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文牽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牽掛我的人是你作文]媽媽說兒女是我們的希望,是從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不管他們在哪裡都是我一直牽掛的人妹妹說我好牽掛那隻斷了翅膀的小燕子……,牽掛我的人是你作文。妹妹的這就話讓我想起了我所牽掛的人。幾年前我和父母去醫院給小妹妹打退燒針,在醫院的窗前我看見一個十七八的大男孩在向外面獃獃地看著……我沒有留意他。中午我急匆匆的向樓下跑去,去買午餐。砰…我倒了一個人,起來看見我把那個男孩撞倒在地下,心想一個大男孩怎麼會被我撞倒在地啊?從他的腿上我看見紅紅的東西,是血。未等我去扶起他,他告訴我小妹妹你快走,我不要緊的,要不我的父母來到這里你會有麻煩的。他的心是如此的善良。我被嚇跑了,在後面有一句讓我難忘的話好好讀書。我撞到了一個善良的,堅強的男孩……我躲在拐角處精進的注視著他,許久…他的父母攙扶著他一步步的走去。也許他的那句話裡面有對當一個正常人的期盼,對我的安慰,對外面世界的渴望。不,我才不出,只覺得心中酸酸的苦苦的。也與他的人生在發生了很糟的事情,也許這條腿讓他不快樂,也許他會變得堅強的面對人生,我牽掛著他的未來。幾年過去了,朋友我一直牽掛著你,不知你還記得那個讓你雪上加霜的人嗎?我祈禱你現在是一個健康的人,能一生過得順遂。一個關心我的人楊木子我們班的孫老師是一個關心我的人。孫老師有一頭瀑布般的長發,明亮的眼睛裡鑲嵌著一顆彷彿黑水晶一般的眼珠,裡面永遠有著溫柔的光輝。她的臉上還有一個能說會道的嘴巴,嘴巴的左上角有一顆美人痣,它讓孫老師顯得更加溫柔美麗。開學不久的一天,孫老師要帶我們去游泳。這時,老師問道:有沒有同學不去呀?請舉手。當時,我有一點感冒,媽媽不給我去,所以我就把手舉了起來。老師看見了,走到我面前,俯下身親切地囑咐我,要吃點葯,多休息。從這天開始,我就喜歡上了這位溫柔的老師。還有一次,孫老師批改好作文,把我叫到一邊,輕聲地對我說:你寫得很好,但還要注意一些問題\'她說每一句話都非常耐心,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對我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您好,全家好!已經有好長時間你們沒有給我打電話了,偶爾也要下來給我打次電話呀。不知道家裡現在忙些什麼,應該種莊稼了吧?爸,又有一年多沒有回家了,特別特別想回去。夢里總會想起胡家旁邊那個小斜坡,每次走到那兒都會很興奮,因為我知道翻過那個小斜坡就到家了。在外讀書已11個年頭了,我就那樣一個人悄悄的長大,只有在日記中,不斷給自己說,我是有家的,我的家是真實存在的。初中到現在,日記本里寫得最多的人就是你,有時候一寫幾頁把記憶中與你有關的事都記進去了,比如到外婆家時你把我挑脖子上,你背我去看電影,在竹林里還把我摔了,我被羊辣子燙得哇哇哭你卻在那哈哈笑;你和媽媽背我一起去挖玉米地,我一天到晚一刻不停的問你問題,還問你,要說曉不得還是不曉得;有一年我家雞蛋壞了,我倆一起把它扔到院場角下,臭得我倆哈哈大笑;你和媽媽在磨玉米,我趴在磨這邊跟你學唱魚兒離不開水呀花兒離不開太陽,革命心中離不開是共產黨,這些,我都記著呢!爸,你記不記得初二的時候,有一天你來看我,你剛剛到,上課鈴就響了,你沒有叫我,就在外面看我上了一節課,後來我同學知道是你後,實實地覺得你真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父親,一般的人,和老師打昌掘逗個招呼就把孩子叫出去了,只有你會靜靜的站著等了一節課,你心裡肯定想,我上課那麼認真,等一天也值得;我同學還說初一剛開學那天,她們看你幫我這樣弄好那樣弄好連鞋都擺好就在琢磨這個爸這么好,這個小女孩肯定不簡單,而事實也是這樣。我還記得有一次我胸口疼,你送我去學校,爬白岩窪坡的時候,你先把吃的背到身上,然後把我的衣服拿去了,最後把我的傘也拿去了,我兩手空空而你挑了一擔,我走在你身後,眼淚嘀嗒滴嗒的掉,我知道天下所有的父母對他們的兒女都是好的,但我總覺得沒有人能比得了你對我的好,中學生作文《牽掛我的人是你作文》。爸,你在我心中是一個完美的人,優點多多,缺點很少。首先,我覺得你很能幹,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樣樣散謹都會一點,你中葯西葯都懂,醫術大家都看得到,那次我們一路回來別人問你葯,你吧嗒吧嗒就給他們耐賣說了,我說那些中葯醫生給別人抓葯時都是要把葯弄碎了的,不讓別人知道這是什麼配方,你幹活路上就這樣說不好吧,你說一些簡單的葯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就慚愧啊!我怎就這么自私呢?你還會做木活,還會做石活,還會瞧日子,我真的想不通你怎麼會那麼多的東西,正因為你的多才多技,讓我們都很有安全感,再怎樣的困難,只要你在,我們就什麼都不怕了,你總有法扛過去的,這種安全感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像舅舅一樣,我無法想像我會長成怎樣的一個人。