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古代畫像大全圖片簡單

古代畫像大全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2023-05-14 20:08:05

㈠ 古代人物神話的畫像

最早是鍾馗畫像,這個是唐太宗提名所畫,一夢成神。
天王送子圖,一部天王,和神仙的長畫卷。
宋代的神話小說,發展很高,出現了許多的神話人物的形象,天帝,太上老君,觀音像,釋迦摩尼像,都是那時大量出現在畫志上面。

㈡ 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金宋元明清開國之君畫像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開國之君的畫像:

1、夏朝開國之君:夏啟(生卒年不詳)。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

㈢ 明朝皇帝年輕畫像圖片

永樂大鋒晌尺帝朱棣銀高畫謹薯像

㈣ 一個古代女人,沒有臉,手上拿著葫蘆的名畫是什麼

怎樣解讀《雍正十二美人圖》?
94 人關注3 條評論

寫告乎族回答

知乎用戶
對於在網路上以cosplay 大佬著稱的雍正皇帝來說,古裝行樂圖是在最頃沖普通不過的繪畫題材了。他不僅親自下場做模特,還常常讓畫師將妻、子繪入圖中。其中,流傳度最廣的作品就要數《十二美人圖》了。

圖1 十二美人圖
這套作品由12張長184cm寬89cm的畫像組成,描繪的是一名漢裝女子一年四季的日常起居。有的專家認為,這套圖是從圓明園深柳讀書堂的圍屏上面拆下來的,原本的形態是屏風;還有的專家認為,這套圖並不是屏風畫,只不過是尺寸恰好與屏風畫的記載相同。至於畫中人的身份,則更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想像中的仕女,有人說是孝敬皇後,還有人說是雍親王妃……就連畫中的女子究竟是一人還是幾人,說法都莫衷一是。既然定論暫不可得,那麼我們不妨先將這些問題懸置起來,從繪畫的語境與修辭出發,不帶預設地審視這套作品的內容和意涵。

一、有傷風化?——論藝術品的功用
繪畫作為藝術,其核心實際上是一種關系:觀賞者與藝術品進行互動,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或情感體驗。因此,對藝術品的考察與評論,不能忽視其文化語境、呈現形式,以及觀賞者與它之間的交流方式。出於此種理由,我們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這些畫是否為屏風,存放的地點在哪裡。

1984年,朱家溍先生在整理資料時發現,《十二美人圖》的尺寸以及裝裱方式與檔案所載的深柳讀書堂圍屏上的美人畫完全相同,可以認定為同一物品。對於該觀點的質疑主要來自林姝女士。她認為,做成屏風的美人圖很多,並不能確定此圖就為彼圖。誠然,圍屏美人圖屬於常見題材,但尺寸及裝裱方式完全相同,又未免過於巧合,更何況現在並未發現還有其他相同尺寸的文物存在,因此可以斷定,這套作品就是檔案中所記載的深柳讀書堂美人圖屏。

深柳讀書堂,始建於康熙末年,位於圓明園福海西岸。胤禛在《園景十二詠》中這樣描繪它:

鬱郁千株柳,陰陰覆草堂。
飄絲拂硯石,飛絮點琴床。
鶯囀春枝暖,蟬鳴柳葉涼。
夜來窗月影,掩映簡編香。
在另一首詩《柳月》中,胤禛這樣描繪樓外垂柳:

鴛鴦樓外柳條長,斜掛如鉤吐練光。
恰似妝台風鬢亂,青絲閑理玉梳涼。
相對於蘭、竹等具有士大夫特質的植物,柳樹風姿綽約,獨具女性氣質,因此被許多與女性襪弊有關的詞彙所吸納,如「柳腰」「柳眉」「蒲柳之姿」。藝術史家巫鴻就曾指出,深柳讀書堂是具有女性特質的「女性空間」,為主人營造出一種「不受干擾的私密之感」。此處,我們不妨徵引胤禛的另一首詩,來說明這種女性空間給他帶來的寧靜與親密:

綺窗罷撫紫瓊琴,香燼金爐鶴夢沉。
多事草偏名醒醉,可人花解結同心。
風翻曲沼千層碧,雲過重檐一霎陰。
欄外有情雙蛺蝶,翩翩飛入海棠深。
與前詩一樣,這首詩同樣使用陰涼與鳴琴等意象來表現私密與愜意,所不同的是,用詞更為大膽露骨,直接揭示了作者與女性交往所獲的情感滿足。

