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國的英語手抄報簡單又好看
愛國的英語手抄報簡單又好看,愛國的手英語手抄報一般都是比較特別好看的。
② 六年級愛國手抄報既漂亮又簡單很好看
③ 愛國主義手抄報,文字部分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所有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我堅信只有心繫祖國,才會健康成長!
我們要想心繫祖國就一定要確立一個遠大的志向,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要立志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奮斗,把祖國建設成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國家。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抓緊童年的每一秒,抓緊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掌握豐富知識,把自己的學習、成中長同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祖國建設振興中華時刻做好准備。
其次,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是在什麼地方,不管我們有多忙,當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國歌緩緩升起時,我們
都必須停下腳步,一邊注視著國旗行隊禮,一邊響亮地唱起國歌。平常生活中要愛護紅領巾,應該為自己是少先隊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在學校里要戴紅領巾,上體育課時可以把紅領巾摘下來,疊好放進書包。回到家裡要把紅領巾放在床頭,以便第二天起來時佩帶。紅領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凈整潔。雖然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是卻充分的體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意識,只有愛我們的母親祖國,才會茁壯成長,為祖國獻一份力。
同學們,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青少年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國。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讓我們一起向著「心繫祖國,健康成長」的目標前進吧當抬頭仰望五星紅旗,唱起庄嚴的國歌,愛國之情便會在我們的胸懷中激盪。我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里,只有有了這塊肥沃的土地,才會有我們富饒的今天,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園!
祖國是我們的家園,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權利和義務去保護我們的祖國。寶石島信號兵小高同志,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不惜代價的長期留在一個孤僻的海島上。為了讓這個海島建設得更美麗,他又在回家探親返回的路上,帶回了一紙箱的昆蟲給海島的蔬菜授粉。又如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千難萬險,不怕帝國主義的要挾、嘲笑,親自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故事。你們說,有哪一個中國人不熱愛、不喜愛自己的祖國呢?
④ 愛國手抄報資料(要簡潔點,又有中心)
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蒙古族。湖北黃岡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別獲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留學日本和英國。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國外之時,他已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歸國後,他長期擔任著政府地質部部長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李四光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他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之一,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畢生倡導以力學觀點研究地質構造的發生、發展及組合的規律,認為各種構造形跡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並為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所證實。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晚年發表的「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對我國學科大交叉的倡導產生深刻影響。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著有《地球表面形象變遷的主因》、《中國北訓之 科》、《中國地質學》、《冰期之廬山》、《地質力學概論》及文集《天文、地質、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676835/n677237/20653.html
錢的簡歷
錢學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黨員,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翌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加州理工學院,1939年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院長,七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屆中國科協主席,第6至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科 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 1956年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該院院長。此後長期擔任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並以他在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材料、計算機、質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http://hi..com/%B7%C5%CB%C9%D0%C4%C7%E9aa88_/blog/item/93c70c2345cb634e93580757.html
