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端午節圖片大全簡單

端午節圖片大全簡單

發布時間:2023-07-10 17:50:09

1.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最開始是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著名楚國詩人屈原五月五投江自盡,人們又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中國人過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拴五彩繩、洗草葯水、放紙鳶等習俗,各地習俗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很隆重。我來教大家一起畫一下端午節簡筆畫吧。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之步驟示例

如何畫端午節的粽子比較好?畫1個胖胖的三角形粽子在中間,兩側疊加再畫兩個胖胖的三角形,再疊加畫1個山坡形狀的粽子在中間,寫一個橫著的y字母在前面3個粽子內部,給粽子下半部分塗綠色,給粽子都畫上各種各樣的表情,眼睛可以畫心形、圓形、倒U形、U形,眉毛可畫可不畫,前面三個粽子嘴巴盡量都畫一下,後邊畫上幾個z字,給五官表情塗色,畫一個圓形的盤在底下,棕色塗圓盤,在上面畫交叉的紋路。粽子葉那裡也畫一些紋路,周圍添上一些符號和紅色的愛心,關於端午節的簡筆畫就完成了。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1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2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3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4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5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6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7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步驟8 往右滑動查看更多步驟 相關內容 端午節簡筆畫彩色 端午節簡筆畫大全大圖 彩色 端午節圖片簡筆畫圖片大全 彩色 端午節簡筆畫可愛 端午簡筆畫最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簡筆畫圖片 關於端午節的簡筆畫 畫端午節的畫簡筆畫 端午節圖畫簡筆畫 端午節插畫簡筆畫

2.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端午節又稱龍舟節、端陽節、艾節,最先是祭龍辟邪的節日,後來屈原五月五投江自盡,端午節逐漸發展成為緬懷屈原的紀念日。在端午節,有吃粽子、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拴五色絲線、洗草葯水、放紙鳶、佩香囊等習俗,不同地方習俗可能會不一樣,但基本搞得非常隆重。下面我就來畫一畫端午節粽子簡筆畫吧。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之步驟示例

端午節的粽子怎麼畫好看?首先在畫紙中間畫一個偏胖的三角形,三角形中間寫一個大大的字母Y,粽子這樣看上去像穿了衣服,下面畫表情,畫兩個小眼睛,畫一個小小嘴在下面,兩側畫上可愛的小手和小腳,小腳和小手都是豆芽形狀,但是小腳大一些,粽子後面用曲線畫兩朵白雲,周圍再畫五顆小愛心。開始塗色了,上半部分的粽子塗淺黃色,左右兩邊塗兩個粉紅色,這個是粽子的腮紅,淺綠色塗在粽子葉的部分,深綠色在粽葉上畫出弧線,5個愛心都塗紅色,左邊的兩顆愛心要留白,在粽子一隻腳的腳底部畫陰影細節,粽子就完成啦。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1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2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3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4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5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步驟6 往右滑動查看更多步驟 相關內容 端午粽子圖片 簡筆畫 端午節粽子簡筆畫圖片大全 粽子簡筆畫 端午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端午節粽子怎麼畫 簡筆畫 關於端午節的簡筆畫圖片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端午節簡筆畫繪畫

3. 端午節海報圖片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2022年端午消絕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劃船圖片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歷史發展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2022年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端午節手抄報簡筆畫

端午節手抄報版面設計端午節手抄報精美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精選家長須知端午節手抄報這樣畫簡單又漂亮端午節的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冷知識及2017端午節手抄報設計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手抄報圖片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手抄報

2019年端午節是什麼時候端午節手抄報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初中端午節手抄報二初中端午節手抄報一

手抄報圖片端午節關於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手抄報圖片端大友午節關於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主題為端午節可用作端午節手抄報端午節海報端拿仿姿午節習俗手抄報設計

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簡單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小報內容大全

4.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邊框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邊框簡單又漂亮

端午情濃,嘗咸鴨蛋,戴五色絲繩,包箬葉粽子。端午節就要到來了,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一、端午節介紹

中文名:端午節

外文名:DragonBoatFestival或DoubleFifthFestival

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二、端午節起源傳說: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唐代端午節】

