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翡翠做假方法有哪些
翡翠原料及成品做假的方法多種多樣,消費者在購買時必須保持警惕。
1. 顏色做假:
- 染色及沁色:通過加溫將有機染料加入翡翠內部,稱為染色。
- 鍍膜翡翠:有機綠色染料塗於翡翠飾品表面,猶如「穿衣服」。
- 增亮不拋光:翡翠飾品不進行拋光,而是噴上一層綠色或無色的增亮漆。
2. 原料做假。
3. 使用其他綠色玉石及人造綠色飾品冒充翡翠。
翡翠B貨(市場上稱為「新玉」)是指那些經過強酸等化學原料(如濃鹽酸、濃硝酸等配製的「王水」)處理的翡翠原料或成品,以溶解晶粒間的雜質,提高透明度,達到美化效果。處理後的翡翠通常會用環氧樹脂進行注膠以增強其穩定性。然而,環氧樹脂會隨時間老化並變黃,產生裂紋,導致顏色褪去,喪失天然寶石的恆久價值。此外,由於優化過程中使用了「王水」等化學腐蝕劑,長期佩戴可能對健康有害。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使用水玻璃或有機硅代替環氧樹脂的做法,這同樣改變了翡翠的本質,且難以識別。
翡翠的A、B、C貨:
翡翠主要由硬玉礦物或含硬玉分子較高的其他鈉質輝石構成,同時伴生少量的其他輝石、閃石、鈉長石等礦物。
翡翠是達到寶石級的硬玉的商業名稱,是玉石中最為珍貴、價值最高的玉種,被譽為「玉中之王」。
世界上產硬玉的國家有多個,如俄羅斯、日本、美國等,但目前翡翠的唯一產地是緬甸北部地區,緊鄰我國雲南省西部。高檔翡翠的價值不亞於高檔寶石。評判翡翠價值的主要標准包括:
- 色:特指綠色,濃郁、明亮的正綠色為上品;其他顏色則次之。
- 種:質地細膩、緻密、均勻透亮為好種;質地粗糙、結構鬆散、可見顆粒者為次種。
- 水:透明度高、水頭好,即透明且亮麗;一般種好者水頭也好。透明度差、不透亮為水頭干。
- 瑕:無裂無瑕為上品。有黑點、臟點、裂紋者為次品。自然界中的翡翠很難十全十美。
- 工藝:設計精巧、做工精細、拋光認真者為上品。反之則為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