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家的佛衣百納是什麼東西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補綴之多。亦借指補綴甚多的破舊衣服。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巧裁縫,能綉補,刺成盤龍須甘雨。個個能裝百衲衣,師兄收取天宮女。」 宋 陸游 《懷昔》詩:「朝冠掛了方無事,卻愛山僧百衲衣。」 元 范康 《竹葉舟》第四折:「我吃的是千家飯化半瓢,我穿的是百衲衣化一套,似這等麤衣澹飯且淹消。」《西遊記》第七十回:「﹝ 行者 ﹞搖身一變,又變做一個道童:頭挽雙抓髻,身穿百衲衣。」 楊朔 《泰山極頂》:「過去,農民各自擺弄著一小塊地,弄得祖國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參見「 百衲 」。
『貳』 為什麼要給孩子穿「百納衣」
我國許多地方在滿周歲的孩子過生日時,要給孩子穿一種大小不一的,用各種布塊拼湊縫起來,而顯出五顏六色的衣服。人們管叫這種衣服為「百納衣」。為什麼讓孩子在「過周」時穿它呢?這百納衣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先從百納衣的來歷說起吧。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有個南北朝。當時南朝宋國的開國皇帝叫劉裕,他是江蘇丹徒人。出生時,家庭貧苦,長到十個月了,還是光著屁股坐在被窩里,沒有衣褲穿。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的母親動了一個腦筋:她用被單包了孩子,背在背上,到左鄰右舍村前村後,挨家挨戶去討人家縫衣服剩下來的零碎布頭塊——布頭不論大小,也不講究什麼顏色與料子。她花了兩個月時間,終於討來了百來塊小布頭。她又用幾天幾夜工夫,把小布頭拼拼湊湊縫綴起來,做成了一套孩子的小衣衫褲。在劉裕生日那一天,給他穿上,顯得特別可愛。鄉親們見了,拍手叫好,說這衣服來自百家,就叫「百納衣」吧後來,劉裕在東晉時做了大官,東晉滅亡後,他當了皇帝,起國號「宋」。據說劉裕地位變化了,但是不忘本,還是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他怕後代享樂腐化,便將自己「過周」時穿的百納衣交給長女——會稽公主劉興弟保存,要興弟教導弟妹過節儉生活,並且規定家族裡的孩子「過周」時,就穿這件百納衣見客,表示既不忘貧苦出身,又大吉大利。會稽公主便遵從父訓,一直珍藏著這件百納衣。
劉裕死後,兒子劉義隆即位稱為文帝。會稽公主劉興弟的兒子徐湛之與一件謀反的案子有牽連,文帝劉義隆要將他殺頭。徐湛之向他的母親求救。劉興弟就翻箱倒櫃,找出父親的百納衣,闖入宮中見他的弟弟——文帝,放聲痛哭,把這件百納衣扔在皇帝跟前,哭訴道:」我們家本來貧賤,這件百納衣就是父親過周歲時穿的,你周歲時也穿過,以後我的兒子、你的外甥徐湛之「過周歲」時也穿過。今我們有一頓飽飯可吃了,你就忘本了,要骨肉相殘……「文帝見了這件百納衣,又聽了這一番話,也嚎啕大哭起來,決定不再處分外甥,而且還提拔徐湛之做太子的導師。
後來,人們認為這百納衣是逢凶化吉的吉祥物。小孩子穿著它,可以長命,可以大富大貴,可以化禍為福,而且花花綠綠的顏色又很漂亮,滿周歲的孩子穿上,特別可愛。所以這個習俗便流行開來,而且代代相傳,至今的江浙一帶農村,還有人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