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遣唐使是學了一點服制,但是就算是現代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搬過去,更何況古人。再加上,在服飾史當中,流行史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古時候的人也有流行變化,自盛唐時期,受到日本崇拜性模仿而且遍及生活中的一切。直至現在其與漢服的差別甚微,嚴格來講可以說是漢服的一個民族流派分支,但不是漢服的傳承!只是為了私交方便於後背加了點物事,無法說與漢服無緣由。
因為他們的服飾變遷很受我國影響,服飾很多能看到我國唐代的特徵,發型,妝容也是如此。但是形制上有很大不同,而且唐代服飾偏向開放性,他們的服飾倒沒有如此誇張。
2. 唐朝男子穿的褌袴,是怎樣一種衣服
袴始於晉朝,是朝服和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隋朝,袴成為正式的朝服。
古漢語里的襠,本身就是袴的一種,漢代稱之為窮袴。據史記載,袴很可能來自裳,即把平鋪的裳從底邊正中間向上剪開,把中間分開的正三角形分叉從兩邊前後縫起來,這就是無襠的袴。擺幅越大的裳能做出擺幅越大的袴。後來的設計演邊為前後各兩塊對稱的梯形布縫成,幅布越多擺幅就越大。後來有了襠以後,就在正三角形分叉處的頂端加了一塊三角形或者方形的布,就更易於活動了。
3. 唐朝男子都穿什麼袍子
唐朝的男子都喜歡穿一種叫襕袍或襕衫的衣服,是一種圓領袍子。襕袍的圓領就是從胡服中演變而來的。襕袍是一種上下一體的衣服,長度剛好沒過膝蓋,露出靴子。襕袍最大的特點是在膝蓋以下補綴了一圈下擺,稱為「襕」,用來象徵下裳。
4. 唐朝有哪些服飾
唐代廣為流傳的女裝款式仍為:襦、襖、衫、裙、半臂等品類。
唐人喜歡穿長裙,且顏色相當多,最流行的是一種紅色的「石榴裙」;唐人還發明了一種間色裙,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布料拼接起來,使多種顏色相間,對比強烈,色彩亮麗。唐代女裙另一個特點是寬大,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之稱。唐代還有一種很多褶皺的裙子,稱為「百疊」、「千褶」是現在百褶裙的前身。為了突出身材修長,唐人多穿齊胸襦裙。唐女裙多用絲織面料,以「飄」「長」「柔軟」著稱,所以鞋子前端高高翹起,將過長的裙擺勾在鞋子上,就不防礙走路了。唐代半臂十分流行,是現在「五分袖」「七分袖」的前身。在唐代還有婦女中最為流行的「明衣」和「水田衣」。「明衣」就是外衣透明的衣服,它讓中衣若隱若現,平添幾分風韻,「水田衣」是用各種零星織錦碎片拼而成的,因布料色彩交錯形如水田而聞名。
唐代衣飾不論是衣料質地,做工造型,還是裝扮配飾都極為考究、雍榮華貴、富麗堂皇。比如日本和服就從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裝的精華,而朝鮮服飾則從形式上繼承了唐裝的長處。
5. 唐代的衣服是什麼樣的
通過描述是無法完全展現唐代的服飾,你可以從敦煌唐代壁畫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敦煌壁畫不僅是研究唐代繪畫藝術的寶庫,還展示出初唐、盛唐、中唐等不同時期人物服飾。唐代敦煌壁畫中的女性服飾和裝扮呈現了唐代的審美理想,反映了中國化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時代特徵。一方面繼承和發展中原傳統服飾,另一方面又受到印度及西域地區佛教藝術的影響,兩者交融為唐代女性服飾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具有深刻的文化歷史價值。
6. 唐朝皇帝的衣服主要有哪幾種呢
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唐朝時期的皇帝服裝至少有二十多種,但是大部分服裝都是不常用的,而唐朝皇帝最常用的衣服有六種,這六種衣服分別會應用於以下六個場景:1、上朝;2、議事;3、大型活動;4、後宮活動;5、祭奠活動;6、大婚。
另外,唐朝時期的祭奠活動也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去陵墓祭祖的時候,需要皇帝身穿黑色的祭奠服裝,唐朝時期的裁縫會專門給皇帝製作服裝,專門用來參加祭奠活動。
最後,唐朝皇帝封後的時候儀式也比較繁瑣,皇帝封後其實就是大婚,大婚當天需要穿一身紅色的喜服,一般都是由幾十位工人連夜趕制,通常都會打造很多件來給皇帝選擇或者替換。
7. 唐朝仕女服飾,有哪些特色
引言:唐朝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繁盛的王朝,而且唐朝的文化也非常的中橋繁榮,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溝通也比較的密切,在長城的侍女服飾中都有哪些特笑培巧色呢?
