫等)。
5、學生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第二課時
繼續完成作業
展示評價:教師把一些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鼓勵為主。
拼拼搭搭(一)(二)2008-11-06 09:20第8課 拼拼搭搭(一)(二)
教材分析
在圓、方、三角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不同的形進行組合,創作出有趣的、多變的世界。了解形的組合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組合圖形的獨特美感,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點、線、面組合的基本規律。能採用多種表現方法來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形的組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2、認知目標: 掌握形的組合規律。
3、技能目標:嘗試用多種材料、多種表現方法創作。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欣賞及創作,發現和體會形的組合的美感。
能合理運用各種形進行組合,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准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教師准備:收集大師的作品:如米羅的作品。
學生准備:准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A. 導入
分小組活動:利用教師分發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畫」幾筆成為一個有趣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發揮想像力,展開聯想翅膀,想像創意。
揭示課題:拼拼搭搭。用這種方法還能做出什麼有趣的圖案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
B.新授
a.請學生們欣賞大師(米羅易寶)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各種形的組合運用,感受它們帶來的美。
c.欣賞圖片(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
色彩的美:可用對比的鮮艷色彩也可用協調的美麗色彩。
形狀的美:大小不同的各種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有點有線也有面。
內容的美:有寫實的具體內容,也有抽象的內容。
構圖的美:畫面飽滿有虛有實。
d.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可裝飾什麼呢?(手帕、書簽、鑰匙扣和封面等)
e.教師出示各種拼拼搭搭裝飾的實物,激發學生創作的興趣。
f.作業布置:每組選擇一種實物來裝飾。
g.教師巡迴指導,學生作業。
C.小結
a.作品展示:通過各種途徑(懸掛、粘貼、贈送等)。
b.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
c.課後拓展:你能做出立體的拼拼搭搭嗎?用什麼方法呢?
第二課時
A.導入
1.出示圖片,讓學生在圖片中找出有哪些形狀在其中。
2.由此引入課題:形的組合聯想。
B.新授
a.出示形的組合的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讓學生了解組合的基本概念。
b.欣賞生活中形的組合的應用。
c.欣賞大師的作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形的組合的獨特美感。
d.教師出示用較硬的紙剪出各種形狀,啟發學生考慮:怎樣「拼搭」出立體組合作品?(學生分小組討論並交流)
e.學生第一次作業:嘗試用「插接」的方法製作立體的作品,教師參與製作。
f.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相互交流製作的心得體會,評選出造型獨特、色彩美麗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用廢舊材料組合的作品,發現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激發他們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興趣。啟發學生用多種材料和多種方法來創作立體的形的組合。
g.學生欣賞圖片:現代裝置藝術。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h.學生第二次作業:用廢舊材料分小組完成一個形的組合裝置,教師巡迴指導。舉辦廢品裝置藝術展覽:展示各小組的組合作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
3. 什麼是隔色紙隔色紙是用來做什麼的
隔色紙就像電腦嘜架紙的那種,就是一種很薄的透氣紙。
顧名思義,它是用來隔開顏色的,比喻衣服和衣服之間的兩種顏色、布料於布料之間的顏色。
推薦一家做隔色紙很不錯的公司,深圳市百聯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您還有什麼更專業的問題可以去咨詢那裡,希望可以幫到您。
4. 如何去除衣服上分色紙膠印
1、用紙巾沾一些酒精(最好用工業酒精,要不用醫用的也湊合)擦拭,再蹭幾下就干凈了。
2、用丙酮。方法同上。用量少而且徹底,最棒的是它能極迅速極容易地去掉這些殘留的膠質,比灑精更好使。
以上這兩種都是溶劑,也是所有方法中,效果最佳的。
3、用洗甲水。用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樣。效果也很不錯。洗甲水不要求質量,好的或一般的都行,只要能洗掉指甲油的通通可以。
4、用護手霜。先把表面的印製品撕掉,然後再把護手霜擠一些在上面,慢慢地用大拇指搓,搓一會兒就能把粘的殘膠都搓下來。就是慢一點兒。護手霜屬於油脂類物質,其性質與膠類不相容。除膠就是用它這個特性。
這第3條和第4條是中央電視1台一個欄目中介紹的。材料易找,也很方便,都能除掉殘膠。
5、用香蕉水。就是用來清除油漆的一種工業用劑,也很容易就買到的(賣油漆的地方就有賣的)。方法也跟酒精丙酮一樣。
(希望能幫到你, 請給我最佳啊, 謝謝啦)^_^
5. 中秋節那天 六年級作文 500字左右
作文如下:
中秋節當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家人興高采烈地去超市買月餅。
