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墨畫與國畫有哪些不同
水墨畫與中國畫,一個自由,一個純粹。水墨畫自由是指它的包容性,無論古今中外都可以在這片藝術天地里自由馳騁;而中國畫純粹則指它嚴格的美學要求,只有認同中國畫精神的創作才可以被中國畫稱謂所囊括。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深圳舉辦的「國際水墨畫雙年展」而不是「國際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畫研究院為什麼就不能改名為中國水墨畫研究院,或者李小山的「中國畫窮途末路」為什麼不是「水墨畫窮途末路」。
劉驍純要在今年策展的「中國水墨文獻展(1976-2006)」而不是「1976-2006中國畫文獻展」了。還有就是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和張仃的「筆墨是中國畫的底線」,說的實際上是水墨畫和中國畫兩件事,為不同的對象發生爭執,則完全是雞對鴨講了。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
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② 那種很有意境的畫 學名叫什麼 例如這個圖片
寫意。現在寫意作品。
寫意畫(freehand brush work)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主張神似。
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http://ke..com/link?url=--n_Ga3jq
③ 墨分五色是哪五色
中國的水墨畫具有獨特的風格,它的特點是運用水墨的淺深濃淡來表達各種事物所具有的光與色。施用水墨,大體可以分為焦、濃、重、淡、清五種墨度,古代的畫論上稱作墨彩。水墨畫在多種多樣的中國畫中,有其獨特的地位。
中國人使用墨作為書畫的物質材料起源很早,長沙出土的晚周帛畫是不是用墨畫的姑且不談,其它如敦煌一帶出土的用墨寫的漢代簡札(流沙墜簡有影印本),吐魯蕃附近出土的木乃伊被服白綢上用墨寫的東漢初年的年號(有印本),晉唐以來各家的墨跡等等都是研究這個問題最好的例證。中國墨具有以下各特點:
一、用毛筆書畫。無論毛的軟硬,一律保持運筆的靈活,不粘、不澀、不滯。
二、經過若干年,對於木、綢、紙、絹等物質不發生腐蝕作用。
三、墨色經久不消退不變化。
四、遇日光或熱,仍保持黑色。
五、畫在紙或絹上,就是畫得細如游絲,再經水染,也不動搖,不滲暈。有強韌的凝集附著力量。
漢宮儀上說:尚書令仆丞郎,月賜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麇是地名,在今陝西開陽縣東.是漢代松煙及墨的產地。後漢許慎作的說文上說:墨者黑也,松煙所成土也。漢末三國時,皇象論墨說多膠黝墨。根據這些古文獻的記載已可證明起碼在紀元前二百多年已經在隃麋這地方,用松煙製成大塊、小塊的墨。在許慎只說松煙所成土。到了皇象,才說明所以製成為大塊小塊的是多膠的緣故。
東魏(第六世紀)賈思勰作的《齊民要術》里,敘述了制墨的方法。這是記述關於勞動人民如何造墨的最早的文獻,書上說:好醇煙搗訖,以細絹節於缸內,篩去草莽,若細沙塵埃。此物至輕微,不宜露篩,喜失飛去,不可不慎。墨(按指醇煙)一斤,以好膠五兩浸涔皮汁中木岑,江南樊雞木皮也,其皮如水綠色,解膠,又益墨色。可以下雞子白、去黃、五顆。以真珠一兩,麝香一兩引治細篩,都合,調下鐵臼中,寧剛不宜澤(就是說寧可稠不可稀)。搗三萬杵,多益善,合墨不得過二月、九月、溫時敗臭,寒則難干由這一段記述里.已可看出創造墨的過程非常復雜,是勞動創造的成果。到了唐代以後關於制墨的佐料(煙炱為主,各種葯品為佐。)有了變化。唐代是用木皮、皂角、膽礬、馬鞭草、醋、石榴皮水、犀角粉、藤黃、巴豆;宋代由於不光用松煙(自五代時起,制煙炱的地方,已由易水地區渡過長江,轉移到了徽州黃山)。主要是用油煙(桐油一斤,燒得上煙一兩有餘。)制墨。除上述佐料外,還加生漆、牛角胎、豬膽、鯉魚膽、白檀、丁香、龍腦、地榆、五倍子、黃蓮、紫草、茜根、黑豆、蘇木、胡桃、烏頭、牡丹皮、子仁、青黛、硃砂等佐料,元明對於佐料,沒有記載,只明程君房制墨減為十五六種佐料。元明對於制煙炱,都著重用油煙,除桐油外,還有用清油(江南烏臼樹子制的油)、麻油、豬油的。又有用敗漆燒煙的叫漆煙。(以上並見東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宋晁以道《墨經》、宋李孝美《墨譜》、明沈繼孫《墨法集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下同。)
