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大戶人家衣服圖片大全

大戶人家衣服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5-02-20 09:31:05

① 在農村,這5種老物件一般人可能沒用過!農民:00後都不知道是啥

以前的人們為了能更好地生活,勞作,就會開動自己的大腦來製作一些工具來做為輔助,為當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老物件都開始更新換代,以前的許多老物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已經很難再見到了。
但是現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許多老人,對以前用過的老物件都不捨得丟。
那是因為在這每件老物件上面,都刻有那代人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
那麼我下面介紹的這5種老物件,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農村的這5種老物件00後都不知道是啥,這都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一、升子
生子乍一聽估計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他其實是一種量具,是以前人們在做飯的時候經常用到的。
繩子主要是為了量米的多少用的。
因為在那年底糧食等物資是非常短缺的,為了做出來的飯夠大家吃,也想要省著吃一些糧食。
所以那個時候每當做飯的時候,會根據家裡人口的多少,然後用筷子量出一定量的米來做飯。
升子的作用就是他能把米的多少量得很准確。
然後根據人口的數量決定用多少米去煮飯。
如果貿然去取米很容易出現誤差,取得米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做出的飯要麼就是人們吃不飽,要麼就是浪費糧食。
因為那時候不僅糧食緊缺,人們每天還要干非常繁重的體力活,所以又得保證人們飯吃飽,還得能讓固有的糧食能多吃一段時間。
二、煤油燈
煤油燈在那個沒有電的年代,在農村可是一種主流的照明工具。
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做到家家通電。
蠟燭在當時也算得上是比較貴的照明工具了,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用一用。
人們平時還是用煤油燈照明的時間比較長。
因為煤油燈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照明的時間長,在當時基本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照明工具。
三、銅制的熨斗
電熨斗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銅制的熨斗大家見過沒有?在以前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電,不能像我們一樣使用可以一插電就能工作的電熨斗。
當時古人也是通過他們的智慧的頭腦做出了銅制熨斗。
其實那時候的人也是喜歡干凈整潔的,這種銅制熨斗的工作原理和我們現在的電熨斗工作原理是一樣的。
只不過他們是用把燒紅的木炭塞到裡面,然後蓋上蓋子,在衣服上來回熨燙出來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要知道這樣的熨斗在那個年代可不是誰家都可以有的,只有大戶人家或者做衣服的裁縫才會有,到現在可以算得上是古董級別了。
四、木刨
在村裡做過木匠或者當過木匠的人應該都認識。
它可是木匠手裡的神器,不管做什麼傢具都離不開他,在當時噴漆技術不像現在這么發達。
我們現在的噴漆技術可以把表面不光滑的木工製品,通過噴漆技術把木製品表面噴的表面滑溜溜的。
但是在當時還沒有這樣的技術,他們只能通過用這個木刨把所有的木製傢具磨光磨平。
因為只有表面光滑的傢具才會有人肯花錢買,可是現在技術發達了這種手藝也不常見了,也看不到木刨這種工具啦。
五、理發剪
大家看到這幅圖片會不會覺得很親切,估計95後和00後的寶貝們就不知道這是什麼了。
現在作為家裡頂樑柱的男同胞們,是不是對它也有特別的感覺呢?這個東西在當時也是好多家庭裡面都有的。
那時的理發店很少,等到頭發長長了家裡的大人就會拿出這樣一個理發剪,在頭上一捏一捏的就把頭發剪下去了。
有時候捏不動了就會在上面塗些油繼續剪,我相信好多朋友的頭上都被它劃破過頭皮。
現在的理發店隨處可見,這種老式的理發剪也漸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總結:
雖然這些老物件被新的事物所代替,而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是這些老物件是當時多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人們通過這些工具獲得了更好的生活。
雖然這些老物件兒在以後的日子裡人們不會再用了,但是也不會覺得遺憾,這表示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啦。

