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

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2022-04-19 04:56:31

『壹』 紅軍長征過雪山的資料

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這里的雪山是指埡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沒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內有67座,雲南有3座,甘肅有3座。

從整個紅軍來說,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紅四方面軍翻越的紅軍棚子雪山,位於四川阿壩州茂文縣境內的松坪溝。

紅軍棚子雪山以前沒有名字,就是因為當年紅軍經過這里時搭了一些窩棚,後來老百姓就把這座雪山叫作紅軍棚子。

紅四方面軍發動嘉陵江戰役之後,就西進岷江流域,佔領了北川河谷及茂縣地區。翻越紅軍棚子雪山是紅四方面軍為了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並與之會合。

紅軍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領的部隊為了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翻越的理縣和懋功縣(現小金縣)交界的虹橋山。

紅軍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鷓鴣山,第四座雪山是夾金山。而僅就中央紅軍來說,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夾金山。

在所有紅軍翻越的雪山中,由賀龍率領的紅二軍團從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紅軍長征翻越過的最高雪山,其埡口海拔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紅軍在極度疲憊和飢寒的情況下,創造了連續4天翻越決益涅阿、伊則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跡。紅四方面軍兩次翻越夾金山,3次翻越亞克夏山、夢筆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紅軍是在沒有路、沒有糧、沒有衣物和「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進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戰士都來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還在下雪,加上高原反應、極度疲憊、沒有衣服穿和嚴重缺糧等因素,導致很多戰士都沒有挺過來。

(1)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雪山的惡略環境:

天氣寒冷、空氣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艱險,是雪山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翻越的夾金山為例。

其位於四川省西部,海拔約4500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天氣變幻無常,時陰時晴,時雨時雪,忽而冰雹驟降,忽而狂風大作,有「神山」之稱。

聶榮臻在回憶翻越夾金山時寫道:「上午爬山,開始是原始森林,一片片,一叢叢,鋪撒在浩瀚的六月雪中,奇特的景色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勁頭很足。

但一過中午,天氣驟變,先是大霧,隨後是毛毛細雨,轉眼又變成了霏霏白雪,隨風狂舞,紅軍戰士一個個都變成了雪人。尤其到了傍晚,天氣奇冷,我們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

再如紅2、紅6軍團翻越的哈巴雪山,其位於橫斷山脈南端,到處是被金沙江、瀾滄江激流沖刷而成的溝壑峽谷,陡峭異常。

許多雪峰海拔5000多米,主峰則高達5500米以上。寒風吹起山上積雪,宛如一條玉龍在天際飛舞。紅四方面軍在西進甘孜途中翻越了橫亘在丹巴、道孚之間的黨嶺山。

黨嶺山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約100公里。當時處於最寒冷的季節,翻越黨嶺山途中,風雪無情地向著飢餓、寒冷和疲乏的紅軍隊伍撲來。

《朱德傳》中記載:「部隊迎著風雪,向直插雲天的陡峭冰峰攀登。越往上路越陡越滑,空氣越稀薄,越覺得喘不過氣,頭暈腦脹、四肢無力。

到山頂時已是中午,但太陽完全被遮住,加上風雪彌漫。就像傍晚一樣昏暗。接著便是漫漫長夜,狂風雪浪一陣陣襲來,不少戰士被暴風雪吞噬。」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過雪山草地:鑄就長征的不朽豐碑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解碼長征:翻越雪山為什麼難

『貳』 長征路上紅軍翻過了哪些雪山

長征翻越了五座雪山,依次分別為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是中央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夢筆山(夢筆山埡口山頂海拔4047米),雅克夏山(海拔4443米),昌德山(海拔4283米),達古山(海拔4752米),是五座海拔4000米以上,位於世界屋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

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1]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叄』 紅軍長征翻過幾座雪山

翻越了八座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

提起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雪山草地」。翻越雪山是長征開始以來最艱苦的一關,他們翻越了8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昌德山、達古山、虹橋山、鷓鴣山、巴郎山,中央紅軍的雪山行程1350公里。

『肆』 紅軍長征翻越過幾座雪山

長征翻越了五座雪山,依次分別為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是中央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夢筆山(夢筆山埡口山頂海拔4047米),雅克夏山(海拔4443米),昌德山(海拔4283米),達古山(海拔4752米),是五座海拔4000米以上,位於世界屋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

『伍』 紅軍過了哪些雪山,詳細!!

