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穿綠衣服狀元圖片

穿綠衣服狀元圖片

發布時間:2024-10-24 02:16:43

① 中舉發瘋的范進官職有多大,以至於會直接高興瘋了

古代人才選拔制度



《儒林外史》的作者就是希望通過描述人們對功名利祿的種種表現來揭露當時吏治的黑暗,和實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的僵化危機。以此來勸誡世上的讀書人,不要為了功名利祿而讀書考試,要為真理,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② 中國古代婚禮服色彩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在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這樣一個惹人爭議的橋段:盛家六女盛明蘭嫁給了顧廷燁,顧廷燁穿的是一身緋紅色長袍婚禮服,而盛明蘭穿的婚禮服卻是青綠色的,並不是傳統女子所穿的大紅色,這引起了追劇愛好者廣泛的討論。

其實電視劇中的禮服顏色是正確的,不是導演不用心,而是宋代的婚禮服就是"紅配綠",在中國古代,婚禮服的顏色經過了兩千多年的變化,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而人們喜聞樂見的大紅色,是明清時期才流行的。如果你對此仍然感到疑惑,那麼就跟我一起走進古人的世界,看看他們的婚嫁禮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中國紅無可替代

結語

從周代的玄纁色,到魏晉南北朝的純白色、唐代的緋紅色和變化莫測的青綠色、明代的大紅色,每個朝代的婚禮服都獨具特色,有著與眾不同的美感,反映的是不同時代的宗教、文化、政治的發展,也是歷代先民不同審美情趣的最好見證,無論是威嚴莊重的玄纁色,還是純潔無瑕的純白色,或是鮮艷如火的大紅色,都是每對甜蜜夫妻生命中最重要的顏色,這種顏色無與倫比,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在中國人的傳統婚俗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③ 誰能說明一下明朝時期的官員服飾

1.袞冕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袞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時又分別做過補充修改。

袞冕的形制基本承襲古制,在圓柱形帽卷上端覆蓋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圓後方,用皂紗裱裹。綖板前後各有12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根穿五彩玉珠12顆,每顆間距一寸。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里裱硃色紗做成。帽卷兩側有紐孔(戴時用玉簪穿過紐孔把冕固定在頭頂的發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紐孔和武都用金片鑲成。綖板左右懸紅絲繩為纓,纓上掛黃玉,垂於兩耳之旁,叫作〓纊充耳。此外,綖板上還懸有一根朱紘。

與此配套的袞服,據《明史·輿服志》記載,由玄衣、黃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配成。據永樂三年的定製,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褾(袖端)、襈(衣襟側邊)、裾(衣襟底邊)都是本色。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前三幅、後四幅,腰部有襞積(褶襇),綼(裳的側邊),褐(裳的底邊)都是本色,腰以下前後不縫合。中單以素紗製作,青色領、褾、裾,領上織黻紋13,蔽膝與裳同色,織藻、粉米、黼、黻各2,本色邊。另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大綬和小綬,玉鉤、玉佩,金鉤、玉環及赤色襪、舄,但《三才圖會》的附圖與此略有不同。

2.通天冠

洪武元年定製(公元1368年),加金博山附蟬,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與絳紗袍、皂色領、褾、裾的白紗中單、絳紗蔽膝、白色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配套,為皇帝郊廟、省牲、皇太子冠婚、醮戒時所穿。

3.皮弁服

嘉靖八年定製,弁上銳,黑色紗冒之,前後12縫,每縫間飾五彩玉12,與絳紗衣、蔽膝、革帶、大帶、白襪黑舄配套。朔望視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外官朝覲,策士、傳臚、祭太歲山川時服用。

4.武弁服

嘉靖八年定製,弁上銳赤色,上12縫,中綴五彩玉,落落如星狀,赤色衣、裳、韍,赤舄。執刻有「討罪安民」篆文的玉圭,親征遣將時服用。

5.常服

洪武三年定製為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腰帶以金、琥珀、透犀(即帶有透線紋的上等犀角)相間為飾,永樂三年改為盤領窄袖黃袍、玉帶、皮靴。黃袍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即一般所稱的四團龍袍。烏紗折上巾造型像善字,故稱翼善冠。

6.燕弁服

皇帝平日在宮中燕居時所穿,嘉靖七年定製,冠框如皮弁用黑紗裝裱。分成12瓣,各以金線壓之,前飾五彩玉雲各一,後列四山,朱絛為組纓,雙玉簪。衣如古代玄端之制,玄色,鑲青色緣,兩肩綉日月,前胸綉團龍1,後背綉方龍2。邊加小龍紋81,領與兩祛(袖口)共小龍紋59,衽小龍紋49。內襯黃色袂(袖)圓祛(袖口)方,下裳用12幅的深衣,朱里青表綠邊的素帶和九龍玉帶,白襪玄履。在定陵出土皇帝龍袍中,有一種過肩通袖龍襕袍,領與袖口用小龍花邊為飾,但胸、背龍紋與《明史·輿服志》所記不同。