你還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我記得有一次我和阿軍把水瓶弄壞了,你問的時候我們誰也不敢說,你沒有罵我們,只把我和阿軍放在膝上給我們將列寧在姑媽家打破花瓶的故事,如果是二叔他們,肯定是打罵一頓不承認又繼續打的。很慶幸有你這樣一個好父親,你的寬容你的善良讓我們也自覺地善待身邊的人和事,幸好我們姐弟幾個都很聽話,我、阿軍、阿貴,個個都很棒,期末時每個人都捧著第一回家的感覺很好。現在,雖然阿軍不讀了,但他在我心中,依然很了不起,阿貴學習好,我比自己好都還高興。到前後幾個寨子,總有人會問,你家怎麼個個都厲害呀?是不是祖墳葬得好啊?這時候是我最高興最自豪的,這有我們自身的努力,但主要是因為你的教導,你教我們失敗時不泄氣,成功時不自傲,你說,一個人,頭砍掉了還能站著跑一截,才是真正的人。你無形中讓我們剛毅堅強,不怕困難,爸,我們因為有你這樣的父親而自豪,希望你也會因為有我們這樣懂事的兒女而自豪,我們正在努力,讓自己更出色,讓你更自豪!我對你的敬佩不單是因為你能幹,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你品質上的優秀,你的心地善良是最讓我佩服你的,我剛剛能記憶的時候,就記得有一個老頭住在我家,能讓一個孤老頭住家裡等到死,那需要怎樣偉大的心地啊,我絕對做不到,給他送去一些吃的用的還可以,但讓他住家裡伺候他幾個月我是不會乾的,但你和媽媽卻這么做了。後來,到現在,你給我的印象是一直在幫助別人,你幫助親戚,也幫助外人,你幫助比我們窮的人,也幫助比我們富的人,有時候我都看不下去了,他有困難又不是我們給他栽上去的,怎麼一有事情就找上門來了,如果這人知恩知謝,心裡還有些安慰,但有些人卻借你穀子還你糠,你幫他倒像是你欠他一樣,而你還是一如既往地為別人著想,還是有求必應,這一點,我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你,對於我的朋友,我可以這樣做,但不是朋友的人,我就不想理他們了,我的愛是局限的,而你的愛是廣泛的。你對我爺我奶的孝順也讓我震撼,你的孝順從你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能感覺出來,你真的是一個好兒子,因為你的影響,我給自己擬的找男朋友的第一條標准就是要孝順父母,只有孝順他的父母才會孝順我的父母,如果對我父母不好,他再怎麼樣我也不會要他的。同時,你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別的不說,我們家殺吃雞的時候你都會習慣的把雞肝雞血夾給我爺我奶,把雞肚子夾給我媽,把雞翅膀給我,把雞腳留個阿軍,我們每個人愛吃什麼你都知道,你會把它分給我們,我們也是這樣,夾給這個夾給那個,我覺得我家真得是太好了,每個人都好,一想起家,我整個人都是甜蜜蜜的。爸,你是我的父親,我的長輩,但你也是我能談心的朋友,我想在我們那些地方,沒有哪對父女會像我倆一樣相處的那麼好,放假回家,我有什麼對生活的想法,只會和你交流,因為媽媽她聽不懂,別人也不懂,只有你能懂我,畢竟你也讀過書,通情達理。有兩次我記憶最深,一次是他們說現在讀書沒用了,讀了大學的人都找不到工作,你說,每個讀書人都工作,國家哪有那麼多的工作呀,讀書只是為了別人著急的時候你不急,別人不著急的時候你急,這么經典的話,恐怕專門研究教育的人都說不出來。還有一次你給我說,在學校里,要節儉,但不要小氣,我第一次知道節儉和小氣有這么個關系。你還告訴我要和同學友好相處,能幫別人就要幫別人,得饒人處且饒人,你還說人窮但腰桿要直,你還說寧願找一個愛你的人不要找一個你愛的人——有誰的父親會這樣給自己的女兒說呢,我相信,在我們前後幾十寨人中,不會找出第二個了,你的話我會一直一直記得的。你以前給我講歪嘴小二的故事,而且不止兩次三次,這是我最難過的,我是如此深沉如此強烈的愛著你們。你們怎麼就那樣不懂我的心呢?我是那種人嗎?我再怎麼樣也不是那種人呀!爸,請你相信,在我的生命中,我最愛的是你們——我的家人,到死都會是這樣。我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我想找到工作賺到錢,供阿貴讀書,讓你們過得舒服些。每次我回家,看到家裡玉米完了,穀子完了,你今天去這找明天去那找,我就想以後我有錢了,要給家裡拖回一車玉米一車穀子,你們一天愛吃幾頓就吃幾頓,我回家時帶幾個蘋果,你們像吃到什麼一樣覺得稀罕,我就想以後我有錢了,要讓家裡每天都有吃的。我想給家裡買吃的買穿的買用的,但我現在沒錢,因此我要讀書,爸,可以這么說,我學習的目的就是想讓家裡過得好些。每當我偷懶的時候,我心裡就不是滋味,我問自己,小會,你在這閑著,你爸你媽在家裡曬著,你還有良心嗎?於是,當我困頓時,懶惰時,我想起你們,就會強迫自己振作起來。因為愛你們,我盡量的少用錢,我總是提醒自己你們找錢不容易,能省就盡量省,怎麼省就怎麼用,我不和別人比吃的,不和別人比穿的,別人怎麼看我隨他們,只因為一個字讓我這么做,那就是——愛,因為愛你們!爸,我想起高考結束時和你爭吵了,那是我第一次和你爭吵,其實我也很難過,我現在向你說聲對不起,我以後不會再用那種態度和你說話了。爸!這是我第一次把我對你的愛說給你聽,想讓你知道,我是那樣的愛你,那樣的愛我的家人,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裡,你們都是最牽掛我的人!我很好,你們不用擔心!祝全家都好!