我們來到雅斯超市,裡面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轉了好大一會兒才來到了賣月餅區域,月餅有各式各樣的,有豆沙味的;有草莓味;有橙子味的……真是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瞭亂。我們最終選了豆沙和綠豆口味的月餅,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回了家。
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用香皂洗手,然後拿上一個月餅,左手持刀,右手拿叉,三兩下就把月餅五馬分屍了,絲毫不顧忌吃相四否優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只一會功夫,一個月餅就被我消滅掉了。
下午時,我心裡默想,爸爸媽媽都回家了,這次我們一家人終於可以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了。
時間過得很快,晚飯時間到了,我先把長輩們請上座後,然後自己也無比興奮得上了桌。「哇!今天的菜可真豐富」我情不自禁的大喊起來。有鮮紅鮮紅的豬血,、嫩綠嫩綠的白菜、紅白相間的肉絲、鮮美多汁的牛排……看的我早已垂涎三尺,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頤起來。
晚飯後我們一家人來到陽台賞月,今天的月亮格外圓,它就像一個金瑩剔透的大白玉盤懸掛在天空,煞是好看,讓我不禁吟詠起李白的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這個中秋節,我們一家人過得很愉快,讓我時時記憶猶新!
6. 向日葵的賀卡怎麼做
准備材料:彩紙或皺紋紙
1、將一大張的皺紋紙進行對折,
7. 如何開展幼兒玩色彩游戲
大千世界,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存在著色彩,色彩是最能表現情感的手段之一。普辛曾講過: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誘餌,所以,從小應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受色彩、認識色彩、激發幼兒對美的追求。本學期,我們從玩色游戲為切人點;開展了一系列的美術教學嘗試和探索,因此,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園開展的玩中學、學中玩的玩色游戲教學體會。 一、豐富操作材料,引起幼兒作畫興趣。 當今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過程中;基本是以兒童蠟筆畫、水筆畫、手工為主,有一種現象,引起我的注意和反思。例如:小班幼兒,你讓它畫花,有許多孩子束手無策或隨意亂抹一通,但是,你讓他們畫手指點畫成棉簽畫時,孩子都很樂於參與;而且完成作品的比率很高。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難度在多數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是不是手指,棉簽能畫畫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慾望。於是,我決定,先從作畫材料人手,豐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兒作畫興趣。 1、吹畫 在光滑的白紙上,蘸上多種不同顏色的水彩顏料,用吸管在顏色上吹,顏色各自成各種變化無常的形態,有的象太陽,有的象樹、小鳥、花等,兩種顏色吹在一起,變成另一種顏色,走成另一形態。如藍色與黃色相碰,變成綠色的小草。效果出得快,掌握方便,且通過該活動,能讓幼兒直接感受三原色的變化過程,又能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如果老師讓幼兒在吹塑紙上吹畫,效果將更明顯。 2、印畫 利用樹葉、舊積木、蘿卜、瓶蓋、幼兒的手、腳等,在以上事物上塗上幼兒喜歡的水粉色彩,後把它印在白紙上。如在三角形的積木上塗上紅色,正方形的積木上塗上黃色,印在一起,就成了金色的房子。又如教師在大紙畫上樹桿,幼兒把撿來的樹葉塗上色彩印在大紙上當樹葉,最後變成了五顏六色童話中的樹,效果非常易出,幼兒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我園小小班的小朋友在小兔衣服用各種蔬菜切片進行印章畫,孩子們玩得可高興了。 3、染畫 用生宣紙或衛生紙,在紙上蘸上漂亮的水彩,色彩在宣紙上自然滲開,產生動態效果,幼兒能直接觀察到色彩流動的過程,增加幼兒玩色興趣。如:教師事先把宣紙剪成蝴蝶狀,請幼兒把紙的中間用鉛絲扎在一起,成了一隻白蝴蝶,然後幼兒去蘸自己喜歡的顏色,自然滲開,變成了絢麗多彩的花蝴蝶,使幼兒體驗到色彩滲開後姿態萬千的效果,從而刺激幼兒去追求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化。例如:我園大班幼兒開展的彩墨畫,就用宣紙和顏料作畫,利用彩墨畫的肌理效應,達到凹凸地方顏色會不同的效果,等畫面幹了以前,效果會更明顯。 4、刷畫 用積木和塑料片或其他廢舊材料、吸管、毛線在紙上組合出主題,用牙刷蘸色,靠在硬物上將顏色濺到紙上的空白處,產生水珠四處飛濺的效果,拿掉紙上的積木,露出空白處,就是一張有趣的刷畫,由於舊牙刷也就畫畫,幼兒非常感興趣。 5、線畫 把線繩放在顏料中浸透然後取出,放在紙上拖,留下各種不同顏色,不用粗細的軌跡,錯綜復雜充滿了幻想,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線繩畫也可以把蘸滿顏料的線繩放在紙上,然後在線的中間,用一根小牙簽,朝著一個方向拖,這樣將會出現一個漸變的三角形面。有線與面的結合,如此用不同的顏色重復最終將會出許多漸變的三角面相互重疊。最終達到一種良好的畫面效果。 6、版畫 1)吹塑版畫 用筆在吹塑紙上用力地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然後把畫好的版放在報紙上,再往版上滾油墨(也可用油畫畫顏料),拿一張白紙在版上用力印,注意要均勻,滾好後,把版放在一張畫紙上,蓋上印線,再用水磨或鋼勺代替磨印。在紙上壓,壓好後揭起白紙,就是一張版畫,檢查印的效果,如不理想,再滾少量磨印。 2)毛線版畫 先在畫報或掛歷紙上畫出物體的形狀,然後用剪刀剪下各部位,進行排列,粘貼,用毛線粘在畫的身上,等干透後滾上油墨,把上好墨的畫放在干凈的報紙上,蓋上白紙,用硬物擦習,個別地方可用手指壓一壓;掀開,一張美麗的畫就完成了。 7、滾珠畫 選一張自己喜歡的色紙作為底紙或給白紙塗上底色,放在鞋盒裡。把玻璃彈珠蘸滿各種顏料,然後把玻璃彈珠放在線邊拿里慢慢地任其自然流動。珠子滾過後盒下的各色軌跡,也將是一幅非常自由美麗的畫。