翻過的山有18座,有:五嶺山地的越城嶺,雲貴高原的苗嶺、大婁山、烏蒙山、橫斷山脈東部的大雪山、夾金山、邛崍山、岷山、六盤山、藍山、大涼山、蘆山、終南山、羅山、名山、井岡山、岷山、英山

『陸』 長征中過雪山的故事

1、夜過鬼門關

人物檔案李布德,四川營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戰士、文書等職。參加過平津、太原戰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獎章。

1936年2月,我在紅九軍當文書,雖然只有16歲,但已參加紅軍三年多了,經歷過很多生死考驗,但第三次過草地前翻越「萬年雪山」黨嶺山,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黨嶺山位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主峰海拔54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狂風漫卷,時而暴雨傾注。當地群眾中說:爬上黨嶺山,如進鬼門關;若無大聖膽,難以再生還。先頭部隊白天翻越黨嶺山時,因狂風暴雪襲擊,損失比較大,所以我們決定夜間行軍。

這天,我們來到黨嶺山腳下,只見山勢懸崖疊峭,冰封雪鎖,給人一種神秘詭異的感覺。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我們連行進在大部隊中間,連長在前頭帶隊,我跟著指導員斷後。隊伍借著殘月微光,踩著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個緊跟一個,踏著蜿蜒崎嶇的雪路向上摸索行進。

開始行軍時,大家情緒還十分活躍,又說又笑,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戰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隊來,停在路旁。指導員趕忙上前去對他說,來,我攙著你走,停下來就會凍死的!隨即,從這位小戰士身上摘下長槍,背在自己肩上,扶著他繼續前進。

夜越來越深,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整個隊形好似一條銀蛇,在雪山上緩緩移動。又有一個戰士掉隊了,指導員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說,咬咬牙,再努把力,堅持就是勝利。說著,又要幫這位戰士背槍。

指導員身上已經扛著兩支長槍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搶上前去,把槍拿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槍雖不重,但當時我年小體弱,而且又累又餓,多背一桿槍,頓時感到眼冒金星,每邁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氣。

這時,突然聽到指導員說:小李,抓住馬尾巴。話音未落,馬尾巴就遞到我手裡,我緊緊抓住馬尾巴,踩著馬蹄印,蹌蹌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越往上爬,山勢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戰士的雙腳都凍得失去了知覺,甚至走一步跌一跤。有的戰士摔進了深谷,有的戰士滑入了雪坑,還有的戰士硬挺挺凍死在路旁。接近山頂時,戰士小張突然摔倒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導員急忙把他抱在懷中,伸手一摸,渾身冰涼,趕快拿了床棉被蓋在他身上。

一會兒小張蘇醒過來,看著指導員和戰友們焦急的臉龐,氣息微弱地說:指導員,你們走吧,別讓我連累了隊伍。指導員緊緊抱著小張的臉,哽咽地說:別說傻話,我們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大家互相攙扶著艱難地站立起來,又邁開了前進的腳步。就這樣,我們戰勝了嚴寒、飢餓和死亡威脅,翻過了風雪彌漫的黨嶺山。

2、小董是個紅軍女戰士,才 13 歲。遠遠看到雪山,有人說這是棉花山,有人說是雪山,也有人說是白糖山。小董她們這些小兵可高興啦:當時正是陰歷四、五月份穿單衣都熱,看到山上全是雪。她們想:到了山上去涼快涼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糧食外,還發了幾個小辣椒。小董她們怕辣,不願意帶辣椒。當地老鄉告訴她們:「上到雪山後,不能到處亂看,後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後腳跟兒;實在感到發冷,就嚼一口辣椒增加點兒熱度……」

第二天,部隊向雪山出發了。到了雪山底下,有一條小河。因為河水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泡著很厚的樹葉和雜草,所以水的顏色是黃的。當地人說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卻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導讓每個人用毛巾把頭包起來,只留下眼睛看路。開始,天氣還很熱,大家的興致很高,都想早一點爬到山頂,看看是什麼樣子。走到半山腰,開始起風了,冷風瑟瑟,草枯枝幹,像秋天一樣。

再往上走,太陽就沒了,雪花飄飄,滿山銀白,積雪不知有多厚,就像進了冬天一樣。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一不小心,掉到雪洞里,就很難救出來。一個男同志摔到雪洞里去,大家費很大力氣,才把他拉出來,他的手腳和臉都被冰塊扎得鮮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頂的時候,雲彩不知什麼時候落到腳面去了。雪下得更大,還夾雜著李子那樣大的冰雹。山上沒有樹,也沒有草,雪光刺得睜不開眼睛……越往上走越難受,小董只覺得頭暈眼花,呼吸困難,身體發軟,一陣陣惡心想吐。她真想坐下來休息一下,但向導的話響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爬到山頂上,空氣更稀薄了。炊事員郭大叔,平時可喜歡小董了,他背著一口大鐵鍋,在山上走著走著就倒在雪地里了,臨死雙手還死死地抓著鍋沿兒……