④ 中國戲劇中京劇的服飾及臉譜知識

傳統戲曲劇目大多取材於歷史故事,反映各個朝代的生活,表現的人物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他們的服飾各不相同,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逼得戲曲藝人在戲裝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規矩。

戲裝的樣式,是表現角色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以頭盔來說,大體可分冠、帽、盔、巾四類。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紗帽,武將戴盔頭,窮書生戴方巾。同是冠帽,翅子的樣式又分向上、平直、向下三種。向上的叫朝天翅,為帝王和高級臣僚所戴;一般文官的紗帽為平直翅;向下的翅子都為非官員所戴。同樣戴一頂紗帽,插上金花的是狀元,加上套翅的便是駙馬。戲衣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一般規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將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

戲衣的色彩很有講究,一是表現等級,帝王穿黃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緋色,五品以下官員穿青、綠色;二是表現風俗,喜慶場面穿華貴的顏色,刑場上犯人穿紅色,哀悼之服為白色;三是表現情景,林沖夜奔穿黑色,突出一個「夜」;四是表現精神氣質,關羽紅臉綠袍,表現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現舞台整體美,元帥升帳,一群大將分穿紅、綠、白、黑色的靠衣。

紋樣在戲裝中,不僅是美飾,也具有象徵意義。皇家和大臣的服裝多用龍紋圖案,它是封建權威和尊嚴的象徵;武將的開氅多用虎豹圖案,象徵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繪梅、蘭、竹、菊,與他們的性格氣質有關;而謀士的戲裝用極圖、八卦來象徵智慧和道術。

戲裝的不同著法,也體現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走路時兩手拈著裙角,表現了奔波凄慘的情境;文生的巾後垂的兩條飄帶,繫到巾子邊上,在左側打個結,也可以表現出行色匆匆;元帥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給人戎馬倥傯的感覺。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約在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宋院本和元雜劇的演出中,就出現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

為適應露天演出,所勾臉譜一般只用黑、紅、白三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強調五官部位、膚色和面部肌肉輪廊,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這種原始的臉譜是簡單粗糙的,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逐漸裝飾化了。到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京劇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方法後,京劇臉譜也在吸收各地方劇種臉譜優點的基礎上,經幾代著名演員和戲劇藝術家的不斷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創新改革,得到充分的發展。圖案和色彩愈來愈豐富多彩,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區分也越加鮮明,並創造出許許多多歷史和神話人物的臉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

臉譜的作用,是通過臉譜的色彩、圖案來表現角色的性格、品質、身份、特長、相貌等。表現這樣豐富的內容大體上是採用兩種手法:一是顏色的變化組合,二是圖案的構成。

從色彩上說,現在的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老紅、瓦灰、金、銀等色,這是從人物自然膚色的誇張描寫,發展為性格象徵的寓意用色。一般說來,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儔;紫色象徵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則表現自負跋扈的性格;藍色喻意剛強勇猛;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黃色意示殘暴;老紅色多表現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瓦灰色寓示老年梟雄;金、銀二色,多用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之感。

京劇臉譜的構圖多種多樣,加上五彩繽紛,裝飾性很強的各種圖案,容易使人眼花潦亂,產生神秘感。其實,歸納起來也不過有十幾個類型,由於相互借鑒,相互變化,就派生出許許多多的譜式。這些譜式都是以各種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徵為依據的,即使是同一類型的譜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線條勾畫與色彩處理也就各異,使每個人物都富有各自的個性,而絕不雷同。臉譜的構圖大體有這樣幾種:

整臉,基本上以一種顏色為主體把臉塗滿,然後再用一種顏色勾畫出五官。

三塊瓦臉,用線條勾出眉、眼窩和鼻窩,在額部和兩頰呈現出三塊明顯的主色。

十字門臉,這種畫法大都是從鼻樑向上畫一條色柱並與左右眼窩相連,在臉部中間形成十字形。

碎花臉,正額有一完整主色,其餘部位用輔色添勾花紋,色彩種類豐富,構圖形式多樣,線條復雜而細碎。

象形臉,這種臉譜大部分是神話中的精靈神怪,它是用額頭案勾出裝飾性的鳥、獸、魚、蟲等圖案,表明它是由什麼動物化為人形的。

歪臉,一般表現心術不正的歹徒或面部受過傷的人,所以五官歪曲變形。

京劇劇目中,還有不少以神話、傳說為題材的,這些戲中的角色多為神妖,他們臉譜的門類,屬於「神仙臉」或「象形臉」。其中最著名的角色莫過於孫悟空。他是一隻從石頭中迸出的猴子,後得道成精,武藝高強,神通廣大。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磨難,終取回真經,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他的臉譜屬「象形臉」,圖案表現出猴子的面部特徵;但他後來又成了神,所以又具有「神仙臉」的特徵,即眼窩處塗成金色。額上的珠光表示他乃佛門弟子。

