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苗族刺綉衣服圖片

苗族刺綉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3-05-21 08:32:52

A. 苗族服飾介紹

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後漢書》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因此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記載;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雲天」的著名詩句。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較有代表性的傳統「盛裝」,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

苗族婦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動人。便裝時則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綉花邊,系一幅綉花圍腰,再加少許精緻銀飾襯托。

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1)苗族刺綉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在貴州省博物館,一款苗族遷徙服訴說著這個民族在歷史的歲月里曾經擁有的輝煌:肩部的紅色幾何紋飾,代表祖先曾經居住在田園肥沃、山川秀麗的長江以北的廣袤大地。

後背配飾一塊方形背牌,黑色邊框代表固若金湯的城池,象徵祖先曾經創建過繁華興盛的城市;百褶裙上鑲綉的3條紅色紋飾,分別代表祖先遷徙途經的黃河、平原和長江。

在貴州,苗族婦女仍喜穿綉花衣裳:松桃苗族的衣服以綉花草為主,色調素凈;黔東南以綉花鳥為多,色調較濃重;貴陽、遵義、黔西一帶則喜挑鮮艷的彩虹圖案;黔西北喜挑較大的幾何彩色圖形。

B. 哪位大神能幫我分析這張苗族刺綉中的元素和原型 是由哪些動植物元素組成的 又有什麼含義

這是苗綉中皺綉手法的蝴蝶。蝴蝶是苗族人民的圖騰崇拜之一。網路一下 「蝴蝶媽媽」 你就懂了。

C. 苗族服飾是什麼樣的苗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苗族服飾歷經時間的洗禮,有著歷史的痕跡,曾有史學家稱苗族的服飾為:穿在身上的史書苗族服飾多姿多彩,艷麗奪目,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一、色彩奪目

色彩是苗族服飾的一大特色。苗族服飾有便裝和盛裝,便裝是平時的日常服裝,款式相對較為簡單,用料較少,耗時較短,顏色也相對盛裝來說更為樸素,但是對於現代服裝來看已經是色彩繁多絢麗了。盛裝則顏色更為鮮麗矚目,款式更為復雜,裝飾品也更為繁多。

或是居住過的地方特色,或是民族漂泊移居的痕跡,亦或是生活中日常的形形色色的物象,而這點點滴滴,都化作了苗族人民手中的針和線,成就了一個個歷史的文化圖案符號。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苗族服飾的特點啦。由於區域的不同,故而苗族服飾的款式特點也有所不同,上面小編所說的只是苗族服飾大概的共同特點。苗族服飾也是我國需要珍視的文化瑰寶,大家可以對這些深入了解一下,文化需要流傳,但更需要被發揚。

D. 漢、壯、藏、苗、滿五大民族服飾有何區別

1、漢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伏大雀毀衣」制、「襦裙」制等類型。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2、壯族

壯族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布結紐扣。壯族服飾,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

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

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在邊遠山區,壯族婦女還穿著破胸對襟衣,無領,綉五色花紋,鑲上闌干。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

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綉花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3、藏族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於長期的封閉性生存,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差異並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長袖、寬腰、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扣。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缺歲豎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嬰兒也可放入其中。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

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二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土家族現在平日著裝已沒有民族特色,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有傳統民族服飾展示風採的機會。

5、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水族鄉擺貝村苗族百鳥衣是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綉」刺綉而成。其用苗族土布和紅、黃、綠、藍等顏色的錦緞絲綢進行拼合,胸兜、圍腰等部件綉上各種花、鳥、蟲、魚、蝴蝶、太陽等自然符號,裙擺由若干塊刺綉品和蠟染組成,最下面一圈是一排美麗的百鳥羽毛。

(4)苗族刺綉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中央政府調查統計正式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56個民族分別是:

漢族、壯族、滿族、回族、苗族、 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東鄉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

景頗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溫克族、怒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羅斯族、裕固族、烏孜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佔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佔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

漢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E. 苗族有哪些超美的傳統服飾

苗族亮布蠟染刺綉方領左衽大襟服飾可能是我覺得最具民風民俗特色的苗族服飾了,特點是美觀大方,穿在身上盡顯苗寨風情。

F. 苗綉起源於什麼時期苗綉是怎麼形成的

苗綉的發源

服飾是「動物化石」,能夠窺探漢朝服裝的身影。在沒有文字的中華民族,用針當拿凳筆,用彩條為墨,把上百年的磨難和遷移的坎坷道路綉在衣服上。當「別人」被苗族刺綉欽佩,苗綉又被給予越來越多的價值,這些反應的是對時間的紀錄,已經變成了可以用錢財權衡的美。

