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腦癱晚期症狀有哪些腦癱的並發症
腦癱是一種對生活造成極大危害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導致大腦功能異常,對健康帶來很多不利影響,那麼腦癱晚期症狀有哪些?腦癱的並發症?這種疾病到了晚期,症狀已經非常明顯了,下面就來詳細了解晚期症狀,以及護理需要注意的內容吧。
1、智力落後
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是腦癱晚期的表現之一,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要比正常兒童明顯縮短,甚至到了5-6歲的時候,集中某個東西的時間也不超過5-6分鍾,並且對外界的關注非常少。
2、運動發育遲緩
腦癱的晚期患兒運動系統發育要比正常兒童的發育時間明顯偏晚,例如:俯卧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要比正常同齡兒童要晚,尤其是走路更加明顯,往往到了3-5歲才會自己走路,而且還不能走的非常平穩。
3、癲癇
約有三分之一的腦癱患兒晚期會出現癲癇的症狀,通常這些癲癇發作的患兒合並有智力低下的症狀。
4、偏癱
腦癱患兒晚期還會發展到肢體癱瘓,其中痙攣型四肢癱和偏癱較多見,重度弱智者發病率高。
5、感知障礙
腦癱患兒晚期還可能出現感知障礙,其主要表現為視覺、聽覺、皮膚感覺等方面,這些患兒往往表現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感知毫無感覺。
6、認知和失用
晚期腦癱患兒會表現出認知障礙,對物體、圖片和符號的外觀特點劑位置辨別困難。
其主要表現為:患兒在閉目觸摸物體時無法辨認觸摸的物體種類和形狀,另外,距離和位置的辨別也喪失。
患兒不能辨別聲音的節奏和語言障礙表現為:不會用牙刷刷牙、不會用梳子梳頭、不會做閉眼、呲牙、伸舌,做連貫性動作時順序顛倒。
7、語言障礙
大約有30%-70%腦癱患兒晚期會表現出語言障礙,其主要表現為:發音不準、發音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發音。
8、面部功能障礙
腦癱患兒晚期還會表現出面部功能障礙,其主要表現為:面部、口腔、舌部的肌肉肌張力異常,收縮不協調,吞咽困難、流口水,牙齒發育不良。
9、情緒異常、行為異常
晚期腦癱患兒往往會表現出情緒異常,行為異常的現象,經常會無緣無故表現出憤怒、高興甚至不開心。
10、脊椎畸形
腦癱晚期患兒的脊椎形狀也會發生變化,例如:椎體高度指數(指拍照椎體的側為平片,測量其椎體的高度與椎體前後徑的比值。正常兒童的椎體高度指數是:0.6~0.7)增高,指數越高,病情越重。約20%的患兒有脊柱畸形,如:側凸、前凸、後凸、脊柱滑脫。
11、腦癱患者護理需知
1、室內環境: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宜。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地面經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證小兒腦癱患兒室內的清潔衛生。
2、注意安全:小兒腦癱患兒因發育遲緩,各種動作的發育均遲於同期的健康小兒,行動不便。故應有專人守護。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3、清潔衛生:搞好腦癱患兒的清潔衛生,定期洗浴,並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腦癱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家長們不容忽視。
4、飲食護理: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餵食時,切勿在患兒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餵食時應保持患兒頭處於中線位,患兒頭後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要讓患兒學習進食動作,盡早脫離他人餵食的境地。如患兒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可進行鼻飼。
5、皮膚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腦癱患兒往往長時間卧床,側卧位適合各種腦癱患兒,護理人員常幫助患兒翻身,白天盡量減少卧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6、日常生活護理:指導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正確護理患兒。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注意患兒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兒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後脫。要注意培養患兒獨立更衣能力。根據患兒年齡進行衛生梳洗訓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隨年齡增長教會患兒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預示,學會使用手紙、穿脫褲子的動作等。
