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絲綢畫圖片簡單圖片

絲綢畫圖片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2024-06-13 20:11:01

❶ 花重錦官城和西出陽關無故人和京口瓜洲一水澗哪個離莫高窟最近

01、《人物龍鳳帛畫》/戰國/帛畫
「帛畫」是指古代繪在絲織物上的圖畫。根據當時楚國的習俗並結合文物考證,此畫的婦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作品的主題是表現龍鳳引導死者,即墓主人靈魂升天。
02、《軑侯家屬墓生活圖》/西漢/帛畫
此帛畫是長沙國丞相之妻死後的隨品。畫分為三部分:上部以祈頌墓主人升天為主題;中部則表現墓主人日常生活;下部繪兩條交纏的鯤,背上蹲著一個赤身力士。
03、《女史箴圖》·局部/東晉/顧愷之
此畫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一文所繪。宣揚宮廷婦女應遵守的道德規范,據傳是為了諷諫放盪性妒、擅權禍國的賈皇後。
04、《洛神賦圖》·局部/東晉/顧愷之
此畫是以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為藍本創作的。《洛神賦》以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曹植與洛水女神之間的愛情故事。
05、《職貢圖》·局部/梁朝/蕭繹
蕭繹是梁元帝(505—554),尤以肖像畫最擅。圖中所繪為列國使者立像 12 人,自右至左依次為:波斯國、百濟國、丘茲國、倭國、狼牙修國等等,表現了不同民族的獨特氣質。
06、《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南朝/畫像磚
畫像磚是在磚頭模子上刻畫後,再壓成磚坯燒制出來。該模印磚畫由 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表現了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
07、《鹿王本生圖》/北魏/莫高窟壁畫
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生前所經歷的許多事跡。「鹿王本生」說的是釋迦牟尼前生是一隻九色鹿王,他救了一個落水將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賣的故事。
08、《西方凈土變》/唐代/莫高窟壁畫
這一場面恢宏,色彩絢爛的佛國景象,是宗教美術依據《無量壽經》內容,為信眾們構想出來的《西方凈土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
09、《維摩詰經變》/唐代/莫高窟壁畫
經變畫,指的是用畫像來解釋某部佛經的思想內容。《維摩詰經變》都是根據《維摩詰經》而畫的。《維摩詰經》有14 品,其中《弟子》、《問疾》等 9 品有變相。
10、《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唐代/莫高窟壁畫
此圖描繪的是唐朝敦煌地區最高統治者張議潮,接受唐朝廷敕封為河西節度使後,統軍出行的浩大場面。
11、《游春圖》/隋朝/展子虔
《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從畫上題記鈴印可知,該畫在北宋時收入宮內府,歷經宋元明清期間不斷轉手。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2、《歷代帝王圖》·局部/唐代/閻立本
閻立本擅畫人物、車馬、台閣。此畫描繪了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十三個帝王的形象,並寓褒貶於其中。比如劉備的深而顯疲憊、曹丕的咄咄逼人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3、《步輦圖》/唐代/閻立本
《步輦圖》取材於唐貞觀八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 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14、《虢國夫人游春圖》唐代/張萱
此圖描寫唐天寶年間,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及其侍從春天出遊的行列。出遊行列成前松後緊組合,統一中有變化,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15、《搗練圖》/唐代/張萱
此畫描繪宮中婦女搗練的情景,搗練意為搗洗煮過的熟絹。畫卷由右至左展開,三組人物相互呼應,富有生活情趣。
16、《簪花仕女圖》/唐代/周昉
此畫描寫春夏之交時節,一群服飾艷麗的貴族婦女在庭園里嬉戲、賞花的閑逸生活片斷。真實地反映了貴族婦女奢侈閑逸生活中的苦悶心境。
17、《高逸圖》/唐代/孫位
