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鴨翼的鴨式布局
鴨式布局:座艙兩側有兩個較小的三角枯團(後掠)翼,後邊是一個大的三角翼。 比如中國的殲10、殲20、歐洲EF2000。
前翼(英文)之所以得名沒猜橘是來自兆基於法語的鴨子,因其配置在前方,像是鴨子蹼一樣。
早在1903年,萊特兄弟的萊特飛行器就使用前翼配置,但是在萊特兄弟以後,大部分的飛行器改採用尾翼配置。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要避免使用萊特兄弟的專利,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使用前翼配置較不容易穩定,早期的技術較不發達,使用前翼很難設計,尤其民航機對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也不可能採用前翼配置。
因為線傳飛控的進步,終於在1960年代,XB-70超音速實驗機採用前翼配置證明前翼配置可行。加上前翼的操控性比較好,所以近幾年來,許多先進戰機常常採用前翼設計,如Su-47。當然也是有客機使用前翼的例子,如Tu-144。
採用鴨式布局的飛機的前翼稱為「鴨翼」。戰機的鴨翼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操縱的,其功能是當飛機處在大迎角狀態時加強機翼的前緣渦流,改善飛機大迎角狀態的性能,也有利於飛機的短距起降。真正有可操縱鴨翼的戰機目前有中國的殲10 歐洲的EF-2000、法國的「陣風」瑞典的JAS-39等。這些飛機的鴨翼除了用以產生渦流外,還用於改善跨音速過程中安定性驟降的問題,同時也可減少配平阻力、有利於超音速空戰。在降落時,鴨翼還可偏轉一個很大的負角,起減速板的作用。據稱,俄羅斯下一代的飛機也考慮使用鴨式布局。 鴨式飛機的主要優點是配平阻力比較小,具有較大的升阻比。通常飛機增大迎角、增大升力時會產生低頭力矩。鴨翼處於飛機重心之前,增大機翼迎角和升力時,鴨翼出現正偏轉,產生正升力(正常布局飛機平尾出現負偏轉,產生負升力),用抬頭力矩加以平衡,使全機升力增大。為了獲得預定的升力,飛機迎角就要小於正常布局飛機的迎角。這使鴨式飛機的配平阻力明顯小於正常布局飛機而具有較大的升阻比。另外,鴨式飛機可以用較小的機翼升力獲得較大的全機升力,有利於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此外,由於鴨翼距飛機重心的距離較短,大迎角飛行時,鴨翼的迎角一般大於機翼的迎角,鴨翼首先出現氣流分離,導致飛機低頭,使鴨式飛機不易失速,有利於飛行安全。但也往往使作為飛機主升力面的機翼承載能力得不到充分使用,使飛機的最大升力不及正常布局飛機大。由於機翼後緣離飛機重心較遠,當後緣襟翼放下較大的角度產生較大的低頭力矩時會使鴨翼負擔過重。鴨式飛機的起飛、著陸性能較差。
Ⅱ John Collins 紙飛機
John Collins 紙飛機
1、the plane and the plane short 滑翔比均可達到10:1 距離均可達20米以上 可以看出,the plane展弦比較小 更適合距離飛行 而the plane short滑翔比更大一點的。所有飛機都是A4裁掉2.2cm的米國信紙。
Ⅲ 鴨翼布局升力明顯,操控靈活,優勢大,為何美國戰機卻不用
原因很簡單,因為“只要推力大,板磚也能飛上天”,美國人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擁有全世界性能先進、推力強大的航空發動機,搭配常規布局即可實現所有設計性能指標,自然沒有必要浪費這種力氣去選擇更加復雜的鴨翼布局設計。憑借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的優勢,美軍戰機的起飛重量能夠得到最低衫斗限度的保證,無需依靠鴨式布局來彌補飛機性能的不足。而殲-20就是缺乏優秀的發動機,因此有說法認為殲-20之所以有非常優秀的氣動設計,都是為了彌補發動機推力的不足。
