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隆平手抄報怎麼畫
先在左邊畫出報頭部分,然後畫出長方形的背景邊框,底部畫上水面的輪廓,再畫出正在插秧的袁隆平爺爺形象,水裡畫上三棵秧苗,繼續畫出邊框分割線,接下來給畫面塗上好看的顏色,最後畫上文字欄,簡單的袁隆平手抄報就畫好啦。
2. 袁隆平簡筆畫手抄報
寒來暑往,草木枯榮,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困難,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韌性,袁隆平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執著將困難一一化解。在潛心研究的過程中,海南「野敗」的發現讓他欣喜不已,多年來天南地北的長途跋涉、不眠不休,從那一刻起有了重大收獲。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農校試種的「南優2號」雜交稻畝產628公斤,與常規稻畝產150公斤相比,簡直是是天壤之別。
2004年,袁隆平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會給他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這正是袁隆平一生的寫照,他用他的人生詮釋了胸懷天下、無私奉獻的精神。
如今,八旬老人袁隆平仍然精神矍鑠,晝夜躬耕於稻田,身價千億的他身著35元的衣服,做著「禾下乘涼」的超級水稻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袁隆平是一個真正的探索者,一個真正的耕耘者,更是一個大愛無疆的仁者。他的貢獻已經超越了雜交水稻,他給整個民族留下了一筆綿延世代的寶貴精神財富。他是屬於中國的,更是屬於世界的。他以他的執著和真誠征服了全世界,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在浩瀚的宇宙中,閃耀著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而袁隆平則是我們仰望蒼穹時去追尋的一個在科學和自然的天空中發出耀眼光芒的明星。
3. 水稻之父手抄報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1953年8月畢業後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在長達19年的教學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學,一面從事生產實踐、選擇課題進行科學研究,開始走上了作物育種之路。一個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的名字,他發起的「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
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從60年代開始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1976至1987年間,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1億畝,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1979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技術專利轉讓美國。以後,他又研製出一批比現有三系雜交水稻增產5%—10%的兩系品種間雜交組合。
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普遍種上了袁隆平研製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關注,許多國家的專家到中國來取經,印度、越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引種了雜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
為此,我國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他金質獎章和「傑出的發明家」榮譽稱號。國際同行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
4. 如何畫袁隆平 (簡筆畫)
如何畫袁隆平 (簡筆畫)如下:
1、畫紙寫上「袁隆平簡筆畫」,表達主題;接著,畫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2、接著畫好耳朵和臉部輪廓;然後畫好頭發;畫好衣領,完善頭發細節;畫好肩部,完成。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漢族,生於北京,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享譽海內外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5. 最簡單的科學手抄報怎麼做
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例子: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2007年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出席了有世界數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袁隆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當選者。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表彰袁隆平在基層潛心研究,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6. 關於袁隆平爺爺的手抄報
水稻之父,無人不知袁隆平,三十年前,我國處於科技不發達的狀態,然而中國卻是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因為水稻量產,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是袁隆平爺爺,一粒小小的種子改變了世界。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領科
研團隊開啟了的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在數年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
7. 雜交水稻之父手抄報圖片簡單
8. 袁隆平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漂亮
農組織出版後,發行到40多個國家,成為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和生產的指導用書。
因為「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解除貧困展示了廣闊前景」,並「致力於將雜交水稻技術傳授並應用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幾十個國家」,2004年,袁隆平獲得了世界糧食獎。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的追求和夢想。」袁隆平說。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采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的主要貢獻如下:
1、開展水稻雜種優勢
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
3、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
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
4、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
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5、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
1997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於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9. 簡單的袁隆平手抄報怎麼畫
袁隆平手抄報圖片: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
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學生李必湖、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並且育性轉換明顯和同步。
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10. 水稻之父手抄報怎麼畫
水稻之父手抄報畫法如下:
工具/原料:畫筆、彩紙
1、在手抄報的正上方寫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文字,表達手抄報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