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抽象畫圖片
http://www.yisou.com/search.html?p=%B3%E9%CF%F3%BB%AD&source=yisou_www_related&pid=yisou&coop=yisou
http://www.yisou.com/search.html?p=%B3%E9%CF%F3%BB%AD%D0%C0%C9%CD&source=yisou_www_related&pid=yisou&coop=yisou
http://www.yisou.com/search.html?p=%B3%E9%CF%F3%D2%D5%CA%F5%BB%AD&source=yisou_www_related&pid=yisou&coop=yisou
http://www.yisou.com/search.html?p=%B3%E9%CF%F3%D7%B0%CA%CE%BB%AD&source=yisou_www_related&pid=yisou&coop=yisou
⑵ 抽象畫怎麼畫
抽象作品的製作與審美過程是嚴肅的。看似「胡鬧」的作畫過程卻有著極為嚴格的構成原理和非常傳統的技術法則。它講究構思的巧妙、新穎,力求符號化的形與色在畫面中的視覺平衡,注重造型的對比、呼應和內在的整體性,強調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探索形、色、線、肌理的豐富內涵。
抽象畫的描繪與製作,除油畫顏料外,還使用油漆、塗料等多種顏料。為獲得觸摸感,常附加實物拼貼
抽象畫是針對有具象內容的繪畫作品而言的。抽象畫強調畫面的點、線、面、色彩、筆觸、肌理等純繪畫語言的構成,具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喻和內涵。它是作者與觀賞者之間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交流,同時又是作者智慧的體現。
抽象藝術的先驅者之一康定斯基,是感情抽象畫派的創始人。他主張以色彩、線條、形狀作為表現思想和喚起感情的主要手段,否定了繪畫的客觀形象和具體內容。但在他的《小小的樂趣》等作品中,色彩與線條實際上都表達和服從於一個富有高能量的帶啟示錄色彩的形象。「抽象」和「無意識」派的大師米羅也沒有完全拋開與客體相聯系的形象,如《人投鳥一石子》這幅畫中的人物是「一個長著獨眼和大腳的變態生物體」。幾何抽象畫的偉大倡導者蒙德里安,將繪畫語言限制在最基本的直線、直角、三原色以及黑、白、灰之內,完全摒棄了客觀物體的形式和內容,從而表現出一種純粹的抽象。
抽象畫法的手段是無限的,藝術家可盡情發揮和創新。波洛克拋開傳統的繪畫工具,將顏料滴、灑、潑,甚至甩向鋪在地上的畫布,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繪畫技法——「滴流法」。《蝸牛》則直接採用有色紙拼貼。勞申伯格更是褻讀傳統,他以機智、嘲弄與諷刺的手段,將輪盤、布袋、電燈裝置等組裝進「繪畫」作品中。
⑶ 簡單抽象畫圖片
性感
⑷ 初二美術作業,抽象畫,步驟詳細,有圖片,急用,
構圖左右平衡上緊下空兩只手指的距離,從暗部做起……
⑸ 關於蒙德里安抽象畫的介紹。最好附圖,謝謝。
作品簡介:
這幅作於1910—1911年的三聯畫《進化》,可以說是一幅通神論的祭壇畫。畫中站著的人物處於恍惚沉思的狀態,似乎已經獲得了某種精神的啟示。畫面以藍色為主調,點綴著黃色的星星和紅色的西蕃蓮花朵。獨特的造型和對比鮮明的色彩使畫面發散出某種患惑人心的力量。
《紅樹》,1909年(193)
在這幅畫中,蒙德里安關注的焦點是樹枝與樹枝、樹枝與樹干以及樹與其他物象之間的造型關系。樹的個別特徵已被全然抹去,我們所見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圖形。
開花的蘋果樹1912年
依然是樹的主題,但幾乎走到了純抽象的邊緣。形象被進一步簡化至碎面,而幾乎成為圖案的象徵。我們可以看到,樹干與枝杈變成了直線和弧線,它們相互交錯,產生某種特別的律動感。色彩則採用了柔美的淡綠、淡黃色系,給人輕快和愉悅之感。畫面上,樹的基本形態其實已經消失在一種黑色線條的網格之中。整個畫面都被網格籠罩著。這種網格的結構,顯示出中間稠密而四周逐漸疏鬆的構成秩序。這種所謂集中式的結構,在蒙德里安以後的作品中經常出現。
有壺的靜物,第1號,1913年
在這幅《海堤與海構成十號》(1915)中,海面重復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閃爍變化,被提煉為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線交叉而成的十字形。這些十字形,朝著上下左右四方連續地排列。線的長短不一;使其排列的密度及畫面的色調也相應地起著變化。在這里,傳統的透視法已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空間概念。在這種新的空間中,大氣的效果被徹底消除,畫面呈現出線狀圖形的充滿節奏的顫動。
這幅畫的畫面上只有單純的紅、黃、藍、黑四色,但通過色塊之間的比例和在畫面上的分布,仍然造成一種前後的層次感,即一種抽象的三度空間感。
⑹ 抽象畫的具體作畫步驟,圖片步驟的那種
哪裡有什麼具體步驟啊.如果有步驟和方法,那就不叫藝術了不是嗎.