此圖實際上畫的是《竹林七賢圖》,不過現在畫上只留下山濤、王戎、劉伶、阮籍四人,另外三人嵇康、向秀、阮咸已遺失了。
18、《江帆樓閣圖》/唐代/李思訓
此圖展現的是游春的情景,使人遠離塵世,傾情自然,縱目千里,給人以清新而「超然物外」之感。
19、《明皇幸蜀圖》/唐代/李昭道
作品描繪人馬行走於崇山峻嶺間的畫面,時代特徵明顯,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
20、《輞川圖》/唐代/王維
《輞川圖》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候,在清源寺壁上所作的單幅畫。後來清源寺圮毀,此畫也便無存。現在人們所見到的都是後來的臨摹本。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曠古馳譽。
21、《照夜白圖》/唐代/韓干
這幅畫是用水墨線描完成的,描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照夜白」的形象,充滿了豐富的情節和感受,反映了當時時代的審美觀念。
22、《五牛圖》/唐代/韓滉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3、《天王送子圖》·局部/唐代/吳道子
《天王送子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這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想像可謂奇特。
24、《重屏會棋圖》/五代/周文矩
此圖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其弟晉王景遂、齊王景達、江王景逖會棋的情景。人物寫實,神情刻畫精細,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動的區別。
25、《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
畫面的主人公,韓熙載是北方人,南唐當了大臣。南唐後主李煜,多猜疑北方人,便派畫家顧閎中到韓熙載家窺探。回來後憑「目識心記」作了這幅長卷,表達了韓熙載既縱情聲色,又沉鬱寡歡的心理矛盾。
26、《十六羅漢圖》·之一/五代/貫休
畫中羅漢為諾距羅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戰士。後來出家,佛祖讓他靜坐修行,以摒棄當兵時的粗野性格。後雖修成羅漢,但他靜坐時仍有一股威猛之氣。
27、《珍禽圖》/五代/黃筌
畫家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中的眾多生靈,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24隻,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後賦以色彩。
28、《匡廬圖》/五代/荊浩
此畫是一幅絹本水墨立軸,表現了山川大地的宏偉壯麗。畫家以散點透視法,將豐富的景物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中,構圖嚴謹,用墨精潤,空間感得以充分表現。
29、《關山行旅圖》/五代/關仝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30、《夏山圖》/五代/董源
此畫為董源後期變體之作,畫面氣勢遼闊,用筆濃淡相間。與《瀟湘圖》、《夏景山口待渡圖》同為其傳世三大名跡。
31、《讀碑窠石圖》五代/李成與王曉合作
《讀碑窠石圖》為雙拼絹繪制的大幅山水畫,表現冬日田野上,一位騎騾的老人正停駐在一座古碑前觀看碑文,近處陂陀上生長著木葉盡脫的寒樹。現存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32、《秋山問道圖》/宋代/巨然
此畫是南派山水畫派之祖巨然的代表作,曾被宋朝蔡京及明清內府收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33、《山鷓棘雀圖》/宋代/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是花鳥畫名家黃筌的之子,黃居寀所創作,其畫法比較接近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卷。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34、《雙喜圖》/宋代/崔白
《宋崔白畫雙喜圖》是宋代畫家崔白創作的,描繪了兩只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35、《溪山行旅圖》/北宋/范寬
作品以淺淡的色彩和精緻的構圖,呈現出立體的空間感。而人物、馬匹亦能夠在尺寸極小的限制下,活靈活現,因此受到歷代收藏家珍愛,如今已有許多印記,該作品已收藏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36、《早春圖》/北宋/郭熙