放到這個背景去考量,我們不難理解,將十二美人圍屏安置於此,非但不是有傷風化,簡直可謂得其所哉。它與其所在的地點共同構建了和諧統一的空間,為作為觀賞者的胤禛提供了撫慰心靈的私密空間。

二、缺席的在場——《十二美人圖》的性質及創作意圖
自檔案發現伊始,這套圖就被定性為「仕女圖」或「美人畫」。首先,我們應釐清仕女圖/美人畫的歷史源流、創作原則與基本修辭,再來探討該作品是否屬於這一范疇。

仕女畫/美人圖是中國繪畫的傳統類別。唐以前,專門表現女性的繪畫很多,其中不乏顧愷之、張萱、周文矩等名家手筆。然而進入宋代,女性題材的地位急劇下降,被米芾貶斥為「不入清玩」,文人畫家幾乎不願染指。美人畫,是明代之後對具有視覺吸引力的女性畫像的流行稱謂,它發端於早先描繪貴族女子「閨閣之態」的仕女圖,但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批量生產」,從而廣泛流傳。

所謂「批量生產」,不單指印刷術帶來的巨大發行量,更指人物的千人一面。所有美人,無論其歷史背景、家庭出身、個性才情有何不同,全都按照大眾趣味進行處理,就好比今天的「網紅臉」,雖可欣賞其美貌,但又令人轉瞬即忘。巫鴻曾說:「瀏覽這些作品,一個強烈的印象是,『歷史性』和『寫實性』不但不是他們的創作目的,甚至可以說是被有意否定和排除的對象。」 Pacteau也說:「『真實女性』的缺席,是美人屬性的必要支持。」

反觀《十二美人圖》,我們不難發現,畫作是完全寫實的。首先,畫中的作為背景出現的各色傢具、器物是真實存在的,其中還有不少至今仍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例如:鈞窯花盆、汝窯水仙盆、嘉靖款蒜頭瓶、宣德款僧帽壺等。

圖2 器物背景的寫實性
既然背景寫實,人物也應該是現實存在的。將圖片放到最大(故宮網站上可以點擊放大),仔細甄別畫中人的面目,我們就會發現,這十二張畫中的女子應為同一人,而造成氣質、年齡差異的,只不過是服飾和妝容(特別是腮紅)。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甄別時應將關注點放在臉型、眼皮、人中、耳廓和耳垂上,而眉毛、唇形這種形態可以通過化妝改變的地方,則不能提供決定性的信息。

圖3 十二美人面目比較
對比頭像可知,畫中女子的相貌特徵為:鵝蛋臉、細長眼、雙眼皮、鼻長直、人中較長、耳廓較小但耳垂較大。十二幅畫像中,相同的眼皮、鼻樑、耳廓和耳骨特徵,將畫中女子的身份鎖定為同一個人。

退一萬步說,假設胤禛要求畫師根據實景想像一個具有類似特徵的女人畫出來,畫師也不可能想到要把這十二張畫像中所有女人的耳骨畫得完全一致。因此,我們可以放心地得出結論:這套作品是對照實景、真人繪制的寫實性作品,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仕女圖或美人圖。(本文為方便指代,暫且延用「美人圖」「美人」的稱謂。)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既然不是傳統意義上以娛人耳目為目的的美人圖,這部作品的創作意圖是什麼?胤禛作為創作者之一,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不少人從「香草美人」這一母題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畫中女子眉目低垂,舉手投足間似乎帶著一種難以排遣的清愁。與之形成照映的,是胤禛親筆題寫在畫中的閨怨詩。比如其中一首這樣寫道:「自負天生傾國姿,小窗寂寞度佳時。豈無世上風流子,一點芳心未許知。」

圖4 胤禛親筆題寫的閨怨詩
閨怨,常被中國傳統士大夫借用,以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一組閨怨詩,由胤禛親自寫出,配以狀似孤獨幽怨的美人,會不會是胤禛借美人以自況,抒發才華不被皇父賞識的苦悶呢?