殲-20就是很好的解決了電傳飛行控制技術,所以採用了鴨翼氣動布局。殲-20的鴨翼相對主翼的位置比殲-10進一步靠前,增大了力臂,增強了效用,所以較小的鴨翼就可以達到很大的作用。此布局使飛機擁有較優秀的超音速控制率,良好的大仰角升力特性,較大的瞬時攻角與滾轉率。而且殲20這次採用了全動鴨翼,全動尾翼和可動邊條,邊條可以可控下垂,可動邊條可以強化渦升力,並且可以控制渦流走向。因此在殲-20的發動機還不行的情況下,想讓它擁有更強的飛行性能,但又不想降低戰機的設計性能指標,鴨翼布局便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Ⅳ 戰斗機的機翼是如何分布的都有哪些樣式
來源:瘋狂機械控
戰斗機機翼
戰斗機機翼的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它還起一定的穩定和操縱作用。根據機翼的平面形狀來區分,常用的有矩形翼、梯形翼、三角翼、雙三角翼、箭形翼、邊條翼等。
根據機翼在機身的前後位置及作用可分為主機翼、尾翼(平尾和垂尾或傾斜尾翼)、前翼{又稱鴨翼}。而根據主機翼與機身的角度不同來劃分,又有前掠翼、後掠翼和可變後掠翼。
現代飛機一般都是單翼機,但歷史上也曾流行過雙翼機( 兩副機翼上下重疊)、三翼機和多翼機。根據單翼機的機翼與機身的連接位置,可分為下單翼、中單翼、上單翼和傘式上單翼(即機翼在機身的上方,由一組撐桿將機翼和機身連接在一起)。
下面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認識一下戰斗機常用的幾類機翼。
尾翼
尾翼是安裝在飛機後部的起穩定和操縱作用的裝置。尾翼一般分為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垂直尾翼由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組成,它在飛機上主要起方向安定和方向操縱的作用。垂直尾翼簡稱垂尾或立尾。根據垂尾的數目,飛機可分為單垂尾、雙垂尾、三垂尾和四垂尾飛機。
現在雙垂尾布局的戰斗機有些採用V形布局,例如美國的第四代戰斗機F—22。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它在飛機土主要起縱向安定和俯仰操縱的作用。水平尾翼可簡稱平尾。有的飛機為了提高俯仰操縱效率,採用的是全動平尾,即平尾沒有水平安定面,整個翼面均可偏轉。
有一種特殊的 V字形尾翼,它既可以起垂直尾翼的作用,也可以起水平尾翼的作用。水平尾翼一般位於主機翼之後。但也有的飛機把「水平尾翼」放在機翼之前,這種飛機稱為鴨式飛機。此時,將前置「水平尾翼」稱之為「前翼」或「鴨翼」。沒有水平尾翼 (甚至沒有垂直尾翼) 的飛機稱為無尾飛機。這種飛機的俯仰操縱、方向操縱、滾轉操縱均由機翼後緣的活動翼面或發動機的推力矢量噴管控制。
鴨翼
鴨式布局:座艙兩側有兩個較小的三角(後掠)翼,後邊是一個大的三角翼。比如中國的殲10、殲20、歐洲EF2000都採用鴨式布局,是一種十分適合於超音速空戰的氣動布局。
早在二戰前,前蘇聯已經發現如果將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機頭兩側,就可以用較小的翼面來達到同樣的操縱效能,而且前翼和機翼可以同時產生升力,而不像水平尾翼那樣,平衡俯仰力矩多數情況下會產生負升力。
早期的鴨式布局飛起來像一隻鴨子,「鴨式布局」由此得名。採用鴨式布局的飛機的前翼稱為「鴨翼」。戰機的鴨翼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操縱的,其功能是當飛機處在大迎角狀態時加強機翼的前緣渦流,改善飛機大迎角狀態的性能,也有利於飛機的短矩起降。
真正有可操縱鴨翼的戰機目前有中國的殲10 、歐洲的EF-2000、法國的「陣風」和瑞典的JAS-39等。這些飛機的鴨翼除了用以產生渦流外,還用於改善跨音速過程中安定性驟降的問題,同時也可減少配平阻力、有利於超音速空戰。在降落時,鴨翼還可偏轉孫慎一個很大的負角,起減速板的作用。