這幅畫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之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37、《溪山樓觀圖》/宋代/燕文貴
此圖是一幅描繪江景山巒的山水畫,氣勢開闊曠遠。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38、《五馬圖》/宋代/李公麟
此畫卷分五段,描繪北宋元佑初年西域邊地,進獻給皇帝的五匹矯健的名馬,前四匹為「鳳頭驄」、「好頭赤」、「錦膊驄」、「照夜白」,第五匹佚名(應是「滿川花」)。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對象寫生創作的。
39、《秋庭戲嬰圖》/宋代/蘇漢臣
此軸畫風活潑清麗,表現庭院中,兩孩在湖石花叢下嬉戲,用筆極為細致,精到而剛勁。特別是兩孩瞳如點漆,炯炯有神,堪稱「點睛」妙筆。
40、《清明上河圖》·局部/北宋/張擇端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風俗畫長卷,描寫北宋都城汴粱城鄉間的社會風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船將要穿過拱橋橋洞的驚驗場面。
41、《墨竹圖》/北宋/文同
《墨竹圖》乃文同代表作,畫一枝低垂而又「S」形倔曲向上的墨竹,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
42、《四梅花圖》/宋代/楊無咎
此畫內容簡單,描繪四枝梅花樹枝,是揚無咎的名作。卷後有自書《柳梢青》詠梅詞四首,將梅花自開至謝的過程,比作美人從少女到遲暮的一生,暗寓一種隱情,引發觀者無限的情思和感懷。該作品由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43、《枯木怪石圖》/北宋/蘇軾
蘇軾在繪畫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繩墨,強調表現自我,有所創新。該圖已消除了某些不恰當和不和諧的成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完滿的整體,看似十分忠實於生活,但又如此與之不同。
44、《芙蓉錦雞圖》/宋代/趙佶
全圖設色艷麗,繪芙蓉及菊花,芙蓉枝頭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錦雞,扭首顧望花叢上的雙蝶,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錦雞的動態。這種表現形式,在宋代花鳥畫中很是流行。畫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詩一首,並有落款。
45、《貨郎圖》/宋代/李嵩
這是一幅人物風俗畫卷。畫家藉助「貨郎」這一題材表現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個側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物品,雖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卻真實地記錄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學家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46、《採薇圖》/宋代/李唐
這是一幅描述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伯夷、叔齊均面容清癯,身體瘦弱,肉體上由於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飢,而受到極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卻絲毫沒有被困苦壓倒。
47、《瀟湘奇觀圖》·局部/宋代/米友仁
這幅是米友仁山水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灕水墨畫江上雲山、雲霧變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樹木並未作具體細致的描寫,追求的是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特殊韻致。
48、《潑墨仙人圖》/南宋/梁楷
畫面上幾乎沒有對仙人做嚴謹工緻的細節刻畫,而是通體以潑灑般的淋灕水墨抒寫。絕妙地表現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難得糊塗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
49、《太白行吟圖》/南宋/梁楷