還可以用木珠、乒乓球等材料。 8、蠟筆水粉畫 先用蠟筆或油棒在紙上作畫,然後輕輕地刷上一層水彩色。有蠟的地方水份滲透不進去,所以蠟筆所畫的圖案就會偏待譯的案碼一樣,躍於紙上。 這種利用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利用美麗活動最常見的繪畫工具油畫棒、水粉相結合作畫,使得畫別具一格,雖然,幼兒對油畫棒、水彩很常用,但這兩者結合使用在幼兒熟悉的基礎上;又具有一定的新鮮感。 我園幼兒創作的蠟燭滴畫,也是利用蠟燭的排水性,結合油畫棒、水粉顏料進行藝術創作。 9、撒鹽畫 鹽溶在水裡,會產生象蒲公英盛開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蠟筆水粉畫的基礎上,可以在水粉還未乾的情況上撒上鹽;可以讓底色看上去象天空飄起鵝毛大雪一樣。 另外,我們老師還利用一些廢舊物品;讓幼兒玩色。例如:在廢舊牛奶瓶上畫畫、在石頭上塗色等,教師就是讓幼兒充分感覺玩色工具的多變,從而培養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滿足他們客觀發泄的需要,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好奇的體驗。
8. 分色紙是什麼
我有兩件衣服是在工廠買的樣品,但是上面有他們粘分色紙留下的黃色膠印,1、用紙巾沾一些酒精(最好用工業酒精,要不用醫用的也湊合)擦拭,再蹭幾
9. 一年級小學畫最美老師怎麼畫
最美老師畫法,如圖所示:
老師是指傳授學生知識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和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正確知識和指導的有能力的人。
2016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數為1578.2萬人,其中,普通小學專任教師為578.9萬人,初中階段專任教師為348.8萬人,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數為223.2萬人,全國特殊教育專任教師數為5.3萬人,全國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73.3萬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為84.0萬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160.2萬人。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簡筆畫,是指把復雜的形象簡單化,形體結構是繪畫最基本的要素,各種物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因素,結構形勢及比例關系,平面化的簡筆畫,表現2維的平面結構比較簡便。
10. 中國剪紙
剪紙的特點
民間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形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剪紙這門藝術在北方廣為流傳,現在,剪紙更多的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
在過去,這可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而職業的剪紙藝人則常常是男人,因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勞作並掙工錢。
在今天,有許多學藝術的人都將剪紙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如:舞蹈《簡化女》、《剪紙娃娃》等。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剪紙這象徵著中國的工藝製作會被 發揚光大!
剪紙的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
剪紙的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都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的同時,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剪紙的吉祥祝願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民間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祈求生命的觀念為民間剪紙賦予了不竭的血液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剪紙的創作者對待富足與幸福,總是懷有著堅定樂觀的信念,綿延不斷的希望,剪紙正是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理想的外在呈現。民間剪紙將這些吉祥寓意融入到各種民族事項活動中,來滿足廣大民眾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類的生存,充實人類的生活。在民間剪紙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種種質朴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於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於有程式體系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系;來自於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剪紙的定義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編輯本段剪紙的簡介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的歷史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戰國時期就有用皮革鏤花,(湖北江凌望山一號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銀箔鏤空刻花(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出土文物之一),都與剪紙同出一撤,他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採