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真實的清朝宮廷服飾是什麼樣的
服飾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服飾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但如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都對服飾有著不一樣的規定。我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稱號,自夏、商起,開始出現了冠服制度,到西周時,已基本完善了。但是,到了清朝入關之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便制定了官民服飾制度、服色制度,從而,導致漢族傳統冠服制度徹底消亡。
此外,清代龍袍款式為圓領、面朝、左右敞口、袖尾直袍,長袍只能供太後、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使用。
據文獻記載,女皇的龍袍裝飾有兩種,北京故宮藏有三類器物,均為石藍色:
第一類器物飾有八組五爪龍,肩上各一組,胸背各一組,前後各兩組,下面飾有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的圖案,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圖案;
第二類器物只飾五爪金龍八團的圖案,下半部分和袖口沒有花紋;
第三類飾五爪金龍八團,下面有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
只有五爪金龍八團的裝飾,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和龍袍與此種款式是一樣的。而妃嬪們穿的龍袍,每肩有一條前後龍,翻領變成四條龍。
2.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啥
古代女人結婚穿的衣服叫鳳冠霞帔
古代新娘的傳統嫁衣便是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紅蓋頭,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戴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艷紅艷紅,喜氣洋洋。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純衣纁袡: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為周禮昏禮禮制中新婦的禮服描述。纁,拼音:xūn,有淺紅色等釋義。袡:衣邊。也有作蔽膝理解,但先秦女子禮服中沒有明確記錄關於的蔽膝的配件,作為衣緣理解更為普遍。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
鈿釵禮衣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是唐代命婦禮服的一種。鈿釵禮衣包括禮服及發髻上的金翠花鈿,並以鈿釵數目明確地位身份。
唐代禮典史書如《通典》、《會要》、《舊唐書·輿服制》等中都有記錄。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
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並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於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 是蒙古語"華麗"的音譯。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
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
(1)鳳冠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後、皇太後、皇後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
(2)霞帔
霞帔是中國古代婦女禮服的一部分,類似現代披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2)清朝王爺新婚時穿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婚禮分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六禮」在周代就已形成。秦漢以後,六禮逐步形成定製。這六禮的前五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統稱締約之禮,男女雙方家庭通過媒妁進行帖約和相關的
六禮,中國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
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禮節溝通,經平等議婚,最終雙方在禮尚往來中締約成婚。
3. (清朝時)為什麼王爺的補服上是五爪金龍呢, 服飾規定不是說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龍嗎
清朝的親王王爺爵號,只有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屬於王室成員,所以可以使用五爪金龍。皇子綉五爪正面金龍四團,親王綉五爪正龍四團。
1、清朝只有皇子和親王才能在補服上用五爪金龍,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綉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團,間以五彩雲紋。親王,綉五爪龍四團,前後為正龍,兩肩為行龍。
除親王和郡王以外的其他王爺,不能穿戴五爪龍圖案的補服。古人認為天圓地方,皇家就是天家,所以百官補服是方的,皇族和王爺補服是圓的,是團龍補服。
2、清朝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等等,以上四種為高級爵位,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親王、郡王補服為前後胸加兩肩共四團龍,貝勒為前後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
3、和碩親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於「汗」。
4、多羅郡王,為大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襲和碩親王的承嗣者封多羅郡王。清朝宗室「世襲罔替」王爵,俗稱「鐵帽子王」,大清共封12家鐵帽子王,其中7家親王,2家郡王。
5、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3)清朝王爺新婚時穿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清朝宗室封爵一般每傳一代就要自動降低一級,如親王死了其子降爵位為郡王,其孫降為貝勒等等,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閑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但因開國軍功或特別受寵等原因授封的王爺們則可以世襲罔替,世代保有王爺的爵位稱作「鐵帽子王」。
清朝共有12家鐵帽子王分別是禮、睿、豫、鄭、庄、肅、怡、恭、醇、慶10個親王和順承、克勤兩個郡王。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卻授封貝子,死後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特例。
4. 南北朝後宮服飾,你有哪些了解
引言:南北朝後宮服飾,你有哪些了解?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除皇後、貴妃外,他的後宮主人總是要穿粉紅色、淡綠色、乳白色的衣服,在頭飾選擇上只需要戴發花。清朝後宮的等級制度很森嚴,制度大多比較苛刻。所有宮內人員都要按照要求和規定穿衣服,佩戴飾品。如果有不適當的地方,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其實真正的清朝後宮生活和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的很不一樣。魏晉復制規定:後來者的福、魏草襲擊了秦漢救市。皇後告知了絕服,肥皂在肥皂下面。親奴用文水吊在青床上。秦元康六年,修皇後蠶衣順清,以為英帝。三夫人,顧斌們幫助蠶,穿純衣服,都是深色衣服系統。其首飾:三夫人太平包子、七個包子、黑色教母、還有發卡喬爾。古賓和公主,夫人5,細節3。從李天錫夫人到皇後,從蠶衣服開始
5.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以清朝為例,皇帝和王爺都穿「龍袍」,但是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是盤龍或者降龍,而皇帝的龍袍大多為升龍或者正龍,且顏色上,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龍袍上綉九條龍;而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