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插花藝術|各個時期的主流花型
花道的歷史其實就是「型」的歷史,以室町時代的「直立花」為起點,花型的改變經歷了江戶時代前半期的「立花」,後半期的「生花」,明治時代的「盛花」,昭和時代的「自由花」,二戰後的「造型花」……每個時代都創造了各種新的花型。
雖然順應時代的要求誕生了多種嶄新的花型,但是花道家們並沒有拋棄舊的花型,都完整地保存並傳承下來。那麼,讓我們沿著時間的長河,追溯一下各個時代主流的花型。
▲ 直立花: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花型
▲ 時間:室町時代
▲ 主要用途:和式會客間裝飾物
▲ 表現特點:中心位置垂直豎立一根枝條,稱為「真」,然後在其周圍添加應季的花草作為輔助,這些輔助稱為「下草」
『仙伝抄』中的直立插花
背景: 在直立花之前,插花的風格偏重於自然風。保持植物原本的自然形態,隨意投入花器之中,自然隨性是當時的主流。進入室町時代後,在和式風格室內裝飾的擔當者中,出現了專門對花藝設計表現出特殊才能的群體,他們確立了花的構成論,最大限度表現自然花卉的個性,在選定的花器中將自然之美重新組合構架,形成了系統的理論。插花由無規則的自由表現演變為按照統一規定設計組合的形式。
代表人物: 建構了東山文化的將軍足利義政,作為強大的後援支持了當時的文化發展。當時活躍的花道家,有池坊專應(1482-1543)和擁有阿彌稱號的文阿彌。這兩位名人一直作為競爭對手被人們比較評論。池坊專應偏重於對達官顯貴展示花藝,並且將自己獨特的花藝理論宣傳推廣,著有《池坊專應口傳》等影響深遠的著作。而文阿彌的花作偏重於當時的世俗風氣,表現出的意境是將自然完整地再現於花器之中。
▲ 立花:大名官邸與書院插花
▲ 時間:江戶時代
▲ 主要特點:豪華、繁復、華麗
立花図屏風(江戸時代)
背景: 室町時代的直立花雖然只是和式房間裝飾的一個構成要素,但在當時,插花已經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受到大眾的鑒賞品評。通過增加花材的數量和種類,逐步形成了大型花作的創作,於是誕生了與大名官邸書院相得益彰的富麗花型「立花」。發展:起初僅僅在直立花中起輔助作用的「下草」,花材種類逐漸多樣化,形成了立花「心、副、請、正心、見越、流枝、前置」這七個特有的構成要素,也成為「七道具」。因為每根枝條都有各自的含義作用,於是形成了「役枝」這個概念。之後,在江戶時代後半期,誕生了在大型的枝幹上嵌入枝條的手法,稱為「胴作」。原有的七種基本部分之上加入「控」和「胴」的製作手法,發展成為表現形式更加充實豐富的「九道具」。
大致而言,立花是一個圓形的設計。在中心位置固定好「心」,然後從中心向前後左右分化出分枝,向周圍延伸擴展。但是,花材伸入水面之下的根部到顯露於水面之上的特定高度的枝條都要求筆直挺立,需要去掉多餘的枝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雖然立花通常使用體型較高的瓶狀花器,但也會使用廣口、上端為水盤設計的特殊花器。在水盤中鋪滿砂礫之後創作的立花成為「砂物」,砂物也屬於立花的一種表現形式。
池坊550年祭復原的《前田邸大砂物》
代表人物: 為了支持立花的創作,後水尾天皇(1596-1680)在皇宮中頻繁舉辦立花展會。這一時期令人矚目的花道家有立花高手二代池坊專好(1570-1658),創作了當時堪稱巨型「砂物」的大住院以信(1607-1696),以及不拘泥於固定形式,追求立花自由創作的富春軒仙溪等。代表書籍:在元祿期(1688-1704),立花逐漸在富裕的市民階層流行開來。民間出版的以《立花大全》(1683)為代表的含有大量圖片的書籍,促進了立花的普及。立花在當時還成為成年男子的必修品味課程。
▲ 生花
▲ 時間:江戶時代後半期
▲ 特點:簡潔、以儒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發展出「天、地、人」為基本元素的花型
『古代生花図巻』
生花図屏風江戸時代初期の作品蒼風のコレクションの一つ
背景: 到了江戶時代後半期,引領時代進步的不再是特權階級而是富裕的市民階層,他們成為新興文化的重要推手。復雜的立花難以為大眾所廣泛接受,為了順應市民階層的審美,誕生了僅由三根役枝構成了簡潔花型。生花的特點:在當時,這種新的花型被稱為「生花」(讀作IKEBANA),而之後「IKEBANA」這個詞演變為日本插花藝術的總稱。由此可見,這種「生花」得到了空前的推廣和普及。為了區別於日本插花藝術總稱,江戶時代後半期,在特指花型的場合中,雖然仍寫作「生花」,但一般讀為「SEIKA」或「SYOUKA」。與「立花」一般製作成圓形不同,生花一般製作成豎著分割的半圓形。與「立花」相同,三根枝條的根部要除去多餘的枝葉,將它們固定在一起,立於水際之上。但是,與立花筆直向上的插法不同,生花的主枝向左或右傾斜30°,這是生花的一大特徵。