答案是否定的。畫面中雖然只有女子一人出現,但男主人的存在感非常強,乃至我們可以這樣總結:這套作品,實際上是只有一個人出現的雙人畫。 這一點,要從中國繪畫約定俗成的修辭手法談起。

補圖 簪花仕女圖(局部)
中國畫家常常利用動植物與女性之間的親密關系,來暗喻她們之間的類同。例如《簪花仕女圖》中深宮女子的空虛與孤寂,就由伴隨她們身邊的形單影只的動物暗示出來。而《十二美人圖》,則通過成雙成對的植物、動物,傳遞出了截然相反的信息。

圖5 成雙成對的動植物
並蒂蓮,自古以來都被用作浪漫愛情的象徵,胤禛本人歌詠蓮花的詩中,就有「折花休采葉,留使蔭鴛鴦」一句;雙喜鵲,簡稱雙喜,暗示美滿幸福的婚姻;成雙成對的蝴蝶(圖中共兩對四隻),寓意愛情,胤禛的情詩裡面也用到了這一意象;就連嬉戲的金魚和貓咪,都要成雙成對。

圖6 結同心
我們前文曾引用過胤禛的詩句:「可人花解結同心。」同心結,表示夫妻恩愛,永結同心。美人手持或佩戴蚩尤環、同心佩,暗示了作者/贊助人對美滿婚姻的期許。渾天儀這種天文器具,常常出現在貴族的家居裝飾中,但不是作為科學研究之用,而是取其同心和美之意。

以上這些,還只是對男主人存在的暗示,直接指示其存在的,是胤禛親筆題寫的懸掛在屋內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落款為「破塵居士」,這正是胤禛在雍親王時期的別號。在另一幅託名米芾(元章)的書法作品中,雍親王用白描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畫中女子的靜觀式欣賞:「櫻桃小口柳腰枝,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在條幅下方展開的書卷中,赫然出現了《金縷衣》《青溪小姑歌》一類表達男女之情的經典詩句。兩相映照,其中的內涵顯而易見。

圖7 出現在畫中的書法作品及情詩
對於畫中人與胤禛的關系,更為露骨的揭示出現在「消夏賞蝶」一圖中。花瓶中插著的,是帶有「宜男」含義的萱草;女子手中拿著的,是象徵「多子」的葫蘆。這就說明,胤禛作為畫作的贊助人,所求的不只是夫妻和美,自然還有多子多福。

圖8 宜男之萱草,多子之葫蘆
分析到這里,該套作品的創作意圖似乎已經十分清晰:祈求夫妻相愛、永結同心,並誕育子女,多子多福。這種祈福性質的創作意圖,也可以通過背景中的蝙蝠、萬壽圖、佛手等得到印證。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詩經》中祝福婚姻的名句:「鴛鴦於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圖9 萬壽圖、蝙蝠(福)、佛手
三、所謂伊人——畫中女子身份考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十二美人圖中》的女子,應與胤禛存在夫妻關系。接下來需要探討的就是她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位。

畫中的署名「破塵居士」,以及款識「壺中天」「圓明主人」,暗示了作品的成畫時間在康熙末年胤禛受封親王並獲賜圓明園之後。在這一時期,其府內較為重要的女性有:嫡妃那拉氏(孝敬憲皇後)、側妃年氏(敦肅皇貴妃)、側妃李氏(齊妃)、格格鈕鈷祿氏(孝聖憲皇後)。現在存有明確畫像的,是那拉氏和鈕鈷祿氏。我們不妨從這兩位的畫像入手,逐一排查。

圖10 「美人」與孝敬皇後那拉氏面部比較
首先來看那拉氏。觀察對比圖可以發現:那拉氏下頜飽滿,「美人」下顎較瘦;那拉氏為內雙眼皮,「美人」為外雙眼皮;那拉氏耳廓外緣較窄、耳垂較小,「美人」耳廓外緣較寬、耳垂較大;那拉氏氣質沉穩威嚴,「美人」氣質溫柔,有書卷氣。因此,畫中人並非那拉氏。(耳飾、服裝的民族風格不在考察之列,因為胤禛也有很多漢裝行樂圖,故而不應通過服裝來斷定民族。)

