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原始人用動物皮毛做衣服,難道就不怕腐爛
考慮這個問題:古代人甚至現代人都有穿毛皮衣服的,因此動物毛皮做衣服是可行的。
腐爛的本質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需要適宜條件,如適宜的溫度,適宜的適度(濕潤一點的啦),有時還要考慮缺氧與否,因為有些分解毛皮好的微生物是厭氧的(埋在地底與濕潤土壤接觸密切的毛皮最容易腐爛,但原始人不會把他的寶貝衣服埋起來的啦,很可能掛起來。【也可能供起來,笑】)2、還有是一個時間問題,腐爛需要時間,控製得好,這個時間會很長。
還有,毛皮比樹葉更持久,也更為禦寒(笑)。在沒有絲綢、尼龍、棉花的情況下,不失為很好的冬季衣料。
② 原始人沒有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為了禦寒、防熱和護身,先民們便很自然地把獸皮、樹葉用來當衣穿。
從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在蠻荒的原始時期,很多地方林木茂密,野生動物成群。那時,先民們在生產生活中,已意識到動物的皮毛可以取暖,大樹的葉子可以遮日,它們都是護身的好材料。甘肅出土的原始陶器彩繪中就有獸衣、樹葉的紋飾,一些地畫、岩畫中出現了穿獸皮、圍樹葉的人物。
歷史發展
民間傳說,服飾始於黃帝之手。相傳當時沒有固定的服飾樣式,先民們不經剪裁縫制隨意把獸皮等物搭於肩頭,或綁在腿上,或纏於腰間。後來,黃帝便動腦子,創造了骨針,用獸皮縫製成了兩件衣物。一件是上身穿的,名之曰「上衣」,一件是下身穿的,名之曰「下裳」。從此,有了「上衣下裳」的服制。
考古學家通過大量的原始遺物證明,原始社會末期已有了簡單的紡織出現。如甘肅秦魏家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墓葬陶器底部均有麻布印紋。考古學家推斷麻布可能是原始社會晚期的惟一布料。
如果說,「上衣下裳」的服制確始於黃帝之手,那麼,這時衣、裳很可能是用麻布製作的。與此同時,在渭河流域原始遺址中還發現了不少獸牙、海貝、石環等,經推斷,它們是原始服飾上佩戴的裝飾品。武威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盆,盆壁上繪制的人物,其所穿的衣服已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據原始岩畫、地畫以及原始彩陶文飾分析,原始人穿的獸皮、羽衣、樹葉,除了禦寒遮陽、護身等實用價值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對用來作服飾的物類的信仰。
原始先民所穿的獸皮,一類是屬於比較兇猛的獸類的皮毛,如虎、豹、狼等獸皮;一類是屬於他們飼養的牲畜皮毛,如牛、羊、馬、豬、狗等動物皮。這兩類動物實際上是他們所崇拜的動物,它們都是先民服飾信仰的一部分。
③ 在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會穿衣服嗎
現代人的衣服光鮮亮麗,各式各樣的衣服滿足不同人的審美要求。但是在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究竟穿不穿衣服呢?從考古發現來看,人們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骨針和獸皮,看起來那個時候的人也是穿衣服的,只不過這種衣服比較簡單。
他們衣服也許只是一塊簡單的獸皮,卻對於他們是最珍貴的。他們還會用骨針來縫制,剩下來的骨頭還可以當做飾品。原始人也是有審美的。他們把動物的角帶在頭上。現在在非洲一些部落還可以看見這樣的裝扮。他們真的是原汁原味的純手工製作。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現在物質多麼豐富,衣服多麼漂亮。但是我們真不如穿一個獸皮草裙的原始人。
④ 原始人的衣食住行
根據文物考古和文獻史料,描述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的衣食住行。
一、古埃及人的衣著打扮
古埃及人主要用亞麻纖維織布、做成衣服(當時還沒有棉花、絲綢或羊毛);有時也披塊獸皮(如圖右)當外衣顯示高貴的地位。他們早就知道染色的技巧。尼羅河谷常年酷熱,根本不下雪,所以一般埃及人的服裝單薄,透氣就行。
古埃及人的基本服飾叫做「努格白」,就是一塊亞麻布纏在身上,又遮羞又涼快。普通男子只穿一件白色短裙,腰部以上裸露;女子則穿一白色連身裙,或長或短,不過也只及於胸部以下,加上一條或兩條寬的肩帶。在正式場合,會加上一件外套。這樣的服飾,自國王以至百姓,通常相去不遠。
古埃及不同時期的衣著大同小異。以新王國時期的服裝式樣最多、也最為華貴。
也有些貴族非常講究衣著打扮。
古埃及女性穿著亞麻布的努格白,壁畫上的人物被美化了,顯出曲線的身段。而真實的女裝並不怎麼性感。但是古埃及人非常重視珠寶首飾,各種的耳環、項鏈、手鐲、發簪等,足以表現出穿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古埃及女士們以善於化妝而出名!她們畫眼線,塗眼皮膏,擦胭脂,上口紅,加上編辮子,著假發,掛耳環,戴各種飾物,當然,也必須對鏡梳妝。而且,比較有地位的男士也會化妝,上眼線,帶假發並不是稀奇的事。當時工匠已很專業,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象牙(或河馬牙)工藝品,並且已經使用金屬黃銅製造裝飾品。
古埃及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外表修飾。對鏡梳妝打扮,再塗些化妝品,灑點香水,這些現代婦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現已發現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裝用品,主要為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等。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發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發,沉沉的耳墜和項鏈。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
