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級關於春節的手抄報(簡單好看的)
給些有關春節的資料吧:
春節的來歷: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如放鞭炮,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春節習俗: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民間百姓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為過年做准備,一直要熱鬧到正月十五,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1、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2、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天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3、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才能吃到肉。
5、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崇。
10、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份。
12、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15、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因為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節賞燈的准備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2、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2. 一年級過年手抄報最簡單的
網路圖片有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沉浸在一個歡樂的節日氣氛之中。我在春節里過得快快樂樂,因為我們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們拿起鞭炮,點了一根香柱,一點,人們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雲外去了,可整個人還安恙無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別人湊起熱鬧,「乒乒乓乓……」的聲音徹夜不絕,每一戶都通宵燈火!一會兒,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煙花來放,別看這么一小箱的煙花,它的威力可強了,第一聲就把我嚇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語的說:「這么小箱煙花威力這么大呀!」煙花的聲音個個不同凡響,形狀不一真討人喜歡!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煙花出來放,「吱吱吱吱……」一種黃色的小東西飛出來了,「哇,好美啊!簡直是神仙放的煙花。我對這煙花刮目相看了,還對它贊嘆不已。我一根接著一根放,各種煙花五顏六色的,這種煙花爸爸買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這個春節我過得興高采烈的,煙花和我成為了好朋友,我還把煙花當成親兄弟呢!
春節,一個快樂的節日,讓人喜歡的節日。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煙花,鞭炮。我太高興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飽口福了嗎。我太喜歡春節了。春節快到了,我會熱烈的迎接這美好的節日!
3. 春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五年級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1][2]
4. 春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是春節,就是全球華人過大年。而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從中國農歷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歷臘月下旬),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歷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歷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歷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春節的來歷: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如放鞭炮,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快過年了,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民間百姓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為過年做准備,一直要熱鬧到正月十五,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1、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2、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天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3、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才能吃到肉。
5、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崇。
10、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份。
12、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15、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因為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節賞燈的准備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2、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5. 春節手抄報放大版!簡單畫圖。
這是葯物作用引起的,以後經期不要喝這么多清火的東西!腰痛是因為肝臟的負擔太大,腎陽虛引起的,發熱是因為咽喉炎和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到醫院先治好喉嚨,注意休息就好!
6. 寒假春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的三年級視頻
視頻你要自己拍啊
春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裡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著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初二就要到母親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說:「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昵地在頭上摸一下,回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著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兌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裡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初一早晨總是籠罩著迷朦的輕霧,父親帶著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凈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昵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著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葯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里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最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裡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那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裡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么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著我的手,熱情地說著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裡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著。
後來,祖父母相繼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繼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這世上便沒有了那麼慈祥地愛我的祖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