② 明朝服飾特點及圖片, 明朝女性服飾花紋別樣、款式潮流,男性服飾令人頭疼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漢人當朝的最後一個朝代。自明太祖朱元璋登帝以來,這個皇朝就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百姓們安居樂業,外部戰爭逐漸穩定。而更為突破性的應該就是明王朝在世界上的地位。當時明朝的經濟實力絕對算得上拔尖,很多小國家慕名前來,想要在明朝紮根基層,並獲得發展的機會。
歷史上的明王朝
根據歷史書中的記載得知,明王朝的經濟發展是逐漸往上坡路發展的,尤其是中期時,百姓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皇家生活質量也有所提升。說來有意思,
明朝是中國古代史上唯一一個皇家財富沒有百姓多的朝代
。很多朝中官員都放棄仕途,轉而回家種田。因為當時大家普遍認為,做一個普通人比當官賺錢得多,畢竟能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水準。
這個朝代火,現在人們對它的關注也高。只是可惜了,如果崇禎帝沒有做出一系列舉動,尚有存活之勢的明王朝也不至於走向滅亡。只能說,一切都是歷史的洪流在推動著,明王朝的退場,是為了迎接清王朝的到來。雖然清王朝的發展還不如明朝。
而當我們回歸到
明朝官員和後宮嬪妃們服飾
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穿著打扮,和時代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縱觀那些以明代為題材的電視劇,女性服飾變化多樣,而且都是根據她們的地位尊卑來搭配。
明代時期,程朱理學的影響還在無形中蔓延著,這些影響也直接聯繫到了服飾上。
正常情況下,地位比較高的女性只有
簡化服和禮服
兩種類型的服飾。反觀男性,在不同場合搭配著不同類型的服飾,而且款式多樣,和女性形成了鮮明對比。所謂服飾襯美貌,服飾顯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明代後宮嬪妃、女官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太祖剛剛登上帝位,整個明王朝呈現出一片陰霾景象。眾所周知,
朱元璋
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皇帝,他在位置還沒穩定的時候,屠戮諸多有功勞的大臣。這個時候明王朝剛從戰亂中走出,國家也呈現百廢待興的姿態。朱元璋一邊需要鏟除對自己有影響的官員,另一邊還要找合適的辦法治理天下,別提有多忙了。這個時候,馬皇後起到的作用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馬皇後乃中國歷史帶上有名的賢後,她向來追求簡朴生活,也帶動著後宮的簡朴風氣。
明王朝的服飾發展趨勢
我們通過影視劇能看到,建國初期的明王朝整體呈現出一片節儉的勢態。不僅是民間百姓,朝中大臣和後宮嬪妃女官們,服飾都非常淡雅。所以這個時候能出現不少美人,她們大多是清純類型的女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是討人喜歡。
劉詩詩和霍建華主演的電視劇
《女醫明妃傳》
當時引起了不小反響,很多人都給這部劇點贊,不僅是精彩的內容,更多的是雍容華麗的服飾搭配。其實這是對應了歷史的搭配,明英宗時期明朝算是進入中期,當時國家經濟發展逐漸穩定起來,後宮生活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隨之而來的,服飾色調也從樸素轉變成華貴,各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確實很引人注意。
不過在這個時候,明王朝出現了一個很厲害的女性人物,她就是
萬貴妃
。萬貴妃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史書中明確寫下,萬貴妃頗受皇家恩寵,雖然未能生下一兒半女,但絲毫沒有影響她在後宮中的地位。都有了盛寵,萬貴妃的服飾搭配自然要達到最高標准。曾經《龍門飛甲》中就有過對她的描述,萬貴妃外戴黃金雕刻的亭子、仙鶴等吉祥物用作裝飾,一身碧綠色華服,顯得格外耀眼。
到了明朝晚期,明朝的服飾逐漸往開放式方向發展,後宮女性擅長於穿著漏肩類型的華服,顏色多樣非常引人注目。在發型上,嬪妃們會喜歡梳上飛天髻發型,搭配著金釵蝶影,美不勝收。
