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出去吃飯的時候,有哪些必備的餐桌禮儀該學習
禮儀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由許多個歷史不斷地累積而成的,它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然而這種餐桌禮儀文化也是表現在很多方面的。
Ⅱ 幼兒進餐禮儀包括哪些內容
一、餐前禮儀 幼兒餐前禮儀主要包括教育幼兒在餐前做好准備工作,比如幫助家長擺放桌椅、餐前洗手、擺放碗筷、紙巾、飲料等。
二、使用餐具禮儀 幼兒使用餐具禮儀主要包括教育幼兒學會正確地使用餐具,比如使用筷子、勺子、刀叉等,知道吃西餐的禮儀。
三、就餐時的禮儀 幼兒就餐時的禮儀主要包括教育幼兒不挑食、不搶食、進餐不說話、不浪費、不發出吃東西的聲音、細嚼慢咽、喝湯不要咕嚕咕嚕響等。
四、餐後禮儀 幼兒餐後禮儀主要包括教育幼兒吃完飯後幫助家長收拾碗筷、飯後擦嘴漱口等。 綜上所述,幼兒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後禮儀,家長朋友在就餐准備、就餐中、就餐後可以隨機進行禮儀教育,培養出一個文明就餐的幼兒。
Ⅲ 幼兒進餐禮儀習慣
怎樣的進餐常規才能讓孩子保持應有的吃相和禮儀呢?
◎愉快地進餐,逐步掌握獨立進餐的技能。
◎知道餐前要洗干凈雙手,並且自己能洗干凈雙手。
◎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隨便嬉笑打鬧。
◎餐具輕拿輕放,正確使用餐具。(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喝湯時兩手端著碗)
◎進餐時細嚼慢咽,不慌不忙。
◎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用湯泡飯,不暴飲暴食,不弄臟桌面、地面。
◎食物殘渣和骨頭放在指定的地方,不將自己的飯菜挑到別人碗里。
◎咽下最後一口飯再站起來,輕放椅子,離開飯桌,送回餐具。
◎飯後漱口、擦嘴、洗手。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飲食之禮是文明、禮儀的基礎,如果連飲食的基本文明都做不好,更不用談遵守社會文明、適應社會規則。
現在公共場合經常出現讓人頭疼的「熊孩子」,隨地大小便、搶別人的玩具、在電影院里大哭大鬧……這些不文明行為都是他們獨有的標簽,其普遍性就是不守規矩、不尊重他人、不講文明。幼兒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繼續前行。
Ⅳ 小朋友怎麼教導餐桌禮儀
寶寶的學習大部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學習源自生活,用於生活,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有寶寶感興趣的新鮮事物。即使在一日三餐中,也有寶寶可以學習的機會。
1、飯前整理餐桌:就餐前,在餐桌上隨意擺放碗筷和小勺,讓寶寶仔細分類,把相同的東西擺放在一起;然後按照家裡的習慣,給每個人先擺上碗,再擺上筷子,准備就餐。整理餐桌可以訓練寶寶的條理性,學會分類。而且參與布置後,寶寶吃飯會更加積極。
2、盛飯:3歲時媽媽可以幫寶寶端著碗,讓寶寶拿著飯勺往碗里盛飯。逐漸熟練到4歲左右,教導寶寶一手拿碗,一手盛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手指的靈活性。
3、就餐禮儀教育:給寶寶准備安全的小號的餐具,即便飯菜撒到桌上,也堅持寶寶獨自就餐,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寶寶吃飯時,不要讓他單獨坐在小桌子上就餐,應該全家人一起做下來就餐,能幫助他理解餐桌禮儀;就餐過程中,寶寶一般很興奮,總愛說很多話,特別希望和大人交流,此時家長不要刻意制止寶寶說話,可以提示他說話影響吃飯的速度,可以等吃完飯後慢慢聊。
4、餐後整理餐桌:寶寶可以幫媽媽完成飯後整理餐桌的一部分工作,在一段時間內固定這部分工作,熟練以後再換另一部分工作。例如可以先從收拾餐具開始,把用餐過後的碗筷、盤子、大小勺子等分類放好,把餐具分批放到廚房(易碎和大件的物品除外)。夏天寶寶喜歡玩水,可以從夏天開始讓他學習洗碗,把塑料和鋼制的餐具都交給寶寶,在進行示範後讓寶寶放開手腳去嘗試。在寶寶洗完時先誇獎他,再溫柔地指出不足之處,比如對他說「寶寶很棒,如果能……就更棒了」。這樣既可以讓寶寶掌握正確的技巧,又不挫傷他做家務的積極性。
