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皇帝衣服圖片

皇帝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4-10-10 20:04:02

1. 求一些清朝皇帝的圖片

首先先了解一下清朝清朝是由女真族(滿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1912年中國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代統治全國共268年。 包括入關前的兩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不得不說的慈禧雖非皇帝,卻獨斷朝綱,也被列入。

努爾哈赤(入關前的皇帝)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曆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了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典冊中,他的英明和業績將與世長存。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交戰中,大敗而回並受傷,於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於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END--------------------------------------------------------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為個人轉載;僅供學習參考。

2. 中國各朝各代官服圖片和簡介

樓上答得基本正確!

中國古代各朝的統治者所尊崇的顏色各有不同,據文獻記載,傳說黃帝時期尚黃,夏代尚青,商代尚白,周代尚赤。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黑色作為最尊貴的顏色,「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凡重大的慶典、祭祀活動皇帝必須穿黑色衣服.

夏商周服飾

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63844.shtml

秦代服裝

秦人以綠、紅、紫、藍四色為主要流行色,其中綠色最受歡迎,白、黑色很少.秦人很注意上下衣及袖口、領口的色彩相異和搭配。如綠色的上衣,下身穿天藍或粉紫或紅色的褲子;紅色的上衣,下穿深藍色或淺綠色的褲子;綠色的長衣,鑲著朱紅色的領和袖口;紅色的長衣,鑲著綠色或粉紫或天藍色的邊緣。這種顏色的搭配採用強烈、鮮艷的對比色,顯得明快、熱烈,生機盎然。

另外,服裝的等級色彩不是很明顯.例如,軍官和士兵的服色沒有明顯區分,軍官中將軍與中下級軍官之間也無嚴格界限。他們身著的鎧甲由政府統一發放的,所以同一兵種、地位相同的士兵穿的鎧甲的形制和顏色比較一致,即:鎧甲片為褐色,甲帶為紅色。其他的衣服,則因為秦代並不統一發放,而因人而異.

http://www.e-museum.com.cn/dmsa/finery/fin/63862.shtml(秦漢服飾)

唐代服飾

官服的確是從唐代開始分顏色的: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排袍。

http://www.m16.cn/008-ysdl/01-yisu/fz004.html
http://www.huanghan.net/read.php?tid=4605&uid=693

宋代服飾

色調趨於單一,有向質朴、潔凈、自然方向傾斜的趨勢

http://www.86760.com/db_picture/200504/08/1112930596901295.jpg
http://ls.nje.cn/qixia/WYK/new_page_18.htm

元代服飾

元朝地域遼闊,種族混雜,各種文化交相輝映,既有農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亞伊斯蘭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這就造成了元朝服飾的多樣化。

http://hist.cersp.com/tsls/200612/4997.html
http://www.boxuege.com/pa001/001/0000000463.html

明代服飾

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http://www.ppwy.cn/html/new/7438_1.htm
http://www.boxuege.com/pa001/001/0000000462.html
http://www.boxuege.com/pa001/001/0000000468.html

清代服飾

清代官服以頂戴花翎顯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

http://www.boxuege.com/pa001/001/0000000481.html
http://www.boxuege.com/pa001/001/0000000475.html

清代補服、補子——清朝補服,也叫「補褂」,為無領、對襟,其長度比袍短、比褂長,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凡補服都為石青色。是區分文武官官職品級的主要標志。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級.文官綉飛禽,武官綉猛獸(所以才有成語衣冠禽獸)。

http://fashion.qqread.com/luxury/sc/r039757.html

3. 古代皇帝穿什麼衣服

中國是禮儀之邦、衣冠古國。《左傳·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易經·系辭下》則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此處的「垂衣裳」指的是縫制衣裳。在黃帝以前的時代,人們是頭插羽毛來遮蔽酷暑,身披獸皮來抵擋嚴寒的。到了黃帝掌管天下後,才第一次製作衣裳,並推行於天下。