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特點.不過畢加索畫過一個牛的從寫實到抽象的演變過程.這只是一個圖解的演繹圖,也不是方法或者步驟.
如果你想要,你可以看看
http://www.vemee.com/pic/p/picasso/pic107.jpg
⑺ 抽象畫的圖片
抽象畫不過是畫家對於現實世界的高度概括和提煉,是一種概念化的表現形式。要欣賞抽象畫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抽象,逗抽象地是逗具象地的相對概念,是就多種事物抽出其共同之點,加以綜合而形成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新的概念就叫做逗抽象地。它描繪的並不是某個東西,所以不能牽強的去非的看出他畫的是什麼,而是要通過欣賞畫面的顏色、用筆和構圖來理解畫家所要表現的情感和看法。
⑻ 兒童抽象畫,需要「看得懂」嗎
沒有情節,沒有人物,所以不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概念,一種能用文字概括出來的明確結論。
比如說:是美的,還是丑的,好的還是壞的……人們往往用生活中見到的物象來印證畫面中的形,一旦他在畫中找不到物象,他的欣賞活動就被阻斷,因此這時你會說「看不懂」,並且在心理上排斥它。 要理解抽象作品,當然是要用另一種思維和眼光,首先應該正確理解怎樣才叫「看的懂」。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成熟的標志是形成一種「定式」,也就是習慣,而藝術的規律就是不斷打破已有的習慣,從而立新的習慣,構築新的視覺形式。這兩者的價值走向是互相矛盾的。 經常有人指著一幅畫問:「這是什麼啊?看不懂。」「為什麼脖子這么長?」「為什麼太陽是黑色的?」可見許多人不願意主動地變換眼光和思維方向看待新事物。就像有些人看到一幅抽象畫後,會轉著頭地來回看,因為他覺得在正常的位置上看不出名堂,只好調過頭倒著看,他希望作品是無意中被掛反了。這種普遍的心理反應了許多人的意識水平還跟不上變化的步伐。大多數人要等到有人用文字對一幅畫進行了描述之後,他才會說:「哦,原來是這個意思啊。」並且會尋著文字解釋的思路來理解畫面的涵義,來進行對物象的歸類識別。最後慢慢地又把這種解釋當成了「經典」,又生成了新的習慣眼光。 這一種重復使我們永遠不能走出習慣勢力的圈子。
這種重視文字描述和只能從文字語言中伸展「美感」猜測到的「習慣」自然是源於從小的教育。許多人不知道繪畫只能是通過視覺交流作用於人的情感、情緒來影響人,教育人,潛移默化地在陶冶人是情操,這是老問題。 瞬間的驚喜和對一片顏色的鍾愛,這么一點點感觸都實在地體現了畫的形式力量的影響力。也可以說你已經看懂了。往往很多人並不重視這種感受,他沒有覺察出實際上自己已經受到了震撼,不一定非要從畫中看出是什麼人,什麼舞來理解畫的主題。
⑼ 我想要一些簡單易懂的抽象畫
http://www.arting365.com/picture/Traditional_Chinese_painting/2006-08-02/1154527495d131220.html
⑽ 用抽象畫表達老年、中年、青年、兒童
可以分開上色啊,用綠色系來表示兒童期的欣欣向榮,用紅色系來代表青年期的成熟,用金色來代表中年期的金色年華,用夜幕的深藍色系來代表老年的充足寧靜。(純屬個人意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