除以上例舉的臉譜門類外,還有「太監臉」、「英雄臉」、「小妖臉」等。

關於京劇臉譜,還有一些特例不妨一述。旦角一般不勾臉譜,但也不盡然,鍾離春就是一例。此女傳說為戰國時齊國無鹽(今山東東平)人,故又稱鍾無鹽,她能征慣戰,頗具男子氣,且又生得貌丑,所以在劇中採用了勾畫臉譜的處理方法。而無鹽畢竟是位女傑,故額上繪有蓮花一朵,示其女性身份。

⑤ 古時候官員衣服上的都是是什麼動物

官袍的補子,也依照官階的大小有一定的圖像:

一、公、侯、駙馬、伯用麒麟補、白澤補(白澤、麒麟,是神話動物或古代絕種的動物)。

二、文官,一品畫仙鶴的補子。二品畫錦雞。三品畫孔雀。四品畫雲雁。五品畫白鷳。六品畫鷺鷥。七品畫鸂鸂。八品畫黃鸝。九品畫鵪鶉。雜職畫練鵲。風憲官畫懈廌。

三、武官,一品、二品畫獅子。三品、四品畫虎豹。五品畫熊羆。六品畫彪。七品也畫彪。八品畫犀牛。九品畫海馬。

一、二品官服補子實物

明代官袍圓團紋,除了龍團紋,還有蟒衣(四個爪的龍)、飛魚(有翅膀和魚尾巴的龍)和鬥牛(頭上有兩只彎角的龍),以及麒麟的紋路,穿這一些花紋大紅袍的人,都是一、二品到公、侯、伯、駙馬以上的高官。

官服補子實物

明代官像畫保存了當代的官服藝術形式。明朝傳至今日的官服,幾乎盪然無存,少數從墓穴挖出來的幾件,也是破損腐朽變色了。而官像畫里的服飾鞋帽,色彩鮮艷,配件齊全,加上寫實的人物表情,可說是紀錄了明代近三百年歷史的官樣服裝秀,也提供學術研究、古裝戲、現代的服飾造形設計良好的參考。

明代的官像畫服飾,驗證了文獻記載的史實,並補充文字敘述的抽象和不足,我們從許多官像畫的服飾實例中,可以發現幾種特色:

一、冠帽方面:可看出官方規定格式,只是原則上的條件宣告,樣式也是多采多姿富於變化的。古人與現代人都注重頭圍身段、個性氣質的整體表現,除了大小的自然改變外,男生冠帽的配飾,如帽緣中間玉飾的形狀、雕花、大小、鑲邊都不太一樣。女生冠釵細件的形式花樣,更是多采多姿,翠博山(翠蓋)、金鳳(金翟)、珠翠翟、珠滴、寶鈿;三博鬢(皇後才有)、珠牌(挑珠排、挑排結子)、珠翠雲片、冠緣設計,乃至發形、耳飾、胸針等,都有極豐富的變化內容,這顯示出古代手工社會,注重冠帽藝術表現,以及個人美感風格造形的品味。

由官家婦女裝扮的華麗,也可看出先生對太太的疼惜與尊重,女生愛美、藝術要求的天份,就在鳳冠上展露。也有一些女官像沒有戴鳳冠,只插幾個頭釵,可能是官便裝,或早期鳳冠還未形成制式、流行,也有可能跟官位大小有關系。

二、衣服方面:顏色的表現上,可能並不如官方規定的:一至四品官用大紅色,五至七品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綠色。一般官便服都以暗藍色、天青色居多,也有綠色。而戴官帽的官服,則以大紅色常見,如我們在古裝戲看到中進士或狀元的人,都穿大紅色官服,然而依照官階,進士、狀元是七品官,然而依照官階,進士、狀元是七品官,應該穿青色官服,大概是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的喜氣洋洋,就並不完全照規定穿著了。而官家婦女更以紅色官服較多,所以,我們稱女生的刺綉、手工藝叫「女紅」,是有民族文化特格特色的。

明代官服的纖綉花樣紋圖也頗多變化。有人說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龍的龍袍,然而明朝留傳下來的「李貞寫真像」中,李貞就穿著五爪金龍的龍袍。官太太也有穿龍袍的,但可能都是比較大的官婦人。

