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裝近代演變過程的圖片
六大特點 (1)服裝的色彩。70年代的「綠色海洋」。。。 (2)「票證經濟」下形成了樸素、實用、色彩單一的著裝風格。折射出國家的物質水平和綜合國力。1954年,全國城鄉開始憑布票供應棉布。三年困難時期,棉毛衫褲、線衣、線毯、毛巾被、絨毯、浴巾、床單、毛巾、襪子、汗衫、背心、人造棉布、麻布、蚊帳、枕芯、枕套等紡織品,一律憑票供應。靠票證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的政策,極大地限制了廣大民眾的生活消費。與此相適應的形成了樸素、實用、色彩單一的著裝風格。 (3)「補丁」服裝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穿著上是以樸素為中心。當衣服穿破時,常見的做法是在衣服的破損處打補丁,縫上一塊顏色相宜的布,繼續穿用。這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人群和經濟水平低下的國家來說,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在20世紀中期,身著補丁還是思想革命與進步的象徵,甚至也是考察幹部的重要依據。 (4)城市民眾的服裝沿著大中城市→中小城鎮→廣大鄉村這一路徑擴展,從而影響全國,成為中國服裝的主流。 (5)文化對著裝心理、審美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理想服裝形象的認同受中國文化內涵的制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非常講究體面、傳統,要求服裝式樣端莊、大方,不願標新立異,色彩不求鮮艷跳躍,崇尚和諧含蓄之美。直到改革開放以後,這一特點才有所突破,「時尚」、「個性化」才成為人們著裝的重要因素。 (6)服裝的「革命」範式:服裝曾是革命的表徵,是革命的一部分。中國服裝的發展,呈現出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徵,表現出一定的政治態度和階級立場。改革開放之前的服裝帶有相當濃烈的「革命」色彩,與政治生活中的革命話語、革命範式等同一致。蘇式服裝與中國傳統服裝相比,雖然有新異的成分,但更多是作為革命的象徵、對領袖、對馬克思主義的擁戴而形成的時尚。「文革」十年,在極「左」思想的影響下,旗袍、布拉吉、西裝等成為封、資、修的象徵,被軍便服取代,這更明顯地標明,服裝是革命的表徵,是革命的一部分。
② 80年代流行的服飾什麼樣
八十年代蛤蟆鏡、長頭發、大鬢角、小鬍子、花格子襯衫、大喇叭褲是典型的小混混形象。
八十年代服裝樣式越來越豐富,夾克衫、西裝、運動服是主流服裝。服裝流行樣式一個接著一個,從牛仔褲到文化衫、休閑裝、健美褲(踩蹬褲)、直筒褲、老闆褲、蘿卜褲、夾克衫、蝙蝠衫、皮大衣、西裝、晚禮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紛至沓來,人們分辨著、追逐著、模仿著、新舊雜陳,花樣百出。
據說健美褲(踩蹬褲)喚醒了中國女性的審美和獨立意識,它一度泛濫於全國各個層面的女性身上,從學校的小女生到工廠的女工再到街道大媽,幾乎人人都有一條這樣的褲子。可後來再也沒人問津這種褲子。
③ 80年代與現在服飾的不同
八十年代,因受經濟條件限制,人們穿著不太講究,只要干凈穿上合身得體就可以了,一件衣服穿上三五年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現在人們對著裝有了很多認知。衣服不僅用來穿還租液行可以用來裝飾自己。根據個人審美不同,穿搭出自己喜愛的風格,埋州可以根據裁剪設計出自己獨自己的風格,彰顯自己的個性。服裝的功能性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區分開來。比如,出門著正裝,工作時穿工作服,學生穿學生服,弊嘩休閑著便裝,運動時著運動裝等等。千變萬化的著裝不僅讓自己美了,也是社會生活中的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④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冬天是用的確卡布料或呢龍布料做的西裝或者喇叭褲,夏天是用的確良布料開絲米布料做的青果頷上衣(青果頷上衣是女孩子穿的)或喇叭褲。那時候最流行這兩種布料。
⑤ 邋遢大王的著裝是80年代最流行的什麼款式
是當時最流行的海魂衫和喇叭褲。
喇叭褲,因褲腿形狀似喇叭而得名。80年代,喇叭褲在中國十分流行,誰穿了一條喇叭褲出門,就是緊跟時尚潮流的象徵。
⑥ 70、80、90、00年代年輕人的服裝有什麼不一樣
70年代,那個時候主要是黑色灰色,藍色綠色的吧,因為那個時候也服裝的顏色本來就很少,80年代就很流行那種港風的花襯衫的那種感覺,90年代的話的穿著不錯的話會稍微豐富一些,偏國際化了, 00年代的穿衣風格主要是嘻哈風格了。Mhm
