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芭蕾舞圖片及相關資料
芭蕾術語Arabesque:(阿拉貝斯克)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用一種 葉片狀的花紋圖案命名。有四種基本舞姿。
第一Arabesque:(第一阿拉貝斯克)身體向第三方位。右腿伸直做支撐腿,左腿向後伸出。右手臂向身體的正前方伸出,稍高於肩膀,手心向下。左手臂向左旁伸出,稍低於肩膀,手心向下。
第二Arabesque:(第二阿拉貝斯克)身體向第三方位。右腿伸直做支撐腿,左腿向後伸出。左手臂向身體的正前方伸出,稍高於肩膀,手心向下。右手臂向右旁伸出,稍低於肩膀,手心向下。
第三Arabesque:(第三阿拉貝斯克)身體向第三方位。左腿伸直做支撐腿,右腿向後伸出。右手臂向身體的正前方伸出,稍高於肩膀,手心向下。左手臂向左旁伸出,稍低於肩膀,手心向下。
第四Arabesque:(第四阿拉貝斯克)身體向第三方位。左腿伸直做支撐腿,右腿向後伸出。左手臂向身體的正前方伸出,稍高於肩膀,手心向下。右臂向後打開,右手臂向右旁伸出,稍低於肩膀,手心向下。從觀眾處能看到舞者的後背。
Attitude:(阿蒂迪德)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芭蕾的一種舞姿姿態。人體垂直站立,支撐腿伸直,動作腿膝關節稍彎曲,保持外開抬起至空中。可做向前,向後的Attitude。
Adagio:(阿達若)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慢板,緩慢和安詳的芭蕾動作。在課堂訓練中專指控制部分的練習。
A terre:(阿泰爾)芭蕾基本術語之一。腳在地面上所做的動作。原義為在地面上。
Allonge:(阿隆熱)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芭蕾動作中具有延續,延長和伸展性質的動作。
A la seconde:(阿拉瑟貢德)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二位旁腿伸展在空中的動作。原義為二位打開。
Assemble:(阿桑布萊)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之一,第一條腿彎曲同時第二條腿的腳向前,旁,後任何一個方向擦出,第一條腿的腳掌推地騰空跳起,在空中第二條腿向第一條腿收攏並在一起落地。原義為聚集,收攏到一起。
Balance:(巴朗賽)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代有向左右,前後搖擺性質的動作。原義為搖擺。
Battement:(巴特芒)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動作腿向前,旁,後所做的向外和收回的一些動作的總稱。原義為拍打。Ballotte:(巴洛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五位原地小跳跳起,右腳經過Developpe出前,再一次跳起左腳經過Developpe出後的連續性跳躍動作.出去的腳可以做點地的,25度的,45度的,90度的等.原義為搖擺.Ballonne:(巴洛內)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種基本跳躍動作,支撐腿彎曲,動作腿的腳尖在支撐腳的踝骨上,支撐腳推地跳起同時動作腳向前,旁,後任何一個方向伸出同時膝關節伸直.支撐腳落地時動作腳回到起跳前的位置.原義為氣球.