❷ 藏族女性跳鍋庄舞圍在腰上的衣服展開是什麼樣的
一條長布。很好看的藏族雹兄衣服,藏族女性跳鍋庄舞圍在腰上的衣服展開是一條長布。藏族是中國明跡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源槐襲部。
❸ 彝族風俗、服飾、節日習俗、飲食、民居
一、彝族風俗
1、成年禮:少女成年,要舉行成年儀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換裙儀式,彝語稱為「撒拉火」,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俗稱「換童裙」,在少女13歲或15、17歲時舉行。
2、婚禮風俗: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觀看,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飾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
三、彝族節日習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通常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四、彝族飲食
彝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五、彝族民居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干欄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
(3)鍋庄舞衣服圖片背影擴展閱讀
彝族的發展現狀: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政權—西昌縣紅毛姑彝族自治區(區級)。1951年4月、5月,分別建立了昭覺縣彝族自治區和峨山縣彝族自治區兩個縣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
隨著民族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實,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立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個更大范圍的民族區域自治單位(地區級)。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還相繼在雲南的江城、寧蒗、巍山、路南、南澗、尋甸、元江、新平、祿勸、漾濞、普洱、景東、景谷,貴州的威寧,廣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邊、馬邊等縣建立了單一的彝族或彝族與其它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縣。1979年1月,又將彝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合並到涼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區的各自治機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律的規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單行條例。如涼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實施辦法」;規定以當地通用的彝、漢兩族文字作為自治機關行使職權的工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照顧彝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規定留下麻園地、姑娘羊、壽材樹;對於彝族人民節日用糧、民族服裝用布等問題也都有適當的照顧與規定。
❹ 瀘沽湖的描寫作文800字
美麗的瀘沽湖(1)美麗的瀘沽湖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車輛廠子弟小學三年級一班王心儀 國慶,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去瀘沽湖旅遊。
到了那裡,我發現瀘沽湖的一日別有情趣。清晨,山巒晨霧,湖面上有青煙,紅霞好像浸在湖水裡似的,曙光下,波光閃閃,湖面寂靜,不時有豬槽船兒穿梭於湖面,時隱時現,偶兒傳來動聽的歌聲,那是劃船的摩梭人在歌唱,漫步湖濱,更有妙趣,路邊野花盛散困兆開,湖裡銀魚沖租嬉戲。