生花的組成: 雖然生花的重要構成要素都是三根高度不同的役枝,但是因為各流派的手法相異,三根枝條的具體叫法是不同的。以高低為序,池坊稱為「真、副、體」,古流稱為「真、流、受」,未生流稱為「體、用、留」,遠州流稱為「真、行、留」等等。然而,這里只是單純的稱呼上的不同,在它們的含義中都能捕捉到與「天、地、人」相對應的意味。三根枝條的長度比例,在各個流派的具體實踐中也是有差別的。
左:池坊生花,右:龍生派生花
▲ 盛花:新興植物的運用
▲ 時間: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
▲ 特點:扁平的廣口水盤中製作,如在水中盛放,花腳在水平方向平鋪開
背景: 隨著明治時代的文化開放,西洋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風俗大量傳入日本,花藝設計也受到西方的影響,西洋的園藝植物逐漸流入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栽培。以往日本的花道作品都是把枝當做中心的,所以花型多用綿長、彎曲的枝條。而西洋的園藝植物相比長度較短,過於筆直、缺乏變化,顯得較為單調。如何將外來的植物更有效地運用於花道作品中成為一個課題。於是利用西洋花材在廣口水盤中創作鮮花的嶄新花型---盛花應運而生。
▲ 自由花:運用植物的藝術
▲ 時間:昭和初期(1926年昭和元年)
▲ 特點:抽象、自由、以強調創作思想為核心
背景: 與大正民主運動相呼應,美術界也掀起了追求自由、個性的風潮。在這一歷史洪流中,從大正時代開始一直到昭和初期,強調創作思想的「自由花」出現並開始流行。發展:當時的花道家們從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等抽象派畫家、藝術大師們的理論和抽象繪畫手法中汲取精華,確立了如點、線、面三要素的構成設計理論。也就是從這個時代起,乾燥花素材,經過人工加工過的特殊素材,植物以外的各種奇異素材開始大量使用在花藝創作上。
左為插花作品,右為美國抽象派畫家Jackson Pollock作品
自由花是以抽象、自由的造型設計為特徵,是使用植物素材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同於立花、生花,需要役枝來決定花型的方向;自由花更注重的是創作者本人的個性。
「自由花」,不是任意而為、毫無章法的無流派產物,它是一種新的花型,需要從專門的花藝教室習得。
▲ 造型花:前衛插花
▲ 時間:大正時代末期
▲ 特點:雕塑藝術,使用金屬、石頭、玻璃等大膽元素
敕使河原蒼風 「古事記連作鳥髪(とりかみ)」
背景: 大正時代末期在美術界興起的前衛美術運動也同樣席捲了花道界,對過度囿於古典型式、缺乏獨創性、陷入形式主義、定格化的花道提出了質疑。昭和五年(1930),由庭園設計師、評論家重森三玲,刺史河原蒼風(草月流初代家元)等提出了「新型花道宣言」,倡導傳統花道的解體。花道藝術近代化的這股洪流與戰後前衛插花藝術相交融,積極地使用金屬、石頭等大膽的元素,並且能看到不使用花器的空間造型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不使用鮮花僅使用石膏塗抹枯枝為素材的作品,甚至有拋棄植物素材,利用鐵製品構架的作品登場。「這還能稱之為花道嗎?」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日本前衛插花藝術家中川幸夫以及作品,請點擊鏈接)發展:前衛插花藝術運動結束於超越現實的「造型花」。「造型花」雖然處於「自由花」延長線的位置上,但更准確地說,「自由花」是抽象的繪畫,「造型花」是雕塑藝術。現在,前衛插花運動已經告一段落,更傾向於對古典進行重新評價和繼承。
2019年6月草月流宮城県支部展「花迴廊」(家元出品)
花道的舞台藝術:家元いけばなLIVE IN 高崎(2014年)
花道作品的「型」,經歷了直立的「立花」,傾斜的「生花」,水平方向發展的「盛花」,以及重視創作者個性的「自由花」以及前衛插花運動中的雕塑藝術「造型花」這一發展過程。綜上所述,各個時代產生的花道之型,無不是當時的主流文化思想及世界觀的體現。
未生流作品
時代的變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及審美的變化等,都在促進花道的不斷發展與前進,我們希望在之後的分享之路上,向大家介紹花道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希望更多喜愛花道的朋友與我們互動,提供斑斕的想法,攜手相勉。
② 紅色的花有哪些圖片
紅色的花有很多種類,以下是部分紅色花的圖片:
1. 玫瑰
* 玫瑰是一種經典的紅花,其花瓣鮮艷且多樣,有深紅、淺紅、粉紅等多種顏色。
* 玫瑰圖片展示:可插入一張玫瑰花的高清圖片。
2. 杜鵑
* 杜鵑也是一種紅色的花卉,它的花瓣緊密而飽滿,顏色鮮艷且富有生機。
* 杜鵑圖片展示:可插入一張杜鵑花的鮮艷紅色圖片。
3. 牡丹
* 牡丹花型巨大,花瓣層層疊疊,紅色牡丹尤為壯觀,被譽為「花中之王」。
* 牡丹圖片展示:可插入一張紅色牡丹花的圖片,展現其華麗風采。
4. 茶花
* 茶花的花瓣厚實且有光澤,紅色茶花尤為引人注目,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