唐代宮廷端午宴享和其他佳節類似的一點,就是皇帝照常例對大臣有所賞賜,以示恩寵。最常賜之物是夏令的扇子。《唐會要》記載:貞觀十八年(西元六四四年)五月五日,唐太宗御筆親題「鸞」、「鳳」、「蝶」、「龍」等字樣於扇上。唐太宗本來就愛好書法,常與大書法家褚遂良等探討書法藝術,他死後還要將王羲之《蘭亭序》真跡陪葬昭陵。唐太宗本人書法也頗有造詣,御筆題寫的這幾字全用飛白書藝術方法,筆勢奇絕,游龍走蛇。唐太宗對司徒長孫無忌及吏部尚書楊師道說:「五月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遂以扇賜寵臣。《新唐書˙禮志》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常在五月五日奠衣扇於諸陵來祀祖宗。唐代還有賞賜衣帶的習俗。《中華古今注》雲:唐貞觀年間端午節,賜給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舊唐書˙李元紘》載李元紘曾於五月五日受賜紫服金魚而感到寵幸無比。除賜寶扇玉帶之外,還賞賜百索粽子。

唐玄宗時端午娛樂活動別出心裁。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置於盤中,再製作纖巧的小角弓,架箭射盤中的粉團,射中者得食之。因為小粉團滑膩又小,頗難射中。這本是宮中游戲,後來傳遍長安都城,一時都仿效之,射粉團成了端午節一種風俗。射粉團作為一種游戲尚可言,唐玄宗在五月五日端午佳節有些作為就令人難以啟齒了。有一年端午,他與楊貴妃避暑於興慶宮,晝寢於池畔的水殿中,一群宮妃嬪女倚欄觀水中雌雄鴛鴦游戲,而唐玄宗擁摟著貴妃在綃帳內對宮嬪們說:「爾等愛水中鴛鴦,爭如我被底鴛鴦!」由此也可看出宮廷節日生活風俗的另一面。

《容齋筆記》記載:「唐時五月五日揚州於江心鑄鏡以進,故國朝翰苑撰端午貼子詞多用其事。」再參照其他有關資料來看,唐代宮廷確實講究五月五日鑄新鏡。《鏡龍記》記載:唐天寶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揚州進水中鏡一面。鏡面直徑九寸,青瑩耀目,鏡背有盤龍紋飾。據進鏡官李守泰說:鑄此鏡時,有一位自稱姓龍名護的老人對鑄鏡工匠呂暉曰:「老人解造真龍鏡。」老人遂入爐所,扃爐三日,後開爐突然不見人,在爐前卻獲得一素絹,上書:「盤龍盤龍,隱於鏡中。分時有象,變化無窮。興雲吐霧,行雨生風。」呂暉看後,移爐於揚子江心,以五月五日時鑄成這面寶鏡。據說此鏡很神,過了七年遇大旱,召來道士葉法善祀鏡,鏡背上的龍口忽生白氣,須臾滿殿,甘雨如注。這固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五月五日揚子江心所鑄的鏡是否有此神奇姑且不論,但唐代確實有此講究。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製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艷之時。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樣翻新。《文昌雜錄》記載:「唐時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中就有「穴枕通靈氣,長絲繽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百索粽」還是唐代皇帝賞賜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張說《岳州觀競渡》詩中描寫當時競渡情景道:「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鼓發南湖槎,標爭西驛樓,並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龍舟競渡時,簫管奏鳴古老的祭祀樂章,船夫唱起高亢激越的船歌,樂聲、歌笙、槳聲、水波聲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如儲光羲《官莊池觀競渡》詩所寫的:「落日吹簫管,清池發棹歌,船爭先後渡,岸擊去來波。」描寫唐代龍舟競渡以張建封《競渡歌》最為生動,讀後如身臨其境。