該作品也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才思橫溢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現為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50、《四景山水圖》局部/南宋/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分四幅繪春、夏、秋、冬四景,描繪了幽居於山湖樓閣中的大夫閑逸的生活。
51、《踏歌圖》/南宋/馬遠
這幅貌似山水畫,實際卻是風俗畫。它的上半部描繪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現了南宋首都臨安郊區農家「踏歌」的歡樂場景。
52、《溪山清遠圖》·局部/南宋/夏圭
該作品描繪了晴日江南江湖兩岸,山色空濛、水光瀲灧的清遠秀麗景色。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53、《千里江山圖》·局部/王希孟
作品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54、《江山秋色圖》·局部/北宋/趙伯駒
這幅是「青綠重彩山水畫」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圖中所繪顯然是北方山水,以極為豐富的取材,展示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
55、《寫生蛺蝶圖》/宋代/趙昌
乾隆皇帝在《寫生蛺蝶圖》題詩「青蟲出菜甲,起復化為蝶;蝶已不復蟲,生滅迅交睫。翮栩飄秋煙,迷離貼露葉;煉得長生術,金丹了無涉」。前四句感慨生命變化(微弱與強盛)的迅速、生滅轉瞬,後四句是常有的希求長生之慨。
有趣的是此圖復製品,曾作為國禮贈送奧巴馬,《寫生蛺蝶圖》也因此而名聲大震。國禮向來意義重於形式,此圖被選擇顯然看中前四句的含義。
這幅以折枝形式將梅、松、竹組合在一起,一筆一畫都注意書法與畫法的結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畫的藝術特色。
57、《墨蘭圖》/元代/鄭思肖
該作是作者留下的唯一傳世作品,是一幅非常抒情的文人寫意水墨畫,描繪出蘭的野逸、不畏風霜,孤高自傲,無人花自馨的高尚品格。作者借筆墨抒發胸中逸氣,是自我思想品格的寫照。
58、《秋郊飲馬圖》/元代/趙孟頫
此圖為趙孟頫人物鞍馬畫代表作。畫秋郊平原水澤,一紅衣奚官驅策騮馬。人物馬匹形態生動,岸上林木稀疏,樹葉錯落,具有濃郁的情致和意趣。
59、《鵲華秋色圖》/元代/趙孟頫
此幅是趙孟頫於1295年回到故鄉浙江時,為周密所畫。此幅向來被認定為是畫史上文人畫風式青綠山水設色,畫中平川洲渚,紅樹蘆荻,漁舟出沒,房舍隱現,綠蔭叢中,兩山突起,山勢峻峭,遙遙相對。
60、《雲橫秀嶺圖》/元代/高克恭
雲橫秀嶺圖是「元初三家」之一的高克恭晚年的代表作品。從這幅圖中可以看出作者布局的開合布陳之妙,使人似乎能看到他筆下波瀾的起伏,也看出作者胸中有丘壑、筆下有煙雲的巧妙布置。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61、《富春山居圖》·局部/元代/黃公望
這幅描繪了浙江富春江的景色,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但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其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62、《漁父圖》/元代/吳鎮
漁父圖是描繪漁民生活的一種畫圖。 今存世《漁父圖》四幅,其畫景物基本相似。
63、《幽澗寒松圖》/元代/倪瓚
倪瓚的山水畫秀麗、清幽。他作畫喜用干筆皴擦, 以側峰著紙, 稚嫩中見蒼老, 簡淡中見厚重。此幅作品簡淡超逸,雖未署年款,但從書法由豎長變為扁方以及名款和畫風來看,當是晚年之作。
64、《青卞隱居圖》/元代/王蒙
畫面描繪卞山高峻巍峨的氣勢,並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氣氛。此圖技法豐富多樣,集中體現了王蒙的藝術風格,明董其昌推崇為「天下第一王叔明」。
65、《朝元圖》·局部/元代/永樂宮壁畫
《朝元圖》為永樂宮壁畫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曲范。永樂宮原在山西永濟縣永樂鎮,相傳為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宅。
66、《楊竹西小像》/元代/王繹和倪瓚
《楊竹西小像》畫楊謙,號竹西居士的小像。畫中高士楊竹西曳杖緩行,人物神態閑適。人物面部輪廓須眉,全用細筆精心勾勒,略作淡墨暈染,神氣活現紙上。

67、《四清圖》/元代/李衎
此畫首段繪二石,用筆含而不露,清潤渾圓,是李衎墨竹畫的代表作。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68、《清閟閣墨竹圖》/元代/柯九思