5、過家家游戲:除了正式練習外,還可以讓寶寶進行過家家游戲。如果可以邀請別的小朋友參與就更好了。如果沒有小朋友,就讓寶寶邀請自己的玩具參加宴會。媽媽要為寶寶准備塑料套裝(塑料玩具套裝,超市和玩具店都可以買到),還有一些菜葉子和瓜果,讓寶寶用把切菜、「炒菜」、上桌、分發碗筷、就餐、收拾桌子、清洗餐具整個過程都在游戲中演練一遍。寶寶在過家家游戲中既增強了獨立能力,有發揮了創造能力,四肢和眼睛乃至全身都得到了鍛煉。最難能可貴的是,游戲充分激發了他對勞動的興趣和熱愛
Ⅳ 如何教孩子學會使用筷子進餐
如何教孩子學會使用筷子進餐,進餐是一門學問,使用筷子更是一門學問,那麼在這門學問上每個人都會花上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和完善它,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引導我們親愛的寶貝們呢?請看。
西方學者認為,訓練寶寶使用筷子可以提升手指的協調能力,有助於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當寶寶對筷子產生興趣時,就可以教他正確的使用方法,但要避免可能發生的意外傷害。2歲過後,當寶寶注意到你所用的吃飯「傢伙」和他不一樣,並表現出濃厚的「研究」興趣時,你就可以為他准備適當的學習工具――筷子了。相比較使用湯勺,筷子的學習難度高了許多。不要心急,先讓他自己熟悉使用的工具,只要每次吃飯拿出筷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准確的。
工具准備
材質:最好是竹質或木質的。塑料筷子太滑不易夾食物,且易折斷,不太適合寶寶學習使用。
長度:最好是寶寶手掌寬度的3倍。
粗細:以寶寶手指能靈活操作為佳。方形的筷子相對比較好用。
學習使用筷子
初學使用筷子時,你可以讓寶寶坐在你的膝蓋上,讓他模仿你拿筷子的姿勢。當他能自己拿筷子時,在吃飯時你讓他學著夾一些體積適中、容易夾起的塊狀食物。或者,你也可以和寶寶一起玩扮家家的吃飯游戲,讓他在游戲中不斷地練習。
Tips:
對於2-3的寶寶來說,筷子是危險物品,像拿著筷子揮舞、將筷子含在嘴裡走路、又或者用筷子指著別人等危險的動作是不能做的。
用筷子和碗進餐
當寶寶用筷子進入熟練階段後,就可以教導他使用筷子和碗進餐:右手拿筷子,左手端飯碗。左手手掌放在飯碗的邊緣。提醒他吃飯時要注意姿勢正確,飯碗保持在胸部的位置,不要彎曲背部、頸部,將嘴巴靠近飯碗,要避免寶寶將筷子和碗當玩具。學習餐桌禮儀、禮貌用餐
飲食習慣是在2-3歲時開始確立的,同時你也要協助他學習必要的餐桌禮儀,這會讓他受益終身。
習慣獨自進餐
獨自進餐是學習餐桌禮儀的第一步,在進餐過程中,你可以這樣說:
「吃得真好!」
「寶寶自己會吃了,真棒!」
避免這樣說:
「真笨,吃得到處都是。」
「快點兒,還是媽媽來喂你。」
「讓吃飯成為享受」
保持餐桌干凈
吃飯前我會要寶寶穿上圍兜,並准備一些紙巾幫他擦嘴或擦手。吃飯過程中掉下來的食物隨時揀起來,保持餐桌上的清潔。
專心用餐
在吃飯時間最好能將電視關掉,或把玩具都收起來。讓吃飯時間變成全家一起享受美食的時間。
養成餐後收拾的習慣
寶寶快3歲了,我會在用餐結束時,讓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自己的餐具,或者讓她和我一起清理弄臟的桌面。【box】餐桌前的小規矩
用餐前先洗手;
用餐時間避免看電視,也避免玩玩具;
細嚼慢咽,專心用餐;
沒吃完不可以離開餐桌;
不可拿食物和餐具來玩耍。
使用筷子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嗎?
用筷子是手的復雜而精細的動作,必須用力得當和動作協調。才能夾起食物並送至口中。科學家研究表明,用筷子夾食物,牽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科學家研究證實,人的大腦皮質和手指相關連的神經所佔面積最廣泛,大拇指運動區相當於大腿運動區的10倍,可見手和大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頭上」。有位對手腦關系作過多年研究的學者指出,要培養聰明伶俐、才智過人的兒童。就必須讓他們鍛煉手指的活動能力.因手指活動能刺激大腦皮質運動區,促使某些特殊、積極而富於創造性的區域更加活躍。進一步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手腦並用的結果,必然使兒童心靈手巧。
如何教孩子用筷子?