Brise:(勃里澤)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種基本跳躍動作,第一隻腳經擦地向空中踢起,第二隻腳跟在空中擊打第一隻腳的後側落在第一隻腳的前面。原義為被打碎的。
Battu:(巴蒂)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某個跳躍動作腳部帶擊打。原義為擊打。
Coupe:(庫佩)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隻腳在另一隻腳前或後所做的切割動作。原義為切割。
Croise:(克魯瓦澤)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從觀眾方向看所有雙腿交叉的動作。原義為交叉的。
Chasse:(夏賽)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連接動作之一。一腳向前、旁、後經過擦地伸出另一腳追趕上去。原義為追趕。
Cou_de_pied:(庫德皮耶)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種腳的位置,一隻腳的腳尖在另一隻腳踝骨的前方或後方。原義為踝骨處。
Chaine:(謝內)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在立起全腳尖或半腳尖上所做的像鏈子一樣連續性的旋轉。原義為鏈子。
Changement:(尚日芒)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之一。右前五位跳起、落地時左腳落前五位的跳躍動作。原義為兩腳換位。
『貳』 一些芭蕾舞專業術語及圖片
芭蕾舞專業術語:
(battement) tens (巴特芒) 當久 伸直,蹦直的
(battement tens)jeté (巴特芒 當久) 熱呆 扔出去
plie 普利也 彎曲,蹲的練習
demi (plie) 地米 (普利也) 半蹲
grand (plie) 格讓 (普利也) 深蹲, 大蹲
rond de jambé 朗得讓 腿的劃圈
(rond de jambé)par terré (朗得讓) 巴特爾 用腳在地面上劃圈
(rond de jambé)en l'air (朗得讓) 昂萊爾 腳在空中劃圈
(battement) fon (巴特芒) 風久 (字面含義) 溶化,流動。是單腿蹲的練習
(battement) frappé (巴特芒) 復拉佩 (字面含義) 撲打,射
grand battement jeté 格讓 巴特芒 熱呆 大踢腿 adagio 阿達久 慢板 用作控制練習
cou-de-pied 庫 . 德 . 皮也 腳腕, 俗稱"小吸腿"
passé 巴塞 一個基本舞姿 俗稱"大吸腿"
(pas) chassé (巴) 沙塞 追趕步
『叄』 芭蕾舞入門20個基本動作是什麼
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把桿訓練組合、踢後腿、劈腿跳、大踢腿、下腰、劈腿、小跳組合等等。這些是入門的基本動作。
舞蹈的基本動作訓練方法:
1、旋轉 :數量和質量的高低是評判芭蕾舞者技術水平高低的核心標准之一。旋轉過程中,規范的舞姿是否走形,空間的定位是否合乎要求,停止旋轉時是否穩定如初,是否能自然而然地完成結尾時的固定舞姿。
2、速度:這是衡量芭蕾舞者技術水平高低的又一硬性標尺。速度越快,難度越大,但在有些旋轉和跳躍中,加速則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能使這些動作完成起來更加容易一些。
3、方向:在動態中變換方向時,要求力度增減得當,而有經驗的舞者都懂得,按照圓形的調度轉圈比按照直線的調度轉圈難得多。
4、變化手臂或腿腳:在旋轉或跳躍中變化手臂或腿腳,是對舞者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的又一大挑戰。
5、跳躍的高度:創造絕對高度遠不如在瞬間中保持高度,甚至產生在空中停頓片刻的幻覺那樣難。
6、綳膝蓋:這是芭蕾技術中不可或缺的規范芭蕾最基本的動作芭蕾舞。
7、綳腳尖:這也是對芭蕾技術完美性的基本要求。
8、高抬腿: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舞者正面對著觀眾時,向兩側高抬腿更能出效果。
9、支撐腿的穩定性:完成這個動作的,除了膝蓋和腳背需要綳直外,還要求支撐腿如板上釘釘一樣,一動不動。
10、線條:一類是舞者肢體線條,一類則是舞台調度的線條。
形式:
1、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鞋用腳趾尖端跳舞。
2、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
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
3、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肆』 一些芭蕾舞專業術語及圖片
Arabesque:(阿拉貝斯克)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用一種 葉片狀的花紋圖案命名。
Attitude:(阿蒂迪德)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芭蕾的一種舞姿姿態。
Adagio:(阿達若)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慢板,緩慢和安詳的芭蕾動作。在課堂訓練中專指控制部分的練習。
A terre:(阿泰爾)芭蕾基本術語之一。腳在地面上所做的動作。原義為在地面上。
Allonge:(阿隆熱)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芭蕾動作中具有延續,延長和伸展性質的動作。
A la seconde:(阿拉瑟貢德)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二位旁腿伸展在空中的動作。原義為二位打開。
Assemble:(阿桑布萊)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之一。
Balance:(巴朗賽)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代有向左右,前後搖擺性質的動作。原義為搖擺。
Battement:(巴特芒)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動作腿向前,旁,後所做的向外和收回的一些動作的總稱。原義為拍打。
Ballotte:(巴洛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
Battu:(巴蒂)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某個跳躍動作腳部帶擊打。原義為擊打。
Coupe:(庫佩)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隻腳在另一隻腳前或後所做的切割動作。原義為切割。
Croise:(克魯瓦澤)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從觀眾方向看所有雙腿交叉的動作。原義為交叉的。
Chasse:(夏賽)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連接動作之一。
Cou_de_pied:(庫德皮耶)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種腳的位置。
Chaine:(謝內)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在立起全腳尖或半腳尖上所做的像鏈子一樣連續性的旋轉。原義為鏈子。
Changement:(尚日芒)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基本的跳躍動作之一。
Demi:(德米)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某個動作的一半。原義為半個。例如:Demi plie.