明朝女性服飾整體特徵
明朝時期的女性服飾整體特徵都是比較明顯的,相比較嬪妃,後宮女官們的服飾顯得更加厚實保守。
後宮會根據女官們的位份安排質量不等的服飾,位份越高的女官,穿著服飾會更加有質感。
比如《女醫明妃傳》中的譚允賢,她最經常穿著藍白相間的女官服飾。頭上戴著官帽顯得很有靈氣,完全符合明代女官的職稱標准。
從這些可以看出,
明代的經濟發展和後宮女性們的穿著打扮呈正比關系。
洪武時期女性服飾相對低調朴實,他們追崇於漢唐時期的穿著風格。以皇帝為首,後宮的整體生活水平不高,錢財控製得也比較嚴謹。那個時候的嬪妃們,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憋屈的嬪妃了。而後正統時期至隆慶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呈現復甦景象,帶動了皇城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升上去後,對自身服飾要求也有所變化。她們的服飾花紋花樣變多了,不過整體還是以簡朴為主,倒也是繼承了明太祖的理念。
萬曆年間至崇禎時期,明朝經濟迅猛發展,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
在服飾的設計上,女性們更加偏愛於創新的服飾,比如衣服上刺出別樣的花紋,服飾款式也變得潮流起來等等。
普通人家的衣服還可以看清是正常款式,那些大戶人家的服飾,幾乎各色不同。官員中的美女們最是喜歡穿美麗的衣服參加聚會,每場聚會,大家都要一爭高下,大有百花爭艷的景象。
男性服飾令人頭疼
其實相比較而言,女性的服飾也算是比較簡單了。明朝時期男尊女卑的觀念還是非常盛行的,
男性官員們,每到一個位置都會搭配不同設計的衣服。裡面的一些小細節,往往能凸顯出地位的尊貴。
只是對男性來說,穿衣服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不但衣服一層層的套,讓人心累,而且他們需要針對不同場合換上不同衣服,換錯會失了分寸。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整個王朝的服飾搭配有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對古中國漢文化很是喜歡,對胡人野蠻文化鄙夷不已,所以很快就立下規矩,即
朝中上下禁止穿胡服示人,大力推崇漢服文化。
因為朝中官員數量眾多,每個人所處在的位置又不盡相同,所以只能用服飾證明官員身份,以此來促進皇帝處理政事的效率。
明朝官員等級制度
明朝上下官員一共分為九品,每一層官員衣服搭配不同,但整體上卻極為相似,皇家又該如何區別呢?這個時候其實就要提到
明朝官員的補子綉紋
了。相關書籍中明確記載,不同等級的官員所搭配的補子綉紋都不一樣:
一品官員,文官仙鶴,武官獅子;二品官員,文官錦雞,武官獅子;三品官員,文官孔雀,武官虎豹;四品官員,文官雲雁,武官虎豹;五品官員,文官白鷳 ,武官熊;六品官員,文官鷺鷥,武官彪;七品官員,文官鸂鶒,武官彪;八品官員,文官黃鸝,武官犀牛;九品官員,文官鵪鶉,武官海馬。
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官員所代表的動物都不同,越往上動物越高貴。
不可否認,朱元璋為了能鞏固自己的地位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因為身份問題,長久以來他都在自我懷疑,甚至把矛盾點對向了朝中那些大臣們。為了治理皇朝,朱元璋幾乎無所不用其極,他最喜歡用各種各樣的禮法和規章制度來控制人心。而官仕服飾,表面來看只是一件衣服,可穿錯一件官員們的生命就會受到影響!這些,正說明朱元璋的狠絕手段,只有手腕強硬才能得天下。
結語
中國一直以來都追崇於儒家學說,尤其是程朱理學現事之後,三綱五常便成為人們生活中無法逾越的溝壑。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依舊把程朱理學當成自己的主要治理學說,他對身份和位置很看重。因為朱元璋認為,只要按照儒家「理」的要求走下去,讓官員和百姓們做安分守己的人,他的統治堡壘才能更加堅固。
只是可憐了那個時代因為服飾頭疼的官員了,每天都要為自己的穿著而發愁,到底什麼類型的服飾適合什麼場合?當然,女性們也沒有好到哪去,她們的穿著需根據國家經濟發展潮流來。但華麗的服飾繁瑣是不可避免的,每次穿上衣服,都會感到極大壓力!只能說,做古代人真的很辛苦呀。