⑦ 1980年江西小孩穿著什麼衣服
海魂衫、手錶、塑料涼鞋都是20世紀80年代孩子們嚮往的穿戴,也體現著時尚。
那時流行艱苦朴逗伏拿素的傳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要穿九年,如果畫面中的孩子六歲的話,這身衣服將穿到十五歲。孩子是要長個頭的,於是只能買最大號的。
江西,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山搭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江西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省會廳胡南昌,位於中國東南部,在長江中下游南岸。
⑧ 中國建國時兒童的衣著
1.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2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3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⑨ 新年民族著裝
hen o 在網路 yahu 中搜索
⑩ 80後經典服裝
80後經典服裝
80後經典服裝。80後們目前正面臨著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家庭壓力等等各方面的壓力,而且他們已經成為了工作上班族當中的主力軍。以下分享80後經典服裝和回憶,快來看看吧
1、佐丹奴
佐丹奴成立於1981年,在1991年正式在香港上市,在1992年8月份佐丹奴正式進入大陸市場,開創了中國休閑服裝零售連鎖店現貨,目前佐丹奴已經在中國設立了龐大的營銷網路,擁有超過1000多個營銷店,店鋪的網路仍然在不斷的擴張當中,企業的產品在國內深受消費者擁戴,並且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定為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佐丹奴成立的宗旨就是要給顧客貼心的感覺,已經穿出個人的風格,因此提倡超越顧客期望不只提供優先出發,提供超越顧客期望的服務讓顧客稱心滿意。
2、班尼路
南寧路成立於1981年,是義大利的一個休閑服裝品牌,到現在已經有了30多年的歷史,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服裝品牌。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香港經營,後來開始進入大陸進行銷售。班尼路品牌給人的感覺便是物超所值。班尼路的產品以女、男、中性的休閑服為主導產品,強項是基礎休閑服和針織類一輛,比如說T恤衫。
班尼路的產品特別適合較為含蓄,注重材質而又追求潮流的顧客。班尼路善於抓住消費者們的性格特點,崇尚自由奔放,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
3、真維斯
真維斯是義大利的一個服裝品牌,於1972年成立,在1993年在上海一炮打響,如今在全國已經擁有2000多家連鎖店和加盟店。在國內眾多的同類服裝品牌當中,真維斯是位居休閑服龍頭位置,從連鎖店鋪的衛生環境,店內的安排,商品的擺設和售後服務等均別出心裁。
每一個買過真維斯品牌的消費者都會從真維斯的品牌和服裝當中感覺到,真維斯是一個健康向上的服裝品牌,相比同類型的品牌更能顯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4、美特斯邦威
雖然聽著美特斯邦威像是一個國外的名字,但是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休閑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成立於1995年,誕生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主要銷售休閑系列服飾。美特斯邦威是中國的服裝產業的代表企業之一,秉承著世界的財富的夢想,以不走尋常路的精神不斷進取和向上突破目前在全國的專賣店數量高達3900餘家,並且在2005年在上海創辦了美特斯邦威服飾博物館,同時它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服裝博物館。
80後的經典物品
它們曾是80後最流行的時尚單品,尤其圖4,幾乎所有80後都有穿過!涼鞋 這種膠鞋在小時候那可是箱單受歡迎,幾乎每家的小孩都有一雙以上!
這種襪子在八十年代十分流行,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女人都穿過,質量杠杠滴!
圍裙 這個圍裙可不是家裡廚房做飯得圍裙,而是家長們給孩子穿戴得一種圍裙,就是擔心把衣服弄臟,各樣的五顏六色的都有!說說你穿過幾種?
小時候也很流行穿這種樣式的毛線馬甲,小時候總覺得織毛衣是那麼神奇兩根棒針一來一回就形成了毛衣!