這幅畫中的竹子的畫法仿文同,以濃墨為面,淡墨為背,行筆沉著穩健,一如後人形容他的墨竹「大葉長梢動冕旒」。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69、《墨梅圖》/元代/王冕
王冕就是畫史上成就卓著的畫梅大家。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簡潔的枝條和疏落的花朵,表達出孤冷清傲的意韻。而王冕卻超脫前人的定式,別出心裁地以繁枝綴以萬花。
70、《風雨歸舟圖》/明代/戴進
《風雨歸舟圖》描繪的是風雨交加中的山川自然景色和行人冒雨歸家的情景。作者對墨的濃淡干濕變化應用自如,雨暴風狂的氣象於指腕間颯然而起,充分顯示了畫家的深湛功力和注重觀察自然的可貴精神。
71、《漁樂圖》/明代/吳偉
該圖表現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漁民生活。江邊高樹坡石,其上遠山層疊,江中漁舟有停泊,一幅秀潤美麗的江山漁樂圖卷。
72、《廬山高圖》/明代/沈周
該副作品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70歲生日祝壽,憑借想像而創作的一幅國畫精品。時年沈周41歲。
73、《秋風紈扇圖》/明代/唐寅
畫家用遒勁飛舞的線條,刻畫了一位體態豐盈,舉止安詳的富貴人家之少婦。雖然用水墨描寫,卻有豐富的色感,在藝術上有獨特之處。畫上鈐有多方收藏印章。
74、《桃源仙境圖》/明代/仇英
此畫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遠山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橋,奇松虯曲,景緻幽雅。停琴靜坐的老者,似乎正陶醉在大自然。
75、《湘君湘夫人圖》/明代/文徵明
此圖是根據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繪的。此圖畫法簡潔明快,無背景襯托,有益表現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動態,給人以飄飄若仙之感。在顏色運用上,主色只用朱膘、白粉兩種,形象古意中見靈動。
76、《葡萄圖》/明代/徐渭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法語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寫意花卉的風格,也是明代寫意花卉高水平的傑作。
77、《荷花鴛鴦圖》/明代/陳洪綬
《荷花鴛鴦圖》是陳洪綬早年時的作品。該圖以荷花為題,形象豐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78、《秋興八景圖》/明代/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開,所寫為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
79、《南山積翠圖》/清代/王時敏
該副作品畫面布置有序,層次井然,筆墨清雋秀潤,沉靜淡雅,毫無躁氣,具有溫厚而博大之美,是畫家為人賀壽之作。
80、《仿三趙山水圖》/清代/王鑒
作者描繪的是暮春時節,雨後江南非常濃麗的景色。全圖半幅都被向上盤旋的高山所佔據,把畫面分成了左右兩部分。近處池塘邊的柳樹新枝嫩葉繁茂,向人們展示著春的氣息。一角亭座落於水邊,似乎在等著春遊到此的人們。
81、《康熙南巡圖》·局部/清代/王翚
《康熙南巡圖》十二卷上沒有畫家的署款,這是因為奉皇帝之命畫此類圖畫,為表示尊敬和謙恭,一般作者是不署名款的。畫中的人物逾萬,牛馬牲畜過千,姿態各異,都十分細致。色彩又繁復豐富,絕非在短期內所能完成。
82、《錦石秋花圖》/清代/惲壽平
該作品是作者50歲時所畫,此時正是作者精力充沛、藝術上極為成熟的時期,也可以說是展示作者較高繪畫水準的代表作。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83、《天都峰圖軸》/清代/弘仁
畫面描繪了懸崖峭壁古松虯曲,松針茂密,枝幹如盤龍蛟出。遠處主峰直指雲霄,危崖之上奇松點點,山腰又有流泉,直瀉而下的情景。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84、《蒼翠凌天圖》/清代/髠殘
畫面崇山層疊,古木叢生。在這山水的交匯處,一道人憑幾而坐,享受著這個平和而無欲的境界。畫中的道人正是作者本人,作者也正是在這種境界中達到頓悟的。點出了他能與大自然達到的和諧和默契,表達了參禪與筆墨的關系。
85、《荷石水禽圖》/清代/朱耷
畫中冷僻孤寂的環境處理和不計自然常態的形象,以及不拘成法的章法布局,造成一種生僻、苦澀的美感,足以觸人心弦。
86、《淮揚潔秋圖》/清代/石濤
此圖滿幅灑落的濃墨苔點,吸收採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點土石,配合著尖筆剔出草叢,使整個畫面蕭森郁茂,蒼莽幽邃,體現了一種豪情奔放的壯美。
87、《寄人籬下圖》/清代/金農
這幅畫描繪的是花果累累的梅花,在敞開著的籬笆下,卻無人欣賞的凄涼和蕭瑟。這幅畫因其構思奇迥,別有用意,因而成了金農的代表作之一。