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鏈等。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黃金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黃金相比,那時的白銀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干凈,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干凈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納垢的頭發和鬍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頭和無胡須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發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發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發,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發的原因。
埃及兒童經常裸體,因為天氣溫暖,又沒有社會地位。實際上,赤身裸體已經是埃及圖像中「兒童」的固定形象。至於女僕、農人等在畫像中也常不穿衣裳,這和他們的身份和經濟狀況有關,就如同兒童一樣。
二、古埃及人的食物
古埃及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大麥,輔以各種肉類、水產以及水果。他們種麥子,牧牛、釣魚、捉野雁為生。
古埃及人的主食是一種烤麵包,就是將小麥磨成粉後放進烤爐裡面烤制。古埃及的小麥都是用石磨磨成的,由此就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小麥粉中會摻雜大量的沙石(埃及古代多沙漠,而且埃及的石質十分脆弱),烤出來的麵包當然口感也就不會太好。每咬一口,都會吃出沙子,麵包在你嘴裡「咯吱、咯吱」地響。「哎喲!硌牙了!」的聲音,從平民到法老,每個人一張口就是滿嘴的壞牙!長期咀嚼這樣的麵包會磨損牙齒,直到牙床都暴露出來。古埃及人就伴隨著牙疼吃完一生。
他們也吃禽類、魚類和牛肉。
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如何釀造啤酒和葡萄酒。他們都喜歡喝「啤酒」,混濁,散發出發酵的氣味,很像是中葯湯。不過古埃及的葡萄酒值得品嘗一下,法老圖坦卡門就是個葡萄酒愛好者,他喜歡喝「干紅」,但沒有那麼甜。法老死後也弄了幾罐子葡萄酒隨葬。
三、古埃及人的居住
看過埃及神廟(圖片或實地游覽)的人們,想像中可能認為古埃及的法老和貴族是居住在如此高大華麗的巨型宮殿里!如果這樣認為,那就是想當然了。古埃及人認為神廟和陵墓是要永世存在的,而宮殿或房舍嘛,住一代人足矣。就是說,連法老的宮殿都享受不到石頭建造的待遇。
那麼他們是用什麼造房子呢?——答案是泥巴!尼羅河谷有著豐富的泥巴,另外很多沙土也是可以活成泥的。在泥巴裡面夾些穀物的殘渣、干稻草,拍成一個方塊,放在埃及那熾熱的大太陽底下一曬,一塊塊「泥磚」就造好了。房子上搭草頂,有的兩層,但一般都簡單,有座爐灶可用就算可以了。這種房屋構造,直到現在仍是埃及農村的主要建築方式。
貴族的住所,依身份而有不同程度的豪華,即使法老的宮殿,雖然寬敞一些,但主要仍是木柱和泥磚構成的。牆壁常先用白石灰抹白,再畫上一些壁畫和裝飾花樣。
按照後代的標准看來,法老的宮殿並不高大。一個一米八的個子,如果想覲見法老,那麼很抱歉,進門時必須低頭、小心碰到腦袋。此外,法老的朝堂很小,比現代寫字樓一個中等會客室大不了多少。
其實這種建築最大的不便就是洗澡,想想,泥磚做的房子,怕沾許多水啊。
所以埃及人一般都在露天洗澡。法老豪華些,浴室里貼上一層薄石片防水。
總之,似乎只有死者才配住石質的房子——石室墓,埃及人稱為「永恆居所」,因石材不朽。埃及人相信死後有另一個永生世界。
古埃及房內的傢具,大部分是木製品。床是長方形木框,用皮革編成床面,有如中國的藤床。
椅子通常有兩種。一種簡單實用;一種如中國太師椅式,有靠背和扶守,比較講究的還在椅背和扶手上雕花,又把四隻腳雕成獅子的腳,象徵椅子主人的高貴的身份。
四、古埃及的交通工具
古埃及人是個乘船的民族(而不是騎馬駕車的民族)。
從史前時代的瓶畫中就可以看到人們乘著大船在尼羅河中航行的景象。尼羅河是天然的交通大道,不論上行或下行,船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埃及人也很早就發現用帆的道理;有經驗的水手,可以借著輕微的北風讓帆船逆流而上。
古埃及建造的船,分兩大類,一類是小型的日常交通用船,通常是用紙沙草編織而成的,由於製造和獲取原料都很方便,是人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至於要運輸貨物和重物,如石材等,都必須用比較大的木船。
在基沙大金字塔旁曾出土給國王隨葬的大木船,船身長達二十公尺,全部用木材和麻繩結構而成。船上還有遮陽的船艙,十幾支大槳,看起來相當舒適。
除了船之外,古埃及人在新王國之前沒有車,也沒有馬。主要的駝獸是驢子,人們似乎也還不會騎驢。
用馬拉的戰車在新王國時代才出現,可能是入侵的喜克索人帶來的。
但用來運輸的車似乎一直不發達,原因可能是對於埃及的狹長地形而言,水運仍然是最方便而經濟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