由於列國史書都已經被秦始皇焚燒,以下是僅存的關於廉頗的史料。
概括 :
廉頗 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沖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級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周赧王三十二年(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璧,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其後秦伐趙,佔領了石城。趙惠文王十九年復攻趙,殺了二萬趙軍。這時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今河南澠池縣西),趙王非常害怕,不願前往。廉頗和藺相如磋商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於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會後,趙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地位竟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封為上卿心懷不滿,認為自己做為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城,擴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藺相如只動動口舌卻位高於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揚言要當眾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並不想與廉頗去爭高低,而是採取了忍讓的態度。為了不使廉頗在臨朝時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總是稱病不至。有時,藺相如乘車出門,遠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就索性引車躲避了。這引起了藺相如舍人的不滿,藺相如解釋說:「強秦與廉頗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當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還會怕廉頗嗎?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趙國,這是因為我和廉頗同在朝中為官,如果我們相鬥,就如兩虎相傷,沒有兩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無非是把國家危難放在個人的恩怨之上罷了。」廉頗聽後,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生死與共。
「將相和」的故事,後人以各種不同的文藝形式加以表現,它強烈的愛國情感催人淚下,感人奮發。而廉頗勇於改過,真誠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覺得可親可愛。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趙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齊,攻陷九城。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於廉、藺交和,使得趙國內部團結一致,盡心報國,使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秦國以後10年間未敢攻趙。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卒,孝成王立。這時,秦國採取應侯范雎「遠交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周赧王五十五年(前 260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於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這時,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於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參見長平之戰)。當時,秦軍已南取野王 (今河南沁陽),北略上黨(今山西中部地區),切斷了長平南北聯系,士氣正盛,而趙軍長途跋涉而至,不僅兵力處於劣勢,態勢上也處於被動不利的地位。面對這一情況,廉頗正確地採取了築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方針。他命令趙軍憑借山險,築起森嚴壁壘。盡管秦軍數次挑戰,廉頗總是嚴束部眾,堅壁不出。同時,他把上黨地區的民眾集中起來,一面從事戰場運輸,一面投入築壘抗秦的工作。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反間計,讓趙王相信,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於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怯戰,強行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雖然藺相如力諫,指出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合擔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務後,完全改變了廉頗制定的戰略部署,撤換了許多軍官。秦國見使用趙括為將,便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趙。大敗趙括軍於長平,射殺趙括,坑趙兵四十餘萬。趙長平之戰,趙國損失近五十萬精銳部隊。
秦長平之戰取得勝利後,接受了趙割地請和的要求。原因:一長平之戰秦雖勝但士卒傷亡近半,國內積糧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無力進一步攻佔邯鄲滅亡趙。二士卒長時間在外作戰,士氣低靡,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亂,隨時都有可能叛亂(其後果亂)。三魏楚蠢蠢欲動,其側翼相當不安全(其後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趙和之求。