「中國也是有高級服飾」

「苗族服裝為什麼有這般風采?」這也是讓韋榮慧有興趣的問題。韋榮慧是民族博物館副館長,發展於貴州黔東南州的苗族人。「我接觸到了許多收藏中國少數名族服飾的人,很多人一開始收藏少數民族的服飾 ,到之後就只收藏苗族服裝。所有被關注的民族服飾中,苗族服裝被關注的總數是最高的。」

令人痴迷的也有苗族刺綉的紋樣圖案,民族博物館里,收藏著一套「龍船衣」,這套衣服上的刺綉,勾勒了苗族最喧鬧的龍船節的情景,如火如荼的龍舟比賽盡在衣上。苗族刺綉不但紀錄傳統節日,圖騰和英雄人物,還記述著苗族數百年遷移的歷史時間,在許多苗族刺綉圖案設計中,都是有水波紋狀的紋路,苗族用這種差畢的標記表明他們的先祖曾翻山越嶺,度過長江,黃河,最終才趕到西南。

G. 苗族服飾的服飾介紹

雷山苗族服飾多姿多彩,是當今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的服飾之一。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有湘西型苗族服飾考察資料稱百餘種。
2006年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65)。
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帶。古代男女蓄發椎髻的習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圓領大襟短衣。
黔東型,流行於黔東南。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女裝以交領上衣和百褶裙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為料。
黔中南型,流行於貴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處。女裝上衣多披披領、背帕等,下裝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蠟染裙。
海南型,流行於海南省。女裝多為右偏襟青布長衫,蠟染布筒裙,花飾少。
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里記載「代表著苗家刺綉最高水平的苗綉已同湘綉、蘇綉、蜀綉、粵綉一同並列收入。」苗族刺綉、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綉巧奪天工,湘綉蘇綉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
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族服飾圖案是件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至今仍應用於日常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被賦予了繼承民族傳統、紀念祖先和傳承祖訓等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意義,這些圖案背後的意義和由來代表著苗族人民的感性經驗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
苗族服飾,歷史悠久。由於歷史的原因,苗族服飾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記載。但從苗族服飾圖案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看,苗族服飾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綉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
「嘔欠嘎給希」——升底綉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由「嘔欠字」和「嘔欠閃」兩種類型組成,漢澤「紅綉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塊均無刺綉,其他紋樣與「嘔欠嘎給希」相同。但服飾花紋圖案變化最多的是「拋功撥」——袖花,其圖案主要以各種幾何圖形布局,在不同的幾何圖形中,綉上各種花紋,組成許多不同名稱的「拋功撥」——袖花。
如「拋學嘯棱」,漢意為「綾銷紅朵花」;「拋西勒拉學棱」,漢意為「小紅朵蛇皮花」;「拋補追歸」;漢意為「雞菌花朵」;「拋刀么」,漢譯為「樹梢花朵」;「拋趕枝呵」,漢譯為「蕨枝花朵」;「拋趕玖」,漢譯為「針針花朵」;其花又稱之為「拋趕旺」;漢譯為「包穀花」;「拋聲給學玖丟嘎」,漢譯為「十六勾勾蠶花朵」;「拋所戈游」,漢譯為「小四朵紅花」;「拋所戈說」,漢譯「大四朵紅花」;「拋寶利學」,漢譯為「浮漂紅花朵」等四十餘種服飾圖案組成。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
盛裝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朴。
盛裝的各種圖案濃縮了苗族生活環境的景物,表現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飾刺綉,其構圖、用色、綉技實為「三絕」。苗族優秀的綉手具有大畫家的思維,構圖講究嚴謹、對稱、協調,每幅綉圖均有主、副圖案;構圖內容取材廣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動物……無奇不有,且遠古、近現代風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圖案中可互相融會貫通的內容達五大類:(1)遠古神話傳說如創世的蝴蝶媽媽等;(2)圖騰崇拜如龍鳳、水牛、飛鳥、楓樹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與山水、房屋、田園、五穀和諧相處;(4)歷史追憶入苗族大遷徙渡過的黃河、長江、洞庭湖及遷徙路線;(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說是伏羲)、蚩尤等神聖的形象。優秀女綉手設計的內容豐富的圖案,來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觀、自然觀、歷史觀、生命觀的代代相傳,體現了獨特、深厚的美學理念。這些刺綉多用於苗女盛裝、便裝和背帶等。