88、《醉眠圖》/清代/黃慎
此畫畫的是八仙之首鐵拐李醉眠情狀,把鐵拐李這個無拘無束、四海為家的「神仙」的醉態刻畫得獨具特色,突出了主題。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89、《蘭竹圖》/清代/鄭燮
畫面上修竹挺立,長短有殊,或作左傾,或作右傾,雖各自獨立,卻顧盼有情,用筆遒健圓勁,極疏爽飛動之致。
90、《積書岩圖》/清代/趙之謙
此圖取材於河北層山積書嚴的景色。崖腳下碧波盪漾,陡直的峭壁險峻無路,石崖間青松盤曲,蒼翠欲滴。山腰上綴有洞窟一穴,洞內有天然橫堅交錯的石紋,遠望狀如堆積書卷的藏書庫,賦予無限的生機和情趣。
91、《三友圖像》/清代/任頤
畫這幅畫時作者已經45 歲。畫中中間坐著的一人為曾鳳寄,左向坐的人為朱錦堂(上海著名書畫鑒藏家,為任頤的好友),右向者為任頤自己。
92、《桃實圖》/清代/吳昌碩
《桃實圖》繪兩棵壯實的桃樹,樹上碩果豐實,樹下一塊巨石矗立,而樹上的一枝連同桃實垂直倒偃在地。桃葉用濃墨寫出,枝葉穿插。吳昌碩時年七十二歲。
93、《蝦》/近現代/齊白石
此作是齊白石晚年期間所創作的一幅畫,藏於上海博物館。在表現了水墨、宣紙的獨物性能外,又將蝦之質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是白石筆下最寫實的對象之一。
94、《長江萬里圖》·局部/近現代/張大千
《長江萬里圖》是張大千創作於 1968年的長江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達了其鍾情於長江山水的情感。
95、《秋林圖》/近現代/黃賓虹
這幅《秋林圖》山巒重疊,林木扶疏,雲霧繚繞。近景為山坡,坡上古松蒼郁,山路曲折盤旋於上。坡旁房屋錯落有致,園後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側湖面有兩只帆船順風急駛於雨山之間,遠岫或濃或淡,隱約可見。
96、《流民圖》·局部/近現代/蔣兆和
這幅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占區。該畫記錄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充滿血和淚的作品,稱得上是20世紀上半葉最大的一幅真實反映民族悲劇的人物畫卷。
97、《田橫五百士》/近現代/徐悲鴻
作品取材於《史記·田儋列傳》。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劃了不屈的激情。徐悲鴻創作此畫時,日寇開始在中國橫行,徐悲鴻把眾壯士中那個身著黃衣者畫成了自己的形象,也是畫家不畏強暴的正義感的一種形象表達。
98、《奔馬圖》/近現代/徐悲鴻
這件作品是徐悲鴻在 1948年贈給史學家鄧蜀生的禮物。這幅《奔馬圖》作於1948年初冬,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傅作義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提議,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99、《江山如此多嬌》/近現代/傅抱石和關山月
這幅是1959年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毛澤東主席親為題句:「江山如此多嬌。」畫面上旭日東升,江山壯麗,表現出新中國的勃勃生機。
100、《開國大典》/近現代/董希文

該幅油畫創作於 1953年,描繪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在文革期間,原作不幸遭到兩次修改,破壞了藝術的真實性。2011年6月,為慶祝建黨90周年,油畫真跡首度向公眾開放。該作品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❷ 涓濈桓綆絎旂敾鏈夊摢浜涘浘鐗

閱讀全文

與絲綢畫圖片簡單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度放簡單圖片 瀏覽:947
2016流行劉海發型圖片 瀏覽:14
大眼金魚圖片高清 瀏覽:920
蘋果電影未刪減版在哪看 瀏覽:541
黃秋生周傑倫演的開汽車電影是什麼 瀏覽:883
word怎麼讓圖片微調位置 瀏覽:997
線條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985
王一博紅頭發黃衣服圖片 瀏覽:337
H美女動漫圖片 瀏覽:274
歐美中卷發發型圖片 瀏覽:301
購電影票能看出來哪個是門口嗎 瀏覽:91
男生嘆氣圖片 瀏覽:8
在哪裡看免費的片 瀏覽:315
打戰片 瀏覽:967
泰國00後男生圖片 瀏覽:498
日本肉片動漫圖片 瀏覽:654
簡單手工作業製作大全圖片 瀏覽:539
在word中的表格圖片怎麼統一調整 瀏覽:966
小孩盤發型圖片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