趙對於事後的割地卻產生了分歧,細節不說了。最終趙王決定不履行和約,並積極備戰。這一切最終導致秦趙邯鄲之戰的爆發。秦昭王大怒,盡兵攻趙。其中關於白起不出征的原因我認為有三:一長平之戰秦贏的頗險,並領略到趙人頑強的戰斗意志。而這有不同於秦兵的頑強。秦兵之頑強在於利誘即有戰功即可封爵得地,趙兵之頑強則源於其內在的民族氣質和尚武傳統。二秦兵傷亡慘重,尤其是掌握熟練作戰技術的秦精銳部隊(輕兵、騎兵、車兵、弩兵),這時秦主力部隊多為剛加入的下民作戰能力有限。對於側翼的安全更是危險,秦如進攻趙都隨時有可能被魏楚聯軍圍殲。三對於秦王對范相的言聽計從頗為不滿。但自信的秦王相信秦軍是戰無不勝的,即令軍65萬進攻趙邯鄲。
趙對於秦的進攻准備可以說到了極致,因為趙精銳部隊的喪失,趙無力發動野戰而轉為守城,並為此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及裝備。同時外交也積極的開展。趙之平原君因長平之敗的愧疚也積極的游說魏楚和組織邯鄲保衛戰。
戰爭開始了....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元月,秦聚兵約五十萬人,且分兵三路,左路司馬梗率軍進攻韓之太原,取之,盡得上黨地,以牽至趙北方主力不得南下;右路約十萬增兵南陽, 以拒魏楚聯軍;中路軍約三十萬人,直攻趙之邯鄲。七月、八月間趙之武安、皮牢,兩座趙都唯一可依賴的戰略屏蔽被秦攻破。並於十月間兵圍邯鄲,這年是趙孝成王七年。
關於秦昭四十八年正月至八月間對趙攻勢,趙國採取的戰略是堅壁清野,放棄野戰和衛星城,集中各地的守軍及糧食全力保衛都城邯鄲。而此時的趙國精銳士兵早已於長平之戰中傷亡殆盡,邯鄲城內士卒多為剛徵集的下民人數約在三四十萬人左右。其中士兵年齡多為40歲左右的老人(古40歲即為老)或13到18歲的弱童。而年輕力壯的士卒不超過十萬其中包括趙王的宮衛步兵和少量騎兵大約在一至兩萬人左右,這些構成了趙日夜突襲秦兵的主力。守將為大將軍廉頗、宮衛統領樂乘,而平原君趙勝成為邯鄲之戰實際的最高指揮官。同時趙之邯鄲的下民因長平之戰,每家皆有喪子、喪夫、喪父,故同仇敵愾,誓衛趙都。
秦軍以五大夫王陵為將,軍眾在三十萬左右,以武安為據,包圍邯鄲,秦軍構成以步弓兵為主,且攻城器頗多。秦五大夫王陵於邯鄲城下望著邯鄲周圍萬頃蒼綠待實而被趙人盡毀的良田,王陵想道:秦軍秦昭二十九年取楚都城郢,三十二年取魏都大梁,而兵趙之主力早已於去年斬殺殆盡,此時趙國邯鄲守軍不過為老弱病殘,只需月余便可攻下。但當他看到雄武寬厚的邯鄲城牆,及城上站立的趙國士兵時,他發現趙人的臉上分明露著一種決不屈服和復仇的面容。心中竟然產生了不安,這年是秦昭王四十九年,趙孝成王七年。
秦昭四十九年秋,十月,五大夫王陵率軍急攻邯鄲城,秦弓弩手,將數十萬支箭射向邯鄲城上,掩護步兵攻城,而步兵分兩隊,一隊肩扛雲梯,強登邯鄲城牆,一隊推沖車直攻趙區都之城門,且秦分三軍不分晝夜輪攻趙都。但是一個月下來,秦軍僅校官就戰死五名,傷亡近兩萬人,而不得停下休整,轉為小規模進攻以奪趙志。但相反是,趙軍卻一再攻出精銳步兵甚至少量騎兵不斷突襲秦圍在邯鄲的營柵,竟使秦傷亡頗為慘重,反而秦軍日夜防備,士兵多有殆懈。
邯鄲前線的戰況飛快的傳到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十分的生氣,而此武安君又病重,不得行,便一方面命令王陵集兵早日攻下邯鄲,一方面組織援軍。
收到信的王陵軍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在寒風中的十二月向趙都邯鄲發起第二次大規模的攻城戰,但疲憊的秦軍,在趙軍弓弩下,多有傷亡,士卒戰皆不利。趙出兵擊之,卻秦數十里。此戰秦傷亡五千人左右。
趙之邯鄲城內,傷員遍城皆是,但士兵依舊士氣高昂,平原軍趙勝,於寒冬將府內積糧存衣,散布趙民,並令其家人搶救傷員,大將軍廉頗帶甲上城親自指揮督戰,平原君趙勝亦往之。趙兵多弱,廉頗命弱者立城,強者於城內休養逢戰而輪換,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期間趙之精銳常出城,多有不回者(戰死),但秦亦傷亡慘重甚巨。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之援軍十萬帶著大量的兵備糧草及秦王的最後命令到達了邯鄲。五大夫王陵即調整兵力准備向邯鄲發動第三次,也是攻趙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秦昭四十九年正月,將軍王齕率兵十萬及大量的兵備糧草到達邯鄲。五大夫王陵即調整兵力准備向邯鄲發動第三次,也是攻趙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可以相信王陵已經知道秦王的不滿及以王齕代之的先兆,所以肯定的是王陵軍第三次的進攻是相當猛烈的。
戰事爆發於正月,在北方此時還是寒冷的冬季。此時邯鄲被圍將近四個月城內兵員損耗和糧食供給已顯危機,人心在冬季更顯得脆弱。但在廉頗、樂乘諸位良將的率領下趙軍依然士氣高昂。同時秦軍在受到增援後士氣也開始高昂。戰事進行月余,趙兵拚死抵禦秦軍進攻並取得勝利。秦軍傷亡慘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其後王齕率軍連續攻打邯鄲近五個月,依然沒有攻下。十月,秦王殺了白起後又命鄭安平率軍五萬支援王齕。此時邯鄲城處於最危急的時候,糧草早已斷絕,人皆「以骨為炊」「刎子而食」,趙軍依舊不屈的抵抗著。同時平原君的外交戰開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軍八萬楚軍十萬均已趕到邯鄲外圍,秦國也不斷的增兵汾城(河東之地)以為聲援,雙方大戰一觸即發。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揮魏楚聯軍,對秦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魏軍擊於西,楚軍擊於東,趙軍應於內,秦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王齕率秦軍主力向西急退數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鄲城南駐防的秦軍鄭安平部約兩萬人,被趙軍重重圍困。鄭安平部遠離主力,糧草斷絕,突圍無望,只得全軍降趙。三國聯軍乘勝進攻汾城,秦軍大敗,被迫撤至河西,夾河對峙。聯軍乘勢收復河東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趙國在經歷長平之戰的失敗後,部隊兵員損失近五十萬。此後趙國可作戰的部隊可分為這幾部分:代郡守軍防備匈奴及燕國,常備軍約五萬人戰時可擴編為十萬人,晉陽守軍(趙國舊都)是趙之右翼,是進攻秦側翼的跳板也是趙北方的門戶,常備軍約七萬人。中牟守軍(括屯留)趙之左翼抵禦秦軍的前哨和防備魏國的要塞,常備軍三萬人。邯鄲守軍趙國防禦重心,因邯鄲常臨戰事,故又分武安守軍、武城守軍,總體上看邯鄲地區常備軍在十萬人左右。邯鄲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為戰事最頻繁的城市之一,也是軍事防禦最完備的城市之一。邯鄲之戰中趙國幾臨危急,但在趙國優秀將領的指揮下、趙國士兵的頑強抵抗下及趙國下民的捨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從中可看出趙國所獨有的、異於六國的氣質,更加的悲壯血氣、堅強不屈、團結一致。