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對襟男上裝流行於境內大部分苗族地區,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後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組成。
衣襟訂五至十一顆布扣,左襟為扣眼,右襟為扣子。上衣前擺平直,後擺呈弧形;左、右腋下擺開叉。對襟男上裝質地一般為家織布、卡其布、織貢尼和士林布。色多為青、藏青、藍色與之匹配;下裝一般為家織布大褲腳長褲。青壯年多穿中山裝,部分青年喜著西裝。
左衽男上衣流行於從江,榕江八開,台江的巫腳,反排和劍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後片及雙袖組成,左襟與右襟相交於咽喉處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擺,訂有布扣五至七顆,前擺、後擺均平直。
左、右腋下擺不開叉直桶形。左衽上裝布料一般為家織布或藏青織貢尼,顏色以青色為主。左衽長衫結構與左衽上衣相同,差異僅在衣上至腳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裝。男便裝下裝一般為無直檔大褲腳桶褲,褲腳寬盈尺許,褲腳與褲腿一致,由左、右前、後片四片組成,製作簡便。
苗族男裝盛裝為左衽長衫外套馬褂,外觀與便裝相同,質地一般為綢緞、真絲等,顏色多為青、藍、紫色,各地無異。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裝和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兩類。右衽上裝結構與男上裝中的左衽上裝大體一致,唯方向相反。
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稱烏擺(Ed bad,意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傳統的苗族女裝,如袈裟,無紐扣,以布帶束腰。
苗族女裝質地一般為家織布、燈芯絨、平絨、織貢尼、士林布等,顏色一般為青、藍等色。
雷山、凱里、台江三縣交界地區苗族中青年婦女,一般穿淺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邊緣精綉花鳥、花草圖案花邊或購買現成花邊,圍圍腰,系銀質圍腰練,下裝著西裝長褲,挽高髻於頂,著耳柱,中年婦女多包白毛巾頭巾,青年婦女多戴銀梳或插銀衣、塑料花等飾物。
老年婦女上裝多穿右衽上衣或無領交叉式上衣,下穿長及腳踝青素百褶裙,系圍腰,圍與裙長。老年婦女上裝飾物一般為家織布或織貢尼。顏色喜尚青、藍色。
凱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縣銅鼓、開發區白午及丹寨縣的南皋一帶苗族婦女便裝上裝,內穿翻領對襟中長衣,外套大領對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鑲挑花花塊,銀鏈吊綉花圍腰,套挑花護腕;下著過膝寸許百褶裙,扎挑花鑲邊腳腿,外套織錦式粉紅色長襪。
丹寨縣的揚武、長青、排調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多穿右衽對襟上衣,前襟長及小腹,下著過膝中長褲,銀質圍腰練吊與褲長圍腰,裹裹腿,中老年與青年服飾無異。上、下裝質料多為家織斜紋布、平紋布、燈芯絨、平絨及織貢尼等,頭搭蠟染方帕或綉花頭巾。
凱里市的爐山和黃平、施秉一帶苗族婦女上裝為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帶束腰;下穿過膝青衣紅、白蠟花百褶裙,圍紫色圍裙片,質料多為家織布,顏色以青色為主。
雷山縣的桃江、橋港、年顯、略果,丹寨的排調、黨早、加配、羊巫,台江縣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為齊腰緊身青素右衽上裝,下著五至九寸長百褶裙,內穿緊身長褲,裙前後各拴一塊二尺見方幾何圖案挑花圍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裝質料一般為家織布、平絨布和燈芯絨,顏色素青,挑花工藝重紅、黃、白三色,少見刺綉工藝品。
榕江縣八開,從江縣加鳩、宰便以及黎平縣的水口,丹寨縣雅灰等地苗族婦女便裝,上裝穿大開領對襟上衣,無扣,內束挑花胸兜,婚前著齊膝素百褶裙或長褲,婚後著齊膝蠟花百褶裙,外以圍腰束之,上衣和圍腰及胸兜邊緣均鑲挑花花邊,衣袖大臂處鑲棱形臂章式花塊。
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柳川鎮 高標 巫尼,觀么鄉等地苗族服飾為上裝為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領上綉彩色條紋。現用絲線綉成1個個三角形,組成五彩形花飾。盛裝為夾衣,變裝為單衣。
盛裝在袖,肩,背部都綉有方形圖案,以紅色為主,兼有黃,藍綠等色,形如鎧甲。傳說苗族在遷徙之時由於時常應付戰爭,故由鎧甲演變而來。女盛裝一般下裝為百褶裙,上裝為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綉花或挑花圍裙。
「烏擺」一般全身鑲挑花花塊,沿托肩處一般鑲棱形挑花花塊,無紐扣,以布帶、圍腰帶等束之。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為紅、黃、綠等暖調色。