古代帝王所著服飾都是有特殊標記的,有一套正規的服飾制度來加以規范,連衣裳配飾也會有規定,一串珠玉、一個圖紋、一種顏色,以及絲線長度和衣料等,都與禮制扯上了關聯。「標準的」專用帝王服飾出現於周代。當時的統治者還對各類人等所著服飾都作了嚴格規定,且一一納入「禮儀」的范疇,在等級、尊卑上分得十分清楚明了。後有《禮記》對衣著等級作規定雲:「天子龍袞,諸候如黼,大夫黼,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候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人為責也。」《周禮》中則記載:「享先王則袞冕,表明祭禮,大禮時,帝王百官皆穿禮服。」中國古代服飾「禮儀」標准還在服裝的色彩上有體現,有著很多的門道可琢磨。

據《周易》記載:「天玄(天青色、非黑色)地黃(土地色)。」周天子在祭天的時候所著服裝為玄衣纁裳,玄指黑色,纁兼有赤黃之色,玄衣即黑色面料的上衣,纁裳即為赤黃色的下裳。也就是說大概在周朝出現專用的帝王服飾時,在服飾的顏色方面,人們就開始有了講究。此後的各朝各代對顏色都有著不一樣的要求和相關的規定。

如孔子曾宣稱「惡紫之奪朱也」(《論語陽貨》)因為朱是正色,紫是間色,他要人為地給正色和間色定各位,別尊卑,以鞏固等級制度,歷史上「白衣」、「苞頭」、「皂隸」、「緋紫」、「黃袍」、「烏紗帽」、「紅頂子」等等都是在一定時期內,某種顏色附麗於某種服飾而獲得了代表某種地位和身份的例子。

另據《中國歷代服飾》記載:秦漢巾幘色「庶民為黑、車夫為紅,喪服為白,轎夫為黃,廚人為綠,官奴、農人為青」。

到唐朝,唐承隋制,唐代皇帝穿黃袍及衫。唐以前黃色上下通用,並沒有什麼特別尊貴的意義。唐高祖以赤黃袍巾帶為常服之後,有人提出赤黃色近似太陽的顏色,「天無二日」,日是帝王尊位的象徵。因此從唐朝開始,赤黃色(赫黃)為帝王所專用,黃袍也被視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臣民一律不得僭用,並以品級定袍衫的顏色,即所謂「品色服」。這種規定一直延續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數區分官位以外,對於黃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黃色,皇子用金黃色,而下屬各王等官職不經賞賜是絕不能服黃的。

4. 各朝代服飾圖片

中國各朝代男女服飾表 一、夏商西周
商朝服飾大抵分為三種

1、奴隸的簡單遮身衣物.

通常是圓領衣,上下相連,中間以繩縛之,衣長不及踝,頭部皆不加飾物.

2、平民或小奴隸主.

他們的衣著較為講究,一般是上身著衣,下身著裳.衣長多至膝蓋上下,但後裾卻長至足部,腰間系帶.衣上多無紋飾.

3、王室貴族.

衣著華麗,上衣下裳皆有精美紋飾,或刺綉或繪畫而成.腰部亦束有綬條,腰帶之下正中部位佩以一塊上狹下廣的斧形裝飾.

衣服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和皮革.麻布貧富皆可穿,但有粗細之分.絲綢和皮革主要用奴隸主貴族所專用.絲綢質地的衣服上所繪綉的紋飾也與青銅器一樣,多為雲雷紋.

商代男子的發飾以梳辮為主.有的是將頭發至於頭頂,有的則是在左右兩側梳辮,下垂在肩,也有的將辮子盤於頭頂.商代女子發飾與男子基本相同,以辮發為主,但也有少數是將辮捲曲垂肩.同時也出現了巾帽.商代巾帽形式比較簡單,多為帽箍式,束發器多是獸骨,玉石製成,帽箍則用絲綢布帛製作.

周代服飾與商代大致相同,但要比商代來的寬松,長度大多過膝,衣袖除小之外還有出現了大袖.腰間的束帶系成蝴蝶結.巾帽的樣式也較豐富,除帽箍外,還有平形.尖形.月牙形,及中間突出,兩邊翻卷的形狀.大致是低而平者為普通人所戴,高而尖者為貴族所戴.