中午,陽光照射在美麗的湖面上,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碧綠,整個瀘沽湖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紗衣。下午,微風吵醒了雪白的浪花,忽然,藍色的天空漸漸得變暗了,烏雲密布,高原上的天氣說變就變,緊接著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大雨來了,嘩啦啦,嘩啦啦,雨水打在清澈平靜的湖面上。
不一會兒,大雨停了,太陽露出了笑臉,又漸漸得落下了山,我跟著大人們到山上去追晚霞,在山坡上,我們看到雲里有彩虹,而且像橋一樣架在天空。夜晚,星星和月亮映在湖面上。
周圍一派平靜,飄渺如仙境。要走了,我不想離開瀘沽湖,雖然我喜歡瀘沽湖,可瀘沽湖不是我家,我只好戀戀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瀘沽湖再見了。第二篇:美麗的瀘沽湖今年暑假,我到雲南旅遊,覺得景色最美的地方就是瀘沽湖了。
清晨,湖面上飄著一層薄薄的霧,就好像披上了一層輕紗。 中午,太陽高照 ,湖面上銀光閃閃,整個瀘沽湖的美景都清晰的展現在眼前。
我坐在船上,近看湖水是碧綠,遠看湖水是蔚藍的。我用手捧起一口水嘗了嘗,湖水是多麼的甘甜。
湖邊有一座山,叫女神山,山峰從早到晚都被雲籠罩著,始終看不清它的容貌,顯得是那麼的神秘。 瀘沽湖的景色真美啊! 第三篇(3)美麗的瀘沽湖摩梭之家,路途不可謂不遙遠。
車子上山一程下山一程,一程又一程,一彎又一彎,山高路差,彷彿在登天梯,總難免提心吊膽的。於是,汽車在 *** 路上顛簸,導游教我們唱《瀘沽湖情歌》: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來相會,素不相識初見面,只怕白鶴笑豬黑,阿妹, 阿妹,瑪達米,瑪達米,瑪達米;小阿哥,小阿哥,有緣千里來相會,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燒茶慢慢熱,阿哥,阿哥,瑪達米,瑪達米,瑪達米……歌詞是那麼通俗,連我這么一個小孩也聽得懂,不就是唱愛情的歌嘛。
導游還介紹了摩梭人的走婚的習俗,這我可一點興趣都沒有。當導游說這是最後的女兒國時,我不禁想像到了《西遊記》中,那個充滿情趣的地方。
當導游說瀘沽湖非常美麗,我想有杭州西湖美嗎?不由的盼望快點到瀘沽湖,讓我們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露出她美麗的容顏……下車了,只見瀘沽湖:一彎碧水,白雲、藍天、青山都清清晰晰地裝在湖裡,上下天光渾然一色,美得足以招攝魂夢,令人久久駐足。我忍不住要跳進這玉液一般的湖裡暢游一番,洗去一路艱辛與煩惱。
排隊之後,我們坐上摩梭人特有的獨木舟———豬槽船,劃向湖中的霧比里島。此時的瀘沽湖,明鏡一般:雲自無心水自閑,百里玻璃幾葉舟。
湖面上還有零星的水草花點綴著。摩梭小夥子和摩梭姑娘一邊劃船一邊唱起動人的情歌,這邊飄過去:「小阿妹……瑪達米……」 那邊盪過來:「小阿哥……瑪達米……」一唱三嘆,回腸跌宕,悠遠感人。
天之光、水之色,加上這天堂之清唱、唉乃之水聲,置身其中,我們恍若在仙境。回來的湖上,下起了雨,景色變得煙波迷濛,神秘起來,使我想起導游說的一個傳說:相傳這里原本沒有湖,有個啞巴姑娘每天上山放牛從不帶干糧,後來人們發現她天天去一個石洞里割一條大魚身上的肉吃,每天割去一點,明天又會長好。
於是有幾個小夥子用18頭牛把大魚從洞里拖了出來,洪水頓時從洞里噴涌而出,淹沒了田地和村莊,只有一個婦女在情急中坐著用獨木挖成的豬膘船活了下來,以後這里便形成了煙波浩淼的瀘沽湖。夜晚慢慢地滲進高原湖的世界,夜色如水。
在摩梭人的村壩上,在篝火旁,一曲笛子吹奏的悠長的甲搓舞曲如火跳動。摩梭青年男女們身著盛裝,手牽著手盡情地載歌載舞。
男跺腳,女擺手,舞步時慢時快,不時引吭高歌,節奏分明,氣氛高漲。引得許多遊人也加入跳舞的行列,歡快的歌聲照亮整個村寨…… 高原雨洗過之後的尺游夜空,星星似眸子一樣晶亮,彷彿伸手可摘。
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們就急於起床,挎著相機出來。黎明時刻的瀘沽湖,一汪靜水,襯上變幻的雲彩,清澹而神秘。
幾屏神山的背影突兀於水邊。影影綽綽的獨木舟和捕魚人的剪影,無比生動,剛好成為鏡頭里的模特…… 多麼捨不得離開神秘而美麗的瀘沽湖。
車子上到山頂,我們都不斷地回望格姆女神山下的瀘沽湖:晨曦中的湖水恬靜地凝在那裡,如鮮奶一般,浸著她的三個小島…… 遙遠的又復歸遙遠…… 第四篇:美麗的瀘州湖早上,我和媽媽一起乘車到瀘沽湖去玩。K6u親子資源網 到了瀘沽湖,天已經暗沉沉的了。
於是,我和媽媽找了家酒店住了下來。來到房間,我看了看四周的房屋,都是用木頭做的,奇怪極了!晚上,我和媽媽來到酒店的院子里參加晚會。
那些摩梭人熱情地邀請我們跑鍋庄舞,整整一個小時,我們都是在歡樂的海洋里渡過的。K6u親子資源網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等待著坐。
十月三日我們的瀘沽湖之旅開始了! 為了不堵車,天剛蒙蒙亮,我們全家就出發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慢慢亮了起來,青山綠水也帶著最清澈的笑容進入了我的眼簾。山路越來越急,越來越窄,而爸爸卻一點也不怕,不斷地超車,嚇得媽媽緊閉雙眼不停地喊:「慢點!都快被你嚇成『瘋子』了!」坐著一旁的我倒是被爸媽的爭吵逗得「咯咯」直笑。
