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的張三豐是個怎樣的人
張三豐,他在我的印象當中,是一個特別厲害的人物,他開創了武當派,還在先輩的基礎上,琢磨出了一套太極拳,直到現今,太極拳可謂是家喻戶曉,老人及中年在早晨或晚上是都會打這套太極拳來鍛煉身體,使大眾受益甚廣,那麼,張三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據史記載,他長得仙風道骨,頭上梳著一個抓髻,臉上掛著一條長長的白須,站在山頂間,宛如一個仙人。但從野史上卻是另一番記載:他長相的確不凡,但他的胡須是不整理的,無論春夏秋冬,都只穿一件百衲衣,在街上閑逛,特別邋遢。
張三豐他平時沉默寡言但一旦談起道家學派的學說,他則侃侃而談,喜不自禁,他在道家學說上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登山能一口氣登頂,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在雪地里安眠,身體素質是非常好的,在老年時,他自己還獨創了一套太極拳,在他老年時更加顯得老當益壯。
在當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曾派人來尋找過他,但是到了以後,門下弟子卻告知他已外出雲游,所以找尋他無果,這讓他的形象更加的朦朧。之後,永樂帝朱棣也曾派學士去尋找,還放下話說:如果找不到張三豐,就不用回來了。兩代帝皇都對張三豐的看重,這就很明顯的看出張三豐的自身涵養和智慧及對政治上的見解,應該是頗有研究的。
張三豐的一生,是傳奇的,他的人生,感覺像似蒙了一層面紗,讓人捉摸不透,看不到他的廬山正面目。
❷ 張三豐為何會被世人稱之為邋遢道人
對於我們這些武俠迷來說,金庸先生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受我們的喜愛,就比如說《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以及《神鵰俠侶》等等,並且在他的筆下還出現了很多的武林高手,這些人物的形象都深受我們的喜愛。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關於張三豐,我們都有一個疑問,張三豐為何會被世人稱之為邋遢道人?因為他的衣著比較臟污,做事比較喜歡隨心所欲,不太在乎自己的外表。
其實張三豐最得意的並不是他的武功,而是自己的武當這一門派,當然還有他的幾個弟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武當七俠。雖然當結局的時候七俠只留下了幾個,但是張無忌的出現也給張三豐增添了一些光環。張三豐在一百歲的時候還創造出了太極拳和太極劍,這些都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張三豐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衣服比較臟,因此被稱為了邋遢道人。
❸ 張三豐究竟如何得道升仙的
張三豐原名叫張君寶,是南宋著名道士、武學家,武當派祖師爺,傳說中他還發明了太極拳。真是一代傳奇人物,直到現在他的故事還經常被搬上熒幕。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張三豐往往是五官清秀、鶴發童顏,簡直像一個老神仙。然而實際上據記載,張三豐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眼珠子瞪得老圓,飯量驚人,基本上屬於張飛、李逵這種形象。
你絕對還有沒想到的是,張三豐穿著破衣爛衫,十分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但是古人眼中的仙翁絕不可能是這種形象的,長一臉絡腮胡還邋裡邋遢的這怎麼行呢,所以後來的畫像以及傳說中的張三豐形象都是一派儒雅,白衣飄飄透著仙氣。
傳說中張三豐是成仙了,永遠不死。明朝嘉靖皇帝愛好修仙吃了一輩子丹葯,其最大的心願就是見到張真人一面,賜予他長生不老之術。嘉靖皇帝常常聽說哪裡哪裡張真人又現身了,於是派人滿世界去找。要知道,張三豐可是南宋人士,明嘉靖時居然還傳說張三豐活在世上,大概也是為了討嘉靖的歡心吧。
傳說張三豐最後一次「現身」人世間是在清朝道光年間,而且這次是和呂洞賓一起出現在了峨眉山。從此以後便再也沒有傳言張三豐現身的事了。
既然都傳說張三豐後來得道成仙了,是如何修煉才能得以升仙呢?談及張三豐祖師的太極丹道修煉體系,這個人體科學實踐的復雜系統,也是一段文章難說清楚,加上要時間和功夫來驗證,所以,只能以我現在的經歷、功力和認識來談這個話題。理論上《張三豐全集》,我們解讀有多個層面。有一個人生修道的道德倫理指點體系;一個修煉內丹成仙的操作體系,一個太極功法系列原理體系;這里研究的是太極丹道功法和延伸出的體系。
我尊崇師傳把祖師的丹道體系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太極拳動功的部分。一個是靜功的而內丹打坐部分。動功也可以說一個是健身、練養功力部分;靜功一個是養生、長壽和成仙部分。首先說這兩個部分不可分割的關系,我們試圖從現代語境中,用當代科學已證實的部分加以解讀。多從現在流行的太極拳說開。我們認同流傳最能體現祖師思想的這句話:「欲令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爾」。這句話,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大染缸里就把這類「武林秘籍」的功法就隱秘潛藏起來的托詞,事實上,技擊之術與修養身心和得道成仙的確不在一個層次上,世俗中,人們名利爭斗場的技能肯定是俗人們所看重的。所有關於人體高級功力、功法的相關文字於是就有:傳法不傳訣,傳訣不說法,或傳功不傳法的怪圈江湖。
因此就有千百年來的道家玄學和隱秘的指代語系。這樣也讓我們失傳了好多真正的中國精粹功法。我們針對祖師道論和詩文,結合當流行太極文化學現象,深入分析熱門的太極拳術作為道教內丹動功的原理和與內丹修煉的多層關系。(其他關於修道之道德躬行、心理素養、活動規律,以及它類方法和原理等體系雖有關聯,但不深究。)
張三豐祖師的內丹道術是一個人體修煉養生、長壽的大系統,太極拳是其中一個子系統(動態的功法系統),靜坐功(打坐修煉)是與其共同修持的相配功法(靜態的功法系統)。張三豐祖師丹道體系中太極等內家拳術只是內丹功法與內家拳法的一個縮影。我們道教內丹術與武當等為代表的道家武術中的太極拳,不僅有相同的理論淵源(老莊思想,周易原理),相近的操作要求(虛靜、放鬆,沉穩,靈活),相似的內煉法訣(虛極靜篤、先天元神),相一致的操練部位(上中下三丹田整而一靈體),極具道家修煉學內涵和文化價值。
我們當代習慣把重於靜坐養氣,打坐煉丹稱為內丹術,通過國術(武術)煉氣則可名為內功。尤其是以武術內家拳等為特色的注重內功的拳種,其實它們都是以丹田內精、氣、神的運作為主要手段,通過系列有序化鍛煉過程達到所追求的一種「煉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誰能敵」的效果,以及「煉虛合道」、得道成仙之目的。
近些年流行的諸多健身氣功,都是內丹術的淺層、分支或者部分功用。雖然這功法過去是修道人士內部口傳心授的秘法,專門為得道成仙而操練,只有在明師的指導下,具體細節次第化、階梯型地循序漸進操作,才能體會太極丹道的妙功益處。《張三豐全集》里全面而具體對修道和練習內丹的系列方法、要求,心態、功法,乃至時間操作,靜坐原理及人生修養都有很多提醒。我們現在討論主要是太極丹道與太極拳理論和方法指導上的精髓。
張三豐太極拳經原文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頡⑥邸⒓貳?礎⒉傘??、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頡⑥邸⒓貳?矗?矗ㄏ忍彀素裕┣?⒗ぁ⒖病⒗搿⑺惱?方也;采、??、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盼、顧、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原注雲:此系武當山張三豐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點擊關注,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