注:商代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其服飾的衣袖都比較窄小.

二、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上層社會大體流行深衣和胡服.

1、深衣

貴族中流行的深衣式袍服,是西周以來傳統的貴族常服,而平民以為之禮服,平常穿短褐.深衣的特點一是上衣下裳相連;二是無男女式樣的差別,皆可穿用.但又分為兩種:一為中原地區的寬大式,"寬大博帶"穿著舒適,長不拖地,下擺不開岔,屈肘可穿,袖長和臂長相等,用大寬頻束腰,中原貴族宴樂時喜愛穿用.二為瘦長式,"續衽鉤邊"楚地最為流行,較北方的瘦長,領沿較寬,用較厚織物作邊,右衽很長.戰國時有單,夾,棉,皮.袍服的領式突破了西周時期的矩形領,流行交領式右衽,左衽.

2、胡服

胡服便於騎射,諸國戰士皆衣之.胡服逐漸成為戰國時期的軍服.其特點是短衣,長褲,用帶鉤,有短靴和皮弁(bian).胡服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常服.胡服中的上衣,商周時的勞動者,武士,小孩都穿,其長不過膝;胡服束腰須有帶鉤,不同於中原束帶,褲子代替長袍的下裳,靴代替鞋.

帶鉤,古稱"師比","鮮卑",它是北方游牧民的衣帶裝飾.帶鉤小有寸許,大有尺余,有仿棒,竹節,琵琶等形象.製作原料有玉,鐵,銅等.嵌以寶石,琉璃,或金銀.

三、秦漢時期

漢代男子貴賤通用的基本首服是巾幘.巾幘主要有介幘和平巾幘,但具體式樣和顏色有據人的身份,地位,職業,年齡的不同而有區別.如皇帝和個級別的官員的巾幘隨其服色,文官和武官的巾幘也有所不同,文官主要有戴介幘,武官則戴平巾幘.群吏和僕役要戴綠幘,武吏則戴赤幘,未成年的小童戴無屋幘等.

冠帽只有官員才能使用,通常是戴在巾幘之上.冠帽的主要有冕冠,長冠,委貌冠,皮弁冠,爵弁冠,通天冠,遠游冠,高山冠,進賢冠,法冠,武冠,建華冠,方山冠,巧士冠,卻非冠,卻敵冠,衛士冠等.其中除長冠外,大多出於周禮.這些冠各有不同的使用場合,如冕冠,長冠,委

貌冠,皮弁冠分別為行郊社祭祀之禮時使用的;通天冠為朝服;遠游冠為諸忘之服;進賢冠為儒者之服;卻非冠為宮殿門吏僕射之服,卻敵冠為衛士之服,爵弁冠和建華冠為舞樂人祭祀之服.

袍服是漢代一般人的常服.式樣主要有兩種:一種為直裾袍服;一種沿用戰國時的曲裾式.曲裾式袍服,無扣,衣襟從腋部想後旋繞,腰間束絲帶.衣服寬博,大袖.領和袖初有皂色緣邊.直裾式的袍服從西漢後期流行.兩種式樣,男女皆通用.
漢代重農輕商,規定商人不得衣錦綉等織物,只能著葛麻織物.

漢代男女的鞋的樣式沒有嚴格區別.男子多為方頭,女子多為圓頭,但又可通用.在日常生活中貴族著絲履,可不隨衣色.北方因天氣寒冷,多穿皮靴,而南方氣溫高,濕潤,多著草鞋.

襪在漢代稱之為角襪.襪高一尺余,上有帶子,穿時可束緊口,防止脫落.

漢代貴族婦女的首飾有步搖,簪,珥,華勝,采勝,擿(大長簪),並以擿的長短來區分等級.由於頭上的首飾太多,非真發所能承受,故用假髻,漢代稱之為"大手髻".

貴族女子常用襦裙.此外還有掛袍,也是宴居之服,為斜裁的袍服,將上闊下狹之斜幅垂於衣旁成為裝飾.

