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太谷餅的做法
一、太谷餅介紹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這是山西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在「誇山西土產」時唱的歌,也正是這首歌讓太谷餅名譽天下,成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太谷餅有兩大特點:第一是質優價廉。酥而不硬,軟而不皮;香甜兼有,百食不厭。第二是具有糕點特色。太谷餅不僅鮮食時香、酥、軟、可口,而且即使儲存一月以後再食,味道亦不變。此外,咀嚼時利口、不粘牙,可以說是老幼皆宜。
二、太谷餅的製作
太谷餅的製作材料:
精麵粉1000克,白糖500克,芝麻油500克,糖粞500克,芝麻、食鹼各適量。
太谷餅的特色:色澤金黃,酥軟香甜。
如何做太谷餅
1.將200克精麵粉加水和成糊狀發酵。取800克精麵粉加入白糖、糖粞和熟芝麻油攪拌均勻,倒入對好鹼的發麵糊,加適量溫水,攪至軟而粘,面色由黃到淺黃而發白發滑為止。
2.和好的面團放在已刷油的案板上,分成16個劑子,用手揉成直徑約10厘米、厚約2.5厘米的扁圓餅狀,再粘上用開水泡過的芝麻,用手將芝麻按緊。
3.做好的餅坯刷上芝麻油,入吊爐中烘烤,翻烤約10分鍾,餅呈金黃色時即成。
4.太谷餅晾涼後,放入瓮中,中間放一冷水桶,燜8小時,使其充分吸收濕氣,以保持餅的柔潤。
太谷餅的製作要領:入爐烘烤時受熱要均勻,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
❷ 太谷——最全古城古樓古街古巷
箕子和箕城。箕子本名胥余,殷商末期貴族,紂王的伯父,官太師,輔佐紂王朝政,封為子爵,因封地在箕,即今山西太谷東北白燕一帶,稱為箕子。據史料記載,這個地方就是箕城,是太谷最早的封制。
「太谷城真有名,鼓樓蓋在街心心」,鼓樓作為太谷古城的標志性建築,不僅蘊含了傳統審美觀念的思想,而且客觀上對古城建築規劃起著定位的作用。太谷舊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以鼓樓為中心,輻射東、南、西三條大街。樓北為舊縣衙,北大街與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礎上,多數街巷橫平豎直,把全城住宅劃分為若干方塊,使得整座古城建築規范齊整,進退有節。
縣城所在地,原為白塔村。民間有「先有白塔村,後有太谷城」之說。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始由陽邑遷治於此,距今1400餘年。
古城街區建築包括明清、民國、解放初期、文革期間四個類型,其中清末民初的佔80%,基本保存完好;解放初期、文革期 間的佔12%。商鋪分為重樓式、柵欄式、穿堂式三種門面。前店後室,上儲下居。一鋪一戶形成商鋪的固定格式,門面三、五開間居多,亦有六、八開間,打破了民間傳統不用偶數而用奇數開間的規矩,體現了太谷商人不受拘束、大膽、開放的超前思維和實用的理念。屋頂造型多樣,門樓雕刻精細,製作考究。
在這個世紀前的幾百年中,這里曾是政壇商界、達官貴人夢想來此生活、銷魂,乃至度過餘生的地方,那個時候他是整個中國乃至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被美國人稱為中國的華爾街。
民國元年(1912),孔祥熙開辦祥記公司,專門包銷亞細亞煤油、殼牌汽油、機油。還買辦其它洋貨,有小內門鹼、太古白糖、僧帽牌臘、利華胰子等,貨物統一由天津港上岸,運抵太谷經銷,後在全國各地開設40餘處分號,總經理為孔祥熙四叔的兒子孔祥吉。太谷總號計有40人,分設文書、會計、出納、業務等部門,各地分庄總計有職工300餘人,月平均營業額十五萬元左右,年獲利35萬元左右。民國22年(1933),孔祥熙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祥記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經營的品種大大增加,分公司遍及全國各大城市。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祥記總公司遷往四川,在華北、華中地區大城市的分號普遍萎縮,經營舉步維艱,不少分號歇業。
志成信票號,由蘇廣綢緞庄改組而成。是太谷幫票號中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票號。早在明代,太谷溝子村貟家就在漢口做茶葉生意,在北京設分號「志一堂」。初期買賣茶葉之外,兼辦客貨棧,代客走鏢運款。後發展為綢緞庄,兼營葯材、珠寶,各地均設有分庄。改組為票號後,總號設在太谷城西大街,內櫃號名「會通遠」,是全號的金融核心機構,並設有「樂三合」帳庄(即三公門堂)。北京設分號,仍叫「志一堂」,太原、忻州、解縣、運城、新絳、曲沃、天津、張家口、吉林、沈陽、錦州、營口、上海、南京、蘇州、漢口、沙市、湘潭、廣州、開封、濟南、周村、煙台等地均設有分號。