H. 在各個少數民族的服飾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民族的服飾

我最喜歡苗族的服飾,因為苗族的服飾讓人看上去有一種大方得體的感覺。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的刺綉、圖文,身上又帶了好多的首飾。尤其頭飾是最好看的,這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而且我們國家現在也有一些苗族服飾的博物館。

苗族服飾對我國來說應該是最華麗的一種服飾了,也是我國歷史的瑰寶,苗族服飾最有特點的就是它的刺綉工藝,還有它的銀飾。服飾上用的顏色一般都比較鮮艷,比如紅藍黑白黃那些顏色。這些顏色搭配起來構成了不同的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的刺綉工藝。

它的刺綉工藝給人一種很自然的感覺。而且包含了各種織綉挑染等民間傳統手法彷彿一簇簇花團一樣流光溢彩,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的服飾歷史悠久,也是一個歷史傳承的所在,而且在我國也有苗族服飾博物館,成立了苗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的服飾色彩鮮艷,引人奪目。衣服上的圖案又給人們傳達了一種特別的文化信息,衣服上的刺綉也是一種民間工藝的傳承。

I. 苗族服飾簡介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朴。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J. 苗族婦女典型的裝束很好記,都是什麼樣的

在幾十個少數民族的服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苗族的服飾,似乎在大家印象里,苗族人都十分富有,一年四季,全身上下都佩戴著銀飾,頭戴十幾斤重的銀冠,而這種印象的形成,和他們鮮明的服裝特色的形成是分不開的。

事實上,苗族服飾的種類不下兩百種,它們保留著中國民間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為傳統文化傳播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貢獻,是民族的瑰寶。因此,他們的服飾也不是隨便穿的,各個地區的苗族服飾穿著習慣也不同,有的地區即使相隔一個村寨,其穿著打扮都有很大的差異。更分盛裝和便裝,盛裝為重大節日和婚嫁時穿著,其華麗繁復讓人驚嘆,便裝便是日常生活中穿啦,畢竟戴著重重的銀飾總會影響勞動和生活。我們經常在網路和電視上看見的基本都是苗族的盛裝。另外,苗族女性中,青年婦女、中年婦女、老年婦女所著服飾亦有所不同。

苗族服飾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還有很多是我沒有學到的,有沒有人願意分享下自己的了解呢。

閱讀全文

與苗族刺綉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掃描的圖片如何復制到電腦 瀏覽:982
showme滑動如何編輯圖片 瀏覽:921
48汾酒價格表和圖片 瀏覽:886
如何將圖片轉為電子稿 瀏覽:607
怎樣編輯文字圖片 瀏覽:121
京東如何發送手機圖片 瀏覽:52
可愛的萌手帳圖片女孩 瀏覽:189
簡單海賊王圖片大全 瀏覽:89
短發素顏發型圖片 瀏覽:836
甜酷女孩圖片動漫 瀏覽:129
毛筆字頭發型圖片 瀏覽:475
簡單飯圖片大全 瀏覽:525
中長發燙發圖片女生 瀏覽:127
百搭男生發型圖片 瀏覽:893
孤獨的衣服圖片 瀏覽:318
九尾妖狐動漫圖片男生 瀏覽:322
如何用p站ID搜圖片 瀏覽:176
今年男生流行發型圖片 瀏覽:314
能配文字圖片的軟體 瀏覽:294
動漫3D高清圖片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