勞動婦女的衣著通常比較簡單,無首飾,為勞動方便,常是短衣長褲,一般女子的發型多為露髻,不加飾.頭發中分,平梳,向後做綰,垂髻於腦後,貴族女子則好高髻.

漢代女子已有面部化妝,除濃妝淡抹外,還有奇妝.如東漢恆帝時,大將軍梁翼之妻韓壽,自創一中悲啼妝,細八字眉,梳墮馬髻,自行折腰步,露齒笑,世謂之愁眉泣妝,與流行的寬眉高髻相逆.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和西晉時的服飾與東漢基本相同.但從東晉起,便追求起所謂的風流放達,本就比較肥大的衣服又向更為博大的方向發展.

頭部的裝飾有的系巾子,有的則帶小冠,到南朝後期還有戴大冠者.巾子在漢以前本為庶民所戴,東漢末和魏晉時,一些名士也開始使用,因此而流行起來.小冠一般為中空,可綱椎髻,用簪子由後貫入,把小冠和發髻固定,是由漢代的平巾幘發展起來的.

這時期的婦女的服裝已從漢代的深衣向衣,裳分開的方向發展,上衣下裳的裝束成為主流.兩晉時,還出現了上衣甚短而裙子特長的裝束.有的裙的外露部位已及腰部,史書上稱為"上檢下豐".

在北方,十六國後期後,胡服便十分流行,其主要特點是緊身,窄袖,開袴.由於它們行動十分方便,因此深受漢族勞動人民的喜愛.

北方常用的頭飾,除小冠,巾子外還有氈帽.巾子發展到北周時,常常是以三尺皂絹向後襆發,名為"折上巾",實為以後的襆頭.

五、隋唐服飾(581~907)
隋唐時期,中國由分裂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彩錦,是五色俱備織成種種花紋的絲綢,常用作半臂和衣領邊緣服飾。特種宮錦,花紋有對雉、斗羊、翔鳳、游鱗之狀,章彩華麗。刺綉,有五色彩綉和金銀線綉等。印染花紋,分多色套染和單色染。隋唐時期男子冠服特點主要是上層人物穿長袍,官員戴襆頭、百姓著短衫。直到五代,變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顏色來區分等級,用花紋表示官階。隋唐女裝富有時裝性,往往由爭奇的宮廷婦女服裝發展到民間,被紛紛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響而別具一格。

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長裙,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唐代婦女的發飾多種多樣,各有專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錦綉織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於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唐貞觀至開元年間十分流行胡服新裝。

六、宋遼夏金元服飾(947~1368)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宋代服飾大致有官服、便服、遺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羅為主,政府因五代舊制,每年要贈送親貴大臣錦緞袍料,分七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於晚唐的大袖長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烏紗帽,名直腳襆頭,君臣通服,成為定製。宋代官服又沿襲唐代章服的佩魚制度,有資格穿紫、緋色公服的官員都須在腰間佩掛「魚袋」,袋內裝有金、銀、銅製成的魚,以區別官品。「方心曲領」也是朝服的特徵,即朝服項間套上圓下方的飾物。宋代官員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圓領衫和帽帶下垂的軟翅襆頭,依然唐式,腳下卻改著更便於平時起居的便鞋。宋代遺老的代表性服飾為合領(交領)大袖的寬身袍衫、東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緣邊,以存古風。東坡巾為方筒狀高巾子,相傳為大文學家蘇東坡創制,實為古代幅巾的復興,明代的老年士紳還常戴用。宋代民間首服也有種種流行。男子流行襆頭、幅巾,女子則流行花冠和蓋頭。婦女發式和花冠,是當時對美追求的重點,最能表現宋代裝束的變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趨危巧,宋代花冠再加發展變化,通常以花鳥狀簪釵梳篦插於發髻之上,無奇不有。遼、西夏、金分別為中國古代契丹、黨項、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權,其服飾反映了在與漢民族進行長期文化交流中,各自發揚民族傳統的發展軌跡?/cc> 中國各朝代男女服飾表 5誠鈄甯九�嘧歐�旌���旒浯絛寰�饋F醯ぁ⑴�孀逡話憒┱�湓擦炱胂ネ庖攏�閬倫懦ね逞ィ�擻諑砩獻髡繳淞?婦女穿窄袖交領袍衫,長齊足背,都是左衽,正與漢人相反,所習慣穿用的釣墩傳到內地曾廣為流行。遼金政權考慮到與漢族雜處共存的現實,都曾設「南官」制度,以漢族治境內漢人,對漢族官員採用唐宋官服舊制。遼代以絲綢官服上山水鳥獸刺綉紋樣區分官品,影響到明清官服的等級標識,金代則以官服上花朵紋樣大小定尊卑,品級最低的用無紋或小菱紋的芝麻羅。契丹、女真男服因便於行動,也為漢人採用。元代於延佑元年(1314)參酌古今蒙漢服制,對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統一規定。漢官服式仍多為唐式圓領衣和襆頭;蒙古族官員則穿合領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層為便於馬上馳騁,最時興腰間多褶的辮線襖子(圓領緊袖袍,寬下擺、折褶、有辮線圍腰),戴笠子帽。元代紡織物有納石矢金錦、渾金搭子、金段子、兜羅錦、三棱羅、大綾、小綾、南絹、北絹、木錦布、番錦布……種種名目。元代每年舉行10餘次大朝會,屆時萬千官員穿同一顏色、式樣並加飾納石矢金錦珠寶的高級禮服,稱作質孫服,糜費為歷朝少有。這種服式到明代卻被用作差役服裝。

