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菲利普親王是怎麼穿西服的有什麼借鑒之處
在菲利普親王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很會穿搭了。他穿西服是很具有他自己獨特魅力風格的,在他年輕的時候比較偏休閑風格的西服穿搭,非常自信且整體讓人覺得很舒適。曾經在英媒報道他,菲利普親王是為英倫紳士的時尚品味的標桿。是那時候時期的時髦之王!當然了,每個人對穿搭風格都有不一樣的眼光見解,我覺得我們借鑒的不單是他的穿衣風格,更加應該借鑒的是菲利普親王有內而外散發的自信感,只要自身有一個自信的氣場,無論穿搭任何風格衣服都會顯得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而菲利普親王靠著獨特的魅力,加上一套整潔穿搭西服外表,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有氣場。在當時的女王伊麗莎白追求者當中 菲利普親王也是體現出最英俊瀟灑的,他也是以自身獨特魅力穩穩的征服了她的心。所以男人一定要有一套西服,不管是在追求女孩子還是在自身的事業發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⑵ 古代皇帝衣服上的13種圖案都有什麼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種。
十二章紋,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志,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綉的十二種圖案,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 」,繪綉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親王、世子俱九章。
(2)親王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章服制度真正確立,是在東漢初年。在此以前,封建制度雖已確立,但許多禮儀還是空白。即使戰國(或以前)時期有章服方面的規定,但「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滅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後漢書·輿服下》),漢承秦制,亦無詳細的章服制度。
所以,東漢以前,章服制度作為封建禮儀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沒有正式確立。東漢永平二年,孝明皇帝詔有司博採《周官》、《禮記》、《尚書》等史籍,制定了詳細的祭祀服飾及朝服制度,從此確定了漢代的服制。
東漢初規定:「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以下)七章。
⑶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1、名稱不同,皇帝穿的是龍袍,而王爺穿的是蟒袍。
2、衣服上龍的形質不同,皇帝穿衣服上的龍是五爪金龍,而王爺身上穿的是四爪龍。
3、顏色不同,只有皇帝皇後的龍袍是明黃色,親王、世子、郡王則只能用藍色或石青色。
(3)親王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龍袍特點:
其特點是圓領(清朝為圓領)、右衽、黃色,硃色和紫色。公元581年隋文帝首次用蠶絲中最好的輯里湖絲(簡稱輯絲)作為龍袍的經緯線。
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
蟒袍特點:
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線條稱「水腳」。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龍袍 網路
蟒袍 網路
⑷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以清朝為例,皇帝和王爺都穿「龍袍」,但是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是盤龍或者降龍,而皇帝的龍袍大多為升龍或者正龍,且顏色上,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龍袍上綉九條龍;而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
⑸ 清朝親王的衣服怎麼分
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擺也綉有「海水江涯」。圖案是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親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樣,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親王和皇太子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
(5)親王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皇室服飾區別:
區別這些皇室宗族的地位,其實通過他們官服的一個細節就可以了,一般清朝官服前面和後面,都有一個圓形的區域,用來綉上圖案的,被稱為「補子」,這就是區別皇室宗族的地方了。
為了顯示更高貴的身份,清朝皇室宗族的「補子」一般是圓形和方形合在一起的,根據《清史稿》的記載,清朝還沒入關前,郡王、貝勒的服飾有蟒紋的形狀,而用蟒的爪子來區分職位大小。
比如親王一般用六爪,而貝勒用五爪,貝子只能用四爪了,清軍入關之後,由於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親王至伯爵的官職,就用龍紋和蟒紋相互交替綉花了。
所以要區分清朝皇室宗族人員是身份,只要看他們官服上的「補子」就行,根據爪子行龍的多少,來判斷其地位的高低,比如親王的補子是五爪金龍,郡王的也是五爪,卻是行龍了。
⑹ 明朝王爺龍袍是什麼樣子
王爺不穿龍袍,只有皇上才穿龍袍。
明朝的宗室王爵一般只有親王和郡王兩種爵位,親王是一字王,如燕王朱棣,一年俸祿一萬石。郡王是兩字王,一年俸祿是兩千石如靖江王朱佐敬。
明朝皇帝的兒子除太子外都封親王,親王的的兒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這種親王和郡王都世襲
那些與皇帝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對國家有貢獻因此被封王的,封號二字如中山王徐達。與宗室郡王平級但不世系。比如徐達之子徐輝祖襲爵魏國公而不是中山王。,徐達的年俸祿是五千石,但後來減為二千五百石。
《明史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記載很詳細
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