清光緒十一年(1885),從廣升蔚辭鋪出號的申守常、陳永全、喬錦泉、吳會文及一同出號的7家股東別組新號,全名為廣升葯店遠記,簡稱廣升遠。地點設在縣城西街。主要業務以零整批發中葯材和制售中成葯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升遠恢復生產經營,各種中成葯產量直線上升,龜齡集、定坤丹恢復出口創匯。1952年後,廣升遠陸續收撤北京、天津、香港、鄭州、濟南等地分號,調回人員和資金,專心致力於成葯生產。1955年,廣升遠公私合營,與同是百年老號的廣升裕、廣源興、延齡堂合並成立山西省公私合營太谷廣譽遠制葯廠。
❸ 太谷縣的自然環境
太谷縣的自然環境可以從山地、水文、氣候來看:
山地
太谷縣南部屬太岳山脈象峪河,右側屬太行山邊沿。從縣境東北的三縣堖峰到西南的四縣堖峰,長達50餘公里,是太岳山主脈之一段,也是汾、漳二河系之分水嶺。嶺的東段在太谷、榆社邊界;中段在太谷境內;西段在榆社、太谷、祁縣邊境。嶺呈北東—南西走向。組成太谷境內整個山脈體系。
水文
全縣地表徑流量多年平均為6738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3500萬——14400萬立方米。可利用的年地西水資源量為5560萬立方米;淺中層地下水年可開采量為11560萬立方米。全年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7120萬立方米。
縣內有烏馬、象峪、津水、咸陽、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條時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東流入榆社境內,注入濁漳河,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余皆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
氣候
太谷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時數季節變化大,1960年-1985年,縣內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00~2600小時。一年中以5、6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冬季少,2月份更少。一天中日照時數6~8月每天平均約12小時左右;4-5月,9-10月每天平均約10小時左右;冬季各月每天平均只有8小時。
縣內年平均氣溫一般介於5-10'℃之間。年平均溫差約6℃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6.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6℃。四季中,春溫高於秋溫。一般由10月中旬始,日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到次年4月中旬則回升至0℃以上。平均氣溫小於10℃的間隔天數為177天,故有「凍死人的太谷縣」之諺。
(3)最簡單的太谷圖片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曹家大院(三多堂):地處山西晉中平川,位於太谷縣城西南5公里處的北汪村,距108國道線500米。南北長98米,東西寬110米,始創於十七世紀中葉,建成於十九世紀後期,期間垮越二百餘年。現存為明清建築,保存完整。一九九五年十月開辟為文物旅遊景點,一九九六年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祥熙宅園太谷老城的上官巷1號,毗鄰無邊寺白塔,宅園座南朝北,由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現存六院兩園(即正院、廚房院、墨莊院、戲台院、西偏院、西花園、書房院、東花園)。全院東西寬91米,南北長16米,面積約6300多平方米。
宅園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太谷紳士孟廣譽的祖宅。1930年孔祥熙購置後曾做過局部修繕。現存建築既有我國北方建築凝重宏厚的特色,又具有南方園林靈秀雅緻的風格,是我國清代建築南北融合的上乘之作。整個宅園建築宏偉,斗拱飛檐,雕梁畫棟,富麗皇堂。
參考資料:網路-太谷縣
❹ 山西一座縣城,曾是北方金融中心,被譽小北京,哪座縣城呢
山西省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煤老闆、醋壇子。作為中國的能源大省,山西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貢獻了非常巨大的力量。山西目前發展最好的城市就是太原市了。太原因為其悠久的歷史和唐朝文化的發源地,因此又有「龍城」的美譽。太原也是如今山西省的經濟、文化中心之地。提起山西,我們還會想到晉商,晉商也是當年明清的時候三大商幫之一。
山西最「悲情」縣城,曾是北方金融中心被譽小北京,今人均無3萬。對於太谷縣,你有什麼想要聊聊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