七、明清服飾(1368~1911)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又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綉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補子用鳥,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圓領袍衫則憑衣服長短和袖子大小區分身份,長大者為尊。明代官員的主要首服沿襲宋元襆頭而稍有不同。皇帝戴烏紗折上巾,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官員朝服戴展翅漆紗襆頭,常服戴烏紗帽。受到誥封的官員妻、母,也有以紋、飾區別等級的紅色大袖禮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層婦女中已著用高跟鞋,並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襲了舊傳統,且品種十分豐富。服飾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綠、桃紅等色,以免與官服正色相混;勞動大眾只許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來舊樣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親自製訂兩種,頒行全國,士庶通用。一種是方桶狀黑漆紗帽,稱四方平定巾;一種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稱六合一統帽,取意四海昇平、天下歸一。後者留傳下來,俗稱瓜皮帽,系用黑色絨、緞等製成。清王朝時,以暴力手段推行剃發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馬褂為加於袍的外褂,因起源於騎馬短衣而得名,特點是前後開衩、當胸釘石青補子一方(親王、郡王用圓補)。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順序與明朝大同小異。清代官帽與前朝絕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綉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圖片找不到!!!

5. 求個清朝皇帝吉服冠和朝冠的圖(說下有什麼區別,什麼季節的衣服都行)

夏朝冠:

(5)皇帝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1、清代吉服冠:清代官帽的一種,是穿著吉服時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時官員戴的帽子,所謂吉服,是僅次於朝服的禮服,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

2、明代梁冠: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數區別品位高低。

3、清代朝冠: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

6. 宋朝的皇帝朝服是什麼樣子的

①【組成】宋代皇帝朝服——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
②【特點】這種服裝僅次於冕服,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卷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導之。所穿紗袍用絳色,襯里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另掛佩綬。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游冠」),與此稍有區別。
③【拓展】宋代皇帝服飾——宋朝皇帝服飾,有裘冕、袞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閱服等。此外,隋唐時期的襆頭,發展到宋代,已成為男子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會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襆頭襆頭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顯的不同。從圖像反映看,作官宦形象多用直腳,仆從、公差或身份低下的樂人,多用交腳或局(曲)腳。衫袍,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文靴,大宴服之。此圖為戴直腳襆頭、穿衫袍的皇帝(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7. 宋朝服飾之男女服飾的種類、特點及圖片介紹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為南宋和北宋的歷史階段。那麼宋朝的服飾是什麼樣的呢?宋朝時期,不論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一般的百姓,都愛穿直領、 對襟的背子的衣服,因為那樣不僅舒適,而且還顯得大方得體。