圖10 「美人」與孝聖皇後鈕鈷祿氏面部比較
再來看鈕鈷祿氏。觀察對比圖可知:鈕鈷祿氏臉型偏扁,嘴部骨骼突出,「美人」臉型較長,嘴部骨骼平坦;鈕鈷祿氏鼻子較短,且鼻孔向外,「美人」鼻子細長,且向內生長;鈕鈷祿氏耳廓中部有一塊耳骨向外突出,超出外緣,「美人」耳廓中部完全內陷;氣質方面,鈕鈷祿氏質朴慈愛,「美人」氣質溫柔,有書卷氣。因此,畫中人亦非鈕鈷祿氏。

既然有確定畫像的人都被排除在外,我們只能從文獻入手進行推測。在原始文獻的搜集和考證方面,林姝女士的論文最為全面翔實。下面就以該文為依據,整理《十二美人圖》存放地點的變更情況:

簡而言之,《十二美人圖》最初作為圍屏擺放在深柳讀書堂,雍正十年被拆下裝裱。乾隆年初供奉於雍和宮後殿,九年轉移至雍和宮綏成殿正中的佛塔中秘密存放,直至同治元年金塔失火才重見天日。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1)乾隆七年,弘歷要求將雍和宮供奉的御容移至宮內供奉,而此時《十二美人圖》並沒有隨御容移至宮中,這就說明《十二美人圖》並不屬於皇帝皇後的畫像(即御容)。(2)乾隆九年,雍和宮綏成殿改建完成,其中安放金塔五座。中塔放入《大般若經》、胤禛塑像一座及《十二美人圖》,但只有《大般若經》記入檔案,而塑像及畫像則是秘密放入,沒有任何記載,直至同治元年失火之後才被人發現。如果《十二美人圖》屬於仕女圖一類的玩器,應該放入專門存放玩器的右塔,而不是中塔,因而《十二美人圖》不是仕女圖。它與胤禛塑像一同被放入中塔,就意味著畫像上的女子確有其人。以上這兩點推論,恰恰與前文對畫像的技術性分析相吻合。

那麼,這個不是皇後又確有其人的重要女性是誰呢?

最合理的推測是:敦肅皇貴妃年氏。

根據《雍正朝起居注》《大清會典則例》《永憲錄》等史料的記載,年氏於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逝於圓明園,於該處停靈五日後奉移至阜成門外的十里庄殯宮暫安,直至乾隆三年才與世宗、孝敬皇後一同入葬泰陵。從雍正三年到雍正十三年的十年間,胤禛都沒有想過將她葬入妃園寢,只想等待泰陵主體工程完工後葬入本陵。經查,年氏是清代第一位按照丈夫本意與其同葬帝陵的皇貴妃(此前皇貴妃只可葬入妃園寢),自結婚至病故十餘年包攬府內生育。這種超然的地位,加上年氏所生之子福惠在雍正朝的諸多特殊待遇,恰恰說明,胤禛很可能將年氏作為妻子看待。此外,畫中女子舉手投足間的書卷氣,也符合年氏出身於科舉世家的基本背景。

至於齊妃李氏,經查生於康熙十五年,比胤禛大兩歲。在康熙末年該畫作成畫之時,她已年屆四十,這一點與畫像中女子的年齡(二十餘歲)不符,因而排除。

綜上,《十二美人圖》中女子的身份,很可能就是年氏。至於被「秘密放入」而不是大張旗鼓的祭拜,大概也是因為年氏並非皇後,身份尷尬,而又有先帝事先安排吧。

這種推測的思路如下,尚有待進一步考察。

《大般若經》是大乘空宗般若學派的經典,為何會安放在一個藏傳佛教(大乘密宗)寺院的佛塔中?胤禛似乎屬於禪宗,禪宗吸收了一部分般若學派的教義,所以胤禛本人看過這部經典的可能性很大。
根據內務府檔案,雍正十三年四月十六日,海望向胤禛奏報了將雍和宮改建為廟宇的財務問題,可見,胤禛生前就有將雍和宮改建為廟的意願,但未必是要改為(乾隆所希望建造的)藏傳佛教廟宇。
因此,一種合理的推測就是,胤禛在決意將雍和宮改為廟宇之時,就已經准備好了供奉於此廟的東西。弘歷、弘晝可能就是根據胤禛原有的安排來布置佛塔的。
四、結論
《十二美人圖》並非娛人耳目的仕女圖,畫中女子確有其人,應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圖屏與四周的景色、器物一同構成了可供贊助者胤禛安心休憩的私密空間,其繪制意圖是祈求婚姻美滿、多子多福。