一、比如金利來,「金利來,男人的世界」,當年的廣告語讓它成為了人們認知度較高的'品牌,1991年,中國紡織工業部還給它頒發了」中國十大名牌服裝第一名「的稱號。
當年,」金利來「在呼和浩特入駐的可是大牌雲集、走高端路線的「天元商廈」。
1997年,蒙馬財經的我曾攢了好長時間的錢才在天元商廈買了一條紅底黑條紋的金利來領帶,送給了男朋友做生日禮物。
一條領帶當年賣198元,是當時人們三分之二的月薪,是奢侈級的生日禮物。
而現在,年輕人對它的定位是「爸爸們曾經愛穿的服裝品牌」,它的業績也連年下滑。
2014年至2016年,該集團的業績和凈利潤均持續下滑。
2017年8月6日,金利來發布盈利預警,稱其上半年盈利預期較2016年同期下跌20%-30%。
截至2019年的前6個月內,其營業額和凈利潤均下跌約5%。
二、 再比如班尼路,曾經占據呼和浩特的各大商場,其中最大的旗艦店在民族商場過街天橋下,門口貼著大大的劉德華的海報。
那時的班尼路很「拉風」,找來很多大牌明星當代言人,比如「劉德華」比如「王菲」比如「黃曉明」,郭敬明也曾為它寫詩。
它是當時大學生眼中絕對的「潮」牌。
還記得曾買過一件班尼路的外衣,很正的那種紅色外套,類似現在的沖鋒衣,衣袖上有灰色反光面料的滾邊裝飾,當時穿上這件衣服,瞬間變成整條中山西路上「最靚的仔」。
那件衣服質量很好,是錦綸面料的。當時大學宿舍里沒有洗衣機,我一般用刷子來洗衣服,刷過很多次,不掉色,不起毛,不打折,晾乾後和新的一樣。
一年後,我長胖了,那件衣服不合身了,就把它送給了當時上高中的妹妹。妹妹喜歡得不得了,又穿了兩年……
可如今,全國的4404家的班尼路店面,在6年時間內關閉了3000家,中國內地的廠房也已經關閉。
昔日呼和浩特旗艦店的店面如今已經是H&M的旗艦店。
班尼路風「潮」不再!
三、其實,在我們視線中消失的不僅僅是這些品牌,還有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以純、夢特嬌、唐獅……
縱觀這些服裝品牌,蒙馬財經發現,他們的通病是「款式老化、不時尚、款式更新時間長」。
在H&M、優衣庫,ZARA等快消服裝品牌湧入中國後,帶來了一股新的時尚潮流概念。大賣場式的服裝銷售方式,獨特的商品策劃、開發和銷售體系,使得來店鋪運作低成本化。服裝的款式緊跟潮流,售價又親民,迅速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
而且,如今電商迅速崛起,而班尼路等傳統服裝品牌卻在線上「乏力」,有些沒有涉足線上,有些盡管在天貓、京東上有專賣店卻只是把線下的產品照搬到線上,把線上當做線下店鋪的過季服裝折扣賣場。
拼「時尚」拼不過快消品牌,拼「價格」拼不過電商品牌,班尼路等傳統服裝品牌紛紛成為80後的「回憶」就不難理解了。
80後網友曬出「藏品」
引發同齡人集體懷舊
常報全媒體訊 陳鶯從小酷愛收集各種服裝的包裝袋,最近幾天,她回到娘家整理房間,無意中整理出了不少2000年左右常州各大流行服裝店的包裝袋。陳鶯說,這些袋子一下子勾起了她在學生時期的回憶。陳鶯隨後把這些照片上傳到網路,沒想到她曬出的這些「藏品」,卻引發了80後網友的集體懷舊:「我們記得這些服裝店,當年爸媽帶我們去買過衣服。」「雖然這些衣服現在看上去有點老土,但是這是自己的寶貴回憶啊。」
收集包裝袋的網友,
曬出十幾年前常州流行服裝店的包裝袋
近日,一則「十幾年前南大街、市中心的一些專賣店的牌子,看看你還記得多少?」的網帖引起網友熱議。昨天,常州晚報記者聯繫上了發帖人陳鶯。
陳鶯今年29歲,是土生土長的常州80後。「女孩子總愛收集一些漂亮的東西,我從小到大的愛好就是收集漂亮的包裝袋。」陳鶯說,她小時候就愛收集包裝袋,父母給她買了衣服,她看到好看的包裝袋就會拿出來收藏。她的親戚朋友也知道她有這個愛好,買了衣服後看到好看的包裝袋,也會給她留一個。現在陳鶯已經收集了500多個包裝袋,其中有100多個都是中學時候收集的。「這些袋子我都整理在紙箱子里,而且我結婚後,回娘家的次數少了,所以一般平時不會拿出來看。」