宋朝的男服飾

宋朝的男服飾分為 冕服、朝服、常服、平民服、胄甲

宋朝男服飾之 冕服

冕服,是古代皇帝舉行重大儀式所穿戴的禮服。它的構造是冕冠、延、旒、帽卷、玉笄、武、纓、充耳、天河帶、衣裳、交領右衽、袖、袂、大帶、革帶、蔽膝、紋章:日、月、星、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赤舄。

宋朝男服飾之 朝服

朝服,又稱具服,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議政之服。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中單就是禪衣,襯在裡面,在上衣的領內露出。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掛以玉劍、玉佩、錦綬,著白綾襪黑色皮履。當然,官員的大小是有不同的,六品以下的官就沒有中單、佩劍和錦綬。而且還會用服裝的顏色來區別等級,九品官以上的用青色;七品以上用綠色;五品以上用硃色;三品以上用紫色。而且大部分的服裝都織有鳥獸的錦紋。

8. 求科普清朝女性服裝發展歷史,最好有圖片說明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區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領和上衣下裳相連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由袖身、熨褶素接袖、馬蹄袖三部分組成;下裳與上衣相接處有襞積,其右側有正方形的衽清代官服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官帽與前朝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綉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9. 清朝皇帝的常服和朝服在 形式 上有什麼區別 花紋 顏色都有什麼區別

清朝皇帝的衣服分為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朝服是重大典禮和重大祭祀時才會穿,很少穿,為黑狐為質地,紋飾前後、兩肩各有一條正龍。平時較多穿著的是龍袍屬於吉服,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綉有九條龍,比朝服略次一等。常服是喪期和忌辰穿的,素色。


(9)皇帝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朝服詳細介紹:

朝服一般由朝冠、端罩、補褂、朝珠、朝帶、朝靴組成。朝冠分為冬、夏兩款。冬款朝冠,只有皇帝才能用黑狐為質地,一品以上大員的以青狐為質地,而二三品可以用貂尾為質地,這些都是有嚴格等級的。

冬朝冠,外面是青色,裡面是紅色,帽檐是上仰的,上面點綴著紅絨,紅絨凸出到帽檐外面。夏朝冠則是由織玉草或藤竹絲為材料,帽檐是敞開的,上面點綴著紅絨。

朝冠的頂子一般是由底座和主寶石兩部分構成。其中寶石多為橢圓和棱形,這是與下面吉服冠最突出的區別。吉服冠的頂子寶石全部是圓形的。皇帝的朝冠頂的底座為金龍三層,每層中央有東珠一顆,環繞四條金龍,每條金龍鑲嵌一顆東珠,其中在三層金龍的最上方,鑲嵌著一顆大東珠。

朝袍是朝服的重要部分。朝袍從皇帝、皇子、親王、郡王,其朝袍的紋飾前後、兩肩各有一條正龍。於朝袍的顏色,只有皇帝才能用明黃,皇子也用金黃,從親王到文武四品官員用藍或石青色,文武五品官員到文武八品只能用石青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服飾

閱讀全文

與皇帝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學美女牛仔褲圖片 瀏覽:241
達芬奇如何添加圖片 瀏覽:196
qq頭像男生正臉圖片 瀏覽:411
男生和父親在家聊天圖片 瀏覽:785
美女非誠圖片 瀏覽:895
word插入圖片等距排列 瀏覽:1003
多張圖片上傳word順序不會亂 瀏覽:123
word將圖片設為沖蝕效果 瀏覽:314
情感文字棉服圖片 瀏覽:368
果綠色皮鞋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916
向男生表白圖片隱藏我喜歡你 瀏覽:234
一百種可愛小動物的圖片 瀏覽:801
女生卧室裝修圖片大全 瀏覽:91
簡單事復雜做圖片 瀏覽:182
圖片提取內容轉換為word 瀏覽:201
線形圖片可愛 瀏覽:856
韭菜雞蛋簡單圖片 瀏覽:929
簡單小邊框圖片 瀏覽:13
男生微信頭像高清傷感圖片 瀏覽:840
怎麼將圖片變高清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