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藏族傳統服飾是什麼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那麼傳統服飾具體是怎樣呢?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藏族傳統服飾: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因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長還長,穿時要把下擺向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長,要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巧
藏族傳統服飾:幫典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相組合,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族傳統服飾:藏帽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藏族傳統服飾:頭飾佩飾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西藏傳統首飾的表現形式,取決於藏民族的思想觀念、社會形態,以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傳統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將全家,甚至幾代人所積累的財產轉化為珠寶首飾滿身披掛,而四處搬遷去尋找水草豐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掛的不僅是服裝飾件,而且是一筆巨大的財產,顯示的不僅是美,而且象徵著豪華與富有。
日漸完善的藏族服飾 文化 內涵豐富,層次多樣,既有一定的結構特徵,又有許多等級和地域性的差別,還有一些特定的服飾制度。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與古羌人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這幾乎已是史學界的共識,而無論是古羌人中的發羌,還是卡若、曲貢等文化的創造者,他們都生活在地勢高,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業、農業為主,這就決定了藏族先民們服裝基本特徵是厚重保溫,寬大暖和的肥腰、長袖長裙。為了適應逐水草而居的牧業生產的流動性,逐漸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個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這樣外出時可存放酥油、糌粑、茶葉、飯碗,甚至可以放幼兒,天熱或勞作時,根據需要可袒露右臂或雙臂,將袖系於腰間,調節體溫,需要時再穿上,不必全部脫穿,非常便當,夜晚睡覺,解開腰帶,脫下雙袖,鋪一半蓋一半,成了一個暖和的大睡袋,可謂一物多用,當然,這些穿著方式和使用功能不可能一日俱備,也不必詳考。然而藏族的這種基調形成久遠卻是不難想像的。有人曾研究過西漢前後的青銅器圖像及古代壁畫,發現古羌人與今天的藏族服飾極其相近,都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束腰、露臂、以毛皮製衣等,驚人的相似,說明藏族服飾有著很強的穩定性,這正是生態環境與生活方式決定服裝形制的最好說明。
在等級差異方面,貴族藏袍與民間藏抱的結構並沒有根本區別。差異主要表現在質地和花紋上。貴族服飾質地精細,花紋講究。一般有蟒緞袍,由黃、紅、藍、綠、白、紫等色作基調,上面有"間希"紋祥(龍、水、魚、雲等紋)。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朝見__喇嘛,或重大節日舉行禮儀時穿用。"寸扎白瑪加加"袍(蓮鳳錦緞袍)是一種有蓮花、鳳凰紋祥的緞袍,它和"寸扎花爾白瑪"(蓮花緞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員過年過節的普通藏袍。另外還有團花錦緞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薩日喀則等城市高級貴族的珍貴藏袍。史籍對十八世紀的噶倫頗羅鼐的服飾記載,為我們提供了當時上層貴族及地方政府辦事官員服飾的珍貴材料。從該書反映的情況來看,當時貴族的上裝,平時穿五色錦緞質地的大領無衩小袖衣,以皮為里。重大的節慶 日,則穿蟒紋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絲緞腰帶,上別小刀荷包等裝飾品,足穿牛皮靴,頭蓄發,左耳帶珠墜榷,戴平頂帽外,其餘裝束與頗羅鼐大致相同。此外還手帶骨板指,拿念珠,識字者腰間多插一個像刀鞘一樣的鐵簡,內裝竹簽筆、藏式墨水瓶等文具。節慶時,這些下屬官吏把頭發綰成一髻或兩髻,戴無翅白紗帽(唐代進士帽),左耳戴金鑲綠松石耳墜,右耳墜珊瑚,身穿獺皮鑲邊的大領窄袖短錦衣,袖口由五種顏色的錦緞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摺裙,腰束大紅花緞帶。上述這些貴族服飾,除無翅白紗帽和裝文具的鐵筒外,其他服飾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2. 藏族傳統服飾從傳統到現在是如何演變的
藏文化博大精深,璀燦奪目,是人類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服飾文化以她悠久的歷史,多姿多彩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成為藏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從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藏族文物中,可以看到藏族服飾現存最久遠的實物資料,這些文物中有片飾簪、璜、珠、項飾、牌飾、貝飾等,真實再現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的衣著樣式,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情趣,是藏族服飾文化的源頭。
藏服
藏族服飾雖然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但仍以其典雅大方、款式獨特,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特別是在旅遊業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藏族服飾作為寶貴的文化資源受到重視。服裝質料更加現代多樣、結構變得簡約而方便,服飾搭配也更隨意,穿著時有的只在外面套上嘉絨標志性的“三片”(頭帕、前後圍各一片)。
藏族服飾帶有自身文化豐富且具多元文化特點,嘉絨服飾的變遷過程本身即是一個漢藏文化滲透融合的過程。嘉絨藏族傳統服飾的現代化是不可避免的,其服飾的創新和變革既是必然的選擇,同時也應是適應社會變化的主動接受。
3. 藏族的服飾是什麼
1、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三種。
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勒規也隨之變化,春夏季上身普遍穿棉布或白繭綢鑲錦緞齊腰短襯衫,左襟大,右襟小,再穿棉、毛料縫制的圓領寬袖長袍,藏語叫楚巴,腳穿短統藏鞋,頭戴氈禮帽。秋冬季衣褲均為牛羊皮革製品,或用人造裁絨逢制的,楚巴亦為毛料或羊皮,頭戴有護耳的皮帽,腳穿長統皮鞋或皮底絨幫的自製藏鞋。
2、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
海西藏族姑娘在十五歲要佩掛"馬爾頓"(發套)它用布或綢緞製成,上面飾以許多銀盾、珊瑚。果洛藏族新婚女子要穿大袖大褂和華麗的背心,大褂袖口鑲有一圈彩虹式貼邊。
有些成年服飾還保留有古風,如阿壩州松藩農區藏族婦女成婚後,頭上要盤鑲有琥珀的小管粗布袋,這類頭飾據說是西藏阿里地區古代婦女才有的頭飾。
藏族服飾的特徵: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總的來說,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性差異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藏裝的地域性特徵明顯。
由於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的不同,藏族服飾豐富多彩,差異頗多,不勝枚舉。有些地區,縣與縣、鄉與鄉之間都有較大區別。目前已發現的服飾類型已有200多種,居中國少數民族之首。
4. 為什麼藏服的顏色大多都絢麗多彩
藏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為藏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藏族服飾文化也同樣源遠流長,多姿多彩,獨具魅力。女子帶一種華貴的頭飾,藏族叫做「巴珠」。具有代表性的,那是一個形似「人」字的飾物,將分叉的一方朝前固定在頭頂,當中是珠瓔頂髻,披散在身後的一股股小辮,綴滿金銀、珠玉、珊瑚、寶石。這在古代,是只有貴族才能夠配戴的頭飾。
藏族所有的女性都要做頭部的裝飾,使自己顯得更加美麗、氣派、有福氣。這在多、衛、康三地是共同的特點。由於頭飾復雜,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女性的前胸或後背,因而諺語道:「是否英勇,請看男兒腰間;是否富有,請看女兒背上」。 中國網圖片庫丁衛攝
藏族服飾:民族服飾中瑰麗的花朵
藏北婦女習慣將頭發分辮成無數根小辮,因為藏北寒冷,人們一年半載也難洗滌梳理幾次頭發,而且她們還將松耳石、瑪瑙、珊瑚、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發辮中,這在農區和城鎮難以見到。中國網圖片庫丁衛攝
藏族服飾:民族服飾中瑰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