Developpe:(代弗洛佩)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原義為發展、伸展。
Double:(杜勃亦)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某個動作連續做二次。原義為雙的。
En face:(昂法斯)芭蕾基本術語之一。舞者面向觀眾站立。原義為向正前方。
En dedans:(昂德當)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身體或動作腿向里的轉動。原義為往裡。
En dehors:(昂德奧)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身體或動作腿向外的轉動。原義為往外。
En tournant:(昂圖爾囊)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指一切在地面上做的加轉身的動作。原義為在轉身中。
En lair:(昂萊爾) 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身體或動作腿在空中所作的動作。原義為在空中。
Efface:(厄法賽)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切敞開式所做的動作。
Ecarte:(艾卡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
Echappe:(埃夏佩)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兩只腳在腳尖的基礎上呈二位。
Emboite:(昂布瓦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條腿跟上另一條腿,向另一條腿靠攏的跳躍動作。原義為跟上,夾起來。
Epaulement:(埃波爾芒)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身面向二方位或八方位站立,面部轉向觀眾。原義為斜肩側身。
Entre chat:(昂特勒夏)芭蕾基本術語之一。腳部交織式的跳躍動作。原義為交叉編織。
Fon:(豐迪)芭蕾基本術語之一。
Frappe:(弗拉佩)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動作腳在支撐腳的踝骨前後所做的勾腳和包腳的拍打動作。原義為拍打。
Fouette:(弗韋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形容把鞭子抽得很響的技術動作。原義為揮鞭抽打。
Fermee:(弗爾梅)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一個動作結束時兩條腿收至關閉的位置。原義為閉合的。
Saute:(索泰)芭蕾基本術語之一。小的跳躍動作。原義為小的跳躍。
Sissonne:(西松)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是由創造此動作人的姓氏所命名的術語。
Soubresaut:(蘇布雷索)芭蕾基本術語之一。迅速、突然的跳躍動作。原義為驚跳。
Soutenu:(蘇特紐)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不變舞姿的動作。原義為保持位。
Tour:(圖爾)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體的旋轉動作。原義為轉。
Tour lent:(圖爾朗)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體的慢速轉動動作。原義為慢慢的轉。
Tour en lair:(圖爾昂萊爾)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體在空中的旋轉動作。原義為空中轉。
Tombe:(通貝)芭蕾基本術語之一。人體重心從一條腿倒向另一條腿的動作。原義為倒重心。
Temps lie:(唐利葉)芭蕾基本術語之一。把一系列動作連接在一起的組合練習。原義為連接在一起的動作。
Temps releve:(唐雷勒韋)芭蕾基本術語之一。
『伍』 芭蕾腳位5個基本位置圖片
芭蕾腳位5個基本位置圖片如下:
一位腳,兩腳完全外開,兩腳跟相接形成一橫線。
芭蕾的五個腳位,看似簡單的基本功,完整地體現出芭蕾舞所特有的藝術審美特徵。
芭蕾舞的學習無法一蹴而就,反復訓練是舞者通向舞台的唯一通道。以對舞蹈的熱情堅持不懈地練習,一直在藝術殿堂感受來自優質師資以及與世界頂級舞團交流的舞蹈美學熏陶的比鄰星芭蕾同學們,定能在舞台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光芒翩翩時刻。
『陸』 誰有芭蕾舞圖片我想要些芭蕾舞圖片,謝謝了!
