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紙上京劇臉譜怎麼畫
我有用水彩筆和簽字筆化的臉譜,先用鉛筆勾出線條在天色或是描重顏色,給樓主字畫的臉譜
2. 在紙上畫臉譜的步驟
在紙上畫臉譜的步驟如下:
1、先畫出京劇臉譜的輪廓。
3. 生旦凈末丑的京劇臉譜圖片(要分類的哦)
1.生:
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後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3)晉劇臉譜簡單又好畫圖片擴展閱讀
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端莊嫻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少婦。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別是打出手。刀馬旦: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婦女。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一爐的全才演員等稱為花衫。
4. 京劇臉譜的簡筆畫有哪些
京劇臉譜的簡筆畫:
5. 誰有京劇臉譜繪制的圖解嗎有圖文的。最好是凌統的~謝謝~
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 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採用某些色彩的。紅色有臉譜表示忠勇士義烈,如關羽、妾維、常遇春;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等;黃色的臉譜表示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竇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誇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徵,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後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裡、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 京劇舞台上幾千出戲,數不清的花臉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畫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臉譜。臉譜看來五顏六色,五花八門,其實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說各有各的譜。如果從線條和布局來看,大致可分為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碎臉、歪臉、白粉臉、太監臉以及小花臉的豆腐塊。這每一種臉譜雖畫法各異,但都是從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徵出發,以誇張、美化、變形、象徵等手法來寓褒貶,分善惡,從而使人一目瞭然。以三塊瓦的基本畫法而論,即由眉子、眼窩、嘴窩這「三塊」組成,其他畫法大多從這三塊瓦演變而來。如十字門臉,即從腦門至鼻樑有一條黑道,俗稱「通天紋」,與兩個眼、眉連接起來像一個黑十字;所謂花三塊瓦,即在誇張的眉眼中加一些顏色和裝飾圖案,如喜劇人物張飛、焦贊,畫垂眉或蝶翹眉,笑眼窩,翹嘴以示笑口常開;悲劇人物西楚霸王項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雖不失莊重,卻也預示著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命運;如漢朝銚期的老臉則眼窩尾部畫出下垂的鬢角,其子銚剛的眼角卻呈上翹之勢,加上誇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氣方剛;再如關羽「面如重棗」,自然畫紅臉,包拯「鐵面無私」則黑臉非他莫屬,曹操「面帶奸詐」便是一幅奸白臉。可見花臉臉譜是以色定調,如紅色表示忠誠耿直、熱情吉祥;黑臉表示豪爽粗暴、剛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實忠厚;黃色表示兇狠勇猛;藍色表示桀傲不訓、剛強爽快;白色表示奸詐多疑;綠色表示驍勇魯莽;粉紅色表示年邁血衰;金銀色表示庄嚴,多用於神仙聖人。如果從這些畫法來分析,就會看出門道來了。 京劇臉譜藝術 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一般應用於凈、丑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某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戲曲藝術家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以及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作出評價,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 據史料記載,臉譜系由唐代樂舞大面(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之一,是京劇和某些地方戲中凈的別稱)所戴面具和參軍戲副凈(參軍戲,唐宋時流行的一種表演形式,主要由參軍、蒼鶻兩個角色作滑稽的對話和動作,以引人發笑,有時用以諷刺朝政或社會現象。參軍戲中的副凈,等於現在京劇中的「架子花臉」,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國演義》戲里的張飛)的塗面逐漸演變而來。 中國戲曲理論家翁偶虹曾撰文說:「中國戲曲臉譜,胚胎於上古的圖騰,濫觴於春秋的儺祭,孽乳為漢、唐的代面,發展為宋、元的塗面,形成為明、清的臉譜。在戲曲形成之後,臉譜與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顯的貴州的『地戲』,江西、安徽的『儺戲』,西藏的『藏戲』,無論生旦凈丑,都戴面具,每劇多至百餘,少者亦須數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並不勾畫臉譜。京劇是具有全國性的大劇種,大量發展臉譜,可是加官、財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從臉譜、面具的混合使用與臉譜譜式的由簡至繁,可以看出中國戲曲累遞發展的軌跡。」 京劇臉譜與京劇表演藝術一樣,是和演員一起出現在舞台上的活的藝術。京劇在中國戲曲史上,雖只有二百餘年的歷史,但與其他戲曲相比,它發展快,流傳廣,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京劇臉譜在中國戲曲臉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劇臉譜是一種寫意和誇張的藝術,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為圖案勾眉眼面頰,結合誇張的鼻窩、嘴窩來刻畫面部的表情。