爸爸的車剛開過幾個急彎,媽媽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突然喊到:「橙橙,快看!好多美麗的花兒!」我急忙放下手中的零食,往窗外看去,果然漫山遍野全是花,我從沒見過這么多花!我急切地讓爸爸停下車,一秒也捨不得耽誤,推開車門就跑進了花叢。花兒們好像在等我,一到她們的地盤,我們就擁抱在了一起,我和花兒們拍了好多照片,臨走,她們還「派了」兩朵最鮮艷的「鮮花使者」護送我們……啊!太美了!太香了! 在鮮花使者的護送下,我們跋涉了五個半小時後,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瀘沽湖。」
由於我們事先沒有訂房,又逢國慶大假,所以客棧特別難找。不過,老天爺還是對我們很好,沒花多長時間,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可以「收留」我們的地方。
放下行後,媽媽對我們說:「去劃船游湖吧?」「好啊!」我和爸爸齊聲回答到。 游湖時,我還學著劃船叔叔的摸樣,拿著槳劃船呢!可是,由於我技藝不高,劃船叔叔的衣服都被我弄濕了! 後來,叔叔帶我們來到了草海采菱角。
我不知道什麼是菱角,所以充滿了好奇。在叔叔的指導下,我認識了菱角。
其實,菱角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菱的果實。它長得像小小的粽子,在它的四個角上長著鋒利的刺,我和媽媽都被它的刺扎到了。
不過,這一點也沒影響我們采菱角的心情。直到裝滿了一大袋後,我們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岸上。
回客棧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只能就近躲在了小賣部里。沒過多久,雨小了,太陽出來了,彩虹也神奇地出現了!我們歡呼著沖進雨中與彩虹一起照相。
由於發現及時,我們的每一張照片里都留下了彩虹美麗的身影。 我們在瀘沽湖住了兩天,也跟這里的居民生活了兩天,我發現這里的風景如畫,人們的心靈也朴實透明。
我喜歡瀘沽湖,因為,她每時每刻都會帶給我意想不到的美麗和驚喜。我希望有一天能再來到這里,再來看看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花、這里的人們……。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
湖面海拔約2690.75m,面積約48.45km2。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
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瀘沽湖畔居住的主要為摩梭族,婚姻獨特,風俗獨特,家家之主,皆為女性,其家庭成員血緣,均為母系血統。如家庭成員中,祖輩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輩只有母親,舅舅和姨母。
阿肖婚的子女則稱走婚父親為「阿波」或「阿達」。瀘沽湖(22張)在這里,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那麼古樸,無論是成丁禮、阿夏婚、母系家庭、喪葬,都是絕無僅有的。
每個禮儀,每種風俗,都是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一支支優揚動聽的牧歌,無不充滿幾分神秘,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從而給人以遐想與思憶。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
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遊人無不為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為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著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
在瀘沽湖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人們的飲食文化也濃濃地染上了自然、古樸的特點。時至今日,納日人的飲食無論主食還是副食,仍是以山間泉水、芳草、果仁、五穀[6]雜糧作佐料,人工自釀、自腌、自烤、自煮後置於壇里,放於火上、鍋里而後數日、數月直至數年才開啟供已食用,供遠方來客品嘗,這就是瀘沽湖有名的豬膘肉、蘇里瑪酒、酸魚、烤魚干、牛頭飯、豬腸血米等。
這些美食佳餚,令您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十月三日我們的瀘沽湖之旅開始了!
