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長壽綉衣服圖片

長壽綉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3-02-16 22:06:40

A. 古代衣服上的花紋有哪些

1. 龍鳳呈樣

龍鳳呈祥,古代吉祥圖案。封建時代以男性喻龍,女性喻鳳,男女結婚喜慶,以龍鳳作圖案象徵龍鳳相配,吉祥幸福。故常有用龍、鳳、靈芝、祥雲構成裝飾紋樣。民間稱之謂「龍鳳呈祥」。

2.二龍戲珠

兩條雲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3.鶴鹿同春

鶴鹿同春是中國傳統寓意紋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中國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以「鹿」取「陸」之音;「鶴」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則取花卉、松樹、椿樹等。這些形象,組合起來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圖案。

4.歲寒三友

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5.三星高照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也指福星、祿星、壽星三個神仙。指有福、祿、有壽,命運好。 出處:《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B. 仙鶴裝的寓意

仙鶴裝寓意著長壽及富運長久。

仙鶴裝禮服以中國紅為底,上綉展翅引吭的仙鶴,纖美的鶴舞九天圖案在拖地裙擺上更增大氣姿態。九隻形態各異的鶴舞繚繞中,間綴梅蘭竹菊四君子綉紋,幽芳逸致風骨清然,一派脫俗氣質更襯典雅之美。

仙鶴裝上點綴著的花中四君子更是代表了中國人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龍袍之後,范冰冰以唐風漢韻的典雅之美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東方女性的怡然風姿。

(2)長壽綉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仙鶴

仙鶴即丹頂鶴,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

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但是由於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徵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鍾,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裝-寓意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

C. 在古代中一品官員到九品官員,衣服上分別綉的是什麼動物

中國古代官補是中國封建王朝特定的顯示官員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識,是南京雲錦的特色品種。他飾於官服的胸前、後背,文官飾以飛禽;一品官為仙鶴補;二品官為錦雞補;三品官為孔雀補;四品官為雲雁補;五品官為白鷳補;六品官為鷺鷥補;七品官為補;八品官為鵪鶉補;九品官為練雀補。武官飾為走獸:一品二品官為獅補;三品官為虎補;四品官為豺補;五品官為熊補;六品七品官為彪補;八品官為犀牛補;九品官為海馬補。

