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我可以准確的回答你,我是西南民族大學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的。這個是藏族服飾,並且是典型康巴藏族服飾,此服飾出現於甘孜州的理塘縣,所以是理塘風格藏裝。
Ⅱ 道袍顏色的七大等級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道袍有兩種含義:
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後在清初「剃發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點是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有暗擺,為漢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之一。
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2)兒童風寒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Ⅲ 如何給孩子穿衣服
如何給孩子穿衣服,這些你學會了嗎?
在醫院兒科學習的時候,經常有資深的老中醫這樣教訓家長:「給孩子穿衣服你都不會嗎?」孩子的媽媽被醫生教訓得灰頭土臉的,卻敢怒不敢言,誰讓人家是專家,自己還有求於人家呢?
確實,給孩子穿衣服雖說簡單,但里頭的學問大著呢!穿多了,孩子容易傷
熱,穿少了,孩子又容易著涼,很多家長都把握不準。
在給孩子穿衣服方面,和我同住一棟樓的一個南方婦女就非常有經驗。她孩子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她就總是給孩子穿一件貼身的小背心,就是沒有衣袖的那種坎肩。這坎肩很有特點,前面只有兩層布,後面卻是一層薄棉絮。
一起送孩子上學的幾個婦女總是開玩笑地說她是個後媽。我細一打聽才知道,她出身中醫世家,家裡幾代人都是中醫,所以她在中醫養兒、護兒方面也很有心得。
天稍一冷,孩子抵抗力差,愛著涼、感冒、發燒,做媽媽的都是加倍小心,給孩子穿得厚厚的,出門還給戴上口罩。結果孩子穿多了更容易上火,一上火就鬧嗓子,犯扁桃體炎,一看舌頭,舌尖通紅得像草莓,這是孩子心火盛的表現。
另外,孩子一熱就會出汗,這就意味著肺氣正在宣發。一出汗,毛孔就張開了。肺主皮毛,皮毛就是肺抵禦外邪的防線。這就像是帶兵打仗,內部空虛時,風寒就會乘虛而入,孩子就會流清鼻涕,甚至咳嗽、發熱。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外感風寒襲肺。所以說,孩子穿得越多,越容易感冒。
說到這兒,有的家長肯定會反問說:「那你的意思是孩子穿得少反倒好了?」當然不是。中醫認為:「兒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晚致病,衣衫當隨寒熱加減,但令心胸涼,背暖為佳。」穿多穿少還是要根據氣候的變化而定,而不是一味求多。
中醫說孩子「心常有餘」,也就是孩子的陽氣盛,生長發育較快,容易上心火。「但令暖背為佳」,其實,讓背暖不如說是讓肺暖,這就是「後媽」做這個暖
火。「但令暖背為佳」,其實,讓背暖不如說是讓肺暖,這就是「後媽」做這個暖背心的學問:坎肩前面薄是為了不讓孩子上心火、生熱症、鬧嗓子、口腔潰瘍等等。坎肩後面厚則是為了避免孩子因肺受寒而著涼感冒。
這個小背心可以給孩子穿春、秋、冬三個季節,這也是孩子最易生病的三個季節。我給這個背心起了個名字叫「瀉心暖肺衣」。這是給孩子築的第二道防線,遠比給孩子戴口罩更能保障他的健康。
說到這里,有的媽媽可能會說,現在哪裡還有人會什麼針線活?衣服都是買來的。那買來的衣服給孩子穿多少才算正好呢?其實很簡單,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您用手摸摸孩子的後背,如果覺得孩子的後背潮濕,那就是出汗的前兆,應該減衣服了;如果感覺孩子的背不但沒出汗,還微微有點涼,這就說明他穿得太少,不足以抵擋風寒。
記得小時候,我每次上學出門前,媽媽總愛把手伸到我的背里摸一摸,看我是穿多了還是穿少了。如果媽媽感覺我背里暖呼呼的,又光又滑,她就高興地往我屁股上一拍,說聲「走吧」,就放我去上學了。
不管是穿小背心,還是加減衣服,都是為了預防孩子「背虛」,背虛也就是肺虛。孩子沒有堅強、結實的肌肉,只有這一層嬌嫩的表皮,如果連這層表皮都失去了防護的作用,那就等於把孩子暴露於惡劣的環境之下,任風雨摧殘,孩子哪能不生病?