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關於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紙花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於窗上的「窗花」,或用於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採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製作的鏤花製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綉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後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裡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後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徵意義。
編輯本段剪紙的創作
一.構圖方法
剪紙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紙張,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加上由於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紙不善於表現多層次復雜的畫面內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體積、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揚長避短,在構圖上採用平視構圖,即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捨,刪繁就簡,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現世界的物象,決定了剪紙表現的平面化特徵,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於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民間剪紙用展開式的思維方式,極度的隨心所欲。在創作者的剪刀下,剪紙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透視、不顧比例,憑著經驗和靈性任意取捨的自然揮灑,大膽的創造。為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觀法則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空和不同空間的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這種藉助靜態的平面化能表現三維、四維甚至多維的空間,並通過動態的思維,連續的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間剪紙就是利用紙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馳騁,變不可能為可能,把三維世界簡化成二維空間。無限遠的空間,無限復雜的形體都被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扁平的輪廓成了剪紙的造型基礎。因此,民間剪紙的獨特表現力就是在徹底的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的。剪紙創造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後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後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於質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裡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於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間剪紙的構架和表現不是某一固定視點靜態視覺形象的模擬或再現,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中國民間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的審美辨識。民間剪紙同樣體現出這種審美觀念,在二維的空間內體現事物的全貌。
採用散點透視的剪紙作品
民間剪紙的構圖形式完全摒棄了「焦點」透視的繪畫概念,不但打破了時間、空間、比例關系的限制,而且徹底離開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同時,民間剪紙也具有一種散點式的構圖方法,即將不同素材各自獨立,互不交叉,甚至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透視點,而作者又能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這在現實中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紙中也自然的合理起來。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願望。
二.造型手段
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採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採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徵的手法,運用變形、誇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徵。因此誇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誇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誇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誇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於現實生活,並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並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誇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民間剪紙的創造者把剪紙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遠古圖騰的崇拜,是民間剪紙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表現這些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只能從主觀出發去想像,這就使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誇張的藝術語言。