後掠翼
機翼各剖面沿展向後移的機翼稱為後族翼,這種機翼的外形特點是,其前緣和後緣均向後掠。機翼後掠的程度用後掠角的大小來表示。
與平直機翼相比,後掠翼的氣動特點是可增大機翼的臨界馬赫數,並減小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飛機在飛行中,當垂直於機翼前緣的氣流流速接近音速時,機翼上表面局部地區的氣流受凸起的翼面的影響,其速度將會超過音速,出現局部激波,從而使飛行阻力急劇增加。
後掠翼由於可使垂直於機翼前緣的氣流速度分量低於飛行速度,因而與平直機翼相比,只有在更高的飛行速度情況下才會出現激波( 即提高了臨界馬赫數),從而推遲了機翼面上激波的產生,即使出現激波,也有助於減弱激波強度,降低飛行阻力。後掠角的缺點是扭轉剛度差、升力線斜率較低、氣流容易從翼梢處分離、亞音速飛行時誘導阻力較大等。
三角翼
幻影2000的三角翼
平面形狀為三角形的機翼稱為三角翼。與之相近的有雙三角翼和切角三角翼。目前常用的主要是略有切角的三角翼。三角翼飛機出現於50 年代,其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2、前蘇聯的米格— 21、 法國的「幻影」Ⅲ等。
大後掠角三角翼具有超音速阻力小、焦點隨 M數變化小、結構剛度好等優點,適合於超音速飛行和機動飛行。三角翼的缺點是:在亞音速飛行狀態,則高敬機翼的升力線斜率較低、誘導阻力較大、升阻比較小,從而影響飛機的航程和起降性能。
變後掠翼
後掠角在飛行中可以改變的機翼念帆稱之為變後掠翼。在飛機的設計工作中,有一個不易克服的矛盾:要想提高飛行M數,必須選擇大後掠角、小展弦比的機翼,以降低飛機的激波阻力,但此類機翼在亞音速狀態時升力較小,誘導阻力較大,效率不高。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講,要同時滿足飛機對超音速飛行、亞音速巡航和短矩起降的要求,最好是讓機翼變後掠,用不同的後掠角去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態。
對變後掠翼的研究,始於 40年代,但直到 60年代,才設計出實用的變後掠翼飛機。一般的變後掠翼的內翼段是固定的,外翼同內翼用鉸鏈軸連接,通過液壓助力器操縱外翼前後轉動,以改變外翼段的後擦角和整個機翼的展弦比。變後掠翼的缺點是,結構和操縱系統復雜,重量較大,不大適合輕型飛機使用。美國的F—14戰斗機是可變後掠翼的代表機型。
邊條翼
邊條翼是 50 年代中期出現的一種新型機翼,一些第三代高機動戰斗機採用了這種機翼,像美國的F—18和中巴合研的「梟龍」都採用邊條翼。
在飛機中等後掠角(後掠角 25度~45度左右) 的機翼根部前緣處,加裝一後掠角很大的細長翼(後掠角65度~85度) 所形成的復合機翼,稱為邊條翼。在邊條翼中,原後掠翼稱為基本翼,附加的細長前翼部分稱為邊條。
邊條翼的氣動特點是,在亞、跨音速范圍內,當迎角不大時,氣流就從邊條前緣分離,形成一個穩定的前緣脫體渦,在前緣脫體渦的誘導作用下,不但可使基本翼內翼段的升力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還使外翼段的氣流受到控制,在一定的迎角范圍內不發生無規則的分離,從而提高了機翼的臨界迎角和抖振邊界,保證飛機具有良好的亞、跨音速氣動特性。在超音速狀態下,由於加裝邊條後,使內翼段部分的相對厚度變小,機翼的等效後掠角增大,可明顯降低激波阻力。
另外,邊條的存在,還可使飛機在跨音速和超音速飛行時的全機焦點後移量減小,導致飛機的配平阻力降低。因此,這種機翼也具有良好的超音速氣動特性。邊條翼的缺點是,在小迎角范圍內,其升阻特性不如無邊條的基本翼好;它的力矩特性也不理想,力矩曲線隨迎角的變化呈非線性。
免責聲明:
三維設計師鼓勵原創行為,本文因轉載眾多無法找到原作者。
如有異議或知曉原作者,請聯系或告知本編!