關於邯鄲之戰,我認為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柏林戰役。秦國對趙直接間接動用兵力在六十五萬人左右,其中對邯鄲作戰的部隊就達四十五萬人。說其悲烈,更多的是雙方的實力對比,如前所述趙國的兵力、國力在長平之戰後已大不如前,邯鄲地區可作戰的部隊不過十萬。且在秦軍不斷圍困和進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實在令人驚嘆。邯鄲之戰以其說是是趙軍的勝利不如說是趙民的勝利,趙國下民主要是邯鄲下民為保衛邯鄲所付出代價是沉重的,「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壯。試想一下戰前趙國各地的軍隊、糧草源源不斷匯聚邯鄲,趙國下民眾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繕城池,磨礪兵刃的情景,是何其壯觀。由此可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部隊所具有的慷慨悲涼的氣質、血氣尚武的傳統、同心志協的風氣是多麼的重要。
⑤ 辦愛國手抄報需要的圖片
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一般我們會用簽字筆寫 )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⑥ 關於愛國主義的手抄報怎麼畫
可以自己先構思一下自己的大致主題和排版
然後再到網上搜一下關於愛國主義的資料
【注意:手抄報的文字不宜過多,否則會顯得字太多別人不想看】
然後抄幾段長度比較適中的段子
可以在紙邊上畫國旗www一定要塗色來著ww紅色越鮮艷越好ww【先塗紅色再塗黃色ww】
排版什麼的自己定一下ww
再搜一下關於中國以前的光輝歷史!差不多完工了。
自己可以改一下。畫比較多會有一種活潑感,不過也不能因為這個條件而放鬆了字的字數
我一般就是這樣畫的手抄報。
⑦ 學習、愛國的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字又少
學習、愛國的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字又少
⑧ 求一張愛國手抄報,帶圖
手抄報題目:愛我中華 (這四個字可以用繁體寫出來)很漂亮的 其實手抄報的題目不一定要有新穎的感覺而是要有一種起總結性作用的 上次我們就有這樣的一次 得了第一名哦
建議:如果手抄報 要辦的漂亮一點的話 建議 要充實一點 字多一點 欄目與欄目之間要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愛國故事:
【陳化成】(1776-1844)清朝將領。字業章,號蓮峰,福建同安人人。行伍出身。曾任金門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平日善撫士卒,甚得軍心。 1840年,調任江南提督。鴉片戰爭爆發後,率部防守吳凇口,積極備戰,築壘二十餘座。1842年6月10日,英國艦隊進攻吳凇口,乃率參將周世榮扼守西炮台。13日,親自揮旗督戰,燃炮殺敵,擊傷英艦數艘,致敵不敢進。時兩江總督牛鑒從寶山脫逃,致東炮台失陷,英軍遂登陸抄襲西炮台,他率孤軍血戰,中彈七處,血透征袍,仍奮勇搏鬥,與守備韋印福、千總錢金玉等官兵英勇殉難。
跟許多農家孩子一樣,孫中山在童年時就得上山砍柴,年齡稍大一點時,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時還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魚。7歲時進私塾讀書,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中國古書,同時練習毛筆字。10歲他入陸家祠堂,學四書五經。孫中山勤奮求學,成績突出。11歲時,他常在屋子門前大榕樹下,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太平軍抗清的故事。滿清腐敗,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在鄉間,他看到女子被強迫纏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隨意毒打的殘酷,看到鄉人聚賭的沉淪,看到官兵欺壓良民的野蠻他感到非常傷心和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頭。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親乘輪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名「格蘭諾克「號的 兩千噸級的鐵殼英國輪船。在輪船的甲板上望著浩瀚的大海,「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 之心,窮天地之想」。自此,孫中山感受到機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發達。
1883年6月,已畢業於夏威夷最高學府的孫中山乘坐輪船回返中國。輪船進入中國海域後,就遇到清朝稅吏的勒索,孫中山進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敗 。他回到翠亨村後,看到的還是一個苛捐雜稅的的中國。村民保守,私塾教學仍然沿襲舊規,背誦強記, 很少有心智的啟迪。1887年正月,孫中山轉入香港西醫學院就讀,時年21歲。五年後畢業。當時,香港秩序井然,貪贓納賄的事絕無僅有。又聽到英國和歐洲政治優良,這一切都是人努力經營而得 來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變政府,才能改良社會。中國數百年來只有壞政府,沒有好政府。因此孫中山決定大學畢業後,拋棄醫生生涯,從事醫國事業。他說:「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也。」 1896年9月30日,孫中山由紐約乘船抵達利物浦,10月1日到倫敦,與他的老師康德黎晤面,後被清朝偵探跟蹤,再將他挾持致清朝駐倫敦使館軟禁起來。辛得老師康德黎發動輿論力量,才將他拯救出來。這就是有名的「倫敦蒙難記」。孫中山倫敦蒙難的遭遇,獲得國際的關注,並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革命領導者。為人身安全,孫中山繼續在倫敦居留,並在大英博物館研讀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礦產和經濟等書籍。在倫敦的研究和社會考察,使孫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張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義的思想也更趨完整和成熟。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貢獻不僅在中國,也在於全人類,所以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體系,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運動中最關鍵、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種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