民間剪紙造型的誇張,是對繁雜內容條理化,規范化的過程,不是對自然客觀的描摹。因此,剪紙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這是由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源於充實豐富的人生生活。同時,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刪繁就簡的處理,也是民間剪紙造型的基礎。剔除非本質的東西,突出有特徵,有性格的部分,化復雜為單純進行藝術再創造即是民間剪紙的誇張。誇張是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徵,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的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徵性和藝術魅力。在很多民間剪紙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幾乎只能看到眼睛,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眼睛最能傳神,所以創造者對人的眼睛進行了誇張的處理。
鋸齒式剪紙 民間剪紙的誇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徵的同時,也要求達到裝飾美的目的,並在裝飾美的效果中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理想、願望等精神追求。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確、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求美的意願也成為誇張的內容之一。表現人物時,將人物的衣服上綴滿花朵;描繪動物時,將動物身上的毛皮誇張成漩渦狀,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圖案,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鋸齒形和月牙形是民間剪紙常用的裝飾紋樣。
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紙的技法:在技法方面,剪紙主要分為:陰刻法,陽刻法,陰陽混刻法.
四,剪紙的工具及說明: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藉助於剪刀,剪完後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後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後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編輯本段剪紙的流派
一.南方派,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和福建民間剪紙。
廣東佛山剪紙
南方派剪紙——佛山剪紙
廣東佛山剪紙歷史悠久,源於宋代,盛於明清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已有專門行業大量生產,產品銷往省內及中南、西南各省,並遠銷南洋各國。
佛山剪紙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分別有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大類。其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金碧輝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選材施藝。
古代,剪紙主要用途是節日禮品的裝飾、祭祀裝飾、刺綉雕刻圖樣、產品商標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佛山剪紙在傳統的基礎上,以其構圖嚴謹、裝飾性強、剔透雅緻、金碧輝煌的特點,多以反映時代生活題材為特色,開創了傳統藝術創新之路,在我國剪紙藝術中較具代表性。
福建民間剪紙
南方派剪紙——福建漳浦剪紙
福建各地的剪紙都有不同的特點。山區的南平、華安等地以刻畫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較多,表現較為粗壯有力、淳厚朴實;沿海的閩南、漳浦一些帶則屢見水產動物入畫,風格細致造型生動;莆田、仙游一帶以禮品花為主,傾向於華麗纖巧的意味。
剪紙的作用了也很廣泛:歲時節日的窗花、門鑒、燈花、儀禮花及刺綉的稿樣,泉州藝人刻紙還應用在建築中傢具上,作復印漆畫的底版。
最有特色的樣式應稱莆田的禮品花。賀生賀喜賀壽,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饋贈還是擺供,也不管是禮輕還是禮厚,都要賦上一枚鮮紅的剪紙花。就連豬頭、豬腳、豬肚兒、雞爪爪,也都如此。中國有句俗話叫「禮輕人意重」,想必禮物本是象徵行為,而禮物上的花兒,當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禮品花的造型也別的意趣。一隻雞爪上的剪紙稱之為「鳳爪花」,本無美感的東西頓時成了一枝爪丫兒的阿娜若舞的鳳足凰趾,上面再飾以「戲牡丹」的圖案,則更美觀。豬肚子兒也很難看,作者把這朵花剪成一隻肥碩溜油的小豬崽的意象,使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禮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一團彩色」而不是「一團和氣」,因為那滿園之中,已洋溢著可視的祥雲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