彩蛋:情侶照。左圖:《十二美人圖·博古幽思》,右圖《雍正行樂圖》。

這種表情叫閨怨凄苦嗎?分明是沒事偷著樂嘛

主要參考資料:

巫鴻《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

林姝《美人歟?後妃乎?十二美人圖為雍親王妃像考》

本文首發於lofter:鴛鴦於飛——《十二美人圖》淺析

編輯於 2021-04-05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贊同 589

喜歡 98

分享

㈤ 那些歷史名人畫像,畫得竟然都不是本人!

每次逛博物館,大家心中都會浮現一個疑問,古代人到底長什麼樣?我們所看到的古代畫像和本人真的像嗎?他們會不會和我們一樣也會用他們的方式美化P圖?還是非常實在地用「 」前置相機」展現最真實的自己? 在去年上映的電缺冊首影《邪不壓正》中,廖凡飾演的警局局長朱潛龍自稱朱元璋的後代,cos了一朱元璋的畫像,也不禁讓人疑問道,朱元璋作為皇帝真的張了一副鞋拔子臉嗎? 絕對不是本人系列 辨別古人畫像和其本人是否相像,很關鍵的一點在於畫師是否和畫中人處於同一年代,是否親自見過面。 倘若畫師與畫中人並非一個年代,僅僅是通過寥寥幾句流傳下來的古文進行描繪,那可參考性基本為零。 比如我們非常眼熟的李時珍、祖沖之和杜甫(對就是語文書上的那張),都是近代畫家蔣兆和所畫,畫中人和本人長相完全風牛馬不相及。 創作起源還要從1952年說起。當時的周恩來總理收到了莫斯科大學來函,希望中方提供素材,用以完成大禮堂里來自世界各國的各國科學家拼貼像。 中科院院士郭沫若認為,李時珍和祖沖之作為我國科學家代表最為合適,但令人頭疼的是,尋遍古籍也沒能找到這兩位的畫像。 這時的周恩來總理發出指示:「 」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從古至今關於李時珍本人的長相記載,僅在《本草綱目》的序言裡面有一句簡潔到不能再簡介的描述: 「 」予窺其人,晬(zuì)然貌也,癯(qú)然身也。」 這樣的形容讓水墨人物畫大師蔣兆和聯想到了當時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蕭龍友先生,也是蔣兆和的老丈人。 這時的他靈機一動,決定用同樣的職業背景的人作為藍本,來創作這幾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畫像。 所以我們看到的李時珍畫像,實伏數際上是老中醫蕭龍友先生。 創作另一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時候,蔣兆和選定的藍本則是著名氣象學家科學竺可楨。 在蔣兆和創造出的一系列古人像中,杜甫像尤為出名。 當時,蔣兆和認為自己年輕時的貧困奔波和杜甫苦難的人生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所以他決定以自己作為藍本進行創作。 高中語文課本上紅極一時的杜甫像,實際上就是蔣兆和本人。 除了以上三位我們熟知的古代名人畫像,劉徽、張衡、張仲景、僧一行、孫思邈、郭守敬等古代人物的畫像皆出自蔣兆和之手。 這些名人大都不是位高權重者,未留下畫像供後人瞻仰著實可惜。但蔣兆和先生通過自己的揣摩創造,給予了他們新的形象,讓後人心中對古人的長相多了一些具象,也未嘗不是一種美麗的彌補之法。 不像本人系列 除了上面說提到的杜甫以外,語文教科書和歷史教科書中的許多歷史人物畫像,都來自《三才圖會》書中。 《三才圖會》這部書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所編著,其中的人物卷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盤古至明代的海瑞,共百位人物。 