③ 古代女人出嫁,必須准備哪些東西

1、日常生活用品

古代婦女結婚時,父母會准備一些豐厚的嫁妝,生活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會有很多的生活用品,如鍋碗瓢盆,鞋子和衣服。當時,如果是比較富裕的家庭,會有很多土地,這和我們現在結婚的房子很多地方是一樣的。

當然,現在的女性婚姻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NKS。當然,我們今天嫁女人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嫁妝。當然,女人是害羞的,她們看到盒子的底部會臉紅害羞。

④ 古代人不知道寒潮是什麼,他們怎麼過冬

首先,有其他替代品保暖。對於富貴人家來說,雖然沒有棉被,但他們可以使用皮草。古代也沒有保護野生動物一說,獵戶在捕捉到野獸後,便會將其皮毛剝下,拿去賣錢。富貴人家不缺的就是錢,他們買來動物的皮毛製成毯子、被子,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過冬。如《論語》中就曾說過:「狐貉之厚以居」,意思是狐貉皮毛很厚,可以拿來做墊子。

那窮人怎麼辦呢?窮人也有窮人的辦法。他們買不起絲綢,用不起皮毛,但他們可以用稻草、柳絮、蘆葦花等植物來填充被膽。雖然保暖效果不如棉花,但總比沒有強。當然,也有人使用破布來當被子。如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曾說道:「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可見當時一貧如洗的杜甫就是用的破布製成的被子,因為常年使用,所以蓋起來又冷又硬,像鐵一樣。文章圖片2
其次,使用烤爐。上面說的辦法,不管是用動物皮毛製成的被子,還是用破布、柳絮製成的被子,都只是能起到局部保暖的功效。但人不可能一直躺在被子里吧?所以還需要將整個家裡的溫度給升起來。而這時候,烤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錢人家裡使用的是上等木炭,用完之後家裡不僅保暖,而且不會污染空氣。普通百姓用的則是下等木炭或柴火,只要夠勤快,柴火是不缺的。而一些人為了晚上睡覺時暖和點,通常會靠近烤爐睡覺。文章圖片3
​最後,用暖手爐。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富家公子,或者王公大臣在冬季時手裡會捧著一個香爐似的東西,這個就是暖手爐。暖手爐又稱懷爐,樣式輕巧,在零下40度的寒冷地帶也可正常使用,就如同今天的「暖寶寶」。對於禦寒保暖,具有非常大的功效。這種東西,平常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無非就是樣式與保暖效果的差別罷了!所以說,即使沒有棉被,古人也能平穩地度過冬天!

⑤ 旗袍曾是民國女子的最愛,如今,小鎮大媽也迷戀上了旗袍秀

可能是骨子裡喜歡古典的韻味,唐詩宋詞,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就如旗袍,含蓄、內斂、古典、文藝,最能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美,妙不可言。總覺得穿旗袍的女子與江南有關,也許江南女子的小巧靈秀與溫婉,江南煙雨的如夢似幻,這種穿越時空之門的夢幻淡雅,太適合旗袍的氣質。

戴望舒《雨巷》里那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姑娘,總是隱隱約約地浮現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她從悠長悠長寂靜的雨巷,撐一把油紙傘裊裊婷婷,朦朦朧朧的背影,走在高高窄窄的巷子里,小巷深處有神秘的耶穌光,一直向光的深處走去。我想那該是一位充滿神秘而魅惑的女子,骨子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嫵媚,帶著憂郁,帶著舊時光的味道。這丁香姑娘一定是身穿一襲玲瓏的旗袍,才能在一場雨中把詩人那迷茫,惆悵的情愫演繹得那麼凄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服飾特徵,旗袍是民國女子的最愛,是城市的,是小資的。小鎮里以前也是有過穿旗袍的女子的,她們溫婉,風情,有一種那個年代豐富的底蘊和內涵。輕顰淺笑地走過小鎮清晨的青石板,走過縣後彎彎曲曲的街角,走過煙雨江南的司前古巷,走過了小鎮的繁華與落寞。朋友的母親曾是一位浦江大戶人家的小姐,聽他說,他母親就是著著旗袍,穿著高跟鞋,跟隨她的丈夫來到大山深處的小鎮,從此再也沒有回去,和父母一訣永別。在朋友家喝茶,偶爾提及,他的神情有一些落寞,在裊裊的煙霧和茶水的氤氳里,緊蹙著眉頭,他數次有想去浦江尋找母親那邊親戚的念頭,但又不知從何找起,也打聽了不少人,但歲月里那些長長短短的故事,全沉澱在了舊時光,不會泛起。

