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肚彌勒佛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大肚彌勒佛一般都是穿金色的衣服,或者是黃色的白色的,反正都是金燦燦的
㈡ 佛教僧人的衣服是怎樣的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
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
居士服,就是指居士穿的海青。其實,居士服是指居士可以穿戴的服飾,一般稱為俗服。而海青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較保守。為了整肅儀容、庄嚴道風,海青雖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還能夠遵守穿用著。晉以後,四眾弟子都可以穿海青。百丈以後,要求更加嚴格。
不論出家在家,所穿的海青是一樣的。海青雖然是脫胎於漢服,但是它究竟還有一些特異之處。海青的衣領,是用三層布片覆疊縫制而成的;這樣子叫做「三寶領」。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這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實際上,無非是為了加強衣領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開的,而海青的袖口,卻是縫合起來的。
海青的顏色,一向是以青黑色為主。在家居士只能穿青黑色,只有少數名位崇高的出家長老——如方丈、首座、法師,才能穿黃褐色的海青。在我國的僧團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勝的僧服了。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和尚穿的衣服根據場合和材料製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時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種法衣。「袈裟」是梵語音譯,漢語的意思是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等,因其顏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條及九條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條衣」。另外還有七條、五條,共有三種,稱之為「三衣」。
二、納衣:這是古時對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種統稱,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納衣有五種: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糞掃衣即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百衲衣是一種俗稱,從梵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袈裟,袈裟並不是所有的佛教弟子都能夠有能力穿著的,雖然佛教服飾分著幾個種類,但是大多也是相像的。
㈢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我可以准確的回答你,我是西南民族大學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的。這個是藏族服飾,並且是典型康巴藏族服飾,此服飾出現於甘孜州的理塘縣,所以是理塘風格藏裝。
㈣ 一般寺廟里的和尚穿的衣服叫什麼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常服的顏色,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後,沒有什麼官方規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緬甸佛教徒特別忌穿黑衣,因為在緬甸古代曾有一種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後來嚴行禁絕。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㈤ 紋身佛像胸前圖片大全
特別是只紋,畫佛菩薩半身像或一個佛菩薩頭,半魔半佛,報應一定在無間地獄,
連衣服上都不能印佛菩薩像,羅漢像,更別說紋到身上了,身上更污穢,所做事也污穢,想都想得到了。不要聽紋身師亂說,既然信佛就要聽佛經和祖師大德怎麼說。千萬不要紋佛菩薩像和羅漢像,最好也別紋鬼神。佛教沒有紋身是捨身造像的說法,說可以紋佛菩薩像的很可能是魔子魔孫在推你下地獄,你見過有出家人跑去紋佛菩薩像嗎?自己想想都知道了。
諸位現在有這個本子,這個地方在三十二面註解,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我念給你聽。「又不許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墮落生死。」希望大家要注重這一句。現在有很多地方供佛的半身像、菩薩的半身像,還有地方供佛菩薩一個頭,供在那個地方造罪業,這個果報一定在地獄。供佛的半身像,已經罪業就不輕了,墮落生死沒有功德。所以畫菩薩的形像,也要畫完整的,也要畫全身像,不可以畫半身像,無論是坐著的像、站著的像都要全身,這要特別注意!我們造人的像,可以造半身沒有問題,佛菩薩像決定不可以。人的像可以造半身,你說哪一個人像造一個腦袋,其他都沒有了。這在我們風俗習慣里頭最不吉祥,腦袋被人砍下來了,哪可以這么作法?這不可以的。他在此地有這么一句,特別提醒諸位同修。
索達吉堪布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過失!衣服是用來遮體取暖的,而佛菩薩及經咒是要恭敬頂戴的,世尊說過:「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為我,爾時當恭敬。」 將文字印成的《心經》穿在身上當裝飾,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這樣做。現在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許多廠家為了賺錢,就琢磨現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將佛菩薩像、《心經》、咒輪等做成工藝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養我印《心經》的杯子、筆筒,這些我都不敢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如果這種趨勢不改,以後會不會將《心經》印在褲子上也不好說!