煙炱也有好壞無論松煙、油煙、漆煙凡煙炱都是用窯燒成的。燒成煙炱,靠近火的叫身煙,屬下品;在窯中間的叫頂煙,屬中品;距離火最遠,在四邊,在窯頂上的叫上煙、頭煙或頂煙,是上好的醇煙,屬上品。現在我們買墨時,在墨塊的上一頭.有的寫松煙,有的寫漆煙,這是煙炱原料的區別。有的寫頂上或頂煙,有的寫貢煙(貢是說,上好的煙炱,作為進貢給皇上用的。),有的寫超貢煙;這些都是制墨家說他的墨是用上品的煙炱製成的。次些的寫選煙,絕沒有寫身煙頂煙的。目前徽州的胡開文曹素功墨鋪所售出的墨.仍然用這些頂、上、貢、選等煙來作為墨質好壞的標志。
制墨另一種重要成分是阿膠、黃明膠等動物膠。我們歷代制墨專家,都主張用陳年(唐張彥遠說兌用顏料、要用百年傳致(阿膠)之膠。)而又清輕的動物膠制墨。如果用新製成的膠,而又不加雞子白、木岑木皮、丁香、烏頭、石籀皮酸,那麼,這墨製成,就容易彎曲、碎制和發臭。
選購用墨清代制墨,墨工增加了搗杵的次數(十萬杵),減少了:佐料減少的都是什麼佐料,不清楚)。同時又設立了官煙廣屬江寧織造(官署名)光緒初年才撤銷。御制墨,只有玄燁(康熙)的內殿輕煤、烏玉、耕織圖御詩墨(均墨名)和弘歷(乾隆)的再合墨(取明代碎墨摻入新煙再制)好些;但是用來作畫,還須用同治或光緒初年的墨,兩種兌研使用,在渲染上方不滲暈,在目前為畫中國畫選購用墨,首先要注意下面的幾點:
一、解放前,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漆和桐油(制煙炱原料)大量出口
,同時又輕入了美國的氣煙代替國產的一切煙炱。它的成分是含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色度勝於一切煙炱。1880年以後,制墨家漸漸使用它。這種墨宜於在生紙上畫寫意畫,如在熟紙或絹上工細勾染,容易滲墨。
二、胡開文、曹素功等廠家目前仍在制墨售墨,出售時根據重量和煙料的成分來訂價格,他們也有按照舊式模型製成的新墨。
三、選購墨時,先要看它是不是細膩滋潤,再看它泛不泛藍或紫的光,不泛藍光紫光的是次墨。然後再看漱金、填青的真假新舊,再看它的形式和花紋,如果,看它不細致,顯露著模型的木紋,不滑膩,不滋潤,撫摩著有輕飄飄的粗糙的感覺,那一定是粗製濫造,減料偷工的次貨,至於有無年款和制墨人是哪一家還在其次。
四、作畫不同於寫字,寫字用的墨,只要烏黑有澤即可,作畫尤其是水墨畫,工細的人物畫和花鳥畫。這首先要求墨要濃的真濃,黑要真黑。不泛灰黯;淡要真淡,凝集力、附著力強大,用色或水去渲去染,不滲,不暈,不散。因此,墨不宜專用年月太遠的舊墨。舊墨有的是膠失效,有的是受了潮濕,已泛出灰白色的粉霜。
五、最近用洋煙炱制的墨.在黑的色度上看.是比其它煙炱所製成的墨要黑一些。但是從它之淡的色度上看,仍不能做到清而有神入骨。這大概是杵數減少的緣故。
作者學畫所預備的墨,一種是松煙墨(曹素功端友氏制).一種是漆餾墨(汪節庵造),一種是油煙墨(乾隆年造),與漆煙油煙台用的油煙墨,是同治年間胡開文造的。松煙取其黯黑無光,畫翎毛畫蝶用,漆煙取其黝黑有光澤,用它點晴,兩種油煙墨合用,又黑又亮,又耐渲染,不滲下暈,有濃有淡,並且清得還入骨’有神入骨是浸進紙里去的意思)。
關於使用硯石、水、洗硯、宿墨以及水墨畫上對於墨的認識。今分述如後:一、硯石硯與墨有直接關系,著名的硯材有端石(廣東端溪所出)、歙石(安徽歙縣龍尾溪所出)兩種、它們都是水成岩,比較易於把墨研稠。端石不如歙石,歙石在南唐李煜時(公元961年),就已為勞動人民所採制。我們首先要求硯石的是下墨。也就是要求無論如何堅硬的墨,用它研起來,易於濃稠,同時硯石也不至於因為被墨磨擦而泛出石屑,這就是好硯。作者以為歙硯用來最方便的是被稱作墨海的一種。它的形狀有方有圓,有大有小。上面有石蓋,旁邊有石嘴,是用一塊歙石整挖成功的。墨用得多,在海池裡研,墨用得少或是另用一種墨,還可以用石蓋去研,用起來非常方便。齊白石先生就是用歙石墨海進行創作的一位畫家。這種墨海,筆鋪、墨鋪都有。
二、水研墨的水,最好是用帶苦澀味並含鹼性的井水。它可以發墨使墨增加黑度和光澤度;並且用它畫出來附著力更強些。調和顏色使用的水,也以井水和其它天然水比較好些。施用葯品如漂粉一類消毒了的水,卻不相宜。