為了不堵車,天剛蒙蒙亮,我們全家就出發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空慢慢亮了起來,青山綠水也帶著最清澈的笑容進入了我的眼簾。山路越來越急,越來越窄,而爸爸卻一點也不怕,不斷地超車,嚇得媽媽緊閉雙眼不停地喊:「慢點!都快被你嚇成『瘋子』了!」坐著一旁的我倒是被爸媽的爭吵逗得「咯咯」直笑。爸爸的車剛開過幾個急彎,媽媽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突然喊到:「橙橙,快看!好多美麗的花兒!」我急忙放下手中的零食,往窗外看去,果然漫山遍野全是花,我從沒見過這么多花!我急切地讓爸爸停下車,一秒也捨不得耽誤,推開車門就跑進了花叢。花兒們好像在等我,一到她們的地盤,我們就擁抱在了一起,我和花兒們拍了好多照片,臨走,她們還「派了」兩朵最鮮艷的「鮮花使者」護送我們……啊!太美了!太香了!
在鮮花使者的護送下,我們跋涉了五個半小時後,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瀘沽湖。」由於我們事先沒有訂房,又逢國慶大假,所以客棧特別難找。不過,老天爺還是對我們很好,沒花多長時間,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可以「收留」我們的地方。
放下行後,媽媽對我們說:「去劃船游湖吧?」「好啊!」我和爸爸齊聲回答到。
游湖時,我還學著劃船叔叔的摸樣,拿著槳劃船呢!可是,由於我技藝不高,劃船叔叔的衣服都被我弄濕了!
後來,叔叔帶我們來到了草海采菱角。我不知道什麼是菱角,所以充滿了好奇。在叔叔的指導下,我認識了菱角。其實,菱角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菱的果實。它長得像小小的粽子,在它的四個角上長著鋒利的刺,我和媽媽都被它的刺扎到了。不過,這一點也沒影響我們采菱角的心情。直到裝滿了一大袋後,我們才依依不捨地回到了岸上。
回客棧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只能就近躲在了小賣部里。沒過多久,雨小了,太陽出來了,彩虹也神奇地出現了!我們歡呼著沖進雨中與彩虹一起照相。由於發現及時,我們的每一張照片里都留下了彩虹美麗的身影。
我們在瀘沽湖住了兩天,也跟這里的居民生活了兩天,我發現這里的風景如畫,人們的心靈也朴實透明。我喜歡瀘沽湖,因為,她每時每刻都會帶給我意想不到的美麗和驚喜。我希望有一天能再來到這里,再來看看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花、這里的人們……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開車去了瀘沽湖。
剛到達目的地,我就看見四處鳥語花香,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樹葉密密層層、鳥兒在枝頭歌唱、河流在歡快地奔騰、蝴蝶在林間飛舞、處處欣欣向榮,好一個人間仙景。中午,我們吃完飯,就坐船去了一個島,那個島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守護神,世世代代地守護著這里,到了島上,媽媽給我照了幾張漂亮的照片。
在島的正中央有一座小山,我們順著樓梯往上走,到了頂端,我們看見有許多人在許願,我也想許個願,說著我許了一個願望。到了晚上,我們坐著小船回到了岸邊,我心滿意足的回到了酒店。
清晨5:30分,我們准備好行李,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了,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傍晚8:30分,我們終於來到了瀘沽湖的草海,住在卓瑪家。
卓瑪阿姨今年二十七歲,她是當地的摩梭人,她勤勞、善良、淳樸,我們一見面就感覺很親切,在她那裡,我們受到了最熱情的款待。卓瑪阿姨一邊給我們烤肉,一邊為我們講關於瀘沽湖的神話故事,我們玩得非常高興。
第二天一早,我們吃過早飯,卓瑪阿姨便帶著我們來到了草海五支落碼頭,這里的人可多了,有的在岸邊拍照留念,有的在排隊等候上船,有的在樹蔭下乘涼。看著湖面碧藍的湖水,綠油油的草海,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媽媽說,這里的風景像神話故事裡面描寫的一樣,非常秀美。我也被這里的秀美景色給震撼了,因為,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孩子是看不到這些景色的。這里有純凈碧藍的湖水,湖中央長著高高綠綠的水草,水面上還飄著許多潔白的小花,摩梭人叫它做「水性陽花「,它還可以做成
1、傍晚時分,我們到達瀘沽湖,我們下榻的旅舍緊緊依偎著瀘沽湖。輕輕推開旅舍窗扉,一片寬闊純凈的湖水便盪漾而來,直逼眼簾。
2、蒼茫暮色中,煙雨蒙蒙,薄霧飄盪,廣袤無垠的瀘沽湖更顯空曠、寂寥、靜謐、神秘,遠處黛黑的連綿起伏的群山猶如蜿蜒的蒼龍,與瀘沽湖相擁懷抱。
3、瀘沽湖大小高低不一的島嶼繁茂蒼綠,錯落,孤單,聳立在深不可測的湖水中央。
4、在瀘沽湖臨窗極目,在浩淼的煙波上,在山水之中,在天地之間,時有矯健的飛鳥自由掠過,騰空展翅,倏忽消失在茫茫的遠方……
5、頂著蒙蒙細雨,我們泛舟瀘沽湖上,彷彿一次心靈的遠航,浩瀚的天宇下,山色空濛,碧波萬頃,楊柳依依,沙鷗翔集,清風徐來,花香撲鼻,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心旌搖曳,忘卻自我,忘卻塵世……
6、瀘沽湖,一個明凈的湖,一個純情的湖;瀘沽湖,一個古樸的湖,一個鄉土的湖;瀘沽湖,一個充滿母性,充滿柔情的湖;瀘沽湖,一個崇尚心靈自由與情感選擇的湖;瀘沽湖,一個生命至上,愛情至上的湖。
7、瀘沽湖的美,在於它的清秀與高遠。躺在群山的懷抱中,宛然一顆星夜不慎墜落的星星,那麼的明亮、那麼的璀璨。
8、瀘沽湖的美,在於它的文靜與廣闊,看上去永遠是那麼的溫情脈脈。
9、瀘沽湖的美,在於它的神秘與浪漫、自然景觀和人文特色。
10、瀘沽湖的美除了那些與身俱來的、與眾不同的高山湖泊的美之外,更為它增光添色的就是那變幻莫測、艷麗照人的霞光了。
11、清晨的瀘沽湖最是嫵媚,像一位清純而又多情的姑娘。既有現代的浪漫與熱情,又有古典的含蓄與優雅。
12、當霞光還躲在雲層中時,瀘沽湖面是平靜的,灰黑色的,讓人以為那就是一塊寬大的濕地。
13、太陽出來了,有光的瀘沽湖面呈金紅色,富麗堂皇,靚麗無比,與沒光的地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沒光的地方更加的灰暗。真正讓你見識到了「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色。
14、慢慢的、慢慢的,紅紅的霞光中有了一點光澤,水面亮了起來,瀘沽湖水蘇醒了,好像是有誰給她注如了生機和活力,於是,和著光的旋律,踏著光的節奏,無數星星點點的光斑在水面飛舞、跳躍。
15、霞光中,瀘沽湖宛如一位早起的仙子,迎著初升的朝陽,對鏡梳妝。霞光是她最天然、最美麗的底粉,均勻的撲在她橢圓形的臉蛋上,讓她的臉兒紅紅的,甚至還給她鍍上了一層潔凈的銀色,使她顯得那樣的端莊、漂亮。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開車去了瀘沽湖。
剛到達目的地,我就看見四處鳥語花香,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樹葉密密層層、鳥兒在枝頭歌唱、河流在歡快地奔騰、蝴蝶在林間飛舞、處處欣欣向榮,好一個人間仙景。中午,我們吃完飯,就坐船去了一個島,那個島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守護神,世世代代地守護著這里,到了島上,媽媽給我照了幾張漂亮的照片。
在島的正中央有一座小山,我們順著樓梯往上走,到了頂端,我們看見有許多人在許願,我也想許個願,說著我許了一個願望。到了晚上,我們坐著小船回到了岸邊,我心滿意足的回到了酒店。
❺ 鍋庄跳舞的雍吉穿的是裙子還是衣服
鍋庄跳舞的雍吉穿的是裙子。鍋庄舞。"果塵者桌"--鍋庄舞,早期與西藏奴隸社會和盟誓活動有關,後來逐步演變成為歌舞結合,載歌載舞的圓圈歌舞形式了。鍋庄舞,又稱為"果卓"、"歌庄"、"卓"等,藏派敬薯稿譽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分布於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雲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