索達吉堪布答:種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這樣做的話弊大於利。而且,你穿這種衣服,發心是否完全為利他也不一定。
㈥ 衣服是彌勒佛的頭像是什麼牌子的衣服
扭計佛 NOFUNK。
衣服(yī fu)衣裳服飾。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種衣裳服裝 ,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護身的介質。在現代社會衣服成為人體的裝飾物品,更多是象徵著一個人的生活水準、消費層次和社會地位身份的參考品,但同時也起到了原始不變的基本功能,只是質地上的區別而已。
㈦ 佛教三衣、七衣、九衣、祖衣的區分
三衣:指僧人所穿的三件僧衣,總稱為架緩。「三衣」分別為五條衣、七條衣和大衣。
五衣,稱為僧伽梨;此雲中宿衣,亦雲下衣,亦雲雜作衣,凡寺中執勞服役,路途出入往返,當著此衣,五衣的製法,共分五條,每條一長一短,故名五條衣
七衣,稱為郁多羅,由七條布縫成,每條兩長一短,共計二十一隔。此衣穿在 五條衣之上。因覆於左肩,又稱覆左肩衣。行齋、講、禮、誦等諸羯磨事時,必穿著此衣,故又稱入眾衣。
九衣,稱為安陀會,有廿五條、廿三條、廿一條,也稱為祖衣。出家人最多隻有這三件衣。
(7)佛槽衣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僧服的特點
梵語叫僧伽服,意譯為復衣、聚眾時衣。它由九條到二十五條布縫成。此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禮服。凡說法、見尊長、進王宮、乞討布施時必須穿著,故稱祖衣。
此衣分為三品九種:下品三種分別為九條、十一條、十三條,每條皆兩長一短;中品三種分別為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皆三長一短;上品三種分別為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每條四長一短。
大衣的隔數,從九條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條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條數、隔數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僧服
㈧ 衣服後背圖案是佛有什麼不好嗎
在中國佛教的派系中,有幾個派系忌諱將佛像印製與衣服之上,有「佛壓身」的說法,主要指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將佛置於身上的,有種因某種願意請佛爺來幫忙壓制的意思。
㈨ 圖片中的僧人,穿的衣服叫什麼衣服我是居家修行的,請問是否可以穿在哪裡可以得此衣服
那是真正出家受戒和尚的制服 袈裟,在家修行的居士,有專用的 居士服,一般寺院里都有賣的
㈩ 佛教的一種衣服,是直接披肩上的,沒有勾環的叫什麼衣,像是佛在世披的似得
也是袈裟,理由:
佛在世時對僧人要求是很嚴格的,戒律規定,在家人施捨的衣服,不論是破的還是舊的,都不準隨便扔掉,即便破了,還有好的地方,也要裁剪下來拼成不破的衣服穿,目的能遮風擋寒即可,這種衣服在我國稱為百衲衣,目前我國有的地方的僧人也穿百衲衣,但為數不多了。在我國有袈裟,專指出家人穿的單披肩帶條紋方格的那種法衣,而在家居士穿的稱為海清。
題主所說的不帶勾和環的也是一種袈裟,在緬甸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現在都穿著純色的袈裟,緬甸僧人都是紅色袈裟等。
其實穿什麼樣的衣服並不重要,佛滅度時曾告誡諸弟子:以戒為師。所以戒律才是真正應該遵守的。佛在世時,戒律很嚴,比如出家人要遵守過午不食戒,即一日一頓飯。而唯一的這一頓飯當日能有緣受供則還好,若無人供養,一天就得餓著肚子!佛在世時,出家人接受到在家人供養的飯食,不論是嗖的,就是我們說的變質了,還是清湯寡水不合口味難以下咽,均不得倒掉。包括還有不持金錢戒,即出家人不得接受在家人供養的金錢!更不能打著化緣造寺的旗號向在家人要錢。佛在世時,並沒有建造什麼寺院,像給孤獨園這些講經說法的地方,都是在家人自願供養出來的給世尊講法的。
但聲明一點,本人不反對任何時代任何地方代僧人所有的穿著!佛法在不同地域的傳承和當地的風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關聯。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本人只想通過回答題主的問題的同時,表明雖然佛教僧人的穿著在各個地方都有差異,但不想因此傳遞給他人,衣著對佛學有什麼影響!換言之,穿什麼衣服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心裡脫下了多少衣服,退卻了多少好惡美醜!重要的是修行,修我們得心,否則的話,即便穿著金鉤玉環的錦蘭袈裟,裹著的不過是一副皮囊!
言辭不當,瑾請諸位海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願各位心想事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