7、功能訓練:癱瘓患兒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進而加重了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並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嚴重肢體畸形者5歲後可考慮手術矯形。對伴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按正常小兒語言發育的規律進行訓練,尤其0~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平時要給患兒豐富的語言刺激,鼓勵患兒發聲、矯正發聲異常,並持之以恆地進行語言訓練,以增強患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勢力。
B. 你見過哪些像冰桶挑戰一樣有意思的公益活動
有。
小朋友畫廊,
17年8月份的時候,由騰訊公益發起的小朋友畫廊在朋友圈刷屏了。
這個公益活動讓大家都樂於參加,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我從以下幾個角度,談一下這個活動能夠傳播開來,起到很好效果的原因。
1.活動沒有賣慘,而是暖心。
過往有很多的公益在做的事情,其實只是在賣可憐。告訴你一個弱勢群體,有多麼慘、多麼可憐,你需要幫助他們。
這種公益最大的問題在於,潛意識里人們是有些排斥賣慘的。尤其是我們並不喜歡那種仗著先天條件差,就游手好閑、坐等援助的人。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物種是傾向於淘汰弱者的,很多決斗中失敗的雄性弱者會失去繁殖後代的權利,甚至被踢出族群。
而人們更希望幫助有改變可能性的人,比如相比直接給貧困村村民發錢,人們更願意資助農村大學生上學。
我們的內心裡,希望自己的付出,更有價值和意義。
2. 塑造善良形象的社交貨幣。
我們日常所做的一言一行,很多其實都是在為打造我們的外在形象所服務。
比如有的人買的名牌包包和皮帶,其實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有錢。有的人養寵物,只是想告訴別人,他是有愛心的人。
我們所發的朋友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對外展示形象。
這次活動,很好地成為了大家展示自己形象的一次工具,主要3步,就可以讓自己可以給自己一個善良的形象。
3.極低參與成本。
在10年前做公益,捐一個小學動不動就幾百萬;大災大難面前,往捐款箱里丟個10元錢,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
而這次活動的參與成本降低到了極低,只需1元就可以參與,並且還能得到一個很不錯的畫作,作為屏保的圖片。
4.強烈對比反差。
最勵志的故事,往往會在成功之前,會有一個很慘的過去。要麼是身份很卑微,要麼是身體有缺陷,但最後通過努力最終改變了命運。
容易激發一種情感:「他都這樣了居然還成功,我憑什麼不努力!」
和長相帥氣、北大高材生的李彥宏相比,長相磕磣、面試肯德基被拒的馬雲成功故事,更加具有煽動性。
這次畫作中的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症,原本在我們認為很慘的一群人,居然創作出了很多還看起來不錯的畫作。
通過這種強烈的反差,帶來極強的沖擊感。
5.細節設計到位。
在這次的爆款鏈接里,有很多細節都設計得很到位。
每張畫都配有作者的姓名、年齡、殘障情況、對畫的解讀、作者的語音,這些很好地幫助了我們更好地了解畫作以及作者。
還有很多細節也做得很到位,比如背景音樂、滑動查看、1元購畫、分享機制、留言活動等,都促成了這個活動參與方便、體驗流暢、感受強烈。
6.品牌背書。
現在捐錢做公益,已經不會想到紅十字會了。
而這幾年網路上的反轉事件,比如羅一笑事件、深圳四胞胎等,大大提高了網友的戒備心。
之前的公益活動飽受詬病,讓人們對公益都有些反感,但人們人性向善的公益情懷也缺少可以輸出的窗口。
騰訊公司和騰訊公益過去幾年的品牌背書,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人們傾向於相信這么有錢的騰訊,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牟利。
但要是樂視現在出來做這個活動,你會毫不猶豫地參與嗎?
7.感到暖心的文案。
看到那句「無意間,打翻顏料,幸好,也打開了微笑」,一下子觸發了我想起小時候的故事,在辦公室里感動得哭了起來。
初中時無意間被老師啟發對數學的喜愛,從一個問題少年一下突然變成愛學習的好學生,從墊底變排名靠前,保送高中上名牌大學,徹底扭轉了自己頹廢墮落的人生。
所以我特別理解,鼓勵與贊美對於一個人成長的作用。
無論是眾星捧月的天之驕子,還是被人嫌棄的問題少年,哪怕是身陷囹圄的囚犯,抑或是身無分文的拾荒者,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和你是一樣的,都渴望愛與理解。
也許你無心的一個善舉,就可以改變別人的一生。
祝所有人都能得到幫助,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