【宋代端午節】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蘇子由作《皇太妃合端午帖子》詩中就有「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繞堯母門。」掛天師像、作泥天師人,這些活動很明顯是受到道教的影響。此外,端午節還刻蒲棒為人形或葫蘆形,帶在身上避邪。王曾《端午帖子》詩雲:「明朝知是天中節,旋刻菖蒲要辟邪!」小兒則有帛裹蚌粉,綴填以棉絮,佩於身上,可以吸汗氣。端午節常食的粽子,此時也花樣增多,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九子粽多種。從五月一日起家家都准備團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柰子、林擒、香印等物,到端午還要祭天。食品中還有一種「百頭草」,是用菖蒲、生薑、杏、梅、李子、紫蘇,皆製成細絲,鹽浸曬乾,或用糖、蜂蜜浸之,作工十分講究。有的還納入梅子皮內,叫做「釀梅」。唐代的白粉團,在宋代亦有發展,又叫「水團」或「白團」,有的雜以五色,製成人獸花果之狀。作工最精者稱任「滴粉團」,為了增其香味,有的還加入麝香。這些都是端午食中佳品。

《夢梁錄》記載:南宋時,「杭都風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買桃、柳、葵、榴、蒲葉、伏道,又並市、茭、粽、五色水團、時果、五色瘟紙,當門供養。」端午節日用品叫賣者,從隔宿到五更,沿門唱賣,滿街不絕。有的家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狀懸於門楣上,有的懸虎頭。而仕宦之家還用紅筆書寫「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此日大家都採集百草或修制葯品,用來避瘟疾,杭州人還有特殊風俗。,不論大小之家,都要焚午香(即中午焚香)一月。尤其是端午節這天,葵榴斗艷,梔艾爭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僅是富戶巨室如此,雖貧苦之人,亦對時行樂。

至於南宋偏安的小朝廷宮中,更是紙醉金迷的醉生夢死之世界。像《乾淳歲時記》敘述端午宮中習俗,要插食盤,架設天師艾虎,還用五色菖蒲、百草製作山子數十座,「大合三層,飾以珠翠,葵榴艾花」。作糖蜜韻果,糖蜜巧粽,極其精巧。還用大金瓶子數十,遍插葵榴梔子花,環繞殿閣。賞賜給後妃、內侍、諸閣臣僚的物品有翠葉五色、葵榴、金絲墜扇、真珠、百索、釵符、經筒、香囊、軟香龍涎佩帶以及紫練、白葛、紅蕉等物。而其他大臣也要賞賜細葛香羅、蒲絲、艾葉、彩團、巧粽之類。堪見當時端午節之豪侈,與原來「辟惡」及「紀念」意義已相去甚遠。

【明清端午節】

明清時期,端午風俗活動形式變化雖不大,但是規模卻愈來愈盛行。尤其南方龍舟競渡,成為轟動一時的盛舉。據《武陵競渡略》記載,龍舟競渡已不限於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劃船賭賽,十八日送標」。還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標者」。可見競渡規模歷時經月。對此事「或官府先禁後馳,民情先鼓後罷也。」龍船形制,中等長九丈五尺,長者有十一丈,短者也七丈五尺。劃龍舟的橈手都是從漁家嚴格挑選募徵身強力壯的健兒。龍船分白龍、黃龍、青龍、紅龍。不僅船身,就連船上那些旌旗羅傘的裝飾,以及劃船橈手們服裝乃至船槳都是一色。比賽時規定有賽龍場、比賽路線、並劃定起點和終點。在終點設有船標,當競渡龍舟到達終點時,投標船就將標投入水中,讓各船爭奪。標又分有魚標、鴨標、和鐵標。