D. 古代丞相衣服上綉的什麼圖案,或者來一些關於描寫丞相服飾的句子!

早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期間,華夏民族的部族聯盟首領在舉行重大慶典、祭祀等禮儀活動時,必須穿著繪綉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雉雞)圖紋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圖形的下裳(裙)禮服,後世稱為「十二章服」並形成定製。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刺綉工藝漸趨成熟,這可從近百年來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證。這一時期的刺綉有經過誇張變形的龍、鳳、虎等動物圖案,有的則間以花草或幾何圖形,虎躍龍蟠,龍飛鳳舞,刻畫精妙,神情兼備;布局結構錯落有致,穿插得體,用色豐富,對比和諧,畫面極富韻律感。
進入秦漢時期後,刺綉工藝已相當發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漢王充在《論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齊郡世刺綉,恆女無不能;襄邑俗織錦,鈍婦無不巧。日見之,日為之,手狎也」。齊郡臨淄(今山東臨淄)為漢王室設官服三所,織工數千人,每年耗資萬萬。在前漢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綺綉,狗馬被繢(毛織品)」,就連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綉衣,縟綉羅紈、素綈冰錦」,而且坐卧的席子也要「綉茵」,床上帳幔也是「黼綉帷幄」、「錦綈高張」,甚至死後殉葬的口袋也是「繒囊緹橐」。民間如此,朝庭貴族更不待言,他們的宮室以絲織藻綉裝飾,以至「屋不呈材、牆不露形」,甚至「柱檻衣以綈錦」,其奢侈程度可見一般。漢代剌綉的空前繁榮,使刺綉的藝術處理又前進了一大步,在馬王堆一號漢墓里的竹簡「遺冊」中記載著三種刺綉名稱:「信期綉、乘雲綉、長壽綉」。
到了漢末、六朝時期,中國便開始進入「像教彌增」(佛教因造像眾多,故也稱之為「像教」)的時代,因而興盛了綉制佛像之風。1965年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北魏的一佛兩菩薩說法圖刺綉殘片一件,用幾種彩色絲線綉出佛像、菩薩、供養人和相應的文字,供養人的長衫上綉有忍冬紋和卷草紋,示意著以佛教為代表的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貫通,並在刺綉中得到反映。說到這一時期的刺綉,不得不說說三國時期吳王趙夫人的「三絕」――機絕、針絕、絲絕。據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吳王趙夫人,丞相趙達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為龍鳳之錦,宮中號為「機絕」。孫權嘗嘆,蜀魏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夫人又於方帛之上,綉作五嶽列國地形,時人號為「針絕」。又以膠續絲發作輕幔,號為「絲絕」(見壬子年《拾遺記》)。漢末、六朝剌綉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開始出現了人物形象,為今後的人物綉品開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意義。
唐宋時期的刺綉已向著精緻化的方向發展。這主要由它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在男耕女織的封建社會里,女孩子都要學習"女紅",都要掌握刺綉,正因如此,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們,刺綉便成了她們消遣、養性和從事精神創造活動的唯一活動。"閨綉"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明代屠隆在《考磐餘事》中寫道:"宋之閨綉畫,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其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故眉目畢具,絨彩奪目,而豐神宛然,設色開染,較畫更佳。女紅之巧,十指春風,迥不可及"。由於參加刺綉對象的進一步擴大、作者的文化修養和物質條件不同,加上文人們開始參與,剌綉到了唐、宋期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它由日用與觀賞兩者兼容並蓄,發展到日用與觀賞分而治之,特別在觀賞方面成就最大,由於文人們的積極參與,使書法和繪畫藝術結合得更為緊密,形成了畫師供稿、藝人綉制,畫綉結合精品倍增的新趨勢。
明、清時期,全國城鄉出現了眾多的商品性生產的專業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業的衰落,卻促進了民間手工業的發展,從缺乏競爭力的官府院落手工藝品,到商業性作坊的專業化生產,加上唐宋期間文人藝人結合刺綉工藝品的巨大影響,刺綉技術和生產獲得了全所未有的活力,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進入了中國傳統刺綉的顛峰時期。出現了對後世影響非常之大的幾個藝術流派,如上海的顧綉、北京的京綉、開封的汴綉、山東的魯綉等,以及後人譽為的"四大名綉"即蘇綉、粵綉、湘綉和蜀綉。

E. 輕若煙霧素紗禪衣是怎樣的

素紗禪衣在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代表了西漢初期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禪衣是由精繅的蠶絲織造,稱得上輕若煙霧,薄如蟬翼。並且,此件素紗禪衣為交叉領口,向右系衽,和漢時流行的上下衣裳相連的深衣極為相似,只是禪衣的袖口比較寬。除衣領和袖口邊緣採用織錦做裝飾外,整件衣服以素紗為面料,沒有襯里,沒有顏色,所以出土時命名為素紗禪衣。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發掘了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遺址是在距離長沙市中心四公里處的東郊地區,因為人們傳其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所以起名為馬王堆漢墓。此墓規模宏大,並且封閉十分嚴密。1972年4月28日,考古人員打開棺材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屍,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濕屍,出土之後震驚了世界。

其實,更令人震驚的是墓中衣物和紡織品數量之大,品種之多,質量之高,都是過去罕見的,僅一號墓內出土的紡織品和服飾品就多達200餘種,且都色彩絢麗、工藝精湛。出土的有棉袍、夾袍、單衣、單裙、組帶、綉枕、香囊、鞋、針衣、鏡衣、夾襖等衣物飾品、起居用品和絲織品。織綉品種有絹類、方空紗、羅類、綺類、經錦、絨圈錦、絛、組帶、金銀泥印花紗、印花敷彩紗、刺綉等很多種類。考古工作者根據文物斷定,此墓應該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墓。