小董哭了。可是,當時部隊不許停下,大家把老郭抬到一邊,放在稍背風的地方,就繼續前進了。山上的風,「嘶——嘶——」地狂叫著,把地上的雪捲起來和天上正下著的雪攪在一起,如同大海里的波浪,一個旋渦一個旋渦地卷動著。

由於大家穿的都是單衣,有的同志還光著腳,雪打到臉上、身上,像鐵沙子打得那樣疼。頭上好象帶著一個大酒簍一樣,頭重,腳輕,身子直搖晃。軍團的一位首長在風雪中使勁拉著小董,邊走邊嚇唬她說:「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一坐下可就要在這『天國'里『成仙'啦!」

到了山頂,誰也不敢停,歪歪倒倒一股勁往下走。很多人陸續在積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一溜就是幾十丈遠。小董一見,如釋重負,往地上一坐就跟著人們溜了下去……下到半山腰,頭才慢慢地輕鬆了些,呼吸也漸漸地均勻起來。13 歲的紅軍女戰士小董,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紅軍大部隊一起,勝利地翻越夾金山。

3、提到雪山草地,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征的老人,都用了一個「苦」字。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

夾金山下的磽磧村,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碑矗立山間,與遠處的夾金山遙遙相望。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夾金山,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連鳥兒也難以飛過」的神山,也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1師4團作為全軍先遣隊來到夾金山下,拉開了長征路上最為悲壯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農歷五月初四,他們從山上下來時,穿的衣服五顏六色,什麼樣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頭了。」回憶起紅軍到達四川小金縣達維鎮的情景,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著破爛的單衣,打滿血泡的腳上纏著干樹皮……」

「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一起。繼續行軍時,總有一些戰友再也不能起來。」當時只有19歲的郝毅說。有一天,郝毅實在走不動了,朦朧間看見前面有一塊大石頭,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來歇息一會兒。誰知,剛一坐下,大石頭就歪倒了——原來是前面部隊犧牲的戰友,身子已經僵硬了。

老紅軍劉承萬提起過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淚水:「好多戰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許多人凍僵了,滑倒後像炮彈一樣飛出去,在冰崖下沒了蹤影。」

4、黨嶺山是長征路上紅軍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當時,老紅軍劉洪才剛滿21歲。「黨嶺山,黨嶺山,上下總有二百三,終年積雪無人煙,十人上山九不還。」劉洪才跟著部隊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來勸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里活活凍死餓死,就是被「山妖」抓去連屍體都找不到……

夜幕降臨,劉洪才和戰友們擠在雪洞里,用體溫相互取暖,極度疲勞的他們睡著了……「第二天,我們醒來了,只有副班長還躺著,一動不動。我喊了兩聲,他也不理。」劉洪才過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長已經凍死了。

5、1936年2月,紅9軍來到了黨嶺山山腳下。

向守志是紅9軍76團機槍連的副排長,不到20歲,身材魁梧高大,肩上扛著馬克沁重機關槍,負荷比別人重得多。他還是連隊收容隊負責人之一,不但自己要和部隊一起行軍,還肩負著幫助體弱和有病人員長征的重任。

戰士們整理好行裝,帶上干辣椒出發了。開始時,還覺得沒怎麼樣。越往上越冷,風越大。隊伍走到半山腰時,狂風卷著積雪,積雪裹著沙石,帶著一股駭人的嘯聲而來,打在身上和臉上。

山上天氣變化無常,一會下雨,一會又下起雪,再過一會,雪中夾雜著雞蛋大小的冰雹,砸了下來。紅軍穿著單衣,濕透的單衣結成了冰,渾身上下凍得發抖。他們大口喘著氣,艱難地與冰雪搏鬥著。

向守志所在的收容隊走在隊伍的後面,一邊前進,一邊收容照顧著傷病掉隊的同志。向守志肩上扛著重機槍,一手拄著一個竹棍艱難的行進著。走在他身邊的小瞿,是他剛收容的的傷員。十幾歲的小瞿負了傷,行軍更加困難,向守志一直在拽著他前走。

小瞿喊著:「副排長,我們能不能休息一會兒再走?這樣的天氣,實在沒法走。」「不行,出發之前先遣隊的經驗不是已經傳達了嗎?一休息就可能永遠休息下去。」向守志一手拄著竹棍,一手扶著他說。

「我實在走不動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小瞿再次哀求。向守志放開小瞿,緊走幾步,跑到前面,然後把手中的竹棍遞給他,喘著粗氣說:「抓緊!」小瞿猶豫了一會兒,然後伸出了凍得發抖的雙手。

一步、兩步、三步……早已筋疲力盡的向守志艱難地前行。山越來越陡,雪越來越大,風也越來越兇猛。突然一個趔趄,他摔倒在地。「副排長!」小瞿帶著哭腔喊道。就在小瞿准備伸手扶他時,向守志已經吃力地爬了起來。他明白,如果稍一遲緩,就有可能永遠爬不起來。此時的向守志,每邁出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