武陵沅湘一帶競渡活動如上所述,其特點氣勢磅礴,船大人多,風格粗獷豪邁。而杭州西湖中龍舟競渡則另具特色。吳地習俗稱呼龍舟競渡為「劃龍船」。《清嘉錄》記載:「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各佔一色,四角枋柱,揚旌拽旗。」不過西湖龍船形制及劃法卻另有很多講究。在龍船中艙伏有鼓吹手,兩旁劃槳十六,俗稱其人為「劃手」;在船頭有一位篙師,手執長鉤立於船頭,叫「檔頭篙」;在頭亭之上,還要選長相端莊漂亮的小孩,裝扮台閣故事,俗稱為「龍頭太子」;船尾高丈許,牽有彩繩,令兒童在上面化裝扮成「獨占鱉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貴妃醉酒」等戲劇人物造型。有競渡龍船,也有畫舫遊艇供遊客觀龍船比賽。在正式比賽前數日,就開始祀神並在水中演練,稱作「下水」;上岸後送神稱作「拔龍頭」。當頭的人率里巷游水能手,年前就用帶葉竹竿插樹橋頭,為來年出龍認色,作好准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漢族端午節俗也被遼、金兩國吸收。如《遼史˙禮志》就記載遼國重午朝儀,皇帝要系長壽彩縷才升坐。對南北臣僚也要各賜壽縷。而金國除吸收一些漢族風俗外,在端午節還有拜天之禮、射柳之俗及擊鞠娛樂活動。《金史˙世宗本紀》就記載:大定三年(西元一二六四年)重午,金世宗「幸廣樂園射柳,勝者賜物有差,復御常武殿,賜宴擊鞠,自是歲以為常。」《金史˙禮志》對此俗有詳細敘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禮,築台拜天。重五拜天之後,插柳球場,射者要以尊卑為序。柳枝要去皮露白,離地數寸。然後馳馬彎弓而射。射不斷或射不中者為負。射柳要擊鼓助威。射柳完畢要打馬球。風俗是彼此影響、互相吸收的。所以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永樂年間禁宮中就有剪柳之戲,剪柳即射柳,北方人還有將鵓鴣鳥藏在葫蘆,懸於柳枝,彎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蘆中,鵓鴣就飛出來,以此來定勝負。這種民間比賽也是常在端五日舉行,考其淵源,正是遼金遺俗。

明代把端午又稱「女兒節」。《帝京景物略》雲:「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不僅節日名稱有異宋代,而且民間風俗也有變化。來自民間的許多夏令保健活動,也摻雜在這個節日習俗中。例如在五月五日正午前,人們要群入天壇去避毒,過了正午才出來。在端午節還講究捉蝦蟆取蟾蜍,其方法是用針刺破蟾眉,將蟾蜍汁擠出。蟾蜍是一種珍貴的中葯,可拔毒、消熱、消腫,治療疔毒惡疽有奇效。以菖蒲漬酒飲用避惡氣,用艾葉插門固為前代之遺俗。明代新出現的風俗是用雄黃塗耳鼻,認為這樣可以避蟲毒。據《閩越搜奇談》雲:閩地在五日,還以雄黃浸水,蘸書「王」字於兒童額上,這種風俗稱作「畫額」。古人對雄黃殺蟲驅毒作用早有認識,葛洪《抱朴子˙仙葯篇》已有論述。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解釋「雄黃味辛溫有毒,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驅痰功效。」可「主治百蟲毒、蛇虺毒。」在沒有碘酒和紅葯水的年代裡,我們祖先用白酒浸雄黃,再加幾塊白礬,待酒揮發干後,便成了雄黃礬,用來殺菌消毒。因此,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房內食物貯存處及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或防止毒蟲。正因古代人十分重視端午用雄黃防毒蟲,所以,《白蛇傳》的故事及戲劇中,才有白蛇端午飲雄黃酒顯原形的情節。這個故事婦孺皆知,流傳至今。

5.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 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 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大家知道怎麼製作一張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嗎?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五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之一,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視。它的別名很多,有端午、端陽、蒲節、重五、女兒節、詩人節、沐蘭節等等。 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說法,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種:

1.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深感痛惜的人們紛紛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他,此後逐漸演化為端午節。這是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

2.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道書》雲:」五月五日為地臘,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3.勾踐操練水軍。《事物記源》記載,每年五月五日,天氣變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踐便在這一天開始操練水軍,最終打敗了吳國

4.紀念孝女曹娥。《會稽典錄》記載,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師失足落水。他14歲的女兒曹娥哀號江畔17日,覓父屍不得,投江自殺。

5.紀念介子推。據傳,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發令,五月五日這一天不得舉火。因為此時天氣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傷寒,難以醫治。