有啊,叫朱麗葉芭蕾培訓中心。在網路搜一下朱麗葉芭蕾培訓中心就搜到了,網站上很多圖片
我女兒就在那裡學芭蕾舞蹈的,知道他網站上很多芭蕾舞圖片
『柒』 芭蕾舞動作名稱
1.巴特芒 Battement
腿部動作的總稱
2.巴特芒湯糾 Battement ten 擦地
3.得米普力也 Demi plie 半蹲
4.哥讓得普力也 Grand plie 大蹲
5.巴特芒湯糾日代 Battement ten jete 小踢腿
6.讓德項伯 Rond de jembe 用腿劃圈
7.阿太爾 A terre 地面
8.巴特芒風糾 Battement fon 單腿蹲
9.古得彼也 Cou-de-pied 動作腳位於主力腳腳腕
10.巴特芒芙拉貝 Battement frappe 小彈腿
11.阿大糾 Adagio 慢板,多指控制類動作
12.昂萊爾 En lair 空中
13.哥讓得巴特芒日代 Grand battement jete 大踢腿
14.日了畏 Releve 上升,多指半腳尖,腳尖動作
15.昂法斯 En face 正面
16.埃撲魯芒 Epaulement 頭和肩的動作
17.克羅賽 Croise 交叉
18.埃法賽 Efface 敝開
19.阿拉貝斯克 Arabespue 迎風展翅舞姿
20.埃嘎得(前) Ecarte 攀峰式
(7)芭蕾舞蹈圖片大全簡單版擴展閱讀
基本動作
1、後下腰
動作步驟:右手扶把桿,左臂向前打開,上舉過頭。向後下腰,盡量將雙肩放平,後背部收緊。
鍛煉部位:背部肌肉,起到伸展、開肩、挺胸、闊背的作用。建議有攏胸不良習慣者多多練習。
動作誤區:脖頸沒有挺直,背部鬆懈,脊椎沒有用力。
2、壓腿
動作步驟:右手扶把,右腿放在把桿上,膝蓋綳直,後背挺直向下壓,注意身體一定要放正。
鍛煉部位:抻拉腿部韌帶,使腿型更加修長。
動作誤區:膝蓋彎曲,腳面沒有綳直,背部彎曲。
3、下蹲
動作步驟:右手扶把,左手向身體斜下方伸展,雙腳腳跟並攏,腳尖打開呈一字線。下蹲,雙膝向腳尖方向打開,臀部向前頂。
鍛煉部位:抻拉大腿內側肌肉。
動作誤區:下蹲時膝蓋向前彎曲,這樣對膝關節有害。
4、前點地舞姿
動作步驟:站立,右腳前伸出,腳尖點地。右手向身體右側打開,左手向體前伸出,呈半圓型。注意收腹、挺胸,眼睛看斜下方。
鍛煉部位:收腹,使修長的腿型、挺拔的背部展現出來,有助於養成優美體態。
動作誤區:膝蓋彎曲,駝背,腹部過於鬆弛。
5、吸腿擰腰
動作步驟:坐在地上雙腿伸直,左腿彎曲,左腳緊貼右腿小腿肚。後背挺直,向左後方擰腰。
鍛煉部位:消除腰部贅肉,有助於保持正確的上身體態,訓練出有腰有型的漂亮身姿。
動作誤區:背部鬆懈,右腿彎曲。
『捌』 芭蕾舞圖片及相關資料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芭蕾舞
規范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芭蕾舞
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B.呂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實際上是一連串舞蹈表演,劇情反而顯得無關緊要,這時稱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劇。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18世紀的芭蕾大師J.G.諾韋爾是芭蕾史上最有影響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舞蹈不只是形體的技巧,而屬於戲劇表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諾韋爾的理論推動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許多演員、編導的持續努力下,芭蕾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技術、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使芭蕾終於能夠與歌劇分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劇場藝術。在芭蕾發展史上,主要有兩種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16世紀的義大利舞蹈教師、《王後的喜劇芭蕾》的編導B.de博若耶認為芭蕾是"幾個人在一起跳舞的幾何圖案組合"。這種觀點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芭蕾的內容或情節,往往導致單純追求技巧的高超、華麗。18世紀中葉以前,這種觀點在芭蕾創作中居統治地位。另一種觀點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諾韋爾的"情節芭蕾"理論最集中地代表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現戲劇性內容,"情節和舞蹈設計要保持統一,有合乎邏輯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題,和情節無關的獨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劇中"不僅是舞蹈技術光輝奪目,更須通過戲劇性表現,從情緒方面感動觀眾"。上述兩種主要觀點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編導致力於創作戲劇性的或有情節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編導熱衷於無情節芭蕾,注重形式美,兩類作品中的優秀劇目都是觀眾所欣賞的,並作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20世紀以來,各種文藝思潮對芭蕾創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芭蕾舞