這位丞相夫人出土時,可謂花團錦簇,臉上覆蓋著醬色織錦和素絹,兩手緊握綉花絹面、盛滿香料的香囊,手上還有一副綉有「千金」字樣的「信期綉」手套,足穿絹襪和青絲履,內穿「信期綉」羅綺絲綿袍,外套細麻布單衣,從頭到腳包裹著各式絲麻織物共18層,橫扎9道絲帶,最後覆蓋工藝精湛的敷彩黃絲綿袍和「長壽綉」絳紅絹綿袍各一件,一共是20層包裹。在這些出土的紡織品中就有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它的出土展現了古代繅紡蠶絲技術的高度發達,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珍寶。

紗,是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一種絲綢,素紗禪衣採用的面料就是以由紗為主原料,整個禪衣由單經絲和單緯絲交織而成,其經密度一般每厘米為58根至64根,緯密度每厘米為40根至50根。密度稀疏,質地輕薄,古人形容其是「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由此看來這一點都不誇張。

素紗禪衣每平方米紗料僅重15.4克,並非因其織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紗料的旦數小,絲纖度細。絲織學上對織物的蠶絲纖度有一個專用計量單位,叫旦,每九千米長的單絲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數越小,則絲纖度越細。經測定,素紗禪衣的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在生產的高級絲織物還有14旦,足見漢代繅絲蠶絲技術的高度發展。此件禪衣的組織結構為平紋交織,其透空率一般為75%左右。制織素紗所用原料的纖度較細,表明當時的蠶桑絲品種和生絲品質都很好,繅絲織造技術也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繚綾》中寫道:「繚綾繚綾何所以?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霜。」讀到這句詩時,很多人都認為詩中那縹緲如霧般輕盈、晶瑩如水般剔透的繚綾的描寫不過是詩人的藝術誇張。直至聞名於世的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墓中大量絲織品,特別是素紗禪衣的出土,證實了詩人的描寫並非憑想像誇張而作,而是據實形象化的描寫。這件素紗禪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領口較重的邊緣,重量只有25克左右,折疊後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它是西漢紗織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漢文化的驕傲。

素紗禪衣

F. 我國古代做衣服的材料主要是什麼呢

普通人穿的「麻」指的是「麻」,由歐米織成的麻布叫「布」,是普通人穿衣的主要原料,所以在古代,普通人也叫「布」。麻桿皮是大麻的原料,但這種麻皮除了含有大麻纖維外,還含有膠質和雜質,因此在大麻完成前必須脫膠。脫膠可以通過浸泡,將麻皮浸泡在水中,讓其自然發酵,達到脫膠的目的。

絲、綺、羅和金燦都被綉了。最常見的圖案有字母綉、長壽綉和雲綉。字母綉是長尾鳥;長壽綉是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編織成的花、葉、雲;雲綉是翻騰的雲朵和藏在雲里的野獸。這三種刺綉都是當時流行的高檔刺綉,尤其是字母刺綉。