王侯官服的團龍補服

明代官像補子,有許多是直接綉在衣服胸腹部位上,沒有另外綉貼一個方塊補子,大概是通用,或者官補子規定未全盤流行。不過在婦女官補子表現上卻很普遍。而同一家的婦女,補子的禽鳥樣,有時是左右對稱。

古人有的娶兩個太太以上,從官像里也可看出來,有些畫在一起,有些分開來畫。婦女官像的特色,就是沒畫出腳鞋,古代女生的三寸金蓮是不可隨便露出來的,而且摺景的裙擺,也都畫得整整齊齊,花紋素雅富於變化。腰帶、玉佩、繩結也頗有可觀

我國清代文武官員穿著補服,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一塊綉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篩,稱「補子」。它又因絲綉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藝術珍品。

飾以禽獸紋樣來區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於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採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綉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別。這種創意一改朝服等級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子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製,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各級官員補服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的不同。

清代的補子直接襲於明朝,但也有所發展和變化,二者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型制上。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用於褂。明服為團領衫,前胸補子是完整的一塊,清服是對襟褂,前胸的補子被一分為二。明代的補子既有單獨綴織到補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織綉在補服上的,清代則為單獨織綉成後再縫綴到補褂上的。明代的補子大約40厘米見方,清代的補子稍小,約30厘米見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補子多以紅色等素色為底,金線綉花,清代的補子則是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綉,色彩艷麗。明代補子四周多為光邊,清代補子四周加工精細,多採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補子,多綉有一對飛禽,清代的禽獸均綉單只。

明代的補子只飾於前胸後背,清代宗室的圓補有的不僅飾胸,還有的飾於兩肩之上。

綴綉在清代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它只不過是綉工的復雜程度和顏色的差別。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官員所綴綉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採用飛禽飾樣,武官採用走獸圖案,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

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於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別飾於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後背。方補均用於文官和武將等官員。

文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雲雁,五品為白鷳,六口若懸河為鷺鷥,七品為(氵+雞)(氵+束+鳥),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

武官綴綉的補子圖案分別為: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綉獅,三品綉豹,四品綉虎,五品綉熊,六品綉彪,七品綉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綉犀牛,九品綉海馬。

清代的補服制度嚴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堯的兒子因穿了四團龍補服一項,在給年羹堯定罪時,就有這一項:「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

當時,也有官員因自己的職位低,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綉工製作的。加工廠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製作比自己官職高的補子,但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發生。製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們用各種綉絲彩料,運用和繼承精湛的織綉技術手法,織綉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這些補子如今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了。

⑥ 關於中國古代服飾分類

還有冕服,弁服,玄端,深衣,褕翟,禕衣,闕翟,純衣等。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

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褕翟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侯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6)穿綠衣服狀元圖片擴展閱讀: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西周時遺留下來的人像材料更少。從洛陽出土的玉人及銅制人形車轄來看,衣、裳、帶、市仍是貴族男裝的基本組成部分。其衣用正色,裳用間色,並特別重視裳前之市。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西周的建立,使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和提高了,物質明顯豐富起來,社會秩序也走向條理化,並有了規章制度。漢服服飾形制也由於尊卑等級的存在、禮儀的需要而進一步規范化,被納入"禮治"范圍,尊卑貴賤,各有分別。

上衣下裳:那時的常服還是上衣下裳為主流,款式不變。只不過袖日趨發展變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漸變寬。

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

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體態優美的旗袍,挽回了滿服缺少美感的一面。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

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族婦女不纏足、不穿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族婦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

閱讀全文

與穿綠衣服狀元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傷感美女背影卡通圖片 瀏覽:873
簡單的情侶圖片大全 瀏覽:49
愛情封面圖片文字 瀏覽:71
木蘭電動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921
如何把圖片的背景變成透明 瀏覽:273
卡通的頭像圖片動漫 瀏覽:697
ps如何保存成gif動態圖片不顯示 瀏覽:483
word怎麼編輯修改圖片里的文字 瀏覽:492
word保存圖片消失空間變小 瀏覽:406
動漫高清圖片裸男 瀏覽:154
涇陽頭發型圖片 瀏覽:764
怎麼用圖片表示附近 瀏覽:267
小女孩子騎馬射箭圖片大全 瀏覽:782
小孩照片的文字圖片 瀏覽:641
全套筏竿圖片價格表 瀏覽:938
穿綠衣服狀元圖片 瀏覽:401
word文檔分成兩欄怎麼插入圖片設置 瀏覽:879
工作培訓圖片如何發送郵件 瀏覽:968
如何區別y和n膩子粉圖片 瀏覽:407
酷炫的頭像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