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原始人用蠶絲紡織術做衣服圖片

原始人用蠶絲紡織術做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4-10-26 19:03:23

Ⅰ 關於服裝起源共有幾種學說

人類早期是不穿衣服的,但為什麼到了後期要穿衣服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的觀點都不盡相同,說法不一。歸結起來,主要有適應環境說、裝飾美化說、遮掩羞澀說、吸引異性說、宗教信仰說等幾種。

一、適應環境說

主張這一派觀點的學者認為,服裝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身體的需要,是人類起碼的生活需要。我們的祖先歷經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衣著,並逐步完善起來。穿衣是為了能夠抵禦寒冷和潮濕的天氣,同時又大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在距今約5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到了舊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在與自然界的斗爭中,隨著生產技術的逐漸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增強,在距今約18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的山頂洞人開始使用磨製和鑽孔技術。

學會用骨頭做成的針和獸筋或皮條做成的線,將一塊塊獸皮縫合起來,製成衣服,可以有效地防抵禦寒風雨雪的侵襲,同時,還可以起到防止爬蟲或蚊子的叮咬,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

二、裝飾美化說

主張這一派觀點的學者認為,服裝是為了裝飾美化人體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們認為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是不懂得穿衣的,也不需要用衣服來保護身體。因為至今還有一些民族過著原始生活,他們不穿衣服,但懂得裝飾自己。

他們通過塗粉、紋身、披掛獸皮、獸骨、樹葉等來裝飾自己。對原始人來說,裝飾是他們的第一需要,保護是第二需要,是開化以後的事情。

人類起源於溫帶和熱帶地區,猿人、古人、新人在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中是不穿衣服的。後來在氣候潮濕嚴寒地區也出現了人類,他們同樣不穿衣服。達爾文曾經對不畏嚴寒融雪於皮膚的土著民族進行觀察,對其自身的抗寒能力表示異常驚訝。

然而,在大多數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絕對沒有不裝飾的民族。有人做過研究,發現年幼的孩子對裝飾的快感比展露的羞澀之感發展得更早些。小孩子對於裝飾物表現出來的興趣往往是自發的、先天的,而對於遮羞的需要卻是在成人環境的影響下所形成的,是被動的、後天的。

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愛美的觀念,懂得用各種方法來裝飾自己。裝飾形式分為肉體和外表兩種。肉體裝飾包括對人體的各種「體塑」,外表的裝飾包括服裝或其他各種裝飾物。這兩種裝飾形式有著某種相互依存的關系。

如耳環或鼻環就是體塑和飾物附貼兩者的結合,現代女子使用腰帶緊束腰部使其纖細,也是同樣的道理。而我國古代女子的纏足則屬於改形裝飾。

常用的肉體裝飾主要有結疤、紋身、塗粉、殘毀、改形等幾種。

三、遮掩羞澀說

主張這一派觀點的學者認為,在幾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和其他動物一樣,全身毛發甚長,足以禦寒。因此,人類在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里,一直不穿衣服。後因人類的智能不斷發達,逐漸開化文明,懂得了禮儀和羞澀,於是產生了用以遮身的服裝。

在炎熱的非洲,人們根本不必穿衣,但因男女有別,故均用紗籠、圍布或褲衩等遮蓋下身。縱觀人類服裝的形成,也是從下身開始向上身發展的,首先是以樹葉或獸皮圍住腹、臀等部位,後來有了裙類服裝,然後才發展成衣和袍。

四、吸引異性說

主張這一派觀點的學者認為,服裝是為了吸引異性而起源的。他們認為,人們所以要穿衣服,並不是單純為了保護身體、遮掩羞澀或裝飾。實際上,由於原始人對性、性感以及性愛有追求,為了吸引異性才產生服裝的。

在遠古時代,人類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除了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去獲取生活必需品,還要通過性愛活動來繁衍後代。在遠古人類看來,性愛是神聖的活動,並且具有神秘化。而且對性愛的神化,還表現在對生殖器的崇拜上。

特別是在人類進入直立行走階段之後,一覽無余的將生殖器暴露出來,勢必需要採取一些手段或形式來顯示其神聖和崇高,如最初的樹葉、鮮花,繼而使用獸皮來遮掩或裝飾生殖器官,以後又擴展到其他的性感部分。這些就是今天

的服裝的雛形。因此也有人認為,對性的崇尚是服飾產生的直接原因,要獲得性的刺激和吸引異性的好感是服飾最基本的功能。

五、宗教信仰說

主張這一派觀點的學者認為,服裝是為了滿足宗教信仰需要而形成的。他們認為原始人在很長時期里,一直是不穿衣服的,後來在原始氏族公社中出現圖騰崇拜或偶像供人崇拜。所以,服裝最初出現在部族的首領身上,後來發展到巫師、傳教者或者教徒們身上。直到今天,服裝依然有明顯的標志功能,這說明服裝的起源與滿足宗教信仰的需要密切相關。

(1)原始人用蠶絲紡織術做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發掘出約 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等物出土。可以推斷,這些骨針是當時縫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衣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

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

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做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鬧米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

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近代,由於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供製做服裝的織物品種和數量增加,促進了服裝生產。辛亥革命後,特別是五四運動後吸收西方服式特點的中山服、學生服等開始出現。

1950年以後,中山服幾乎已成為全國普遍流行的服裝,袍褂幾近消失。隨著大量優質面料的出現,服裝款式也有發展。現代服裝設計已成為工藝美術的一個分支,而服裝生產已經實現工業化大批量生產。

「按三代時,衣服之制,其可考見者,雖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廣。玄端則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則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

至於深衣,則裁製縫衽,動合禮法,故賤者可服,貴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養老,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視私,庶人服之以賓祭,蓋亦未嘗有等級也。

端衣不削幅,不邪殺,不圓袂,不繼掩,不侈袂。其衡長八尺八寸,每幅長廣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謂之端。其裳,前三幅,後四幅,要有辟積無數,謂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參閱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服裝

閱讀全文

與原始人用蠶絲紡織術做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色尖頭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769
男生微分氣墊紋理圖片 瀏覽:217
歐美女生手捧鮮花圖片 瀏覽:448
胖子男短發型圖片 瀏覽:672
頭像圖片女生可愛 瀏覽:431
擴胸運動圖片女生 瀏覽:176
word所有的圖片重疊 瀏覽:554
wps表格中如何插入圖片能點擊放大 瀏覽:372
男生的棍圖片 瀏覽:10
錘子手機怎麼在圖片上加文字 瀏覽:409
齊肩超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491
word怎樣把復制圖片里的人物淡化 瀏覽:246
word文檔怎麼側邊插入圖片 瀏覽:222
希望你能過好呀的可愛圖片 瀏覽:232
可愛的咖啡廳圖片 瀏覽:852
中年人盤發發型圖片 瀏覽:807
word怎樣把多張圖片排整齊 瀏覽:886
元宵節的動漫圖片 瀏覽:972
黑色玫瑰男生圖片 瀏覽:932
可愛叮當的貓圖片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