去接孩子的時候,我經常看到孩子們從小賣店裡走出來,手裡拿著一包方便麵,捏碎了放進嘴裡干嚼;也經常有家長跟我反映說,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愛吃那些涼拌菜,對炒熟的熱菜一點都不感興趣;而現在,冰糕、冷飲一年四季都有的賣,這大多數是供給孩子們消費的。其實,這些都違背了中醫養兒、護兒的法則,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劉錫在《活幼便覽》一書中就提到了養子十法,裡面說到了,「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則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臍,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
我簡單地把它編成了一段順口溜:軟、熱、少對脾好;冷、多、硬,脾易病。干吃方便麵、燒餅這些硬的食物,孩子就像是吞下去一堆石頭,脾胃會扎得難受。而喝冷飲過多,就像給脾胃當頭澆下一盆涼水,孩子體內就會生寒。吃得太多則相當於對孩子的脾胃暴力虐待,開始還只是消化不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因脾胃虛、吸收不好而體弱多病。
其實,孩子的脾胃對食物是有選擇的。它喜歡喝粥,吃軟一點的食物,而且東西涼了它也不喜歡。另外,孩子吃得太多,脾胃撐得慌,它也懶得動彈了。所以孩子少吃一點,脾胃才會充分地吸收食物的營養,這才是投其所好,健脾助胃。
前面我說過,親手幫孩子做件小背心,不但能讓他少生感冒,還能幫他
其實不光是孩子的肚子,他的四肢和後背都是風寒、濕邪等侵入身體里的途徑,所以孩子的這些部位您是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的。這就是《活幼便覽》里提到的背暖、肚暖和足暖。
而孩子的心、胸、頭要涼,是因為他屬陽性體質。孩子的身體就相當於一個火爐,而心、胸和頭部就是出火筒,您把這些出火筒給堵住了,火氣郁在體內,孩子能不生病嗎?
Ⅳ 兒童風寒感冒十大常用葯圖片是什麼
風寒感冒是人體感受寒涼所致,多發生在秋冬寒冷天氣,或者突然降溫,溫差很大的時節。如果增減衣服不及時,就容易著涼而誘發風寒感冒。
症狀則是以寒證為主:
非常怕冷,輕微發熱,頭痛,身體酸痛,有時後頸部連帶背部僵硬發緊,鼻塞,口不渴。如果有咳痰,多是清稀白痰,如果有鼻涕;多是清鼻涕
。
風寒感冒特點:怕冷
這類感冒患者常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者蓋厚被子,抱個暖水袋,喝很多熱水、熱湯,發點汗,
總之要用一些熱的東西,才會覺得舒服一點
。這就是中醫講的「風寒束表」。
1、感冒清熱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中成葯,亦可加減入湯劑。
組成
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
疏散風寒,解表清熱。常用於風寒感冒。
症狀常見
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
應用
常用於風寒感冒、風寒犯肺、惡寒發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
、風寒頭痛、偏頭痛等。
注意
(1)風熱感冒不適用。
(2)
不宜與滋補性中葯同時服用,因為補葯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
(3)服葯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甜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表實感冒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中成葯,化裁自《傷寒論》麻黃湯等方劑,可加減入湯劑。
組成
紫蘇葉、葛根、白芷、麻黃、防風、桔梗、桂枝、甘草、陳皮、生薑、炒苦杏仁。
功能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用於感冒風寒表實證。
症狀多見惡寒重,發熱輕,
無汗,頭項強痛(即前文所說的後頸部連帶背部發緊、疼痛、活動不利),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
疼痛部位
應用
常用於風寒感冒、風寒犯肺所致惡寒發熱,流行性感冒。
注意
(1)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服
。
(2)
本葯有發汗功效,但不宜發汗太過,如發汗太過,大汗淋漓,請及時撤葯或調整葯方。
(3)服葯期間忌油膩,宜餐後服用。
3、正柴胡飲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來自《景岳全書》正柴胡飲。中成葯,亦可入湯劑。
組成
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薑。
功能
發散風寒,解熱
止痛
。用於外感風寒。
症狀多見發熱惡寒,惡寒,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
四肢酸痛。
四肢酸痛
應用
常用於
流感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屬於外感風寒