不說別的,一聽到盤古及堯舜禹的畫像就覺得不太靠譜。 這部書中的人物細細看來確實是非常眼熟,一方面是因為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待了許多年,另一方面的「 」眼熟」則是因為書中人物都長得非常相似。 將《三才圖會》中的人物排列在一塊兒,會發現他們都是清一色的倭瓜臉腫泡眼,搭配上不同的帽子或頭巾,不同的發型和胡須後就被冠上不同的名字。若是放在現代,定要讓人懷疑他們是否為整容流產線下的產物。 《三才圖會》其書是由明朝人進行編著姿衫,一些宋明時期的人物肖像,還是具有一定的辨識度的。 明代名將英國公張輔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於謙 如果說中國傳統的國畫技法更注重寫意,對人物的描摹更注重個人形態氣質而非寫實的話。那西方油畫是否就完美還原了西方歷史上的人物呢? 但事實上,西方宮廷畫師在創作人物畫像時,也會對畫中人進行一定程度地美化。 比如我們熟知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她的黑白畫像是這樣的: 「 」瘦臉磨皮加美瞳」之後是這樣的: 但真實的維多利亞女王照片是這樣的: 沙皇皇後瑪利亞·亞歷山大諾夫娜的畫像和黑白照片也是有一定的出入: 沙皇皇後瑪利亞·亞歷山大諾夫娜 除了畫像「 」美顏」的情況,還存在不同的畫師畫出的長相有差異的情況。 下面兩張圖就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左邊畫師對公主進行了美化,還是右邊的畫師畫技太差醜化了公主: 西班牙公主伊莎貝爾·克拉拉·歐根尼 所以無論是古今中外,畫像中人和本人的相似程度也取決於非常多外在因素,不可一概而論。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能留下畫像的人物必定在當時或後世有著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畫師也會盡量把他們本人的長相和成就進行掛鉤並美化。 奇異帝王相 說回開頭的朱元璋像,相信看了《邪不壓正》這部電影的朋友心裡都種下了一個疑問,洪武皇帝朱元璋真的長成畫像中的模樣嗎?也未必太奇特了吧。 其實朱元璋流傳下來的畫像有兩個版本,《邪不壓正》中的是其一。 最為主流的一種說法認為,朱元璋本人出身卑微,而當時的人們對相面之術非常熱衷且崇拜,滿朝文武都認為洪武大帝急需一些異於常人的帝王相來加強正統性和傳奇性,所以才有了左邊這種長相的畫像。 甚至有一類更為誇張的畫像,直接把《史記》記載的劉邦左股72顆帝王痣挪到了朱元璋的臉上。如此一來,誰敢說洪武大帝是凡夫俗子? 若畫像能為政治服務,美醜自然就不那麼重要了。 說到帝王圖,小ONE個人認為最真實的帝王畫像莫過於以下這組由清朝流傳下來的《雍正行樂圖》。 它為我們展現了一位情趣高雅,雅中帶皮的帝王cosplay組圖: 古代畫像和歷史中的本人像是否相像這個問題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復雜,需要考慮到畫師與畫中人是否見過、畫師水平、作畫目的等等情況。 但粗略可以判斷的是,越是近現代的人物畫像相似度越高,所處朝代相對不太久遠的情況下,繪畫技術相對成熟且古畫保存更為完整。 也不知在千百年之後的人類會不會也拿著我們遺留下的照片和影像來猜測現在我們是否和圖像中人相似也拿著我們p圖前後的照片進行對比評判呢? (圖源網路)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上的風雲人物,萬門大學,丁子江 一代宗師蔣兆和:《杜甫像》刻畫杜甫的孤寂與傲骨,中國新聞網

㈥ 古代仙女的圖~~

神話人物圖說明:

