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顏色不一定,灰的,黃的,綠的都有,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後換發國民革命軍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由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對兩黨合作抗日的態度轉向積極。中共中央應國民黨邀請,派周恩來、朱德和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等,飛赴南京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並就紅軍改編等問題繼續同國民黨談判。8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了「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的決心,並下達總動員令。於是,兩黨最終就紅軍改編問題達成了協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當日,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簡稱「集總」。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沿稱八路軍的番號,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
1938年初,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到皖南與皖東,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志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軍佩戴「八路」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標准尺寸為8.5厘米×6.5厘米,白底藍字。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志符號等。軍帽為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為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為西式褲,士兵為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為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衩,士兵大衣短開衩)。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當時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
❷ 海軍一般給發幾套衣服啊最好有圖!
海軍一般給發3套衣服,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
禮服是軍官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禮服為西服式。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和褲中縫牙線的顏色區分軍種。禮服用料按銜級區別。女軍官禮服樣式、用料、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官相同,系玫瑰紅領帶。
常服是軍人在平時和一般性禮儀場合著穿的服裝。分夏常服、制式襯衣和冬常服三種。軍官夏常服為翻領,兩個上貼袋,兩個下挖袋,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區分軍種。夏常服用料按不同銜級區別。
(2)偽軍官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樣式改進
1、改進了軍帽造型。大檐帽增加了翹度,帽牆採用與服裝面料相近的顏色,將官配金黃色飾帶,加帽檐花,顯得更加威武。為女軍人設計了卷檐帽,符合女性特點。貝雷帽作為國際軍帽通行樣式,具有佩帶簡單、攜帶方便的特點,已被世界大多數國家軍隊所採用。
我軍現行貝雷帽採用聯合國維和部隊樣式,由於帽頂、帽口尺寸偏大,成型性不夠好,戴起來不夠美觀、方便。這次對貝雷帽進行了改進,縮小了帽頂、帽口尺寸,帽頂由平頂改為圓弧頂,預定型、加暗扣,較好地解決了存在的問題。
2、改進了禮服樣式。軍官禮服採用西服式雙排6粒扣,左臂增設軍旗標識,袖口增設區分將、校、尉的金黃色裝飾條,褲側縫增設金黃色裝飾帶,典雅莊重,與春秋常服區別明顯。
3、改進了常服結構。陸、空軍春秋常服加橫帶,腰身收緊,顯得體形修長;下擺開衩,解決了收腰後下擺起翹問題,適合東方人的體型特點。軍官冬常服改為開領式,與現行冬常服的關領式相比,更加美觀莊重,符合制服發展趨勢。
海軍軍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採用西服式,男軍官雙排扣,女軍官單排扣,海軍軍銜級別在袖口表示,便於艦上識別和國際交往,軍官短袖夏常服上衣改為束腰式,穿著精幹利落,增強軍人儀表形象意識。
代表了世界軍服發展的主流,國內公安、海關、民航等行業制服,以及人民群眾的襯衣著裝,也都普遍採用束腰式。陸、空軍士官與兵的常服樣式相同,海軍男士官改穿水兵服,便於統一制式和組織供應。
❸ 逃兵偶然撿到一件衣服,穿上後卻變為惡魔,什麼衣服這么厲害
這個逃兵跑進樹林裡面,撿到了一套德國上尉的軍裝,他穿在身上,就偽裝成了德國的上尉,不但逃脫了士兵的追捕,還成功地當上了德國的高級軍官。這個逃亡的士兵還真是因禍得福。
當時軍營裡面比較混亂,認識赫羅德的人很少。赫羅德走出森林,追捕他的一些士兵並沒有認出他來,把他當作是一名高級軍官,士兵們根本想不到一個逃兵,能夠穿上一身德軍高級軍裝,赫羅德在森林中撿了一套衣服,居然救了自己一命,還抹掉了自己逃兵的身份。
❹ 袁世凱的北洋軍(軍官和士兵)傳什麼樣軍裝,國民黨部隊(軍官和士兵)都穿什麼軍裝
袁世凱的北洋軍(軍官和士兵)穿藍灰色軍裝,大蓋帽。北洋軍軍裝與民國以後其他中國軍隊的軍裝很不一樣:軍帽是圓盤形,上綴有分別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的紅、黃、藍、白、黑的五色五角軍徽(呵呵,後來覺得這個軍徽挺有男人氣的,只是花哨了一點);領章也不是常見的矩形的,而是紅色的、前面為三角形的;肩章也是豎向的,肩章上也有五角星;扣子有七粒,顯得多了一些(設計者沒有考慮到,官兵每天穿衣服的時候不覺得麻煩呀)。
國民革命軍的標准服制
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沿用了北伐時期黃埔軍校學生軍的軍服樣式,以灰色棉布裁剪的中山裝為主,手持蘇制7.92毫米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配大蓋帽、軍褲、皮帶和布綁腿,士兵足穿草鞋.軍官則配皮鞋。這種服裝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基本上被沿用。中山裝式樣的上衣成為軍裝的基本制式,而大蓋帽由於不易製作,且不便於實戰,後改為布制野戰帽。
在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夏常服主要以黃綠色為標准色,是由蔣介石聘請的德國顧問們建議使用的。讀已故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的文章可知,從1931年前後到1942年,這種顏色的夏季制服一直是國民政府中央軍主要採用的制服顏色,後來才換成土黃色的夏常服。除黃綠色軍服外,也有部分部隊在抗戰前後穿卡其色軍服(例如淞滬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中央軍的第87師和第88師)。
在原地方軍閥部隊所屬的非嫡系雜牌軍中,北方部隊大多數以灰棉布制服為主,即使嫡系部隊也有不少穿灰布棉軍裝的。此外據文獻記載,兩廣部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余漢謀的粵軍)穿著土黃色軍服。龍雲的滇軍則是藍綠色軍裝,這可能是受到法軍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軍就是穿著這種軍裝。
冬裝方面,無論中央軍還是雜牌部隊,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為主。所謂的灰色,實際是略帶淺藍色的灰色。在國外出版的大多相關書籍中,經常被描述成深藍色。這種誤解有可能是源於大戰後期來華美軍的回憶。當時的滇軍即穿著藍色棉製服,甚至還有一個師(陸軍暫編第19師,師長龍繩武)接受了美軍裝備。
國民革命軍的上衣以中山裝為標准,但各個時期均有不同變化,如上衣的衣領、口袋式樣以及布料色澤等。直到1936年1月20日。國民黨頒布《陸軍服制條例》後,才將所有軍服統一:上衣為中山裝,衣領較寬,胸口袋無褶襞,袋蓋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緣是平齊的,位於第二顆鈕扣處,其它方面則和以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