,見上述症狀者。
注意
(1)使用時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
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葯。
(3)風熱感冒不適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小青龍湯
來源
《傷寒論》,入湯劑,亦有中成葯小青龍顆粒。
組成
麻黃、芍葯、細辛、乾薑、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功能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用於
外寒里飲
證。
症狀多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惡寒,
喘咳,痰清稀而量多,胸悶不舒,或干嘔,或痰飲咳喘,不得平卧,或身體疼痛,頭面四肢浮腫
,苔白滑,脈浮。
應用
常用於流行性感冒,過敏性鼻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阻塞性肺氣腫。等屬於外寒內飲者。
咳喘
注意
(1)因
本方辛散溫化之力較強,一定要確定是屬於外寒內飲證者,才宜使用,且應根據患者體質強弱酌定劑量,所以,一般的風寒感冒不會首推小青龍顆粒。
(2)陰虛乾咳無痰,或痰熱咳嗽,症見痰黃黏稠者,不宜使用。
(3)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
5、九味羌活湯(丸)
來源
《此事難知》,可加減入湯劑,也有中成葯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顆粒。
組成
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地黃、黃芩、甘草。
功能
發汗祛濕,兼清里熱
。用於
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
證。
常見症狀有惡寒發熱,無汗,
頭痛項強(後頸部與背部發緊、僵硬、疼痛),肢體酸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應用
常用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等屬於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
注意
本方雖然也有寒涼葯如黃芩、地黃等,但整體屬於辛溫燥烈之劑,所以風熱表證以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哆咖醫生超能團#
總結:5種中成葯的比較
1、@黃葯師手記 再次提醒,這五種中成葯更適合以
寒證為主的風寒感冒
,
典型症狀就是怕冷比較明顯,輕微發熱,一定要經過正確辨證後使用
。所以,
風熱感冒不適宜,表寒里熱感冒、暑濕感冒、體虛感冒都不完全適宜。
2、
感冒清熱顆粒
,適合風寒感冒
初起
,有鼻涕,
咳嗽咽干
的情況。
3、
表實感冒顆粒
,更強調用於「表實」證,也就是「
無汗、後頸及背部僵硬疼痛(頭項強痛)
」這個症狀明顯的時候,可用此葯。
4、
正柴胡飲顆粒
,一般風寒感冒可用,更強調是有
肢體酸痛
症狀可用。
5、
小青龍湯(小青龍顆粒)
,
輕易不要使用
,需確定為表寒里飲證,症狀開始出現了
喘咳,甚至不能平卧,而且痰白且量多,或者胸悶、肢體疼痛等屬於飲證
的特點時,方可使用。
6、
九味羌活湯(丸/顆粒)
,比起其他幾種葯,此方除了散表寒,也可
祛濕邪
,也可以
清里熱
,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
肢節酸痛
,以及感冒
中後期
,寒氣入里引起了內熱,
出現一些熱證的情況如口苦、微渴等症狀
。
7、服用風寒感冒葯的時候,都
不要同時服用滋補類中葯
,因為補葯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同時對於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忌口,以免影響葯效,加重病情。
Ⅳ 感冒也分好幾種,風寒型、風熱型、暑熱型,都有哪些不同呢
風寒型感冒會感覺自己全身發冷,風熱型感冒是自己感覺全身發熱,感覺渾身就像在用火燒一樣,暑熱型感冒的感覺是頭疼惡心,四肢無力。
我的身體素質是比較差的,在上高中和大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生病,所以我覺得是常人的話,一年四季不可能身體都很好的,總有那麼一些感冒發燒之類的症狀出現的。感冒的時候是真的超級難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盡可能的去避免感冒,平時多多預防著點兒,現在天氣逐漸變涼了,大家要多多加衣服呀。
Ⅵ 我想問一下我女兒這個舌苔是風寒類型的感冒所至,還是體熱所至謝謝
風熱感冒: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
根據你的圖片判斷基本是風熱感冒。
兒童一般內熱症多點,由於飲食和天氣原因,一般為實火。若為3歲以下兒童可吃中成葯—— 小柴胡顆粒和王氏保赤丸。
3歲以上建議吃——抗病毒軟膠囊。最好不要吃西葯,西葯多為化學葯對兒童腎臟負擔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