實際上跟清朝的服飾相比,唐朝仕女的衣服就是很長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拖地的。不管地位怎麼樣還是說身份怎麼樣,他們女性所穿的衣服跟地面都是碰鍵有接觸的,就會感覺所有人都有一種仙氣飄飄的風范,也能夠讓女性的身材更加的修長。所以說在看那些唐朝仕女圖的時候,就會感覺裡面的人都非常的可愛而且美麗。
8. 中國古代唐朝的人穿的什麼衣服
一,「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
初唐時期流行窄袖衫,詩詞中就有「紅衫窄裹小擷臂」等描述;中晚唐時期,吹來一股西域風,漸漸流行「廣襦」(衫的一種),袖寬可達四尺,常是宮廷貴婦出席重要公開禮儀活動時穿著。
衫的領子樣式也很復雜,根據出土的唐代陶俑、壁畫等文物可以看出,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領型不同,暴露的幅度也大不相同。
二,「帔」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相當於現代的披肩或者圍巾,長約兩米,那時婦女常旋繞於臂頸之間,半掩半露,更顯出一種含蓄美。
三,再有就是「裙」,唐朝女子上身著「衫」,下身則穿「裙」。短衫長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系於腋下,顯得裙子很長,樣式有點像韓劇里的韓服。
9. 舉例隋唐時期典型服裝款式
唐代男服
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
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
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從眾多傳世圖畫看來,這種圓領袍衫在非正式場合下流行一種「瀟灑穿法」:不合頸下胸上的一段,讓袍子前面的一層襟自然松開垂下,形成一個翻領的樣子。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領靠近,也確實達到了與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叫顯得洋氣。
翻領並非漢服的傳統。唐代是個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當時的女性們不止自己引領國際時尚潮流,也善於從第三世界民族服裝中汲取靈感。那種曾廣泛流行的翻領對襟,袖口有褶皺邊的半臂,據說很可能起源於西域的音樂國度龜茲。
不過,圓領袍並不是田間日頭的老百姓們的通用服裝,更不是重大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時的服裝。
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
在中國隋唐時期,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對襟的以小帶子當胸結住。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為普及,不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進入宮廷常服的行列,同時傳至民間。
半臂的興起頗為有趣。它起源甚早,在三國時代,魏明帝曾穿薄綢半袖上衣上朝,結果被一位大臣質問,此種奇裝緣自何禮法規章?可見短袖的款式初現時屬於時尚界的非主流。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氣直升。唐代是古代中國的青春時期,是放盪內心恣意想像的年代,半臂便在此時扶搖直上,蔚然成風。
當然也不是百無禁忌。比如太宗時的宰相房玄齡就認為半臂屬「輕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寫入家法。說不定他家有追逐時髦的男女為此屁股上挨過板子呢。但這只是部分現象,另一位名臣馬周就巴巴地上疏,請求無論士庶,都可以在單衣外面穿半臂,認為這樣的穿著很得體。能夠對一件服裝提出不同意見,可見當時朝廷和男人們還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於認為所謂的「服妖」會招致亡國——那是他們的先人和後人都很愛找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