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
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
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
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
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其生也請名,
其長也請婚,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考二百餘年之間,宗姓實繁,
賢愚雜出。今據所紀載,自太祖時追封祔廟十五王以及列朝所封者,著於篇。而
郡王以下有行義事實可采者,世系亦得附見焉。
⑺ 清朝 明黃服飾只能給太子穿嗎親王可以不
1、明黃的服飾是皇帝的專屬顏色,太子也不能穿。
2、親王是不能穿的。
因為古代崇尚黃色,黃色常常被看作君權的象徵。這首先起源於古代農業民族的「敬土」思想。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
再加上古代又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說法,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周代以黃鉞為天子權力象徵,隋代以後皇帝要穿黃龍袍,黃色成為君主獨占的顏色。
清朝入關後,愛新覺羅·胤礽是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後來因為「九子奪嫡」後兄弟相殘的慘劇,康熙後面的皇帝都沒有明立太子。
雖然,在很多影視作品上,愛新覺羅·胤礽穿著類似黃色的衣服,但實際上,他畫像里穿的朝服是藍色的。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顯示,愛新覺羅·胤礽可以穿明黃色的衣服。
所以,清朝太子可以穿明黃色的衣服,可能是後人的杜撰。
⑻ (清朝時)為什麼王爺的補服上是五爪金龍呢, 服飾規定不是說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龍嗎
清朝的親王王爺爵號,只有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屬於王室成員,所以可以使用五爪金龍。皇子綉五爪正面金龍四團,親王綉五爪正龍四團。
1、清朝只有皇子和親王才能在補服上用五爪金龍,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綉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團,間以五彩雲紋。親王,綉五爪龍四團,前後為正龍,兩肩為行龍。
除親王和郡王以外的其他王爺,不能穿戴五爪龍圖案的補服。古人認為天圓地方,皇家就是天家,所以百官補服是方的,皇族和王爺補服是圓的,是團龍補服。
2、清朝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等等,以上四種為高級爵位,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親王、郡王補服為前後胸加兩肩共四團龍,貝勒為前後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
3、和碩親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於「汗」。
4、多羅郡王,為大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襲和碩親王的承嗣者封多羅郡王。清朝宗室「世襲罔替」王爵,俗稱「鐵帽子王」,大清共封12家鐵帽子王,其中7家親王,2家郡王。
5、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8)親王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清朝宗室封爵一般每傳一代就要自動降低一級,如親王死了其子降爵位為郡王,其孫降為貝勒等等,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閑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但因開國軍功或特別受寵等原因授封的王爺們則可以世襲罔替,世代保有王爺的爵位稱作「鐵帽子王」。
清朝共有12家鐵帽子王分別是禮、睿、豫、鄭、庄、肅、怡、恭、醇、慶10個親王和順承、克勤兩個郡王。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卻授封貝子,死後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特例。
⑼ 親王的衣服上只能綉蟒那麼龍和蟒的區別是什麼
1、外形不同
龍袍上的龍爪為五趾,而蟒袍上的蟒爪為四趾;
2、顏色不同
龍袍上的龍是金黃色,而蟒袍上的蟒是藍色或石青色。
龍袍:
蟒袍的刺綉
主要有三種。分為彩色絨線綉、平金平銀綉、圈金絨綉。絨綉俊雅清麗,圈金絨綉富麗輝煌,平金平銀綉光澤奪目、大方而有氣派。對綉法的使用,也根據人物的類型而定。
概括起來說,蟒的(類型化的)程式性、裝飾性和可舞性,表現得很集中,很鮮明,可以說是典型地體現了京劇服裝的藝術特點。各種類型的穿蟒人物在服裝上使用特定的色彩、紋樣,並且在綉法上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為觀眾所熟悉的藝術語匯,以表示其身份、品質、性格的綜合特徵。
龍袍的製作工藝
龍袍的空地一般為褚黃色,龍袍上並綉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
龍袍並不是專供皇帝穿著,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黃色,其他官員是不能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爪」,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志,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秦朝崇尚黑,漢朝崇尚玄色。
隋文帝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封建王朝結束。
龍袍上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朱紅、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數種顏色。「如意頭」有明藍、月白、藏青和水紅、桃紅、棗紅、雪灰兩種顏色組成。
龍袍的做工有刺綉、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對復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龍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