❻ 藏族 苗族 傣族的服飾 節日 飲食 急急急急!!!!!!!!!!!!!!!!!!!!快快快!!!!!!還有圖片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 藏族服飾
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一、藏族民俗節日
1、藏歷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歷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歷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歷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准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餜(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准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斗,斗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准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面團突巴(古突)。在面團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面團,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到初一這天,將青苗,油餜子、羊頭、五穀斗等擺於佛龕茶幾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背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按輩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斗每人先抓幾粒,向天拋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抓一點送進嘴裡。此後長輩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後輩回賀「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後,便吃麥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參果,接著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
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扎西德勒」、「節日愉快」,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庄和弦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2、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歷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凈凈。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里,品嘗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里時時飄出陣陣歡聲笑語。沐浴節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裡所有的被褥統統清洗干凈,所以沐浴節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生活動。
3、望果節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望果」是藏語譯音,「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意為「繞地頭轉圈」。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 幫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准備開鐮之前舉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 來歷、儀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本教教主請教。教主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後,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 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後,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後,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4、轉山會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5、採花節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6、黃龍寺廟會
黃龍寺廟會是阿壩州藏、羌、回、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在松潘縣黃龍寺舉行。座落在阿壩州松潘縣岷山南麓叢山中的黃龍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寶項,因山頂上的清泉帶著鈣質飛騰而下,鋪滿了一條乳黃色、猶如一條黃龍飛騰而下的自然奇景,鑲嵌著3400多個大小彩地,它們相互連接、五彩交輝。後人建寺,以廟會吸引鄰近省、州、縣信眾朝拜,逐漸形成民俗節日。
每年農歷六月初十起,各地遊人或騎馬,乘車或徒步,帶上炊具、帳篷來到這里旅遊。集會上,人們不但要觀賞黃龍寺的風光,而且舉行藏戲表演、民歌對唱;青年壯士們,還要進行摔跤、射箭等活動。六月十五是節日的高潮,黃龍寺及周圍的山腰林間排滿各種土特產品,形成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老人們進寺燒香,祈祝禱一生平安。年輕人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牧民節
阿壩州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下月初舉行,節期一般為一周。節日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在太陽快下山時,將垃圾向西邊倒去,意在讓太陽 的火焰將一切不祥之物燒化。然後,各家准備好青稞酒、酸奶等節日食品。節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爭背吉祥水。然後,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臉洗手,用 洗凈的手燒柏香,祈求水草豐盛、牛羊興旺。接著,全家圍坐一起歡宴。節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賽摔跤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不出村外。三天後, 人們開始走村串戶,相互祝賀節日快樂。每天夜晚,人們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8、俄喜節