* 茶花圖片展示:可插入一張紅色茶花的圖片,展示其優雅之美。
5. 凌霄花
* 凌霄花的花瓣呈漏斗形,顏色鮮艷如火,給人一種熱烈的感覺。
* 凌霄花圖片展示:可插入一張凌霄花的鮮艷圖片,展現其獨特的形態。
以上這些花卉都有紅色的品種,它們在不同的季節里綻放,為大自然增添了絢麗的色彩。這些花的圖片可以在許多植物圖片庫或搜索引擎中找到,人們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看更多關於這些花卉的信息和圖片。此外,許多花卉還有不同的品種和顏色,紅色只是其中的一種,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③ 各種盆栽花卉名稱及圖片欣賞大全
植物已經成為家居裝飾的一個重要元素。清新的綠植,鮮艷的花朵總是給人以盎然生機,激情四射的感覺。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盆栽花卉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代人把各種盆栽花卉做成亮麗新穎的盆栽進行裝飾觀賞,清新艷麗的花卉總能給室內空間帶來無限生機。現在市場上的很多盆栽都製作精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下面讓我們了解各種盆栽花卉圖片及名稱,將自己的愛家精心裝扮一番。
1. 盆栽花卉:雛菊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有白、粉、紅等色,形態精緻小巧,常作為觀賞植物。雛菊耐寒怕熱,花期3—6月。雛菊有寓意:心中的愛,因此也深受女生的熱愛,被賦予了浪漫的色彩。
2. 盆栽花卉:仙人掌
原產墨西哥,隸屬石竹目沙漠植物,葉子呈現刺狀,莖則衍生為富含水分的形態。仙人掌開花不宜,根據品種而有所不同,花形美麗。仙人掌耐旱耐寒,生命力強,宜栽培。
3. 盆栽花卉:薔薇
又名野玫瑰,因形態酷似玫瑰而命名。它是一種蔓藤爬籬笆的小花,花徑蜿蜒,有白色、黃色等多種色彩。薔薇花是一種愛情之花,寓意深刻,其營養價值也不容忽視。生命力頑強的薔薇花常常是花園打造的必備之物。
4. 盆栽花卉:康乃馨
又名香石竹,花型花色都極為美麗,花期較長。康乃馨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花卉,形態萬千,可觀賞性強。
5.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牡丹
原產自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牡丹生長緩慢,株型小,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著數千年生長栽培歷史。牡丹花大形美,色艷香濃,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葯用價值。牡丹花古往今來都被人們稱頌,被擁戴為花中之王,素有「國色天香」、「富貴之花」的美稱,有關於牡丹的文化和繪畫作品更是相當豐富。
6.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梅花
小喬木,稀灌木,葉片為卵形或橢圓形,產自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栽培歷史,種類豐富多樣,是極具觀賞性和文化象徵的一類植物。梅花很多品種既可露地栽培,也可盆栽,製作梅樁。梅花與蘭、竹、菊並稱「四君子」,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它以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鮮梅花可提取香精,梅花的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用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7.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蘭花
是單子葉植物,全球超過2萬種,主產於熱帶。蘭花是花香葉三美俱全的花卉,有「花中之後」的美譽,與菊花、水仙、菖蒲、並稱花草四雅,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將好文章稱為蘭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稱為蘭友或蘭誼,因此蘭花成了人間美好事物的象徵。蘭花葯用價值高,具有抑制神經過度興奮、改善呼吸、消除緊張、治療哮喘、美容、培鋒肢提升工作活力、增加情趣等功效。
8.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菊花