四、墨彩水墨畫里把墨色分成五種色度,那就是焦、濃、重、淡、清。這首先是要看所用墨本質上的好壞。用美國氣煙所制的墨或墨精(上海制,有天字的,有壽字的。)它只有焦有濃,淡已很難,更不用說清而有神。用同治光緒時期的墨,也只有焦、重、淡幾種色度,既不濃黑.又不清輕。一般說來,墨的五彩如下:(一)焦墨即是把研成的墨汁在硯池內經過半日的揮發,再用來畫畫中極其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是在全幅畫中特別黝黑的部分,黑而有光亮。(二)濃墨是說墨色的黑度.僅次於焦墨。焦墨可能有光澤,濃墨因為加入水分,雖黑而無亮光。(三)重墨這是對淡墨說的.它比濃墨水分更多些,比淡墨則又顯出黑一些。(四)淡墨水分加多,成了灰色的叫淡墨,(五)清墨,這在墨彩上則是僅僅有一些淡灰色的影子,這影子去表現朝霧夕煙似的模糊形象。總起來說,好的墨不但是能焦能濃,而且是能淡能清,這是根據制墨時搗杵次數的多少來決定的。至於畫家使用水墨作到了清的墨彩,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古代畫家能夠善於用墨,畫出清的墨彩的,宋代的馬遠(號遙父),元代的方從義(號方壺),清代的惲壽平(號南田字正叔1633年生)和清代的華秋岳(號新羅),他們都是長於用墨的畫家,他們幾家的山水畫、花鳥畫,至今看來,還是水汪汪的,清而有神,這雖不完全關乎墨的本質,但墨的本貢卻和它有直接的關系。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淺不同的墨彩襯托出來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在一幅畫的空白部分,畫出某種事物的清淡影子,而這清淡影子,在這幅面面上卻具有極其重要的表現價值,它反映著某一時間空間的特點,使看的人深入畫里,想像著這些影子里,埋藏著許許多多的事事物物。所以我們對這種畫,認為是有餘不盡,耐人尋味的。
五、研磨研磨(也叫磨墨)對於一個畫家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這和民間畫工教徒弟時也先教研顏色,是一個道理。他們早晨起來.總是先研出一池墨來,預備創作時使用。這樣,與其說是研墨,毋寧說是研人練習腕力和臂肘的活動。日子長了.這對於作畫,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齊白石先生在早年.總是起來後自己研墨,就是這個道理。研墨的方法:起初是要慢慢的、不太用力的去研,這樣,就不致使乾燥堅實的墨,因為快研和用力研而使墨接觸現石的一面碎裂,研出了墨渣;墨初著水,由於慢研、輕研,水分把墨靠現石的部分浸得較軟.然後再加快加力,墨汁就容易研得濃稠.節省時間.又無渣滓,對於乾隆以前(公元1736年)的墨.更要用這種方法先慢逐漸加快去研,免得碎裂。
六、收儲墨最怕潮濕,也怕風吹。受潮濕的墨是膠壞而煙並不壞,風吹容易碎裂,尤其是新制的墨。我們對於墨的收儲,必須是用紙包起來,放在比較乾燥的地方,已經受了潮溫的好墨,若是攙合新墨,合研合用,黝黑無光,對於作畫,也有相當的用處。但最好是用原匣收儲。在民間使用的墨,全是新墨,他們把新買來新墨,先用紙裹緊,下面露出要研磨的部分,大約有二、三分長,然後用蠟把裹紙的部分燙勻,隨時用刀割去蠟紙,這樣就可以使墨永遠保持不碎裂。就是已經破碎的墨,對上碎碴,再粘起來,用上面的方法裹上紙,燙上蠟,也可以當作整塊的作用。
七、顏色墨顏色墨有五色十色的。如乾隆製造的五香石青、石綠、硃砂、石黃、白五色墨;如嘉慶製造的名花十友硃砂、石黃、石青、石綠、車渠白、紫鉚、黃丹、雄黃、赭石、朱標十色墨。這原是為批點書籍用的。用來作繪畫的顏色,不但是原料好,而且它們所使用的膠也非常好。處理的辦法,不要用硯石研,首先把它錘碎,放入碗中加水,入蒸鍋去蒸,蒸得毫無墨塊,兌入些滾水攪勻,放置澄清。大約經過二三日,膠水全浮在上面,把它撇出,馬上曬干或烘乾,預備將來兌顏色使用,這是極度的輕膠。剩下的顏色,再研再漂。
④ 中國畫按畫法分為哪兩類
中國畫按畫法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大類。工筆畫崇尚寫實,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題材由人生轉變為描寫自然,大致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因而畫法有工筆與寫意之分。