我以前並不知道旗袍,不知道女人還可以有那種風韻。小時候看到女人穿得最多的是大襟的衣裳,是軍綠色和藍灰色,再後來是月白粉紅,再再後來有了碎碎花花的裙子,覺得已是春光明媚,奪人眼目。看到穿旗袍的女子應該是在小時候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那種素雅的袍子,配齊耳的短發,清爽利索。事隔多年,早已記不清出現在故事的哪個片段,卻怎麼也不會忘記那身著旗袍的女子,那無法復制的風韻,那漸行漸遠修長柔美的倩影。

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用一襲襲旗袍演繹了情節故事和時間的流逝。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穿著華美的旗袍,身段婀娜,體態修長,漫步在潮濕的小巷,旗袍在她身上有了別樣的靈魂,彷彿渾然一體。劇情里,為她量身定製了二十幾套旗袍:藍底大紅花,黃底紅藍圈,棕色波紋,青藍格子,翠棕水墨,暗色彩虹,流光溢彩,黑色蛇紋,翠綠菱格,黃色水仙,染橙黃花,藕粉波紋,白底水墨,白底藍花,藍底黃綠花,棕底黃白花,不同顏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場景,冷艷,憂傷,雍容,端莊,如行雲流水熨帖在女人身上,盡顯東方女性古典的嫻靜、清雅、成熟、溫婉的氣質。淡淡暗香和微微惆悵彌散在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都是深深的寂寞與思念,帶給人們一場絕美旗袍的視覺盛宴。

張愛玲曾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一種䄂珍劇。臨水照花的張愛玲是極其喜愛旗袍的,她筆下也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可以是如雍容華貴的牡丹,也可以是如清雅脫俗剛出水的青蓮,抑或是深夜幽靜小巷深處倚門斜靠,指間燃著煙,輕吐一口煙圈,然後轉身走進深院的風塵女子。張愛玲曾有一張穿著旗袍仰頭向上的黑白圖片,我一位客居南寧愛好文學的女同學,也有類似造型的一張,如不細辯,會以為是張愛玲,確有幾份神似。

最能穿出旗袍韻味的是阮玲玉,她留下的那些穿著各種旗袍的黑白照片,配上她那一雙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媚眼,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軟氣質,旗袍穿在她身上真正有了風情萬種生命的張力。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與那個時代完全契合。旗袍的美在於這韻味,在舉手投足間女人柔美風情溫婉的韻味,無論是妖嬈還是素雅,性感或是嫵媚。高挺的衣領,古老的手工盤扣,把女人的美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又勾勒得凹凸有致,兩側的高衩讓迷人的春光卻忽隱忽現,呈現出極至的柔美和嫵媚,玲瓏盡現。也許極致的性感從來都不是裸露的,而是像含羞帶怯的欲露還掩的初荷,在若隱若現中讓人有無盡的想像空間。

廣場舞風靡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股懷舊旗袍風也悄然興起,小鎮一群大媽迷戀上了旗袍,組成了旗袍秀的隊伍,排練,走台,和旗袍相配的道具花傘,團扇,綉花布鞋,置辦得一應俱全,也學著那電影中的那一襲襲旗袍,想把自己的身材勾勒得如詩似畫,嫻似嬌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風。我為她們去拍過幾次,梁家山的叢林,上黃的古村落,西溪有流水旁,十里荷花深處,卻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這讓我想到《潛伏》里翠平剛到天津和余則成合作時首穿旗袍、高跟鞋時的窘態,山野的氣質駕馭不了風情的旗袍。旗袍需要恬靜的容顏,修長美麗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沒有內在的氣質,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