開朗樂觀的臉譜總是舒眉展眼,悲傷或暴戾的臉譜多是曲眉合目。勾畫時以「魚尾紋」的高低曲直來反映年齡,用「法令紋」的上下開合來表現氣質,用「印堂紋」的不同圖案象徵人物性格。 為繼承和發展這一豐富的文化遺產,本欄目所收的臉譜,並沒有局限於某家某派,而是採取廣征博採的方法,擇優選入。欣賞和研究京劇臉譜,最好與劇情、角色表演、服裝和人物身份等一起進行。 臉譜的起源與發展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凈角臉譜相傳在中國戲曲發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樂舞節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大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這就是齊人表演蘭陵王戴面具擊敵樂舞的記載。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貴州省星義地區布依族村民喜愛的古老地方戲,仍有戴藝術面具演出的習慣,這可算是臉譜歷史中的活化石。但隨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藝術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於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直接在臉上勾畫,這樣就逐漸產生了臉譜。當時,戲班以露天演出為主,離戲台較遠的觀眾往往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勾上臉譜使觀眾在遠處就能一目瞭然。 為適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只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臉譜是簡單粗糙的,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後,京劇臉譜也在吸收各地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來越鮮明,並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 京劇臉譜的色彩與人物性格 從色彩上說,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這是從人物自然膚色的誇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徵的寓意用色。 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儔;紫色象徵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則表現自負跋扈的性格;藍色喻意剛強勇猛;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黃色意示殘暴;老紅色多表現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瓦灰色寓示老年梟雄;金、銀二色,多用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之感。 京劇臉譜的用色雖分類型,但也不是絕對的,仍有很大靈活性。如紅色,在《三國演義》戲里用來表現關羽,是為了象徵其性格;但在《法門寺》里,太監劉謹的紅臉,則是膚色的誇張,表現其養尊處優、權壓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詐表情,使人一看就知是一位擅權的太監。又如《水滸》戲里梁山泊頭領晁蓋,是「黃老三塊瓦臉」,這里的黃色不是象徵殘暴,而是表示他面色發黃,對照印堂上勾出一個紅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知是一位起義英雄。又如京劇界流行的「三剛不見紅」(即李剛、姚剛和薛剛三個人物)的說法,也是從人物性格出發的。這三個人物都是性格倔強,剛毅果敢,舞台表演上要求嚴肅穩重,因而臉譜上不能見一點紅,連嘴唇都不能勾紅,也不能勾粉臉蛋,與此相反,《楊家將演義》戲里的孟良、焦贊這兩個人物,因性格詼諧,常開玩笑,必須勾出粉臉蛋;然而,《洪羊洞》一戲中,由於兩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變,就不能再勾粉臉蛋。這都是前輩藝術家在色彩表現性格方面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京劇臉譜的構圖分類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五彩繽紛,裝飾性很強的各種圖案,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產生神秘感。其實,歸納起來也不過有十幾個類型,由於相互借鑒,相互變化,就派生出許許多多的譜式。這些譜式都是以各種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徵為依據的,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譜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絕不雷同。 整臉: 這是一種常見的譜式。化妝時在整個面部先塗上一種顏色作為主色,以誇張膚色,再勾畫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細致的面部肌肉紋理,表現出人物的神態。此類臉譜畫法極為講究,要求筆鋒准確有力,形象傳神,用筆類似中國畫的線描。
6. 京劇臉譜簡單的怎麼畫
1,准備畫京劇臉譜的材料:毛球、卡紙、膠水、丙烯、畫筆、亮片、空白臉譜圖。
7. 如何畫京劇臉譜的面具
1、先畫出京劇臉譜的外輪廓。
8. 簡單的京劇面具怎麼畫
製作京劇臉譜的材料:彩筆,鉛筆,臉譜模具(紙張可以代替)。
第一步、在模具上勾勒出臉譜的輪廓,就是各種顏色的分界線;
明代已經是由昆劇演出的傳奇劇的天下,表演豐富,行當分工精細,凈分正凈(大面)、副凈(二面)和丑(三面)。凈丑都畫臉譜,每個角色又有一個專譜。
其底色多是根據說唱文學中的描繪或演員自己的想像設計的。如關羽的底色是紅的,包公的是黑的。其基本譜式是誇張的眉眼部分。
明代人留發,臉譜畫在額以下,清代人留辮子,頭剃到腦門以上,臉譜也畫到了腦門以上。圖案比例也發生了變化。與明代相比,臉譜有繁有簡,底色一樣。
清代中葉,地方戲興起,凈丑的臉譜每一地方差別很大,有明顯的地方特徵和民間藝術氣息,各種地方戲約有300多個劇種,大多在18世紀以後興起。
地方戲的繁盛,使得劇目題材人物角色不斷增多,行當分工更細。凈行除了正凈副凈外,又加了武凈。色彩增加了藍、綠、黃、灰、橙。
9. 怎麼畫京劇臉譜
1、先畫出京劇臉譜的外輪廓。
10. 京劇臉譜怎麼畫
今天本期畫一個大眾化的京劇臉譜。
工具/原料
畫板
畫筆
方法/步驟
1、首先在畫板的中間畫出一個橢圓形,為京劇臉譜的輪廓。
2、如下圖所示,中間開始畫出一個很扁的橢圓形,在畫一個倒過來的數字「3」作為臉譜的鼻子。
3、用圓形畫出臉譜的嘴巴。
4、不規則線段描繪出臉譜的花紋。
5、接下來畫出臉譜的眼睛,圖示僅供參考。
6、最後畫出臉譜的裝飾,例如示圖中畫出來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