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族的名族服飾是什麼
是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留存復興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❷ 漢族的傳統服飾有哪些
漢族傳統服飾,簡稱漢服,即華夏衣冠,又稱為漢裝、華服。
1、漢服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夠體現女孩獨特的美感和氣質,清淡素雅而又柔軟明媚,各個朝代的服飾雖然有所不同,各有特色,但穿著都很好看,各成風格。
2、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晉制、唐制、宋制以及明制,不同時期穿的漢服也各有特點,它們的服飾風格和對應的妝面造型都是有區別的。
3、了解自己的身材數據。身高體重三圍裙長通袖脖圍,這是最基本的。因為一般漢服多為定製,而且量身定做的會比較合身,所以這些數據要掌握。
長衫還是短衫:看身高,高選長衫,矮選短衫。
齊腰還是齊胸:個子高、肩寬選齊腰,個子矮、肩窄選齊胸。
對襟還是交領:胸大建議選對襟,不建議嘗試交領。
交領還是立領:脖子長選交領,脖子短選立領。
坦領:適合脖子短、肩寬,不適合腰粗。
❸ 漢族的服裝是什麼樣子的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漢服的風格與特色】 漢族服飾的風格是怎樣的呢?如果我們把漢族同歐洲民族相比的話,我們會發覺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呈現明顯的不同。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1)歷史性 剃發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歷史發展】 漢服即漢族服飾的簡稱: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發展和民族交融過程中形成的漢族服飾。 漢服作為一種獨立服飾體系,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風貌,即已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色,並且明顯區別於我國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服裝,更與現代服飾在制式風格上有著質的不同。 漢族服飾博大精深。因為其歷史悠久,應用地域廣泛,並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發展演變,使得對中國服飾研究較少的人難以把握,而作為一個大的服飾體系,不能僅以表象和簡單的制式來界定漢服,而應以其主導風格為界定標准。 所以漢服的界定標准可以用以下文字進行表述:「上溯炎黃,下至宋明,以漢族(先秦時則為華夏族)人民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的一種明顯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集合。」
希望採納
❹ 漢族的傳統服飾是什麼
清代以前所有漢人服飾都是。男性服飾跟日本、韓國的差不多。漢族的這一服飾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來漢人服裝的基本特徵是沒有大的改變。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這一服飾制度才崩潰。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在與南明的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而強制推行滿族發型和滿族服裝,禁止人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發易服」(「剃發」也作 「剃發」)。這使得漢服逐漸消亡。當時孔子的後裔衍聖公孔聞謤上書多爾袞,請求保存孔府家服飾,說:「先聖為典禮之宗……定禮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來未曾變易……」,遭到多爾袞拒絕。今天的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來。
❺ 漢族的衣服是什麼樣的,請發圖片。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而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式。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但是漢服是從三皇五帝到明朝的傳統服飾 ,有4000多年的歷史,比中山裝就多了。唐裝其實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❻ 如何挑選漢服
漢服是漢族人民的民族服飾,歷史悠遠到從黃帝開始,至漢唐時代發展得登峰造極,期間漢服文化幾乎領舞了整個亞洲的服飾文化,無論是韓國的韓服還是日本的和服,無一不是從漢服演化而來。直到滿清王朝以殺戮逼迫漢人改穿滿朝服飾,經過無數次死傷對峙以後,漢人反抗失敗,漢服從此被深深埋藏在歷史的土壤中,直到本世紀初,才散發出縷縷幽香,吸引著華夏兒女重新找到它。現在,熱愛漢服的朋友越來越多,漢服店鋪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漢服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你很容易被一些偽漢服商家忽悠到哭。小編現在教你選購純正的漢服,保證讓你沐盡漢唐風。
❼ 漢服是怎樣的什麼樣的服飾才能被稱為漢服
說到中國的傳統服飾,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漢服。身為傳承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一種服飾,漢服也承載著中國人的生活美,它總是給人一種古典、含蓄、輕盈而又飄逸的感覺。那麼漢服到底是怎樣的?什麼樣的服飾又能稱作漢服呢?作為傳統的民族服裝,漢服有著自身特有的特點,它並非是漢朝的衣服,而是歷經多個朝代的產物。
中國人的美不僅表現在長相方面,更表現在傳統服飾方面,而漢服就將中國人那份骨子裡的朴實底蘊傳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穿的並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藏於這件衣服下的禮儀和文化。願這件傳承著中國千年文化的絕美服飾,可以發揮它的更大價值!
❽ 漢服有哪幾種最好附圖片和說明
三種。
1、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頂部和底部最典型的是深色衣服。 因為它上下連接,所以「身體很深」,稱為深衣服。 包括直下蹲,下蹲,禮服、,銬,蠍子,禮服等,這些都是長袖的。
(8)漢族漢服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❾ 漢族的傳統服飾是什麼
漢族的傳統服飾簡稱漢服。
漢族的服飾比較復雜,自古至今變化很大。古代服裝主要有裙服、袍服、襦褲服等。到近現代,漢族服裝大變,特別是辛亥革命後,作為封建的等級禮服和繁瑣的裝飾等完全被淘汰。城鎮男子一般是內著短衣長褲,外穿長袍、長衫,或在長袍外加馬褂、短背心。也有穿西裝的。婦女服飾一般是上衣衫下裙褲。
漢服的特點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