6.紀念伍子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子胥盡忠反被殺,屍被拋於江,化為濤神。每年五月初五,錢塘江口泛起初潮,人們駕舟逐潮,希望能見伍子胥顯靈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端午節的習俗】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黃連丸、霍亂丸;采葸耳,取蟾諸,以合創葯,及東行螻蛄。」除了治難產的縷蛄外,其餘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丸葯。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從「長命」、「續命」等名稱看來,就可以知道,當時人是多麼畏懼惡日對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不僅在實際上製作治病的丸葯,在心理防衛上,也要仰賴五彩絲來抵禦那超自然,不可見的鬼魅及兵災。

盡管有這些顧忌在,端午的生命力並未因之減,積極祈禳的習俗仍隨處可見。周處(240-約299)的《風土記》記載晉朝新興的端午習俗有:「采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等。懸艾固然是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游戲。而被視為端午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在此時出現。據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顥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事實上,競渡、祈禳。表面上是為拯救屈原而舉行的競渡,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王溥(922-982)的《唐會要》卷三五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他說:「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馬縞(約十世紀中葉)的《中華古今注》記載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唐書�6�1禮樂志》也記載,天寶年間於端午節以衣、扇獻於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不過,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戲,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李淖(約八八○以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午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九○四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金門歲節記》也說:「洛陽人家......端午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由於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謂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來)。

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段成式(約803-863)的《酉陽雜俎》卷一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平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1147)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

6.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端午節又稱龍舟節、艾節和端陽節,最開始是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著名楚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端午節逐漸發展成為緬懷屈原的紀念日。人們過端午節時,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與菖蒲、洗草葯水、拴五彩繩、佩香囊、放紙鳶等習俗,不同地方習俗可能會不一樣,不過通常搞得很隆重。下面我來教大家畫一下端午節粽子簡筆畫吧。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之步驟示例

這次教各位畫一個端午節的粽子。首先在畫紙中間畫一個偏胖的三角形,三角形中間寫一個字母Y,看起來就像衣服一樣,下面畫表情,先畫2個咪著的眼睛,添上一個嘴巴,兩側畫上可愛的小手和小腳,小手和小腳都是豆芽形狀,不過小腳大一些,用曲線畫2朵白雲在背景左右兩側,周圍再畫五顆小愛心。開始塗色了,粽子上半部分塗淺黃色,左右塗兩小團粉紅色,如同腮紅一樣,淺綠色塗在粽子葉的部分,深綠色畫出粽葉的弧線,五顆愛心塗紅色,塗的時候要注意留白,在粽子一隻腳的腳底部畫陰影細節,這樣粽子就完成啦。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1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2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3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4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5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步驟6 往右滑動查看更多步驟 相關內容 端午粽子圖片 簡筆畫 端午節粽子簡筆畫圖片大全 粽子簡筆畫 端午 端午節的粽子簡筆畫 端午節粽子怎麼畫 簡筆畫 關於端午節的簡筆畫圖片 端午節配圖簡筆畫 端午節簡筆畫繪畫

閱讀全文

與端午節圖片大全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餅干里的可愛圖片 瀏覽:291
抽煙機圖片及價格 瀏覽:34
男生性器官勃起圖片 瀏覽:379
繁星之夜文字圖片 瀏覽:450
粉嫩可愛圖片手機壁紙 瀏覽:818
好看的文字圖片大全 瀏覽:384
漢克衣服圖片 瀏覽:741
動漫暗戀圖片 瀏覽:948
穿內衣圖片能發男生么 瀏覽:345
頭發凌亂的女生圖片 瀏覽:276
綁美女肚臍眼圖片 瀏覽:972
朱雀衣服圖案大全圖片 瀏覽:524
女生頭像大方簡單干凈圖片 瀏覽:973
帶月亮的女生頭像圖片可保存 瀏覽:589
兒童簡筆臉譜圖片大全 瀏覽:154
草字怎麼識別圖片 瀏覽:511
動漫九尾白狐圖片 瀏覽:157
女生子宮在那裡圖片 瀏覽:271
帥氣男生讀書圖片動漫 瀏覽:792
貓咪可愛卡通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