為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木里縣一帶。節期在每年農歷臘月初七日。傳說,古時候木里一帶很富庶,西藏和雲南的八個藏族支系千里迢迢遷來居住,定居那天,是臘月初七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縱情歡樂。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世代相傳,成為固定節日。節日前一天,各家忙著准備 豐盛的食物。節日這天,全家圍坐在一起,舉杯暢飲。按習慣,要讓貓和狗飽餐一頓,如果它們先吃肉後吃飯,就兆示著來年風調雨,農牧業豐收。夜晚。 人們圍著一堆堆篝火。對唱山歌和跳舞。
9、謝水節
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歷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邊念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代表生育。久婚無子的婦女向塔神許願,祈求生子。敬塔後生了孩子的儂,該日要去敬塔還願。
10、上九節
流行於寶興縣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九舉行。是日,人們匯集到山下,舉辦燈會和表演獅舞等,盡情歡舞高歌。夜晚,舉行別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結果常常是男敗女勝,引起轟堂大笑,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11、賞花節
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12、觀花節
藏語叫「若木鳥」,是觀山的意思,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八舉行,一般是以各村寨為主,一起下帳房游耍,每次的活動,少則三四天,多則十來天。過觀花節期間,人們向前來參加遊玩的客人敬獻哈達,並熱情地迎進帳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隊首領手中的串鈴伴奏下,圍著篝火,踏著優美的舞步,唱著民歌、載歌載舞,以至通宵達旦。
13、賽馬會
流行於紅原縣等地。每年農歷七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 「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屆時,該縣及附近各地藏族群眾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直到賽馬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賽馬活動。有集體比賽速度的,有分隊進行接力比賽的,有表演跑馬射箭的,有表演賽馬技巧的,十分熱鬧。賽馬結束後,人們就互相交換土特產品。
14、插屋頂旗
插屋頂旗為藏族節日習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將一面刻有藏文經文的紅黃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頂上。禳災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異。有的白布紅邊,有的紅黃相間又飾以黑色條紋。旗面多為長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將旗綁在旗桿上,有的則扎在樹桿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幾面旗。
15、白馬歌會
為白馬藏人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人能歌善舞,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漢區的春節期間舉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傳入,他們萌生了創立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於1982年舉行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此約定俗成每年舉辦一次。
16、林卡節
藏語稱「孜木林吉桑」,意為「世界歡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日。每年藏歷五月一日左右舉行,節期不定,有些地方長達十多天。屆時,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帶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墊、帳蓬,以及各種娛樂用具和樂器,來到幽雅恬靜的林卡(藏語音譯,意為園林、花園,其中多植柳樹,所以民間又把逛林卡稱之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樹下支起白色的帳蓬,圍上幾塊床單或塑料布,鋪上卡墊,一邊彈六弦琴,一邊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歡聚野宴。有的打撲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談笑,還有的在綠草地上歡歌漫舞。此外,節日期間,還要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和騫馬、射箭等文體活動。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丑日是地歲節,第1個丑日至第2個丑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做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網路全書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發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 苗族銀飾
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戶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烏高。是苗族遠近聞名的銀飾之鄉,其中以麻料最為專業,其百分之85的都是銀匠,傳說,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時期的苗族國家「南紹王國」的王室銀器局之後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目。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且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傣歷六七月,相當於公歷4月。
關門節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祖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於中原佛教的解復。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編輯本段民族禁忌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嘩。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chōng] 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製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變酸,然後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於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