1.氛圍要濃厚
教寶寶用筷子吃飯,一定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傢伙在耳濡目染中,學著使用筷子。飯桌上,盡可能讓寶寶看到大家都在用筷子吃飯,可以在他面前做出比較誇張的動作,比如慢動作把食物送入嘴中,滿意地吃著,讓寶寶覺得這樣吃飯很有趣。不要給寶寶其他的餐具,讓寶寶慢慢習慣只用筷子來進餐,往往沒有選擇的時候,進步更快。2.鼓勵最重要
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興趣之外,寶寶也是有付出的,也會碰到一些困難,你的鼓勵無形中會給他強大的動力。在他因為夾不起菜而堵氣摔東西時,因為手指不靈活弄得滿地都是飯菜時,不要責備,用你最善意的言語去安慰、鼓勵他,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他身邊支持他。
3.強迫要不得
學習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會表現出一定的渴望,比如搶你手裡的筷子,盯著別人吃飯的動作,喜歡拿著筷子玩等等。所以你的任務就是抓住他的興趣細節,而不是因為到了應該學的年齡,而強迫他去學習,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順其自然最好!
4.巧用小游戲
(1)筷子撿積木:
撿幾枝比較直的、粗細適合寶寶小手的樹枝當「筷子」,現在在你的幫助示範下,要將散在外面的積木撿回筐里。一手拿一根樹枝,然後雙手配合慢慢地把積木夾起,放入筐中;待熟練之後,可以給寶寶示範,像拿筷子一樣,把積木送回家。
(2)我喂媽媽吃蛋糕:
寶寶和媽媽面對面坐在一起,每人面前一碗蛋糕,一雙筷子;首先媽媽用筷子夾起蛋糕喂寶寶,動作要慢,以便讓寶寶看到整個過程;然後讓寶寶模仿媽媽的樣子,用自己的筷子(最好挑選適合寶寶使用的筷子)夾蛋糕喂媽媽;要有耐心,注意寶寶的表情,在他失去耐心之前,握著他的手,夾起食物吃在嘴裡,及時表揚他,讓他時刻保持興趣。
孩子學用筷子並非越早越好
太小的孩子由於大腦發育不完善,因此並不太適合過早學用筷子。用筷子夾菜這一動作,需要牽動多個關節,有多塊肌肉參加。它不僅是5個手指的簡單屈伸動作,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加,完成這一動作是相當復雜的。如果孩子的年齡偏小,如2周歲左右,此時才剛剛開始學用勺子吃飯,未必能很好地完成用筷子吃飯的動作。手動作的訓練雖然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但也要以大腦發育至一定水平為前提,所以「越早越好」的「早」也應有一定的限度。而其他對孩子的智能訓練也一樣,要遵循兒童大腦發育的客觀規律。如果過早過激的教育孩子學用筷子反而會挫傷孩子吃飯的積極性。如果過早逼孩子用筷子,由於手的動作還未發育完好,不但學習起來困難,還可能會因為動作不協調把飯碗弄翻,飯菜弄撒。如果此時父母不夠耐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責罵孩子,甚至大打出手,反而弄巧成拙,挫傷孩子自己進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孩子什麼時候用筷子好?
心急的爸爸媽媽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很快掌握很多生活技能,早日表現出不同尋常的聰明能幹。現在有很多父母認為,幼兒應從小養成使用筷子的習慣,而且越早越好,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育。而有些媽媽爸爸發出這樣的疑問:孩子2歲了還不會用筷子,是不是太笨了?但是事實上,太小的孩子大腦發育不完善,不適合用筷子,而且過早過激的教育會挫傷孩子吃飯的積極性。一般說來,孩子使用筷子從3歲左右開始,循序漸進。對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妨為他准備一套包含湯匙、叉子、筷子的餐具,讓他在平常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用他想用的餐具來練習進餐。剛開始時,孩子使用任何一種餐具,用哪種方法都無所謂。但從三歲之後,在每次進餐時,父母就要留意讓他以正確的方法拿餐具。如果吃到一半而換手或變成抓筷子的情形,無須特意提醒他,只要每天反復不斷地教導他正確的拿法,慢慢地等他記清楚以後,就可以拿得很好了。
Ⅵ 孩子去同學家吃飯,需要知道哪些餐桌禮儀呢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禮儀規則。
Ⅶ 幼兒餐桌禮儀圖片提現了指南中的什麼
若梨的圖片在於告訴孩子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要做到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要從小都培養這種良好的習慣。
Ⅷ 幼兒進食禮儀畫怎麼畫
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