前幾天,陳鶯回娘家拿東西,在整理房間的時候,打開了那塞在角落裡、裝滿包裝袋的紙箱。陳鶯拿起好幾個十幾年前南大街、市中心服裝店的包裝袋,「三高」「SUNNY」「FUN」「以純」……這些曾經父母在中學時代為她購買過的衣服包裝袋勾起了她的回憶。「別看這些牌子現在看上去有點老土,但是在當時都是名牌。」陳鶯回憶說,在她初中的時候,也就是2000年左右,當時能夠穿上一件以純、真維斯的衣服,在學校就算是時尚潮人了。「那時候剛剛有名牌的概念,耐克、阿迪達斯都太貴,所以這些牌子是陪伴我度過中學時代的牌子。」
陳鶯把這些包裝袋都整理了一下,拍照片後上傳上網。「我相信不少常州的75後、80後都認識這些牌子。」陳鶯說。
網友集體懷舊:
當年所謂的好衣服,就是帖子里的那些牌子
陳鶯的帖子發上網後,立刻引起網友的熱議。200多名網友在網帖下點評,有網友直接說「這些衣服就是我的青春。」
有的網友在網上回憶自己曾在這里買過衣服。網友QC是外地來常州讀書、上班、定居的80後,對這些服裝店「印象深刻」。他說自己1995年到1999年在常州上中專,2000年後在常州上班。「印象比較深的是FUN,稻草人,π。FUN買的人最多,經常有些促銷。稻草人折扣比較多。π,好像就不打折的,所以買不起,動輒三四百的,對學生來說是天文數字。
有的網友說,當年自己還是學生,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給自己買的,當時最希望的就是父母給自己買南大街的「好衣服」,而當年所謂的好衣服,就是陳鶯曬出來的那些牌子,雖然現在看上去很老土。「FUN以前也很火,上學那會,覺得能買買真維斯、FUN什麼的,就很不錯了。」「牛仔褲要300多一條的,能夠穿上一條班上同學都要羨慕半天的。」宸臨天下說。
更多的網友開始懷念過去,懷念學生時光。80後網友小韓也跟帖說:「看到這些袋子,想起以前老南大街的樣子,路面不寬,路邊都是大樹。在華朋服飾我買了好幾件衣服的,現在還在家的,還有鑽石門。」「十幾年前的袋子了,拿出來依然是那麼眼熟,都有!屬於我們80後的記憶。」
80後網友感嘆,這十幾年,好像換了一個世界
「現在滿大街都是HM、ZARA等牌子,我們學生時代的一些牌子幾乎都沒了。」網友小夏說,最近十幾年社會飛速發展,許多熟悉的東西、品牌也都物是人非。
「那會兒還沒有淘寶的概念,買衣服都是上街買。可以說,這些牌子是我們對於名牌的啟蒙。」小夏說,他身邊的80後不少已經為人父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80後也開始回憶懷舊了。「有時候更喜歡給孩子買小時候玩過的玩具,自己看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吃小時候愛吃的零食。」
小夏說,十幾年前還沒有網購,沒有微信,那時候諾基亞是最好的手機,而現在一切都變了。「有一種這15年,好像換了一個世界的感覺。」
80年代大學合影
80年代的農村
80年代工廠工人下班的情景。
80年代的農村。
80年代的傢具。
80年代的中學生。
80年代自行車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80年代看電視的情景,電視在那個年代是個奢飾品。
80年代中國街拍美女。
80年代的結婚照。
80年代的公交車。
80年代結婚的情景,那個年代的聘禮「三轉一響」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