向守志一面往前走,一面伸出竹棍,把蹲在雪地上的戰士拉起來。他還看見了紅軍各種各樣的過雪山方法。一個紅軍首長自己下了戰馬,把受傷掉隊的戰士扶上了馬,對馬上的傷員說:「閉上眼,低下頭,抓住馬鬃!」。一個女紅軍抓著一匹馬的尾巴,艱難地前行。一個紅軍戰士草鞋陷在雪裡找不到,只好光著腳走。

到了山頂,風雪更大了,根本看不清道路,山越來來越陡峭,路很滑。突然,向守志看見身邊的一個戰士滑到了。向守志立即抓住了他的衣服,把手中的竹棍伸向他。戰士在向守志的幫助下,抓著竹竿向上爬了起來。

開始下山了。小瞿恢復了些體力,開始自己走了。下到半山腰時,有的戰士坐在地雪地上,慢慢向山下滑去。突然,向守志發現從山上滾下一個東西。眼看著就要滾下懸崖,卻被一塊巨石擋住。那是一名掉隊的紅軍戰士!向守志拼盡全力一個沖刺,來到那位戰士上方不遠的地方,把手中的竹棍伸了下去。

那位血肉模糊的戰士艱難地搖了搖頭,說:「不要啊,同志!我會把你帶下來的。」向守志吼道:「快點,這是我的職責!」

那位戰士痛苦地伸出了左手!向守志剛一用力拉,就被帶下去一步。說時遲,那時快,緊隨其後的連長一把抓住了向守志單薄的衣服。在三四位收容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那位戰士得救了。就在那位戰士剛被拉起的一剎那,「轟」地一聲巨響,從天而降的巨大雪塊把那塊石頭沖到了懸崖底。

一路下來,向守志用他的竹竿救了20多個戰士。英勇的紅9軍,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革命情誼,戰勝了「神仙山」黨嶺山。

『柒』 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

紅軍長征是先過的雪山然後過草地。

中央紅軍佔領瀘定城後繼續北上,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覺得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夾金山。

紅軍廣大指戰員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戰勝重重困難險阻,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使「雪山低頭迎遠客」,紅軍征服了那些被稱為「神山」和「鬼門關」的雪山。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

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紅軍官兵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著嚴明的優良紀律和樂觀的革命精神,發揚了令人感動的階級友愛,沒有垮掉,沒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自然界的困難,終於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蕭華上將後來在《長征組歌》中寫道:「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長征的具體原因:

1、保存革命力量,進行戰略轉移。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時期,由於執行錯誤的反圍剿戰略,放棄毛澤東倡導的誘敵深入、殲滅敵人的游擊戰術,而與敵人打陣地戰、消耗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紅軍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2、長征初期,准備作暫時的戰略轉移,避開敵人主力,擇機然後再殺回來。由於捨不得「瓶瓶罐罐」,行動緩慢,損失慘重,特別是過湘江一役,中央紅軍主力損失近半,元氣大傷,加上國民黨軍隊大兵追堵,迫使紅軍遠走他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

3、遵義會議重新確定了毛澤東對軍隊的領導權,從此開始了長征的新篇章,由原來的單純轉移、保存自己轉變為消滅敵人,尋找新的立足之地。

4、最後,在得知陝北尚存根據地後,以北上抗日為號召,減輕國民黨軍隊對紅軍的壓力,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種。在某種意義上說,長征是紅軍不得不進行的戰略撤退,但其間經歷的艱難困苦,及英雄主義精神,成為中國革命的寶貴遺產。

『捌』 中央紅軍長征簡易手繪路線圖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所示。

(8)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長征的由來

提起紅軍長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些概念是何時提出的,卻鮮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為「長征」,而是稱為「突圍」、「反攻」、「西進」等。

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長征」。5月,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盛贊「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從而第一次提出「萬里長征」的概念。隨著中央紅軍長征里程的不斷增加,「長征」的定語由「萬里」逐步增大。

『玖』 紅軍長征時候過的雪山/草地都是什麼山什麼地,在什麼地方啊

1、松潘草地

松潘草地,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北部,為西傾山、岷山、巴顏喀拉山之間的山原,縱橫六百里,海拔3500米以上,河道迂迴擺盪,水流滯緩,叉河、曲流橫生,形成大片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絡而成片片草甸,覆於沼澤之上,氣候變換無常,人跡罕至。

『拾』 繪制一下簡單的紅軍長征路線圖

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 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 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紅六軍團西征路線 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紅十軍團北上路線 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10)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萬余里。

閱讀全文

與紅軍長征翻過雪山隊形圖片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3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6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1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2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7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0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5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8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7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4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5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8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19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4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1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2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5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4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