1、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
(4)墨彩畫圖片大全簡單擴展閱讀: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中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
⑤ 什麼是墨彩畫
我國的古建彩繪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是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到清代時期,尤其清代晚期,由自由化逐步走向了程式化,建築彩繪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大類,即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及蘇式彩畫。壇廟、寺院多用旋子彩畫,宮殿建築多用和璽彩畫,蘇式彩畫則用於一般園林住宅建築。 旋子彩畫經考查來自旋花變形圖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纏絡他物之上,葉互生、戟形、有長柄,夏天開漏斗狀合瓣花,色淡紅,又名鼓子草。漢《神農本草圖經》上有「鼓子革,又稱旋子花」之說。可見旋子花的名稱來歷頗早。這種旋花紋狀,以圖案形式應用在器物的裝飾上,早在漢代出土的瓦當上就發現了。據現存實物考查,宋遼時期旋花變形圖案就已使用在建築彩繪上。如遼統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薊縣獨樂寺的梁枋上就出現了橢圓形旋花圖案。北宋時期,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一書中,第十四卷彩畫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圖案。 旋子彩畫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為簡單不成熟,如山西永樂宮三清殿的梁枋彩繪。梁枋兩端藻頭部位採用不等形式的圓形花瓣分布在中央的石榴花與如意頭花心的周圍,可見當時還沒有被什麼規矩所限,更未形成環狀旋子花的格式與一整兩破的圖案布局。元代不足一酉年的時間,又屢經戰亂,在旋子彩繪圖案的布局上雖然尚未定型,但對下一代的明清建築旋子彩畫起到了奠基作用。 明代遷都北京以後,開始大興宮殿及寺廟建築。從此彩畫工藝在建築上的應用逐步擴大、圖案題材多變,為建築彩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明代建築彩畫的施用雖較廣泛、但在文字上記載不多,僅從保留的實物來看,大體可分為兩種圖案形式,一是金雲龍彩畫,用金量較大,多繪於宮殿及與皇帝有關的建築上。如故宮乾清門內檐大梁及西山潭柘寺大殿內粱等彩畫,這種彩畫圖案在北京地區保留的不多了,應引超重視。第=種是旋子彩畫,用金量較小,圖案較簡單,為一般廟寺祠堂建築彩畫,北京西山法海寺,東城智化寺,以及府學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築都屬於這個時期的旋子彩畫。 明代旋子彩畫具有四大特點。 (一)在梁枋的中心(枋心)部位一般不繪制圖案,大多採用青綠疊暈的空枋心。 (二)梁枋的兩端藻頭之旋花心面積大,形狀突出,富於變化,表現了花朵盛開的壯麗姿態。 (三)旋花瓣的層次較多,每隻花瓣大多帶有翻卷折疊的小包瓣,表現了強烈的藝術性與真實感。這種花瓣的外形近似於鳳的翅膀,所以畫作工匠俗稱「風翅瓣」。 (四)所有各部圖案,包括箍頭、藻頭及枋心等部位一律認色加暈,使每組圖案都能明快的顯示出深淺白黑四個色級。 清代在明代建築旋子彩繪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革、發展。使建築彩繪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旋子彩繪頗為盛行,成了當時廟寺建築彩繪的主要形式。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了規制。無論是圖案的線路、做法、設色,題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嚴格的等級標准,因此多年來畫作工匠稱旋子彩畫為「規矩活」。 