Ⅳ 在五代機中,為什麼只有殲20使用鴨翼原因有這些,是什麼呢
2011年,我國的五代隱身戰機——殲-20完成了首飛碧孫宴,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五代戰機的國家之凱掘一,但是不少國家都覺得,隱身戰機怎麼可以使用「鴨翼」呢?在這些國家看來,隱身戰機使用鴨翼就是一個敗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Ⅵ 機翼有什麼類型
按機翼平面形狀,飛機可分為平直翼飛機,梯形翼飛機,後掠翼飛機,三角翼飛機,變後掠翼飛機,前掠翼飛機,飛翼式飛機。
按尾翼布局形式,飛機可分為正常尾翼飛機和鴨式飛機
平直翼
機翼的1/4弦線後掠角大約在20°以下。平直翼多用在亞音速飛機和部分超音速殲擊機上。在亞音速飛機上,展弦比為8~12左右,相對厚度為0.15~0.18。在超音速飛機上,展弦比為3~4,相對厚度為0.03~0.04左右。
代表機型:F9F
鴨翼:當然鴨翼只是指鴨式布局中座艙兩側有兩個較小的三角(後掠翼)
鴨式布局,是一種十分適合於超音速空戰的氣動布局。早在二戰前,前蘇聯已經發現如果將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機頭兩側,就可以用較小的翼面來達到同樣的操縱效能,而且前翼和賀稿機翼可以同時產生升力,而不像水平尾翼那樣,平衡俯仰力矩多數情況下會產生負升力。
F22的機翼則被稱為蝶型翼
Ⅶ 求電影《極速殺機》主人公後來開的那台鴨式布局的飛機的型號和三視圖。
魯坦設計的long-EZ自製超輕型飛機
Long-EZ翼展7.96m,翼面積7.62平米,鴨翼展長3.59m,面積1.19平米,機長5.12m;空重322kg,最大起飛重量600kg;最大巡航速度298km/h,經濟巡航速度232km/h,197升燃油時航程3235km。
longEZ是魯坦EZ系列的一種,在魯坦這位天才設計師的作品中,EZ系列開創了鴨式自製飛機的新紀元,從此鴨式飛機開始為大眾所接受。
其實最早的EZ-VariEze並不是魯坦的第一架鴨式作品,在此之前(1968年)他設計了一架叫做VariViggen的木製鴨翼機。魯坦於74年在VariViggen的基礎上設計了一代名機VariEze。
為了提高航程,改善降落時瞎鉛的視野,並且降低進場和著陸速度,以適合經驗不足的飛行員飛行,78年魯坦在VariEze的基礎上設計了Long-EZ。
新機結構類似VariEze,主要區別是增加了翼面積和機翼後掠角,並在機頭加裝了「鴨式方向舵」,取消了小翼上的方向舵,並改由一台可電啟動的115馬力萊康明O-235發動機驅動。
飛機於1979.06.12試飛,結果表明有一些不好的飛行品質,這主要是由於採用了新的機翼設計。於是,進一步的設計減小了機翼後掠角,增加了機翼面積、副翼展長,並重新使用了小翼上的方向舵,取消了「鴨式方向舵」。
1979.12.15,迪克.魯坦駕駛全新的Long-EZ以7725.3km的成績刷新了保持20之久的2969km的FAI C1b閉合航線記錄!
由於設計的成功,好多飛機製造商盯上了EZ飛機,有意把她工廠化生產。雖然EZ的結構簡單,但是非模製的結構並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於是德國的Gyroflug公司在VariEze的基礎上發展了「快速鴨翼」,最大的改進就是腔野採用模具生產和低壓固化技術。
「快速鴨翼」翼展7.60m,翼面積8.6平米,鴨翼展長3.6m,機磨圓好長5.2m;空重380kg,最大起飛重量680kg;最大平飛速度340km/h,最大巡航速度300km/h,160升燃油時航程2100km。
Gyroflug曾為「快速鴨翼」裝過兩台小型渦噴發動機,使其最大平飛速度增大到440km/h。
更有甚者Rocket-EZ:裝火箭發動機的EZ,有興趣可以去網站看看。
參數:
發動機型號: Lycoming 0-235-C2C
馬力: 115 hp
最大起飛重量: 1325 Lbs.
空重: 886 Lbs.
最大儲油: 52 U.S. Gals.
航程: 1,390 nm 1,600 sm
航速: 190 kts 219 mph
長: 16 feet 9 inches
翼展: 26 feet 1 inch
高: 7 feet 10 inches
座位數: 2
三視圖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