玉帝為中線,上面的依次為:後羿嫦娥、牛郎織女、壽祿福三星、(王母神眾)、岳飛、戚繼光、林則徐、鄭成功、豬八戒、唐僧、沙僧。

中線:花木蘭、張僧繇(畫龍者)、梁紅玉、(略偏下)穆桂英、佘太君、娥皇女英/奇女李香君/蔡文姬/大小喬、四大美人:貂禪(舞妓)、西施(用排除法確定的)、楊貴妃(京劇名段貴妃醉酒)、王昭君,九天玄女(有明版畫流傳)、孫悟空、財神(是文財神的造像,不過也有以之稱趙公明的,即通俗所指的財神爺)、王母、玉帝、閻王、觀音、彌勒、麻姑、展昭(京劇典型武生打扮,最接近武松)、包公、關羽、諸葛亮、張飛、劉備、孫權、曹操[劉備最靠近蜀漢陣營、紅合昭烈;東南紫蓋黃旗且權碧眼紫髯,色合紫;右邊那個衣天子之黃而未王冠,為曹操;三人的格局也暗合劉孫抗曹/或者劉備、曹操、孫權,按照魏蜀吳三國地理分布]、蘇武(持節雲中)、他周圍倆霍去病、班超(鬍子,根據兩漢的背景)、張衡、(偏下)華佗(像以前歷史書裡面的畫像,但顴骨陰影/鬍子?影響辨認)、李時珍(有畫像傳世)、魯班、愚公、菩提達摩(有大象,「西來龍象」指西方來的高僧,後面那個小和尚只是少林武術的一個代表罷了)

中線偏下:(左)孟獲夫婦(右)山鬼(乘赤豹兮從文狸)、屈原(乾瘦,又和山鬼相合)、孔子(和故宮倆手交疊的畫像相象,不過以此尊位,舍大成至聖文宣王何誰?)、蘇軾(大鬍子、酒)、曹雪芹(辮子)、李白(酒、劍)[畫面這一圈都是文化名人,布局是現實主義的偏內,浪漫主義的偏外]、老子、張騫鑒真鄭和(三個喜歡旅遊的)[前倆為沈括僧一行不妥,左不是宋朝服侍]

下線:賈寶玉林黛玉、史湘雲、王母近衛樂隊(見下)、三舞妓(和另外五仙女衣著不是一個類型,左邊倆有佛教飛天風格,右邊那個可能是公孫大娘)、七仙女之五(華林、媚嫻、青娥、瑤姬、王扈,無序的)、哪吒、八仙、濟公、鍾馗嫁妹。

王母近衛樂隊如下:
王母乃命諸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婉凌華拊五靈之石,范成君擊湘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眾聲澈朗,靈音駭空。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太平廣記》)/侍女領命,董雙成乃吹雲和之笛,王子登彈八琅之璈,許飛瓊鼓太虛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這個王子登本是清虛真人王褒,後誤作王母侍女)(《東游記》)

㈦ 求圖片:中國古代名人楊宗保畫像 圖

楊蘆戚搜宗仔高保陪歷

㈧ 李白的畫像怎麼簡單一點

工具/原料

㈨ 古代美女畫像(不塗色),求畫!

可以畫,如果你水平高,找個拍攝光線好的地方,接著把大概的輪廓先畫下來,容貌可稍微更改一下,但不能改太多,花眼睛時下筆不易宜過重,不然顯不出飄逸的神韻。也要注重各個五官的陰影部分,這樣才能體現真實感。畫頭發時,要注意層次感,下筆也不宜過重,光澤度要把握好,畫眉時要注意長度與高低,如是正面畫像要注意對稱。^_^

㈩ 古代四大美女畫作欣賞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四大美女-西施浣紗圖片欣賞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四大美女--昭君出塞國畫工筆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四大美女-貂蟬拜月國畫圖片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四大美女--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閱讀全文

與古代畫像大全圖片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色老電影圖片高清 瀏覽:514
素描畫女孩畫畫圖片 瀏覽:179
石鐵隕石價格圖片 瀏覽:488
動漫男生襲胸圖片 瀏覽:582
中黑色頭發圖片女生 瀏覽:434
喪系病嬌圖片男生 瀏覽:397
海賊王穿現代衣服新年圖片高清 瀏覽:919
ppt清新可愛的圖片 瀏覽:732
搞笑動漫圖片頭像 瀏覽:224
鉤拖鞋的簡單花朵圖案圖片 瀏覽:864
饕餮圖片可愛女 瀏覽:116
國慶節女孩背景圖片 瀏覽:246
怎麼把相冊圖片傳到抖音櫥窗上去 瀏覽:231
動漫初音的圖片大全 瀏覽:170
短發女孩圖片手繪 瀏覽:143
2016斗雞價格和圖片 瀏覽:977
臉平的人發型圖片 瀏覽:110
女生抱膝傷感圖片 瀏覽:952
美女射箭的圖片 瀏覽:38
word圖片改大小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