所謂規矩,就是條框、尺度、模式化。但這種模式化的操作方式加速了工程進度,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沿用至今。 旋子彩畫根據建築等級及用途劃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蘇畫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雄黃玉及雅伍墨等九種名稱。如藻頭旋花採用單線瀝粉貼金並認色疊暈者為金琢墨石碾玉。以墨線代替瀝粉貼金者為煙琢墨石碾玉。只做勾黑圈粉(吃小暈)旋花菱角地及錦枋線貼金者為金線大點金,錦枋線做墨線者為墨線大點金。以上四種彩畫在枋心的處理上大多採用龍錦圖案。枋心畫面不做龍錦,改畫人物,山水或翎毛花卉者稱蘇畫大點金。錦枋線,旋花心(旋眼)及梔花心飾金者為金線小點金,錦枋線做墨線者為墨線小點金。遍塗丹地,旋花及線路一律採用墨線通加青綠暈色者為雄黃玉彩畫。青綠相間地、墨線勾圖,無金無暈者為雅伍墨彩畫。 對小點金、雄黃玉及雅伍墨三種枋心畫面的處理則無定律。一般常規多畫以黑葉子花、夔龍、夔鳳,切活、一字枋心或空枋心等多種做法。 以上旋子采畫九種做法,綜合起來可劃為三個等級:琢墨彩畫為上品,大點金彩畫為中品,無金彩畫雄黃玉及雅伍墨為下品。琢墨旋子彩畫多繪於與皇帝有關的高等建築上,如西郊萬壽寺乾隆御碑亭。大點金彩畫一般畫在廟寺的主殿上,如妙應寺大雄寶殿彩畫。小點金雅伍墨之類多畫於配殿,配房及城角樓的建築上,如德勝門城樓與東南城角樓等彩畫。雄黃玉彩畫多畫於藏經樓與書房之類建築上,如北海內閱古樓彩畫。 「琢墨」,即琢色,《考工記·巾車職》中有「夏篆」, 「夏幔」之說。夏篆、指篆引其紋而彩畫之。夏幔,指彩畫之而不篆。 (篆與琢字同)。琢字之意,指圖案表現出凹凸的立體感效果,使線條凸起,如同木作雕刻起線之做法。 金琢墨彩畫,花紋輪廓線瀝粉起線貼金,與煙琢墨不瀝粉(貼平線)而彩畫之法就是來自《考工記》「夏篆」,「夏幔」之法。 碾玉彩畫,來自古代玉工碾玉之法,唐代有碾玉飾弓之法。宋《營造法式》中有碾玉裝,直接列為建築彩畫的一種做法。請《工程做法》彩畫中有三退暈石碾玉記載。清中葉後直稱石碾玉彩畫。 伍墨彩畫,明初時期在建築或造船等行業多有伍墨匠,屬於彩繪工匠之一。早在宋韓拙《山水純全集》申謂之「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明莫芝龍《畫旨》中說,「但有輪廓而無皺法謂之無筆,有皺法而無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清王原祁在《雨窗漫筆》中則直稱五墨。所謂伍墨,從狹義上看是指墨,但在廣義上講完全可以說成五彩或伍色。 清代雅伍墨就是採用青、綠、丹、白、黑五色繪成,因不採用金飾,所以稱「雅伍墨」。旋子彩畫在大局上體現了整體圖案規劃布局的條理,色調濃艷渾厚。在用色技法上多以大面積的平塗,局部加以攢退疊暈及繪制五彩圖案,配襯在整個建築上,具有金碧輝煌,又有清淡素雅的民族建築風格。這種彩畫在明、清兩代之所以盛行,主要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一)在圖案規劃上明確大方,科學合理,構圖嚴謹,左右對稱,上下貫串,配列均衡。 (二)布圖伸縮比較靈活,根據大木樑枋的寬窄長短的不同,能夠採用圖案的加減伸縮之法進行妥善處理。如藻頭旋花部位之廣度達到一等格者畫一路瓣,二等格者畫兩路,三至四等格者畫勾絲咬,五至六等格者畫喜相逢,七至八等格畫一整兩破,八等格以上,根據尺度大小按格式等份相加,以此類推。 在整體構件上還可以採用「三裹」圖案進行連結,使整個梁枋的三面(兩側加底)形成一組完美圖案。 (三)在用色上,以青綠相間為主色,使整個圖案形成冷色調子,與建築頂部的黑黃色瓦面,下部的硃色檐柱、裝修及基層的白石等諸色相配,色調分明,冷暖相間,具有強烈的對比感,使整體建築更加絢麗燦爛。 明清建築旋子彩畫適應了當時的建築裝飾的需要,並具有高度的科學價值,是明清五百多年來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繼承與發展的一項卓越的成果。
⑥ 墨彩畫顏料與國畫顏料一樣嗎
不一樣的~墨彩畫你要用墨調和~而國畫顏料就可以單純的用色去畫~而且墨彩畫你只能畫寫意一類的~國畫顏料你可以在絹上畫
⑦ 韓英奇的墨彩山水畫多少錢