她們的旗袍都是淘寶上買的,統一的色彩和款式,批量均碼的那種。其實真正的旗袍是要用心做成,我覺得剛成熟的少婦穿才是絕配。妙處是要美得恰到好處,並且要構思細膩協調,不能肥一絲一毫,也不能瘦一絲一毫,與身體曲線完全吻合,方能展現旗袍那種特有的韻味。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團扇,溢出墨香的古裝線書,潺潺流水的竹間小溪。但她們似乎不講究這些品味,她們像對待廣場舞一樣對待旗袍,別人的眼光並不會妨礙她們的熱情,她們大膽地在街上走,在河邊照,在茶山上秀,在廣場上舞,錄成短視頻,製作抖音,不亦樂乎。或許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旗袍夢吧,不管自己的身材和模樣是否適合。或許她們是真的喜歡並愛上了旗袍,愛上旗袍的內斂與安靜,只是並未懂得旗袍的內涵與韻味。

她們努力地學著,現在有了些韻味。旗袍秀作為大山裡的一道風景,遊走在了西溪、南門碼頭,秀在了古街,行在山間水邊,為小鎮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遠遠地看,那一襲歲月的優雅,從古典走向現代,宛如朵朵開在初夏的荷花。深夜,看著為她們拍攝製作的視頻畫面,她們行走在小鎮的青山綠水間,還是有美的意境。我給她們的視頻配上一些文字,為這方秀美的山水,人間的桃花源,為熱愛生活的她們:

遇見你,江南風荷

霓裳羽衣,花鈿玉笄

遺落在江南的葫蘆寶地

我著素色旗袍相契

渺渺煙波上淡月村墟里

圓潤的雙肩是東溪西溪

塵封葫蘆口的巽峰塔

檐鈴在梵音中叮叮響起

我走進這一方秀美的盆地

遠處裊裊炊煙,野藤疏籬


鳳凰扣下的風姿在廣場工筆

香雲紗的垂墜暈開楊柳岸堤

秋風拂過蘆葦西溪

笛聲金黃了杏葉太平


我憶起戴望舒的雨巷

都市繁華過後在青石板獨行

縷縷丁香的姑娘帶著油紙傘

朔江而上撐到天晴

遇上溪水婆娑的午溪

蓮步輕移,流蘇盈盈

彌散開小鎮典雅安祥氣息


淡淡雅雅的氣質洇開了水墨

粉紅玉白的荷花渲染了身影

古老的城牆團扇開青苔底色

臨水照花,花動一城春色

音符般律動的採茶姑娘

氤氳著竹篁外的茶青


一曲江南春里,風荷大地

蔚藍的天色下穿過拱辰門

我在南門碼頭等你

通濟橋的黛山倒影中

再吟一首雨霖鈴,再沒有無語凝噎

駐足司前古街回望舊時歲月

宣平景色都滾邊進袖口衣襟

款款走過黃昏走過天明


流淌千年的宣平溪邊楊柳依依

一念杏黃,一念荷起

如鉤的新月,載不動古鎮芳華

闌珊的燈火,把小鎮細細梳理

在這場旗袍秀中,我是把這千年的江南小鎮,在新城鎮建設後越來越美的身姿,也幻化為心中那現代而不失傳統古典美的旗袍女子了。願歲月靜好,旗袍傾城,山河依舊。

作者簡介:韓劍鋒,愛好攝影、寫作,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閱讀全文

與大戶人家衣服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小清新的圖片高清 瀏覽:575
女生的長發型圖片 瀏覽:257
冷酷的男生圖片動漫頭像 瀏覽:943
男人怎麼干男人圖片 瀏覽:30
ps如何將幾張圖片弄成動圖 瀏覽:513
女孩穿襯衣圖片 瀏覽:137
好看的動漫鹿晗圖片 瀏覽:740
動物可愛卡通簡筆畫圖片大全大圖 瀏覽:216
美女抱金元寶圖片 瀏覽:266
女孩拿花哭的圖片唯美動漫 瀏覽:162
可愛的手心圖片 瀏覽:682
家庭簡單可愛圖片 瀏覽:776
男生側面動態圖片 瀏覽:890
qq頭像女生唯美小清新帶字圖片 瀏覽:413
圖片文字歪了怎麼用手機處理 瀏覽:407
簡單的手繪男生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3
如何是圖片變清晰 瀏覽:526
張雲雷圖片動漫 瀏覽:202
卡通人物沒有衣服的圖片 瀏覽:50
婚禮媽媽發型盤發圖片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