創作一部芭蕾作品,編導是關鍵人物,他根據文學劇本(或一個故事、一首詩、一部音樂作品)構思出舞劇結構或舞蹈結構,再由演員來體現。編導和演員都必須掌握芭蕾語言(或芭蕾語匯)--芭蕾技術技巧,以及運用芭蕾語言表現特定內容或情緒的能力,編導應該深諳它們長於表現什麼,不能表現什麼;而演員則應該訓練有素,能適應並創造性地體現編導的構思,只有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芭蕾創作才能進行和完成。芭蕾結構形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編導運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間舞蹈)、現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編出多幕芭蕾(分場或不分場,如《天鵝湖》)、獨幕芭蕾(如《仙女們》)、芭蕾小品(如《天鵝之死》)等。芭蕾的這種結構形式在19世紀後期發展到高度規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響和限制了芭蕾的發展。在20世紀編導創作的大量芭蕾作品中,這些規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斷出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玖』 芭蕾舞五個基本舞步
芭蕾基本術語
1.巴特芒 Battement 腿部動作的總稱
2.巴特芒湯糾 Battement ten 擦地
3.得米普力也 Demi plie 半蹲
4.哥讓得普力也 Grand plie 大蹲
5.巴特芒湯糾日代 Battement ten jete 小踢腿
6.讓德項伯 Rond de jembe 用腿劃圈
7.阿太爾 A terre 地面
8.巴特芒風糾 Battement fon 單腿蹲
9.古得彼也 Cou-de-pied 動作腳位於主力腳腳腕
10.巴特芒芙拉貝 Battement frappe 小彈腿
11.阿大糾 Adagio 慢板,多指控制類動作
12.昂萊爾 En lair 空中
13.哥讓得巴特芒日代 Grand battement jete 大踢腿
14.日了畏 Releve 上升,多指半腳尖,腳尖動作
15.昂法斯 En face 正面
16.埃撲魯芒 Epaulement 頭和肩的動作
17.克羅賽 Croise 交*
18.埃法賽 Efface 敝開
19.阿拉貝斯克 Arabespue 迎風展翅舞姿
20.埃嘎得(前) Ecarte 攀峰式
21.埃嘎得(後) Ecarte 俯望式
22.阿提丟 Attitude 鶴立式舞姿
23.湯里也 Temps lie 移重心
24.巴朗賽 Balance 搖擺舞步
25.皮魯埃特 Pirouette 旋轉
26.昂得窩 En dehors 向外
27.昂得當 En dedans 向里
28.嗖代 Saute 小跳
29.沙士芒 Changement 五位換腳跳
30.埃沙貝 Echappe 變位跳
31.哥里沙 Glissade 一種連接輔助的動作
32.阿桑不累 Assemble 雙起雙落跳
33.巴日代 Pas jete 雙起單落跳
34.西松佛爾梅 Sissnne fermee 分腿跳
35.西松歐畏爾特 Sissonne ouverte 控腿跳
36.庫貝 Coupe 蹬地,較多地作為跳的輔助動作
37.哥朗得阿桑不累克羅賽 Grand assemble croise 大的雙起雙落跳向前做
38.哥朗得阿桑不累埃嘎得 Grand assemble ecarte 大的雙起單落跳向旁做
39.巴沙賽 Pas chasse 追趕
40.昂吐囊 En tournant 轉身
41.坡英特 Point 腳尖點地
『拾』 芭蕾舞天鵝湖的幾個基本手位的圖片有哪些
芭蕾舞入門 1.芭蕾是規范的藝術 世界上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自己的規律。比如,你要簡單地了解什麼叫角球、越位、點球等才能大致看明白現代足球的比賽。看多了,愛看了,就會逐漸從外行變為內行,甚至變成一個真正的球迷了。 要學會欣賞芭蕾藝術,同樣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識,多看幾場演出,或多聽一些錄音,多看一些錄像,那樣你也可能會成為芭蕾舞迷。那麼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徵呢?這里我們可以把它們簡單地歸納為開、綳、直、立、輕、准、穩、美八個字,這八個字可以說是每個芭蕾演員的基本功,是必須掌握的技巧,也是我們欣賞芭蕾外在和內涵美時必須明白和了解的要領。 開。是指腿的外開性,也就是要把腿從大腿根處向外轉開到最大限度。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學特徵,也是人們從人體構造出發逐步研究出來的科學成果。人的腿向外轉開後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間活動范圍,能做出在正常情況下根本做不出來的許多動作。