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經過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花卉,栽培歷史也有三千多年,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及文化中,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並源遠流長。
9.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荷花
又名蓮花、水芙蓉,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荷花地下莖長而肥厚,有長節,葉盾圓形,花期6-9月。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基源都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荷花也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歷來為世人稱頌,古往今來詩人墨客常將荷花作為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10.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杜鵑花
又稱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屬杜鵑花科落葉灌木,落葉灌木。現在全世界的杜鵑花約有900種,而我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餘種,杜鵑花種類繁多,花色絢麗,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適宜,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國內外各公園中均有栽培。杜鵑花全株可供葯用,有多重功效,但它有一定毒性,宜在專家指導下使用。
11. 盆栽花卉圖片欣賞——桂花
又名木犀、岩桂,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主要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桂花是我國十大傳統花卉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是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自古桂花就深受人們喜愛,因而被視為傳統名花,在我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的作品也是頗多。以桂花制茶,香氣柔和、味道可口,深受大眾喜愛。桂花開花時總是香氣四溢,飄香千里,在現代園林綠化中應用極其廣泛。
④ 洋牡丹圖片
洋牡丹(花毛茛)圖片:
株高20厘米~40厘米,塊根紡錘形,常數個聚生於根頸部;莖單生,或少數分枝,有毛;基生葉闊卵形,具長柄,莖生葉無柄,為2回3出羽狀復葉;花單生或數朵頂生,花徑3厘米~4厘米;花期4月~5月。
地下具紡綞狀小塊根,長約2厘米,直徑1厘米。地上株叢高約30厘米,莖長纖細而直立,分枝少,具剛毛。根生葉具長柄,橢圓形,多為三出葉,有粗鈍鋸齒。
莖生葉無葉柄,基生葉有長柄,形似芹菜。每一花莛有花1~4朵,花毛茛有盆栽種和切花種之分。有重瓣、半重瓣,花色豐富,有白、黃、紅、水紅、大紅、橙、紫和褐色等多種顏色。
(4)簡單圖片花型擴展閱讀
洋牡丹喜涼爽及半陰環境,忌炎熱,適宜的生長溫度白天20℃左右,夜間7~10℃,既怕濕又怕旱,宜種植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偏鹼性土壤。6月後塊根進入休眠期。
花毛茛原產於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性喜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濕潤、生長環境疏蔭,不耐嚴寒冷凍,更怕酷暑烈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進入休眠狀態。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
花毛茛原產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亞洲西南部和歐洲東南部(地中海沿岸) ,法國、以色列等歐洲國家已廣泛種植,世界各國均有栽培。
其賞花期30天~40天,獨具風格,別有情趣,是春季盆栽觀賞、布置露地花壇及花境、點綴草坪和用於鮮切花生產的理想花卉,是一種蔽蔭環境下優良的美化材料,故適合栽植於樹叢下或建築物的北側,深受消費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