G. 古代綉法圖案名稱

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後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綉。夏、商、周時刺綉得到發展。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伯墓發現辮子股針法的刺綉殘痕(圖1),是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綉出花紋線條輪廓,再以毛筆蘸色在花紋部位塗繪大塊顏色製成, 色用紅、黃、褐、棕,其中紅黃兩色系天然硃砂(硫化汞)和石黃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著劑塗染,色相鮮明。底綢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長沙烈士公園33號戰國楚墓發現墓棺內壁四面各裱貼一幅刺綉,裱於東南兩壁者出土時尚完整,東壁的綉龍鳳蔓草紋,龍鳳頭部寫實,身子與蔓草連接為弓形圖案;南壁的綉花草枝蔓、變體鶴與鹿。這種紋樣與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的紋樣相似。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還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鳳鳥花卉紋綉、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龍鳳合體相蟠紋綉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辮綉法全部施綉,不加畫繢填彩。這標志著刺綉工藝的成熟(圖2)。蘇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第5號古墓,也曾出土中國絲綢的刺綉鞍褥面,紋樣風格和刺綉針法與長沙及江陵出土的戰國刺綉相似,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的刺綉品已向國外流傳。
漢代刺綉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西漢墓、北京大葆台西漢墓、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東漢墓、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綉發現。馬王堆 1 號西漢墓出土的遣策中記有長壽綉、信期綉、乘雲綉等名稱,紋樣題材以變體雲紋為主,也有由龍頭、鳳頭與變體雲紋連成一體的雲中龍、鳳,還有變體植物紋、茱萸紋、幾何方棋紋等。紋樣繁密,色彩鮮艷。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綉以雲山人物鳥獸為題材。新疆民豐出土的東漢刺綉除雲紋、茱萸紋外,還有獨具地方色彩的變體花鳥紋。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出土的刺綉,題材有龍紋、斗獸紋、魚鳥紋、玉佩紋等。漢代刺綉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綉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綉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綉法。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綉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綉佛像殘片。其正中綉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左右綉供養人。現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綉名款。邊飾忍冬龜背紋花邊,用二暈配色法配色。除花邊外,均滿地施綉,是現存最早的一件滿地施綉的裝飾性綉畫。
唐代所綉佛像很多,武則天(623~705)晚年曾命綉工綉制凈土變相圖 400幅。日本關衛教授認為,日本持統帝六年 (692)陳於葯師寺講堂中高6米、長6.5餘米的阿彌陀凈土變大綉帳,可能是當時仿照中國的凈土變相圖綉成的。此帳上面綉有阿彌陀佛、脅侍菩薩等像百餘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發現有一幅 3米多長的唐代辮綉佛像,氣派庄嚴。另有一件高44厘米,寬22厘米,滿綉穿枝牡丹及鴛鴦的囊袋,牡丹花葉已用平綉法綉成。還有綉帳靈鷲山釋迦說法圖,釋迦牟尼立於蓮座上,旁侍二佛二僧,頭頂飛天二人,下坐供養人像,也全是平綉法所綉。唐代刺綉針法,已運用戧針、擻和針、扎針、蹙金、平金、盤金、釘金箔等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為宋代綉畫藝術創造了條件。(圖3) 宋代繼承了綉制佛畫的技藝傳統,轉而綉制名人書畫,以追摹宋代院體工筆畫的筆墨線條、暈色濃淡及畫中風采氣韻為能事。宋徽宗於崇寧年間(202~206)在皇家畫院設綉畫專科,一時間著名綉工如思白、墨林、啟美等輩出,融書畫於綉畫。他們的綉品精緻細膩,有「閨閣綉」之稱。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綉素底白鷹軸,羽毛用刻鱗針,在羽片外緣先墊一根輪廓線,然後根據羽毛生長規律施綉,使羽毛呈現高下厚薄的真實感,系鷹的藍索打結處,用粗股絲線盤結,然後釘線固定,流蘇也以粗線排列釘固,使之顯現不同的紋理質感,使刺綉技法推進到藝術的高峰。
元代刺綉稍衰,明清復振,蘇綉、魯綉、湘綉、粵綉、蜀綉最著名。蘇綉始於上海露香園顧氏,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魯綉為衣線綉,作風雄勁,設色濃艷,湘綉渾厚,粵綉明快,蜀綉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各具特色。

閱讀全文

與長壽綉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腰控男生圖片 瀏覽:892
word圖片無清晰度工具 瀏覽:626
一直播放古風衣服圖片 瀏覽:494
男生男生簡筆畫圖片大全 瀏覽:212
如何評價一張圖片 瀏覽:977
美女觀音菩薩圖片 瀏覽:565
動漫馬桶圖片 瀏覽:890
35歲的衣服搭配圖片 瀏覽:143
女人的衣服搭配圖片 瀏覽:463
黑暗哥特蘿莉動漫圖片 瀏覽:486
英倫動漫人物圖片 瀏覽:891
可愛汪星人賣萌圖片 瀏覽:46
卡通女生漫畫圖片 瀏覽:98
動漫少女森系圖片 瀏覽:503
大門把手圖片及價格 瀏覽:82
怎麼把電腦圖片放大清晰 瀏覽:404
一次就好文字圖片 瀏覽:236
真正承德核挑露圖片以及價格如何 瀏覽:981
地上一攤血圖片高清 瀏覽:852
頂部方長發發型圖片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