比如,在上身保持與地面垂直的情況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況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個腳的基本位置,它們都是以上開為前提的,如圖1~2。 因此許多芭蕾演員「染上」了一種職業病,走路有點像卓別林,腳向外撇,呈大八字。 綳。是指要綳腳,最好使腳面能凸出來,以增加腳形的美和腳的表現力。同時綳腳的練習能增加腳腕關節的力量和靈活性。比如在跳躍動作中兩只腳在離開地面時都要綳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條腿的線條顯得非常漂亮,非常流暢。這與體操和跳水運動員的腳的要求是一樣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撐腿)和伸出的腿(動力腿)的膝蓋要伸直。換句話說是把兩條腿的肌肉拉長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見的舞姿——第一阿拉貝斯克為例 右腿支撐腿)要盡量向外轉開,膝蓋伸直,左腿抬到後面90°,也要盡量向外轉開,膝蓋伸直,如圖3。伸直膝蓋主要是為了使芭蕾中的許多舞姿達到舒展、長線條、完美的視覺造型。這里所說的伸直,還可參閱第二、三、四阿拉貝斯克舞姿的插圖, 立。是指身體要直立、挺拔,並把身體重心准確地放在兩條腿或一條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員收腹、展胸,絕對不能撅臀部或駝背。演員身體形態或身體重心的不正確都會影響各種舞蹈動 作和技巧的准確完成。 輕。是指跳舞要輕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躍動作時,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聽到什麼聲音。同時舞起來要輕松自如,即使演員很用力、很累,也盡量不要讓觀眾看到和感覺到。 准。是指准確完成每個動作和舞姿的規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動是有嚴格規定的路線的。即使在做高難度的技巧時也要求演員的手臂嚴格按規定的路線走動,絕不能亂了方寸,亂動胡揮。又如芭蕾男演員經常做的空中轉兩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員從准確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轉體後又要准確地落到五位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動作要干凈、准確。 穩。是指動作要做得穩健扎賣。比如芭蕾中有許多旋轉動作要求演員在旋轉時保持好穩定性,結束旋轉時也要穩穩地停在一個舞姿上。如果演員轉動時東倒西歪,停的時候也沒有停穩,那這個旋轉動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敗的。又如女演員需要經常在單腿腳夾舞姿上停一會兒,那麼如果她還沒有停穩就掉下來,也會破壞觀眾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舉一動,每個舞姿造型,每個動作的過程都要美。芭蕾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它既像時間藝術——音樂那樣受時間的制約,又像空間藝術——雕塑那樣佔有一定的空間。同時它又是一種視覺藝術,有很強的觀賞性。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芭蕾是一門對美要求最高的藝術,也是人類迄今所創造的最美的藝術。要在最美的藝術中達到比較高的境界當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芭蕾也是一門非常殘酷的藝術。人們一般都認為跳舞很開心,蹦蹦跳跳,輕鬆快活,實際卻不然。由於芭蕾對演員的身體要求很高,所以選材非常嚴格。我國的芭蕾專門學校一般招收 9~11歲的孩子入學,要求他們身體勻稱、細長、頭小、頸長,軟度好,外開性好,腳面高,四肢長,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愛,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們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來作為預測學生今後成長的參考。即使每年在全國范圍內的招生也很難找到20個理想的苗子。 學生進校後要經過年的嚴格訓練才能初步成才。其中最優秀的再繼續上2~4年的大專或本科課程才能成為獨舞演員。在這10年中他們不知要流多少汗水和眼淚,甚至付出血的代價(練腳尖時經常要磨破而出血),穿破多少雙練功鞋,幾千次、幾萬次地重復做同樣的基本動作才能展翅飛翔,把芭蕾的美奉獻給廣大觀眾。因此芭蕾藝術是繁重的體力勞動與高度腦力勞動的結晶。 2.芭蕾是技術性很強的藝術 任何藝術都有它自己的技術、技巧,然而芭蕾的技術、技巧被世人公認為難度最高,也是最難練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經常要完成的原地 32個揮鞭轉。她在單腿腳尖上要連續轉32圈,另一條腿要連續做32次揮鞭似的動作。在轉的過程中腳尖著地面積只比5分的硬幣稍大一點,而且一點也不能移動地方,還要做得很規格,