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都知道龍袍是帝王的衣服,那古代日本朝鮮帝王也穿嗎
「龍袍」這個詞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綉著龍的衣服;另一種是皇帝專用的衣服,這兩種理解差異極大。如果是皇帝專用的衣服,只有「皇帝」可以穿,其他人絕對不能穿,穿了就是大逆不道,結局就是砍頭;而綉著龍的衣服就不同了,這種衣服只要到了一定級別的皇族都可以穿,而且還可以賜給大臣,私自穿這種衣服就是超越禮制而已,雖然也算是罪,但是絕對不是重罪,這同穿黃袍來講,絕對是兩碼事。
首先說一下日本,日本也有「龍袍」,畢竟他們也有帝王,也就是日本天皇,但是他們的「龍袍」跟我們的龍袍並不一樣,我們是以「龍」為主,日本天皇則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規定圖案,如現在的日本天皇「龍袍」,就是以鳳紋為主的衣服,而江湖時代的皇帝禮服,則多是以日月星辰,各種動物組合而成的「龍袍」,同中國人理解的「龍袍」差異甚遠。日本「龍袍」最大改制,其實來自明治維新時期,當時的天皇認為,日本「龍袍」主要是模仿中國大唐時期的風格,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所以需要進行全面「升級改版」,因此才有了不同版本的「龍袍」。
總之,中國的龍袍是以龍為主,但是日本的「龍袍」並非如此,而朝鮮的龍袍確實以龍為主,但是配合圖案相對少一些,等級也要稍差一點。
㈡ 皇帝的衣服叫龍袍,那皇後的衣服叫什麼呢
鳳袍。
鳳袍是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鳳穿牡丹。
整件服裝在鮮艷的藍色緞地上,綉八隻彩鳳,彩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凈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2)龍袍搭配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鞏俐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王後戲服性感冶艷。不過美麗性感背後,她為穿上重達80磅的鳳袍,每次要勞師動眾超過4小時,還弄得香汗淋漓。
據香港《明報》報道,《滿城盡帶黃金甲》全片耗資3億6千萬元,單是戲服便花了超過1千萬元,服裝設計奚仲文分別為鞏俐及周潤發設計了7套不同特色的戲裝。發哥的龍袍全用18K金物料製成,價值125萬元。
鞏俐的鳳袍同樣用上18K金物料,一針一線全人手縫制,並由刺綉工人在兩個月日以繼夜綉上鳳圖。鳳袍與龍袍一樣重約80磅,每次要數個人把鳳袍抬起才能讓鞏俐穿上,鳳冠亦比皇冠更重。
㈢ 天子穿龍袍,龍袍有龍紋,為什麼宋朝皇帝的服飾上沒有龍紋呢
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是天子,是神明的化身,所以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之下,普通百姓對皇帝的崇敬之情異常高漲,在百姓眼中,皇帝是上天派來拯救世人的神仙,對神仙只能言聽計從,不得忤逆。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來說,人們對古人的了解甚少,我們無法穿越時空去窺見古人的生活,自然也無法了解帝王在日常生活中的樣貌,以及他們所穿的服飾究竟是什麼樣。
我們對龍袍的了解是來自於古代畫作,以及歷史典籍,為了區分皇帝和大臣以及百姓,龍袍就成為了關鍵性的象徵。所以影視劇為了彰顯帝王的威嚴,會十分重視帝王的形象,龍袍自然就成為了代表性服飾,有的影視劇當中,幾乎看不到皇帝穿常服,皇帝的服飾都會有明顯的龍紋做裝飾,長此以往,人們就會認為,皇帝的衣服上必然有龍紋。
㈣ 中國古代傳統的龍袍,它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內涵
中國古代傳統的龍袍它蘊含著很多道理,而且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深厚的文化。你說的龍袍很多小夥伴都想到電視劇裡面皇上所穿的衣服,其實皇上的龍袍是很多的,不同的季節他們會穿上不一樣的龍袍,而且在龍頭上面首先最為明顯的那就是幾條龍了,龍代表的是威嚴突出了皇上是天上派下來的,但是其實龍袍上面的圖案不止只有龍,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吻,接下來就從文化方面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
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㈤ 龍袍是君王專屬,為何包拯平日也會穿上龍袍工作
從孔子那個時代開始,就已經開始遵從禮制了。如果包大人真的穿了一件龍袍怕是會被砍頭。宋朝的時候有龍袍和蟒袍之分,兩種圖案是有區別的,包大人穿的正是蟒袍。
但是也不排除有一種情況就是皇帝一高興,把自己的黃袍賞給了哪一位立了功的大臣。不過這種情況真的是少之又少,基本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有個例外,皇帝把黃袍賞給誰了,他也不敢真的穿啊,不僅不能光明正大的穿出來,在家也不能穿,還得供起來。要是哪一天誰發現這個人他穿著龍袍招搖,那可能遭殃的就是他一家人了。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包拯穿的並不是龍袍而是蟒袍,他和龍袍只是圖案有點相似。
㈥ 清朝末期後宮服飾圖片及等級 需要圖片
1、清代皇後朝服朝褂:清代皇後服飾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絨,上綴有紅色帽緯。頂部分三層,疊三層金鳳,金鳳之間各貫東珠一隻。帽緯上有金鳳和寶珠。冠後飾金翟一隻,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顆,每行另飾青金石、東珠等寶石,末端還綴有珊瑚。
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戴朝冠、穿朝服、朝褂的皇後(《清代皇後像》)。
㈦ 龍袍是皇帝的專屬,為何到了清朝,太後也能穿
龍袍這一種衣物在中國歷史上一般來說只有一個國家的國王才可以穿。然而,在我國清朝時期龍袍這一種服飾卻可以穿在了太後的身上。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我國清朝時期大家對於龍袍的定義與以往朝代對於龍袍的定義有所不同。在清朝的時候,人們認為龍袍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吉祥之意,所以在一般一些比較重大的典禮,一些尊貴的人都可以穿龍袍。
三、清朝時期穿龍袍的習俗古代很多朝代中,只有國王才可以穿龍袍。而在清朝的時候,太後也可以穿龍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清朝的時候,人們對龍袍的定義跟以往的定義是不同的。在清朝的時候,龍袍被定義為一種吉祥的衣服。
㈧ 各朝龍袍有哪些樣式
各朝龍袍的樣式有:
㈨ 太子可以穿黃色的龍袍嗎
在古代,皇太子在平時的時候就穿普通的衣服,但是很精緻,搭配非常和諧,很高貴。
明朝怡文太子的畫像就是這樣,但是身上和頭上卻有一些皇家的標志,這是普通人根本不能用的。
樓主可以根據歷史資料查查,不如帶有龍或者鳳標志的金簪、玉簪等物品,或者有龍的玉佩、衣服上的龍形暗花圖紋。還有明黃色的飾品、荷包等等
但是到了清朝,荷包才盛行,千萬要注意。
明朝人有發髻,所以又頭冠,那個應該是很重要的皇家標志。
皇太子大概的行頭應該是,金絲編制的頭冠,朝貢的綢緞做的精美服裝,帶有明黃絲帶的裝飾品等等吧
㈩ 清朝的服飾(圖)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一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沖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清代八旗兵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