那要看多大的畫。韓是齊派的名家,真跡現在一平尺至少在一萬以上了。寫意山水掛在家裡辦公室很大氣,如果收藏,大師級別的畫只會漲,賠不了。
⑧ 油畫,水粉.素描.水墨.水彩.墨彩哪個簡單
素描,不是因為『素描最簡單,首先工具上只需要紙和鉛筆就可以了,只要你具備美術基本知識,學素描也相對簡單一些. 』而是因為素描是基礎,很多基礎性的問題可以通過素描學習,如素描關系,造型。
一般學習的順序就這樣的
水粉 水彩 -- 油畫
素描
水墨
由簡及難是一種規律~
水粉是色彩的基礎,材料便宜,入手簡單,各種基本問題也可以通過水粉解決,但如果你有條件,有好老師教,經濟允許,也可以直接油畫,至於簡單不簡單的問題,要想學會技法--都簡單,要想學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難
⑨ 畫畫分別有幾種類型
畫畫分別兩種類型。有從古埃及和中國等東方文明古國發展起來的東方繪畫,與從古希臘、古羅馬發展起來的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繪畫。
這兩大繪畫體系在歷史上互有影響,對人類文明都作出了各自獨特的重要貢獻。繪畫本身的可塑性決定了它具有很大的自由創造度,它既可以表現現實的空間世界,也可以表現超時空的想像世界。
畫家可以通過繪畫來表現對生活和理想的各種獨特的情感和理解,因為繪畫是可視的靜態藝術,可以長期對畫中具有美學性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欣賞、玩味、體驗,所以它是人們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喜愛的一種藝術。
(9)墨彩畫圖片大全簡單擴展閱讀
進入20世紀後,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現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地為數眾多。繪畫的性質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靜物畫(still life)或風景畫)、影像繪畫(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畫。
寫意畫用簡練、豪放、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准確,運筆熟練,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從唐代起就有這兩種繪畫風格。
有的介於兩者之間,兼工帶寫,如在一幅畫中,松行用寫意手法,樓閣用工筆,使兩者結合起來,發揮用筆、用墨、用色的技巧。按世界性文化藝術進程,中國繪畫廣義地指傳統中國畫,既有狹義的相互獨立,也有廣義地與西方美術融合融匯,其主要表現為藝術構思和圖畫寓意的顯著不同。
進入20世紀後,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現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地為數眾多。
繪畫的性質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靜物畫(still life)或風景畫)、影像繪畫(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畫、有敘事性質的、象徵主義、情感的或政治性質的。
⑩ 繪畫都有哪些種類
繪畫的種類有:水墨畫、油畫、版畫、水粉畫、壁畫、漫畫工筆畫、寫意畫、抽象畫、青綠山水畫、水墨山水畫、白描畫、指畫、界畫、內畫、素描等。
1、水墨畫
水墨畫(Chinese Brush Painting)是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
5、工筆畫
工筆畫,古代繪畫,崇尚寫實,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題材由人生轉變為描寫自然,大致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因而畫法有工筆與寫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